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

第21部分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21部分

小说: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无成。
第五、畅春园内人员杂多,既有大臣,也有宗室,还有嫔妃,人们都对康熙皇帝病况极为关心,不易保密。这点不如秦始皇和明成祖崩逝时的情形。他们都是在出巡或行军途中死去,只有贴身太监和近臣知晓,易于采取措施封锁消息。
所以,隆科多就近不就远,顾不得康熙皇帝的心愿了,利用步军统领的关键地位,假传康熙皇帝遗旨,拥立皇四子胤禛即位。种种权衡考虑,关键时刻当机立断,隆科多不愧有果敢眼光,一跃而成为新朝宠臣。
隆科多成功了。皇四子胤禛继位,成为了日后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的来路不正,这乃是我们尽人皆知的事实。我们的问题在于,雍正皇帝如何才能够篡改历史,使自己皇位的来路〃显得〃〃正〃一点呢?雍正皇帝想到了张廷玉。
                  第67节:雍正皇帝继位前后的张廷玉(1)
上一讲,我们为朋友们介绍到了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27日,大权在握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拥立皇四子胤禛继位成为日后的雍正皇帝。
但雍正皇帝的皇位来路不正,这在当时是一个尽人皆知的事实。雍正皇帝能够做的,就是一方面竭尽全力杀掉一切可能的知情者包括雍正皇帝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支持者诸如隆科多、年羹尧之流,反对者诸如雍正皇帝的兄弟们;另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雍正皇帝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如何才能够篡改历史,使自己的皇位来路〃显得〃〃正〃一点呢?雍正皇帝想到了张廷玉。
1时来运转的张廷玉
这个时期的张廷玉在干什么呢?
1720年,张廷玉担任刑部侍郎。
正好,这个时候,山东盐贩曹龙章、王美公等聚众数百人,占据徂徕山,〃纠党行劫,拒杀兵丁〃,同官府进行武装斗争,时人号称〃盐蝙蝠〃。张奇逢对义军进行诱降招抚,遭到拒绝。1721年正月,山东巡抚李树德与张奇逢率军进剿,义军失败,被俘者150多人。康熙皇帝命令张廷玉与都统讬赖、学士登德共同审问,张廷玉等判定曹龙章等7人被〃斩决枭示〃,另有35人被发配边疆,其他人无罪释放。
1721年夏,张廷玉授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
他在吏部主事时,知道有一蠹吏张某,舞弄文法,中外官屡受其毒,人称其为张老虎。张廷玉命所司重惩之,有不少官员为营救张某而奔走,张廷玉不为所动,执意要严办,时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清代部吏弄权舞文,外官有事于铨部(考察和选拔官员的部门),为吏所持。一日,张廷玉坐于堂上理事,曹司持一牒来,对他说:〃此文元氏县误书先民县,当驳问原省。〃张廷玉将此牒仔细看过之后,说:〃若先民写元氏,外省之误,今元氏作先民,乃书吏略添笔画为需索计耳。〃(元字添二笔为先,氏字添一笔为民)张廷玉一眼便识破伎俩,他责逐黠吏,以正其谬。
正当这个时候,1722年12月20日,康熙皇帝在畅春园病逝。27日,大权在握的步军统领隆科多拥立皇四子胤禛继位成为日后的雍正皇帝。
在康熙皇帝驾崩雍正皇帝守丧期间的特殊时期,朝中政局不稳,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祸患。京城九门关闭6天,诸王非传令旨不得进入大内。此时的张廷玉每日奉旨入宫缮写谕旨,雍正皇帝口授后片刻,张廷玉即可拟就,每日十数次从未出过差错,其文思之敏捷实非他人所及,事后雍正皇帝曾就此对其大加赞扬。其中,1722年12月27日,雍正皇帝继位当日就下发了十二道圣旨。
我们说,皇四子胤禛继位,成为了雍正皇帝。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这个时候的大清王朝,实际上有非常多非常多的问题等待着雍正皇帝来处理。我们通常所谓的〃康熙盛世〃,其实已经到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地步了。
在雍正皇帝众多的急需办理的事情中,第一个就是如何处理雍正皇帝的众多的兄弟的不满问题。您想啊,凭什么,你就当了皇帝了呢?他们当然不满了!
2雍正皇帝对诸多兄弟的作为是否有〃杀人灭口〃之嫌?雍正皇帝继位后,就面临着兄弟们的不满和挑战。当时年龄较大的兄弟共有11人:即雍正皇帝的大哥允、二哥允礽、三哥允祉、五弟允祺、七弟允祐、八弟允禩、九弟允禟、十弟允、十二弟允祹、十三弟允祥、十四弟允禎。
大哥允,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皇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允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哥即废太子允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皇帝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允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允礽死去。
三哥允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皇帝继位后,以〃允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允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允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允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允祉死。
                  第68节:雍正皇帝继位前后的张廷玉(2)
五弟允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允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皇帝继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允祺死。
七弟允祐,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允禩,是雍正皇帝的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皇帝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皇帝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皇帝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皇帝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皇帝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允,因党附允禩,为雍正皇帝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赍印册赐奠。允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允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皇帝刚继位,封允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允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允禎,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允禩,又传闻康熙皇帝临终前命传位〃胤禎〃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皇帝继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允禎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康熙皇帝的景陵,后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一直到乾隆皇帝继位后,才将其开释。
雍正皇帝对诸多兄弟或杀害、或监禁,似有〃杀人灭口〃或有口不能说之嫌,但更为重要的是为了根绝后患!
3曾静与《大义觉迷录》
在雍正皇帝众多的急需办理的事情中,第二个就是找到合适人选编纂《圣祖仁皇帝实录》。所谓的〃圣祖仁皇帝〃,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康熙皇帝。
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编纂《圣祖仁皇帝实录》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您雍正皇帝把所有反对您的诸位兄弟和大臣都杀了,但您堵得住别人的嘴,堵不住别人的心啊!人家不当面说您是篡位的,可是人家背着您说啊。
这里,我们要提到三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吕留良、曾静和岳钟琪。
吕留良,武侠小说当中我们看到过的。吕留良这个人平常是为清朝做事,暗地里写了一些书书中用明朝年号,还有一些反清复明的思想。
曾静是湖南地方的一个私塾老师,接受了吕留良的这种反清复明思想。
岳飞的后代岳钟琪,当时带着清朝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
于是曾静写了一封信派人交给了岳钟琪。说的是,当时,他听说的真真假假的,关于雍正皇帝如何杀父、逼母、杀兄、杀弟等真真假假十大罪状的一封信。
岳钟琪看了信之后,是什么反应?其实他的位置啊,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为什么这样说?雍正皇帝在他旁边也布满了探子。对他控制得很严,早有戒备。岳钟琪多聪明啊,他把这封信600里加急送到了雍正皇帝的手里。
                  第69节:雍正皇帝继位前后的张廷玉(3)
雍正皇帝一看还不得龙颜大怒啊?雍正皇帝看了这封信之后啊,是非常生气。
于是,雍正皇帝马上就派人活捉曾静。此后,雍正皇帝把曾静带到自己的身边。你每天给我看着,我几点起,几点睡,每天做什么工作。让他成天看着自己起居工作,这怎么想的呀?他当时每天确实很辛苦。当然了,装的。表演给曾静去看。结果曾静果然上当。曾静觉得后悔了。哎哟,我原来听别人讲,这雍正皇帝昏庸无道,现在这么一看,哪儿呀?这是一明君。
实际上雍正皇帝是做给他看的。当这个曾静果然上当以后,雍正皇帝在这几天就写了一本书,叫《大义觉迷录》。内容是对曾静写给岳钟琪信的十个方面的问题,亲自一一批驳。这意思就是说,有人说我曾经杀了我的父亲。我告诉你怎么怎么回事。有人说我害死了我的哥哥,告诉你怎么怎么回事,就这样写了一本书。然后他把这本书交给曾静,让曾静到全国每个省、府、州、县去宣讲。
我们为什么说这是雍正皇帝做的一件糊涂事儿呢?
你想,本来曾静给岳钟琪写的那封信,全国就一个岳钟琪看见过,别人没看见。岳钟琪给皇上一看,皇上很生气,结果现在,皇上把这件事情的原原本本,真的假的一块儿公布给全国人民。这不就是那个〃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雍正皇帝他就干了这件事!所以就留下了很多很多谜案呀。这个叫《大义觉迷录》,结果觉迷觉迷,最后让大家更迷了。
一般的人都不相信《大义觉迷录》的说法,而只是相信曾静说的认为这十条罪状不可能是空穴来风。但也有一些人,他看了《大义觉迷录》以后就觉得这是对的,雍正皇帝就是这么一个特别优秀的人。
4张廷玉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
雍正皇帝知道,尽管自己控制着所有的国家机器,可是您堵得住别人的嘴,您堵不住别人的心啊!尤其是,当自己死后,还不是任人凭说?
怎么办呢?雍正皇帝想到了张廷玉。对,我还是让他来编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吧。这样,一切就有了依据《圣祖仁皇帝实录》是正史啊?还不可信?
所谓的〃圣祖仁皇帝〃,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康熙皇帝。
也正是因为如此,1723年,张廷玉被提升为礼部尚书(第二年转为户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国史馆总裁,太子太保,充《圣祖仁皇帝实录》副总裁官。
雍正皇帝在给张廷玉交待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时候,对张廷玉说:〃汝世受国恩,又系皇考多年侍从之旧臣,当年圣德神功,无不亲知灼见,今应纂修《实录》之任,纪载详确,惟汝是赖。〃
您想啊,这《圣祖仁皇帝实录》300卷得有多么的不容易修吧。您得依据真实的历史记载吧?您得符合雍正皇帝继位之后的现实情况吧?您得按照雍正皇帝的口味做出合适的修改吧?对于史料的篡改不能让别人看得出来吧?
《圣祖仁皇帝实录》修了好几年还没有修好。1726年,雍正皇帝晋升张廷玉为文渊阁大学士、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并兼充康熙实录总裁官。
此后,又经过了几年的努力,直到1732年1月初,一部长达300卷的既符合雍正皇帝心意、又基本符合历史真实的《圣祖仁皇帝实录》终于编纂完毕。
在这期间,张廷玉的官职也是一升再升。1728年,张廷玉转任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1729年,加少保衔。
在这期间的1727年,据《张廷玉年谱》记载:张廷玉偶有小恙,病愈上朝,雍正谕其曰:〃朕前日向近侍曰:'朕连日臂痛,汝等知之乎?'近侍惊问原因,朕曰:'大学士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痛而何?'〃可见其受宠的程度!
雍正皇帝与张廷玉的关系如此,与雍正皇帝与他的诸位兄弟形成了鲜明对比。
5张廷玉纂修明史
在修撰《圣祖仁皇帝实录》的同时,张廷玉还接下了修撰《明史》的任务。
张廷玉负责修纂的《明史》是清乾隆年间〃钦定〃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正史史书,也是我国历史上官修史书中纂修时间最长的一部。
                  第70节:雍正皇帝继位前后的张廷玉(4)
如果从1645年开设明史馆起,到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94年。假如从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60年之久。
为什么这部史书前后费时这样久呢?主要是当时政治上不稳定的原因。
顺治年间,虽已开馆,但当时清朝和南明残余势力的战争尚未终止,在战乱时期,史料缺乏,〃实录〃不全,献书者极少。另一方面,此时负责编史的大臣主要是洪承畴、范文程和冯铨,他们为原来明朝的降臣,有许多顾虑,迟迟不敢下笔。冯铨则为明朝臭名昭著的阉党,其言行多为士大夫所不齿。因此当时修史得不到士人的支持。延至康熙年间,又出现了吴三桂等〃三藩之乱〃,再一次牵延时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