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 >

第122部分

凋落的红颜-第122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光看外表朱元璋配马小姐还是完全绰绰有余的。说到朱元璋的相貌,民间一直传说他长得极其丑陋,而且满脸痘疤麻子,令人望而生畏,还有画像为证。但是在明孝陵里还有另一副画像,像中的朱元璋着实相貌非凡。而在更多的历史记载中,朱元璋形貌伟丽气度非凡,后一幅画像应该才更接近他本人。

关于朱元璋的外表,《明史》称其“姿貌雄杰”。而他投奔郭子兴时发生的一件事也可以做为佐证。

据说,当时朱元璋离开皇觉寺来到濠州城,向守门人表明自己前来投奔。然而同去的人都被放了进去,偏偏朱元璋却被所有的门卒一致认定为朝廷派来的间谍,抓起来送到了郭子兴面前。红巾军绝多数都是乡农佣工市井人家出身,大家眼中见过的奇丑人士恐怕远远多于端正漂亮的,朱某人假使当真丑到畸形,恐怕也不过是被门卒们讥笑一番罢了。能被认定是元朝廷所派的间谍,还被径直送去见首领,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实在不象个穷困潦倒的丑八怪,而是长着一副百姓心目中“官家人”的好皮囊好派头。(声明,我绝不是歧视劳动人民)

朱元璋的好相貌果然不凡,就连见惯世面的郭子兴都不禁啧啧称奇,亲自为他解开捆绑,还在交谈后立即收做亲兵侍卫。——这时的朱元璋还未曾立下什么战功,郭子兴仅以“奇状貌”的理由就收为亲兵,当然不可能是因为他长得畸形,而是因为他长得仪表堂堂。理由?您在身边瞧瞧,能跟在领导身边的司机警卫秘书,哪个不是长得有模有样的?几时见过领导挑跟班的时候专拣丑的要?

最后,促成联姻的关键人物,是郭子兴的小张夫人。她一见朱元璋,就认定他“异人也”。能使女人留下如此好印象,怎么说也该是美男子,轮不到丑八怪。当然有时女人为逢迎老公,也会说老公的丑部下是个人物。却绝不可能产生要招丑八怪为女婿,让自己以后天天看那张丑脸的冲动。

现在说起来,郭子兴为养女选中的女婿既然一表人材,又是一代开国皇帝,似乎听着格外不同,显得老郭对养女多么多么好似的。但在许嫁那时候,郭子兴可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元璋竟会当上大明皇帝,当时在他的眼中,朱元璋长得再姿貌非凡,也不过是自己一个有些本事的和尚亲兵而已,不但孤身一个,而且穷得叮当响。不过是想要收他做个亲信,自己的女儿舍不得,就拿养女充数。——我这可没冤枉郭子兴。若干年后朱元璋有了相当规模,郭家不禁对当年的婚配深为追悔,势利使然之下,郭子兴的亲生女儿竟做了朱元璋的小妾,就是后来的郭惠妃(另有一位凤阳籍郭氏为宁妃)。若是当真认定朱元璋是个人物将要大大出人头地,郭子兴当日绝对要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许嫁,就算年纪幼小也定要先订下婚配,怎么可能轮到养女。

三、艰难的新婚生活

在为养女招婿之后,郭子兴对待朱元璋的态度,每时每刻都显示出他把这对新婚夫妇当工具使到尽的态度。这个草莽英雄剽悍好斗,脾性又急躁猜忌,还有一身的土财主习气,虽然名份上朱元璋已经是他的女婿管他叫爹,算是“半子”,但他对待朱元璋与财主对待雇工、首领对待跑腿的没啥本质上的区别,与他对待自己那两个不成器儿子的态度相比,实在天差地别。在后来的一系列起义军内部倾轧、对外作战过程中,朱元璋的才智胆色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但浴血奋战,而且屡次冒死救了郭子兴的性命。起义军都公认他的本领无人能比。郭大帅当然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女婿智勇双全,言必有中。然而即使如此,他对朱元璋也没什么好脸色。

郭子兴对朱元璋的态度,简而言之一句话:“拿我的碗服我管,任打任杀不许喊。” 出事了、有麻烦了,他就把朱女婿当成左右手般言听计从,还附赠满嘴甜言蜜语;只要麻烦今天过去了,明天就把朱女婿丢在一边,可劲疏远打击,甚至欲置之于死地。

实话说,郭大帅的这种作风,只怕也深入影响了他的忠诚侍卫朱元璋,后来朱某人对待功臣武将以及大明官吏的方式,更象是直接继承发扬自老郭。

然而无论受到的待遇如何,在郭子兴本人未来的人生途中,朱元璋都对他极为忠诚,不计前嫌地竭诚效命。刚开始的时候或者可以说是因为他的命运已经与郭子兴休戚相关,必须力保其平安成就,但到了后来就完全可以说他是真正对郭子兴本人感激至深,一定要义气到底。

朱元璋对郭子兴的感激之情为何如此深,还是很好理解的。

首先,朱元璋做为一个刚刚饱尝了世态炎凉的叫化和尚,自己都不把自己的性命当回事了,却突然得到了大首领的赏识,倾刻间成了起义军中的人上人——不管郭宅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在外人面前,朱元璋的身份都是如假包换的“大帅女婿”。这身份对于他后来成就的功业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郭子兴确有知遇之恩。

其次,朱元璋做为一个久无父母关爱的苦瓢儿,如今因为郭子兴的关系,又重新有了父母兄弟——不管怎么说,郭家也多少会给朱元璋一些“家庭温暖”的,哪怕仅仅是出于施舍收买。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说,实在是梦寐以求。

更重要的一点,朱元璋做为一个自出娘胎就没有过一天饱暖日子,在最底层的夹缝里撑着长大的穷汉子,竟凭空得了一个知冷知热的女人。郭家父子也许会对朱元璋百般刁难,但马氏却是真正将自己的人生命运都交托给了丈夫,对他爱入骨髓。朱元璋活了这许大年纪,头一次知道有个好女人体贴的滋味。追根溯源,对郭子兴和小张夫人的感激当然毋庸置疑。

朱元璋与马秀英成婚的时候,正是濠州红巾军内讧激烈的当儿。当然,这也是郭子兴急于招徕亲信,决定招朱元璋为婿的另一层原因。

当初举兵时,郭子兴以家财富厚又有些学识的原故,被推出来当了首领,但这支军队中同时还有另外四人,也是首倡者,举事初成后他们也和郭子兴一样被红巾军封为“元帅”。这俞鲁孙潘四人虽然是穷苦人出身,脑子里却丝毫没有同情广大穷苦百姓的想法,根本就是穷凶极恶,不但粗野无文,更兼烧杀抢掠,完全是土匪两双。郭子兴对这四人非常鄙视,而这四人也看郭子兴不顺眼,合起伙来想要搞倒他,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做法,凡事都是四人说了算,有什么事都不与郭子兴商量,将他晾在一边。弄得郭子兴只能呆在家里闲晃。

朱元璋对这样的情形非常担忧,多次劝说郭子兴,这时的郭子兴却还不曾真正领教女婿的本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至正十二年底,元兵在对红巾军的作战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击败了驻扎徐州的另一支红巾军(首领叫“芝麻李”)。这支红巾军的两名将领彭大、赵均用便率余部奔至濠州。这两人入伙资历比濠州诸帅都要久,又带得有自己的私部,因此虽是败军之将,仍然在濠州吆五喝六,位居濠州五帅之上。

拉帮结派的程序也随之开展。彭大有些学问,郭子兴与他交情好;另四人则与赵均用臭味相投。

近乎套得差不多了,四人的领头者孙德崖便趁机向赵均用说:“郭子兴那个土财主,和我们这些穷光蛋哪是一条线上的呢,他眼里只有彭大,根本看不起你老人家。”赵均用听说这话,气得两脚直跳。于是趁着郭子兴的得力亲信朱元璋不在身边,自个儿逛大街的机会把他给当街活捉,送到孙德崖家关了起来,准备痛打几顿然后一刀两段。

郭子兴被擒的那天,朱元璋正好从外地返回。正当他毫无知觉地准备进郭府的时候,一个朋友及时地拦住了他:“你的主上被对头抓了,下一个就要抓你了,你千万别回家。”

朱元璋说:“郭元帅对我有再生之恩,他有难我却逃跑,还能算大丈夫吗?”立即回去查看家中情形,却发现只剩了满屋子女人,和郭子仪有关系的男丁们,无论是儿子、侄子还是外甥舅子,都统统躲了起来。朱元璋当机立断,立即让小张夫人找来郭子兴的两个儿子,领着他们去向彭大求救,使彭大能够拦阻赵均用,延缓他下毒手的时间;自己则披甲执械亲自领着属下兵丁翻过孙宅围墙去搭救郭子兴。众人在孙家屋顶上到处掀梁揭瓦搜寻,又向孙德崖的家人追问,最后把孙德崖的祖父母都给杀了,才逼问出郭子兴被囚禁之处。打开地牢一瞧,郭子兴戴着枷锁铐镣,全身肌肤都被打得片片脱落,若是朱元璋再来晚一步,不用赵将军来砍头,他也要教孙德崖给活活打死了。

正当派系斗争即将进入最高潮的时候,元将贾鲁率军围困了濠州城。乱成一锅粥的濠州红巾军这才意识到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蚱蜢,重新联合起来。这一场围城之战,众人苦守了整整五个月,直到贾鲁第二年死掉,元军没了统帅才算熬过。困境解除后,尽管解困的真正功臣是阎罗王的生死簿,彭赵仍然论功行赏,自己封了自己当“王”,濠州五帅都要听他们调度。彭赵二人的直系部队更是狐假虎威,在濠州城里横行如螃蟹。

由于遭逢荒年,又经过了元兵的长期围困,濠州一带粮草奇缺,郭家也未能幸免。朱元璋再次挺身而出,四处寻找门路,最后在一个朋友那里求来了一批私盐。在古代中国,贩卖私盐是必死无疑的大罪,私贩百余斤盐就够杀一个脑袋了。朱元璋又冒着掉头的风险将私盐运往怀远一带贩卖,将所得利润换了数十石粮食,尽数交给了郭子兴。

然而朱元璋的忠心和才干以及人脉,看在郭子兴两个儿子的眼里却是不可饶恕的大罪。有句话说,能够原谅别人的错误,却难以原谅别人的正确。又说接受恩惠容易,感激恩人极难。这些话用在两位郭家大少身上再合适不过了。做为一个养女婿,朱元璋先救郭家举宅性命,又为郭家寻来续命粮草,将郭家的嫡出儿子们比得颜面扫地。郭天叙郭天爵如何忍耐得住?他们誓要结果了朱元璋的性命不可。

据说,这两位郭公子在用朱元璋提着性命换回来的粮食养足了精神之后,就不停地在郭子兴的耳朵边上灌邪风。郭子兴为人偏激自负,又对自己的儿子无条件信任,不消多大功夫就把朱元璋的好处都抛到了脑后,对他起了疑心。很快就找了个岔子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这机会立即就被郭氏兄弟利用起来,他们串通府中上下仆役断绝朱元璋的食物供应,打算饿死他。

做为妻子,马氏很快就知道了丈夫的处境,急切中她赶到厨房,趁人不备将刚刚出锅的炊饼偷藏在怀内,偷偷地送给丈夫。滚烫的炊饼直将她胸前的肌肤都烫焦了。如此蹊跷的伤势,很快就在府内女眷中传开。小张夫人赶来看望,听了养女的哭诉后大惊,立即去找丈夫理论。

郭子兴虽然自知理亏将朱元璋放了出来,但是对朱元璋的疑心却是不消反增,反倒觉得两个儿子的行径大得己心。从此后送到朱元璋夫妇房中的饮食,便公然打着“年岁荒歉”的幌子,少得可怜。

面对这样的境况,马氏想尽一切办法隐瞒实情,不使丈夫感到委屈,以免丈夫在郭子兴面前露出怨色惹出祸殃。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心疼丈夫的她只能忍饥挨饿,将自己的一份饮食尽量节省贮存,供应丈夫的需要。于是,朱元璋的碗里从来都绰绰有余,而马氏自己却在饥饿中煎熬。这样的日子一直过了四个多月,直到郭子兴觉得朱元璋“态度良好”,自己又遇到了麻烦,重新起用朱元璋为止。

至正十三年十月,总算消了气的郭子兴面对濠州城内两王五帅内耗,自己兵力有所不逮的局面,决定派朱元璋外出招募新兵。朱元璋告别妻子,返回了家乡。凭他的才能,很快就招得了七百多名兵士,他在其中选择了二十四人做为管兵的大小头目——这是他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亲信,也就是后来的“二十四将”,包括日后的明王朝开国元勋汤和、徐达等人。

郭子兴对养女婿的收获大喜过望,将七百余兵统统纳入自己军中。高兴之下也不再提想饿死女婿的事了,反倒封朱元璋做了“镇抚”。这也是朱元璋从郭子兴手里得到的第一个官职,这才算是真正摆脱了“和尚亲兵”的卑微身份,展开了他轰轰烈烈的人生。

假如没有马氏的忍辱负重上下周旋,挨饿供夫,朱元璋恐怕是等不到官封镇抚这一天的。

朱元璋是个苦命人,马氏也是个苦命人,两个苦人儿都早失父母同命相怜,又在朝不保夕,时刻都可能没了性命的起义军里相依为命,彼此怜惜;在孤立无援中誓同生死,依靠对方获取一点温暖,在这样的环境里培养出来的夫妻感情,是再不可能重新出现的了。朱元璋发迹后虽然姬妾成群,却再没有任何一个能够取代得了马氏在他心中的位置。事实上,姬妾们与其说被他当做自己的女人,不如说是被他当做自己的财产。在朱元璋的心目中,他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结发患难之妻。

对于妻子给予自己的一切,朱元璋终身念念不忘。直到他一统天下做了皇帝,仍然时时向群臣讲起,将妻子给自己的这些食物与史书上的“芜蒌豆粥”“滹沱麦饭”相提并论,讲到动情处,每每按捺不住将妻子比做唐太宗之妻千古贤后长孙氏。这样的话他不仅仅对臣属提起,在妻子面前他也如此说。对于丈夫的赞美,马皇后回答:“妾闻夫妇相保易,君臣相保难。陛下不忘妾同贫贱,愿无忘群臣同艰难。且妾何敢比长孙皇后也!”——这大约是因为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开始猜忌清除功臣的工作,马皇后在谦逊之余,希望能够为元勋们挽回命运。

四、戎马倥偬中当上了“吴王妃”

说起朱元璋称帝后屠灭功臣,而在此之前即使是猜忌武将元勋的宋王朝也不过就是“杯酒释兵权”,也不至于非置人于死地不可。很多人都认为朱元璋竟采取如此极端方式,是由于他儿时遭遇,因此脾气古怪残忍。这当然也是原因之一,不过这一点主要还是表现在施政猛苛上,论起屠灭功臣之举,恐怕与他在郭子兴父子身边的经历更有直接的关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