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

第18部分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18部分

小说: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勰院@锓缭票浠茫砻嫔先词制骄病K挥谐庠鹭罚幻嫒越兴蒙ぜ荩匀盟垂鼙环咸迂返i,一面派侍卫悄悄保护好胤礽,防止皇长子胤背地里下黑手。
与此同时,康熙皇帝当着众皇子和大臣的面宣布:〃朕命直郡王胤护朕躬,并无欲立胤为皇太子之意。胤秉性躁急愚顽,岂可立为皇太子?〃
皇长子胤听罢皇父的政治宣判,一瓢冰水从头浇到脚,这才发觉,自己先前那份感觉完全是头脑发热。当皇太子的美梦就这样气泡一般破灭了。胤见自己希望已经落空,于是在权衡了一番之后,赶紧倒向皇八子胤禩。
皇长子胤倒向皇八子胤禩的结果是:皇长子胤画虎不成反类犬耽误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不说,还耽误了皇八子胤禩的大好前程。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话还要从聪明过头的皇八子胤禩的作为说起。
                  第57节:胤禩集团与胤集团较量的开始(2)
3聪明过头的皇八子胤禩
就在废黜皇太子胤礽后的第四天,康熙皇帝命令皇八子胤禩署理内务府,从而取代了原先掌管内务府的皇太子胤礽的亲信凌普。
内务府是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承办皇室衣、食、住、行等事务,地位特殊,属皇帝身边的要害部位,必须由皇上信得过的人来掌管。
因为从大清王朝的历史上看,一旦皇室内部发生重大事件之后,皇帝往往派最为宠信的皇子或自己的亲兄弟来掌管内务府。
而现在的康熙皇帝则把内务府的烂摊子交给自己很喜爱的儿子、17岁就封为贝勒的皇八子胤禩(在被封皇子中年龄最小)来处理。这表明皇八子胤禩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迅速提高。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派暗地里长期与皇太子胤礽较量的对手皇八子胤禩来管理内务府,前内务府总管凌普等于落到了自己的主子胤礽昔日的对手的手里。
然而,出乎康熙皇帝意料的是,胤禩对昔日的对手、前皇太子胤礽的爪牙非但没有严加惩处,反而打算从宽、从轻处理。异常精明的康熙皇帝对此非常敏感,一眼看穿了皇八子胤禩收买人心的用意。
皇八子胤禩与皇父争人心,引起了康熙皇帝高度的甚至带有某种病态的警觉。
问题在于,现在的康熙皇帝应该如何去做呢?这个问题我们只能留待后面再讲了因为胤礽一边的还击开始了!
4皇三子胤祉反戈一击
前面,我们给大家讲了皇八子胤禩集团的行动的时候,似乎忘记了废太子胤礽集团仍然存在。既然废太子胤礽集团仍然存在,他们就不会轻易甘心失败,他们一定会反扑的。现在他们开始出手了。首先出手的是皇三子胤祉。
问题在于,这个皇三子胤祉怎么会站在了废太子胤礽集团一边呢?
话还要从皇三子胤祉的妈妈谈起。
我们知道,1674年皇太子胤礽出生之后,他的妈妈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就因为难产死去了。正在这个时候,正好康熙皇帝的另外一个妃子荣妃马佳氏(日后皇三子胤祉的母亲)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三女固伦荣宪公主。所以,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就命令荣妃马佳氏代为抚养皇太子胤礽,三年之后的1677年,荣妃马佳氏又为康熙皇帝生下了皇三子胤祉。也就是说,皇三子胤祉与皇太子胤礽是一块长大的,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非常要好。
虽然皇三子胤祉一直并不是废太子胤礽集团中的一员,但是皇八子胤禩集团的上述行动却引起了一向正直的他的愤怒。他决定一定要救自己的兄长废太子胤礽一把。于是,皇三子胤祉一方面协助废太子胤礽认真认识自己的错误,另外一方面精心查找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漏洞。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皇三子胤祉终于查出了皇长子胤设置的〃魇废皇太子之物〃,于是皇三子胤祉命令服侍废皇太子的人上奏康熙皇帝说:
前两天,废皇太子忽然一阵一阵变得疯疯癫癫的了,每天的动作非常怪异,有的时候我们甚至看出他是要自杀的样子。我们这些下人每时每刻都得守卫着。过了一些时候,又明白过来了。我们告诉废皇太子他疯疯癫癫的样子的时候,他也很惊奇地问我们:那个时候我都做了什么举动啊?结果,我们查出了镇物。此后,废皇太子的病也逐渐地好起来了,现在,胤礽的精神已经完全好了,他也知道了自己从前的罪过,说自己应该受到皇父的严厉惩罚。而且他认为,皇父的惩罚是非常合适的。
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将信将疑,于是先后两次召见废太子胤礽,问讯废太子胤礽他前面都干了些什么?结果,废太子胤礽竟然对他前面的行为一无所知。
于是,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得出了结论:〃朕从前将其诸恶,皆信为实,以今观之,实为厌鬼而然,无疑也。〃进一步的,康熙皇帝认为,从前废太子胤礽的所作所为都是索额图父子暗中煽动的结果。废太子胤礽也亦步亦趋,将责任全部推到索额图身上,还说,〃皇父谕旨,至圣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从而陷之、杀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诸恶,天亦不容。今予亦不复有希冀,尔等众人,若仍望予为皇太子,断断不可。〃
                  第58节:胤禩集团与胤集团较量的开始(3)
至此,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点。这回,我们真该看康熙皇帝的下一步行动了。
5康熙皇帝的对策
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马上就做了以下几个动作:
第一步,把老八叫来,臭骂一顿。你背着我买好。我告诉你,我在一天你就别想当皇太子。我告诉你,你下次再买好,我立马就杀掉你!这话很重啊。
第二步,把所有皇子都找来。我知道你们结党的事,你们想拥立老八,我还活着呢!我告诉你,谁当皇太子是我说了算。下次再有人结党营私,一律交宗人府处理。这简直就是给这八爷党当头两棍子呀!
经过这么一番争斗之后,八爷党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可谓是损失惨重。
问题在于,此时此刻的康熙皇帝应该何去何从?八爷党在后面还能不能再翻身?他们又会采取什么手段来继续争夺皇位?他们后面争夺皇位结局又怎么样?
康熙皇帝在经过了上述一番变故之后,转而认为废太子胤礽是无辜的,其不端之行为乃是皇长子胤诅咒所致。这种想法,既为康熙皇帝本人的废黜之举打了圆场,也为废太子胤礽的种种劣迹找到了开脱之路。
同时,康熙皇帝感到了胤礽的太子地位被废除之后储君悬而未定带来的恶果朝中一直存在的、但是一直隐藏在底下的某些矛盾,迅速地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诸皇子谋取储位的斗争由隐蔽变为公开,使朝中结党的局面更为严重。康熙皇帝知道,储位不可无人,否则将进一步促使诸子对储位暗怀希冀,内乱将会更加向纵深方向发展。
其次,由于他们的争斗触犯了皇权,而使康熙皇帝与诸子之间的矛盾加剧。
第三,皇帝日趋衰老而储君未定,又引起一些大臣的不安和恐惧。他们为及早寻找新的靠山,在暗中揣测康熙皇帝的意图。
这些矛盾的加剧,使皇权动摇,皇室内部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危机。这种情况也引起了已经以老解任的国舅佟国维的忧虑,于是他上疏康熙皇帝,希望尽早立储,以备不测。为了扼制诸皇子为储位的争斗,克服政治危机,康熙皇帝不得不再次考虑立储的问题。
6康熙皇帝放废太子胤礽一马之谜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产生了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想法,并且对手下众臣做出一系列暗示。1708年12月4日,康熙君臣自南苑返宫当天,康熙皇帝先后召见皇八子胤禩及废太子胤礽,并将此事告知众臣,又传谕说:〃自此以后,不复再提往事〃,废太子胤礽安养于咸安宫中,〃朕念之,复可召见,胸中亦不更有郁结矣。〃
康熙皇帝借此向大臣们传递的重要信息是,废太子胤礽之事已经完结,所有事端都是皇长子胤一人的过错。于是,立即有大臣闻风而动,秉承康熙皇帝的旨意,〃为废皇太子条陈保奏〃。
1708年12月19日,康熙皇帝明确告知众臣,〃今胤礽之疾,渐已清爽〃,并称,关于胤礽废立之事,〃朕自有定见〃。20日,刚刚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的汉族大臣劳之辨求功心切,上书保奏废太子胤礽。康熙皇帝认为这是〃将朕下旨已行之事作为己功〃,令将劳之辨革职杖笞,逐回原籍。
至此,康熙皇帝要重新立废太子胤礽为皇太子的意思,公开告知了众皇子及所有朝臣。问题在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重新立废太子胤礽为皇太子呢?应当说,在这个问题上,从康熙皇帝有关言行中反映出的思想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继续实施嫡长子继承制,仍然坚持以嫡长身份作为择选皇储的首要标准。1709年4月18日康熙皇帝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告天祭文中说:〃深维国本,统绪攸关,建立嫡子胤礽为皇太子,历有三十余载……虽被镇厌,已渐痊可……谨于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九用申虔告之仪,复正储君之位……〃
第二,排除一切干扰,极力维护皇权的高度集中。一废太子期间,康熙皇帝反复明令诸皇子与众臣〃只遵朕旨而行〃,〃如何隆旨,尔等如何遵行〃。他认为自己已做到〃亲握乾纲,一切政务,不徇偏么,不谋群小,事无久稽,悉由独断。〃
                  第59节:胤禩集团与胤集团较量的开始(4)
2康熙皇帝召开了〃民主生活会〃
当然,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他的头脑中,仍然存在着深厚的满洲〃淳朴旧制〃的烙印。他决定采用满洲入关前推举新汗的传统方式也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民主生活会〃,作为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首要步骤。
1708年12月25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召集群臣,商议立储大事。当时参加会议的一共9人,这9人中有满有汉,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如下几位:
第一位:领侍卫内大臣阿灵阿。阿灵阿来自满洲镶黄旗,是清朝开国五大名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孙子,是康熙初年辅政四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儿子,他的第一位姐姐做了康熙皇帝的皇后(孝昭皇后),第二位姐姐做了贵妃(温僖贵妃)。
第二位:内大臣鄂伦岱。鄂伦岱也来自满洲镶黄旗,是1690年乌兰布通战役中阵亡的、康熙皇帝的大舅佟国纲的儿子。
第三位: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揆叙是老臣明珠的儿子。
第四位:户部尚书王鸿绪。王鸿绪是这个会议中唯一的汉族大臣,他作为江南地主士大夫阶层的代表,特别是江南文臣在择选储嗣问题上的人心向背。
康熙皇帝为了确保这次〃民主生活会〃能够按照自己的得意算盘如期地进行下去,还在会议召开之前一天,特地找来了在汉族大臣中非常有影响的名臣李光地。康熙皇帝为什么要找李光地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康熙皇帝知道李光地是不会反对自己的。因为康熙皇帝非常了解李光地的心思。
李光地的心思是什么呢?如下两点:
第一,李光地不会反对废太子胤礽因为汉族人的传统思想仍然是立嫡。正如李光地所说的那样,〃天下大事,果然太子很不好,却说万万动不得,难道举祖宗之天下而丧之,其可乎?〃
第二,李光地不会反对皇帝至高无上、惟我独尊的地位。正如李光地所说的那样,〃建储大事,义当决自圣躬,……唯宜天心独断。〃
因此,康熙皇帝在正式召开〃民主生活会〃推举废太子胤礽之前,特地召见李光地。康熙皇帝要干什么呢?康熙皇帝问李光地:应该如何医治废太子胤礽的病呢?这实际上是在向李光地暗示:我康熙皇帝要复立废太子胤礽为皇太子;你李光地应该把我康熙皇帝的意思告诉群臣。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这个所谓的〃民主生活会〃终于在1708年12月25日召开了。康熙皇帝没有想到,他精心准备的这场〃民主生活会〃却吹响了皇八子胤禩集团大举反扑的号角!
这一讲讲的内容,一切看来似乎都与张廷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这一切与张廷玉的关系又都是那么的密切。因为,如何记录这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是后来成为史官的张廷玉的职责。那么,张廷玉记录的,都是真实的历史么?
                  第60节:胤禩集团与胤集团较量的继续(1)
我们在前面说到,1708年康熙皇帝迫不及待地废黜并拘禁皇太子胤礽之后,引发了诸多矛盾。而这些矛盾的加剧,使皇权动摇,皇室内部产生了深刻的政治危机。为了扼制诸皇子为储位的争斗,克服政治危机,康熙皇帝不得不再次考虑立储的问题。为此,他召开了有九位重要大臣参加的〃民主生活会〃。
有的朋友说了,这事,与张廷玉的崛起没有什么关系啊?这回,您可说错了,这关系大着呢!有什么关系呢?这些内容,都是张廷玉记录的啊?您敢保证,张廷玉在记录这些内容的时候,没作过假?如果他张廷玉作了假了,那么,他为什么要作假?他如何作假呢?
1皇八子胤禩集团大举反扑
康熙皇帝在宣布〃民主生活会〃正式〃召开〃之后,对应召而至的9位大臣们说:大臣们可以就建储问题发表意见民意测验。
民意测验的结果,完全出乎康熙意料之外,参加畅春园之议的全体大臣,竟一致保举皇八子胤禩为皇太子:先是阿灵阿首倡皇八子胤禩应该为下一个皇位继承人选,紧接着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在场的满汉大臣一致拥护。
为什么两黄旗大臣会与包括下五旗王公在内的满洲大臣形成联合阵线,共同抵制康熙皇帝旨意呢?难道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都是皇八子胤禩集团的成员么?如果是的话,为什么会出现皇八子胤禩集团大举反扑的现象呢?
我们说,在皇权高度集中与强化的总体背景下出现这种反常现象,其实有一定程度的必然性。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等满族重臣,明知康熙皇帝之意而相违背,慨然以身家性命与皇权相抗衡,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第一,伦理纲常。这个时候的这些满洲重臣的思想,尚未受到汉族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的严格束缚。汉族的传统伦理准则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核心体现,即宗法嫡长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尚未确立。显然,众臣推举皇八子胤禩,乃是遵循择选储嗣应以德才作为首要标准的满族传统理念,并未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