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揭秘鲜为人知的神秘中国特工:隐蔽出击 >

第10部分

揭秘鲜为人知的神秘中国特工:隐蔽出击-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高,都要一查到底!
秦茹接受了任命后,立刻着手筹备组建“联合攻坚工作组”。在考虑“联合攻坚工作组”组成人员时,秦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凌肃。这件案子的源头在西津,又是通过凌肃的情报来源发现的疑点,凌肃无疑是侦破这一案件最佳的人选。
“你对308研究所了解多少?”秦茹对凌肃说。
“了解不多。”凌肃答。
“那么你知不知道308研究所是研究什么的?”
“不知道。”
“308研究所是研制对付隐形战斗机新式雷达的。”秦茹说,“传统的防空雷达是以发射雷达波来发现飞机,但这种雷达很难发现隐形战斗机,而且容易被敌人循雷达波发现雷达站,最后将其摧毁。308研究所目前正在研制的是一种叫做无源相干定位系统的新式军用雷达,这种雷达系统采用跟踪民用广播信号和电视信号的方式,透过分析飞机掠过瞬间所产生的信号混乱情况来发现敌机。由于这一雷达系统本身并不发射信号,它只是简单地监视业已存在的电波信号,因此它是一种沉默的系统,几乎不大可能被发现被摧毁。隐形战斗机可以逃避传统雷达的跟踪,但无法避免对广播和电视信号产生波动,因此这种使用了先进电脑技术的新式雷达是美国最先进的隐形战斗机的致命克星。”
“所以他们急于了解这种雷达的具体性能。”凌肃说。
秦茹从办公桌里拿出一个文件夹交给凌肃,“你看看这份文件,这是我们最新得到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文件。”
凌肃接过文件夹翻了翻,文件中用红笔圈出的部分详细描述了308研究所研制的新式雷达的进展状况。
“看来张信强的死无疑和这种新式雷达有关。”凌肃把文件夹还给秦茹,“对于308研究所附属工厂机要会议室里的窃听器你们军方打算怎么办?”
“我同意让它继续运转,‘放长线,钓大鱼’。只是今后凡在这个会议室里讨论的东西,都需要经过一个由我领导的特别小组的批准。”秦茹说,“我们将组织专家成立一个秘密研究室,专门编造需要在这个会议室里讨论的技术情报资料用于迷惑敌人。估计敌人要辨明这些资料的真伪,至少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到那时我们的新式雷达早已经装备部队了。”
秦茹又拿出一个卷宗交给凌肃,“这是九十年代初,美国中央情报局为窃取我研制隐形战斗机的机密,派人混入我有关飞机制造厂,收买相关科研人员的案卷。”
凌肃翻开卷宗阅读。
“从我们得到的情报看,美国中央情报局从那名被收买的科研人员手中得到了一份我研制隐形战斗机的设计方案草图,从而掌握了我国研制隐形战斗机的水平和进度。”秦茹继续说,“据那份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文件显示,收买那名科研人员,窃取隐形战斗机设计草图的案件正是那个叫‘风暴’的潜伏间谍网所为。”
凌肃注意到案卷中那名被收买的科研人员在侦查部门准备进一步深入调查他之前突然意外死亡。
“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地方?”秦茹问凌肃。
“这个案子里的嫌疑人和308研究所附属工厂那个叫张信强的保卫干事情况极为相似。”凌肃说。
“对,问题就在这里!”秦茹又拿出一份卷宗交给凌肃,“这份是‘张信强案’的调查材料。”秦茹介绍说,“西津308研究所附属工厂的机要会议室内发现精密的大功率窃听装置后,我派人调查了从日本给张信强汇款的那个地址。结果查到,这个以张信强姑姑名义给他汇款的地址是日本黑社会组织‘大川社’大头目一个情妇的地址。”
“我们的人对日本这个黑社会组织的背景进行了初步调查,”秦茹继续说,“这个‘大川社’成立于十九世纪,创立者是一个很有谍报天才的黑社会头子。日俄战争前他曾在海参崴开了一家妓院,利用妓女搜集情报。据说在日俄战争期间,这个组织指使妓女窃取了俄军的电报密码本,使日本人在日俄战争中占尽了主动,所以这个黑社会组织在历史上就与日本军方关系密切。这个组织在中国的活动情况可以追溯到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当时这个组织派人绘制了中国军队在辽东半岛布防情况,为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提供情报。另外在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被日军当做宝贝的‘中国详细地图’也是这个组织负责绘制的。日本战败后,它又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扯上了关系,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庇护下得以生存和延续下来。”
“你怀疑美国中央情报局是通过它控制了张信强?”凌肃说。
“世界各国谍报机关自古就有利用黑社会组织来达到其特殊目的的传统,”秦茹说,“很多国家的政界都和黑社会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利用黑社会搜集情报一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美国中央情报局现在不就是经常利用意大利黑手党搜集意大利政治情报吗?”
“你是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利用黑社会势力向我党政机关渗透?”
“有消息说,‘大川社’十年前就已经在我国一些主要城市发展了地下黑社会组织。”秦茹说,“通过美国中央情报局‘风暴’组织窃取我研制隐形战斗机机密的案件和张信强案件惊人的相似,我怀疑那个代号‘风暴’的潜伏间谍组织与‘大川社’黑社会组织有着某种不同寻常的联系。”
“我们的调查首先从哪里入手?”凌肃相信秦茹一定有完整的计划。
“西津的黑社会组织。”秦茹说。
“这必须有西津市国家安全局的协助。”凌肃解释说,“我的部门属于情报系统,我们在国内没有侦查权。”
“可以,不过要注意保密。”秦茹说,“那个赵世开是你的人吗?”
“他是我们工作站的政委,也是西津市国家安全局的副局长,他负责处理一些我们部门不便出面的事务。”
“他可靠吗?”
凌肃笑了笑:“如果我不是内奸,那他肯定也不是。”
“也是!”秦茹不好意思地笑,她意识到自己问得有些多余,“都是让这案子折腾的,我都快变成神经质啦,看谁都像内奸。”
“小心驶得万年船。”凌肃说。
“你看让他当西津市国家安全局的局长怎么样?”秦茹问凌肃,“这样会便于你协调两个部门的侦查力量。”
不待凌肃答话,秦茹又说:“我看这主意不错,我们就这么定了吧!”
秦茹还告诉凌肃,在“联合攻坚工作组”中真正负责破案的只有他俩,其他那些司局级以上的高级成员只是用来摆设的,案件的进展无须向他们通报,但在需要动用他们下属的时候;可以用他们的名义调动他们的下属为“联合攻坚工作组”服务。
秦茹凡事都考虑得十分周全,对凌肃来说无疑是个绝好的帮手。凌肃已敏锐地意识到这次“除奸”行动是他展现才华的大好机会。所有的眼睛都在注视着他,他一定要利用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树立起个人“品牌”形象,让领导在考虑职位人选的时候还能想起有他这样一个堪当重任的人。
凌肃从北京赶回西津,直接来到赵世开的办公室,但没有见到赵世开,他一问工作人员才知道赵世开上午已经被任命为西津市国家安全局的局长,原来的局长被调到省里工作,现在正在和赵世开搞工作交接。凌肃不得不佩服秦茹的工作效率。凌肃告诉工作人员:看到赵世开,让他到我办公室去一趟。
凌肃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又把秦茹提供的有关近几年境外黑社会组织对我国渗透情况的报告拿出来看了一遍。
这份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境外黑社会组织打着回大陆经商办企业的幌子,以合法掩护非法,大肆在我沿海省、市发展组织,建立据点。这些黑社会组织的头目犯罪经验丰富,具有很强的反侦查意识,而且拥有雄厚资金。他们以投资经商的名义进入内地,以董事长、总经理等堂而皇之的合法身份公开进出我党政部门和社交场合,其中许多人还被新闻媒体当财神爷“炒”得大红大紫。
这些境外黑帮分子入境后,千方百计在当地政府和执法部门找“靠山”,建立保护伞。越是势力雄厚的犯罪集团,越是千方百计在有关权力部门安插“代言人”。金钱,是各类犯罪集团编织“关系网”最有效的手段。一些蜕化变质、腐败堕落的党政干部和政法干警,往往与这些拥有庞大资金的黑社会分子一拍即合。金钱就像“粘结剂”一样,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粘”进恶势力的小圈子,使之心甘情愿地为恶势力奔波效劳,甚至不惜冒坐牢、杀头的风险,使党政执法机关的权力变成犯罪分子的“保护伞”。许许多多的黑社会分子正是凭借着这些腐败分子的权力庇护,迅速膨胀发展为危害一方的恶势力。那些受境外情报机构指使的黑帮分子,以黑社会惯用的犯罪方式和手段从境外输入先进通讯设备、枪支等犯罪工具,秘密与当地黑道分子相互勾结,广泛结交我党政军干部,刺探我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情报资料,进行各种犯罪活动。一有风吹草动,那些黑社会分子在各级党政机关中豢养的“代言人”就会挺身而出,或干扰调查,或通风报信,甚至运作包括舆论工具在内的权力机器,使犯罪集团的案子由大化小,由小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报告最后指出:各类黑社会组织要生存,要发展,必然会挖空心思向我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渗透,编织“关系网”和“保护伞”。哪里黑社会势力猖獗,哪里腐败现象就严重;“反黑”不和反腐败结合起来搞,“扫黑除恶”就永远无法深入下去。
凌肃看完报告后,又把报告从后向前翻了一遍,但还是没有找到有关“大川社”的文字。报告中列举了香港和澳门的“14K”、“水房”、“新义安”、“和胜义”,台湾的“天道盟”、“竹联帮”、“四海帮”,日本的“山口组”等几十个在大陆进行活动的黑社会组织,惟独没有“大川社”,可见“大川社”的行动是何等的诡秘。
这时赵世开推门进来,“喂,不是你把我踢出去的吧?”他问凌肃,“我怎么升官啦?”
“不是我,是秦茹干的。”凌肃说。
“秦茹是谁?”赵世开问。
凌肃告诉了他秦茹是怎样一个女人,接着又把决定成立“联合攻坚工作组”的情况简要地向赵世开做了介绍。赵世开看了看凌肃。
“不用看,”凌肃说,“是我拉你下水的。没有你,我很多事做不了。你已是‘攻坚工作组’的核心成员,这也是你这次被提职的惟一原因。”
“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你不像‘攻坚工作组’组长,倒像一个傀儡?”赵世开说。
“说实话,我也觉得自己更像个傀儡。”凌肃挠了挠头,笑着说,“你看,我还没进入角色,秦茹已经把该做的都做完了。秦茹的解释是‘前期简单的工作我都做了,剩下的难题都留给您’。听着人心里暖洋洋的。”
“她不是要夺你权吧?”赵世开提醒说。
“这个组长的职位本来是她的,是她主动让给我的。”
“这就奇怪啦。”赵世开说,“看来这个女人还真不简单。”
“女人心,海底针。想知道女人在想什么,还不如去解‘哥德巴赫猜想’。还是多想想怎么破案吧!”凌肃说。
“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马上查一下现在西津市具有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的情况。”凌肃说,“不要苍蝇,只要老虎。重点查一下那些在西津有钱有势,老百姓普遍认为是黑社会头子,而在公安部门又没有立案调查的人。按照秦茹提供的资料,张信强很可能和这些人有关。他可能是因为身份暴露而被杀人灭口。从那个窃听装置的复杂程度看,潜伏在308研究所里的间谍决不只是他一个,所以西津方面是我们攻坚的一个重点。”

第11章 “基干间谍”(1)

间谍按照职责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有一种被称为“基干间谍”,这类间谍的职责就是给从事具体间谍活动的人提供器材、经费和技术指导。“基干间谍”不会进行具体的间谍活动,他们只是为直接的间谍活动提供基础设施,所以被目标国反间谍机构抓住的可能性非常小。
“基干间谍”除为其他人搞间谍活动提供技术保障外,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在目标国招募间谍。按照间谍活动最基本的常识,一个国家的间谍一般不会被直接派到目标国的敏感部门去工作,因为在目标国反间谍部门的监视下,派出的间谍能够继续同间谍组织保持联系,又侥幸逃过检查没有被抓住的机会几乎不存在。因此,在目标国敏感部门的内部招募间谍就成了“基干间谍”的一项重要任务。
孟可欣在中国的公开身份是一家日本商业咨询公司的高级职员,负责日本企业委托的中国市场调查业务。孟可欣选择这样一个掩护身份,是为了将来她在中国的活动一旦受到中国反间谍机构怀疑时,她可以“丢车保帅”,使中国反间谍机构相信她只是为了商业利益为委托人收集中国商业信息,虽然手段上违犯了中国法律,但行为本身只是为了牟取商业利益,不存在任何政治背景,以掩盖她作为美国中央情报局“基干间谍”在中国进行情报搜集活动的真相。孟可欣清楚地知道,在中国违法窃取商业秘密只会受到很轻微的处罚,而间谍罪最高可以判处死刑。
孟可欣的真名叫漱石夏子,是日本暴力团“大川社”社长漱石角雄的小女儿。漱石夏子从小就被父亲送去学习中文。中学毕业后,漱石夏子被送到美国读大学。因为具有“大川社”的背景,漱石夏子到美国后不久便被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被送到间谍学校学习。在间谍学校,漱石夏子接受许多特殊的训练,她学到了许多从事危险情报工作所需的特殊技能,也磨炼出她坚强的意志和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这种学习使她真正了解了自己的潜能。
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安排下,漱石夏子在美国大学毕业后,以日本华侨子女的身份,化名孟可欣来到中国大陆留学。美国中央情报局希望她通过留学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他们没有交给她任何谍报任务。但孟可欣到达中国后不久,她的谍报天赋立刻显露出来,她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便成功地将旅游时结识的一名某军区作训参谋拉下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