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 >

第136部分

凋落的红颜-第136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大家竞相比手巧、买彩灯的时候,却传来了万贵妃暴薨的消息。

原来,万贵妃多年来在宫中作恶,已经是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在一片新年的喜庆中,后妃和皇子公主们没有谁愿意去跟万氏搅在一起。坐在安喜宫里的万贵妃,看见来自己这里贺年的人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转身出去却都一个个彼此亲热得很,再看到太子已经长成十八岁的青年并已娶妻,她心里更是窝火到了极点。因此,在大家都欢喜的新年里,她却是躁怒狂暴,看什么都不顺眼。

盛怒之下,万贵妃操起一根拂子,没头没脑地就冲着身边的宫女打了下去。正当发泄得起劲的时候,突然一口痰涌上她的喉咙,本就肥胖过度活动不便的万贵妃立刻头昏目眩,栽倒在床上,这口痰咽不下、吐不出,堵在她的喉管上,顷刻之间就要了她的性命。

宪宗得知这个消息,哭得死去活来,如丧考妣。他宣布为万贵妃罢朝七日,以皇后的礼仪将她下葬在天寿山西南,并给她上了一个上好的谥号:“恭肃端慎荣靖皇贵妃”。

宪宗这年刚四十岁,正是男人壮盛的年纪。谁知自六十岁的万贵妃死后,他却日复一日地萎靡不振、了无生趣。甚至哭着说:“贵妃去了,朕也要跟着她去了。”没过多久,他就患上了疾病,并且很快一病不起。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距皇贵妃万贞儿之死才八个月工夫,明宪宗朱见深去世,享年仅四十岁。相比之下,倒是万贞儿好歹还混到了花甲之年。

纵观宪宗对万贞儿的感情轨迹,他确实是将封建王朝帝王最难能可贵的真情给了这个女人。可惜的是明珠暗投,万贞儿从来不曾真正爱过这个小男孩,只是把他当做自己富贵荣华的踏板,她害死了宪宗的一位太子,还害死了数不清的未出世皇子皇女,使宪宗在七八年的时间里无儿无女,最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图谋易储,又将严重摧残男人体魄的春药拼命往宪宗口里塞,把他当成达到自己目的的生育机器。可怜的宪宗却象所有死心眼的情人那样,虽然很清楚这个女人辜负了自己,仍然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紧紧地绑在对方的身上。于是,他不但没能做出什么政绩,就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说是被万贵妃给葬送了。

经历坎坷的皇太子朱祐樘终于登上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明孝宗。

明孝宗一即位,便下令严查那些蛊惑宪宗行妖邪之术的方士妖人,从前依附万贵妃的李孜省、邓常恩、继晓等人都先后被贬谪或处斩,被贬退出京的术士法师超过一千人,万贵妃的兄弟万喜万达等人也被降职。不久,他又将怀恩召回身边,并将不顾廉耻认万贵妃为姑妈、并以房中术惑乱宪宗的首辅大臣万安贬斥回乡。

群臣为孝宗这一系列的举措所振奋,决定再进一步追究万贵妃的罪状。御史曹璘上书,请求削去万贵妃的谥号,鱼台县丞徐顼更是明确指出纪淑妃之死与万贵妃有莫大关连,要求逮捕当年为她看病的太医以及万氏家属,严加审讯,查清纪氏之死的真相。

母子连心,孝宗也非常想为母亲讨回公道。然而当他想到这毕竟是宫闱秘事,万一追查起来,宪宗的“令名”也势必要受到严重的损害的时候,他终于还是以“违先帝意”的理由,决定不再追究万贵妃及其家族的责任。万贞儿总算逃过了死后暴尸的一劫。

同样也是因为“先帝”的原因,孝宗不能为吴废后恢复皇后、太后的名份,但他仍然对吴废后在自己幼年时照料自己的恩德给予了报答,命令将吴废后的服饰仪仗、膳食起居待遇一律升格到“母后”的级别,还将她的侄儿提拔为锦衣百户。宪宗的第二位皇后王氏当年对纪女史的爱护,孝宗也非常感激,孝敬她如同亲生母亲一般。

然而,在寻找生母纪淑妃家人的事情上,恪守孝道的朱祐樘却始终没有如愿。

直到这个时候,人们才知道,在广西贺县民间,“纪”“李”二字发音一致,而且很明显,纪氏的履历在入宫前后还经过了官员和太监们的“润色”,因此,她的那个“纪”姓恐怕也是被别人安上去的。由于年深月久,也因为纪氏本人不曾留下详细的说明,更有可能是当年平民乱之时,纪氏的家人眷属都已经死于屠戳或在之后远走它乡,总之,再也没有找到与纪氏有关系的任何人或踪迹。就连她究竟是不是姓纪,都弄不明白。

弘治三年,无奈的孝宗终于放弃了寻找母亲家族的打算。他为自己连姓名都模糊不清的母亲上谥号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又在母亲当年被送入京之前曾经居住过的广西桂林立庙,祭祀杳无音信的“纪”氏先人。“纪淑妃”连一个于事无补的身后追封都来得如此模糊,使孝宗抱憾终生,每当诵读起大学士尹直为母亲撰写的哀册之时,他都情不自禁地痛哭失声。

可怜的“纪氏”,当她还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时,就因为明王朝的一次用兵而祸从天降、家破人亡、自己也被没为官婢。又因为一次身不由己的“鱼水之欢”,她为那个下令用兵的皇帝生下了一个儿子,随后她带着那个不受欢迎的儿子捱过了五年东躲西藏的痛苦生活,刚刚看到一点生活的希望就不明不白地死去。她是谁?她到底姓什么?她叫什么名字?她的父母和家乡到底在哪里?——她虽然为大明王朝生下了一位皇帝,却没有留下属于自己的任何讯息,甚至于倾举国之力也不能寻找到她的身世和生命轨迹。她的一生,实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然而,大明皇帝明孝宗的身上却因此流淌着那个失去踪影的瑶寨的血液,这也许是那场生灵涂炭的兵变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结果了吧……

也许是因为母亲的悲惨遭遇;终孝宗的一生,他都只爱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张皇后。明孝宗的后宫没有妃嫔,他可能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愿过一夫一妻生活的皇帝。

经过四百余年的岁月,那座“纪氏”祭庙已经消失无踪,只有一口水井,据说是当年纪女史被送入宫之前,在桂林停留时曾经洗脸梳妆过的地方。这口井至今还在,地方上一直称它为“太后井”。 


殉葬迷雾——清太祖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

清王朝(早年叫后金)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始建于关外,又入主中原,从努尔哈赤的天命元年(公元1616)到末代皇帝溥仪的宣统三年(公元1912),共经历了296年的岁月。这个王朝离今天的人们最近,却偏偏留给人们的宫闱谜案最多。

清王朝的宫闱谜案,实际上在它远在关外称“后金”的时候,就已经层出不穷。这其中最大的几桩谜案,都围绕在同一个女人的身边。她就是努尔哈赤的“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

然而要想说明阿巴亥的人生经历,必须要先讲一大堆看似无关其实对她的人生结局至关重要的人物,时间更要从她出生前三十一年开始。那一年出生了她的丈夫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的婚姻

努尔哈赤是一个雄才大略、心狠手辣的人物。从各种记载来看,他身边的人不分男女,无论是生还是死,是恩宠还是冷淡,都完全取决于他的利益需要。只要攸关他自己的利益,所有的兄弟儿孙部属,他都能够毫不手软地痛下杀手。话说回来,他对自己也并没有怎么厚待:为了政治利益和开疆拓土的野心,他甚至把自己的情欲也贴了进去——他一生中明确娶纳过的16名妻妾,绝大多数都是他出于政治军事需要、而不是因为美色动心才迎娶的——至于娶回来之后发现确是美女,只能属于意外惊喜。

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努尔哈赤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他的母亲是都督阿古之女喜塔腊氏厄墨乞,她一共为丈夫塔克世生下了三子一女,努尔哈赤是长子(次子舒尔哈齐,少年时和大哥一起吃尽了苦头,却在帮哥哥打天下之后父子一齐被杀。三子雅尔哈齐、女儿嫁给噶哈善哈斯虎)。

努尔哈赤九岁这年,母亲去世了,父亲又从哈达部娶来了继弦妻子纳喇氏。这位纳喇氏生下了儿子巴雅喇。随着时间的推移,塔克世对前妻留下的儿女渐渐“另眼相看”。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努尔哈赤十五岁时曾和弟弟舒尔哈齐一起,被明朝辽东大将李成梁(朝鲜族)所俘,三年后才返回家乡。面对死里逃生的儿子,塔克世却没有多少怜惜的表现,反倒按照纳喇氏的要求,与努尔哈赤兄弟分了家,而给予他们的财产更是少得可怜。

幸好,努尔哈赤的婚姻及时地挽救了他眼看就要陷于贫困的生活。就在这一年,他结婚了,迎娶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女人,也就是《清史稿》里所说的“元妃”佟佳氏哈哈纳扎青。佟佳氏的娘家比较富有,对努尔哈赤有相当的帮助。婚后第二年(公元1578)二月二十二日,元妃生下了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孩子:未来的端庄固伦公主东果格格。不久,长子禇英和次子代善也相继问世。

就在代善出生的同一年,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早已暗潮汹涌的满洲各部族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努尔哈赤的父祖被明军误杀,努尔哈赤虽然不敢跟明朝为敌,却迁怒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说父祖被杀是出于他的唆使。岂料不久明边关守将却说要封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这样急转而下的局势很快就使努尔哈赤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那位继母纳喇氏的家族,在这时更是火上浇油。她的弟弟萨木占甚至还居然想要诱杀努尔哈赤的亲妹夫噶哈善,使喜塔腊氏的女儿做寡妇。

万历十一年五月,绝路求生的努尔哈赤率部众三十人,持遗甲十一副联合噶哈善、常书、杨书等外援,攻克图伦城,迫使尼堪外兰出逃。从此踏上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路途。

在战乱之中,佟佳氏恪尽妻母之职,用尽全力保护年幼的子女、照顾从战场负伤归来的努尔哈赤。这样的生活对一个刚刚生产过的女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合适了。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年青的佟佳氏不久就离开了人世。假定她十六岁出嫁,那么死时还不到二十五岁。

佟佳氏死后,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努尔哈赤迎娶了“继妃”,莽塞杜诸祜的女儿富察氏衮代。

努尔哈赤与富察氏可算是正宗的二婚夫妻。因为衮代本是努尔哈赤守寡的堂嫂。衮代与前夫生了一个儿子昂阿拉,改嫁之后又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两子一女:莽古尔泰、德格类、莽古济格格。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之时,正是他开始频频得胜斩获颇多的时候,他的势力增强了,各部落主动或被动来搞政治联姻的自然也就多了。(胜董鄂部,得庶妃钮祜禄氏及兆佳氏;胜苏克苏护河部,得庶妃伊尔根觉罗氏……)因此,努尔哈赤不可避免地妻妾成群(有人说,男人有钱就讨小变坏?错了,你见过几个忠厚老实的男人真能靠自己混得很有钱的?努尔哈赤敢喊打喊杀四处征伐,那就不是老实巴交的男人干得了的事)。富察氏虽然是继弦嫡妻,但是并没能她的前任佟佳氏那样照排行连续生育长女长子次子。她的女儿是第三女;她的儿子是第五子和第十子。

皇太极的母亲

富察氏嫁给努尔哈赤的第三年,万历十六年九月,清王朝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女人出现在了富察氏早已危机四伏的婚姻里。这个女人就是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她将要生下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太宗皇太极——也就是终结本文女主角阿巴亥生命的人。

孟古姐姐是叶赫那拉部酋长扬吉砮的小女儿,她出嫁的时候十四岁,努尔哈赤三十岁。她的出身显赫,是努尔哈赤重要的政治联姻之一,而且品貌俱佳,因此很得努尔哈赤的宠爱。

叶赫部,是女真部族在松花江流域逐渐发展起来的四个大部落之一(另三部为乌拉部、哈达部、辉发部)。四部合称“海西四部”,也称“扈伦四部”。

海西女真四部中,哈达部与叶赫部之间虽然频频联姻,但是彼此杀戮不断。哈达部首领还曾经参与杀害过扬吉砮的祖父。于是,扬吉砮在迎娶哈达部首领王台之女并将亲妹妹也嫁给王台的同时,也努力地和其它部落维持关系,期待能够合力向哈达部寻仇。而他首先选中了努尔哈赤。

为了表示自己联姻的诚意,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扬吉砮决定将自己的小女儿孟古姐姐许配给努尔哈赤。这个决定在一开始很让未来女婿犯嘀咕:“为什么不把已到婚龄的长女立刻出嫁,反倒要我去等待一个才八岁的小女孩成长呢?” 扬吉砮回答说:“我是一片好意。我的大女儿虽然年长,但是相貌平平人品庸俗,小女儿尽管还未长成,却是聪明貌美品德非凡,只有小女儿才能配得上你。”努尔哈赤听后心花怒放,立即同意了这桩婚事,并送了一份丰厚的聘礼给叶赫部。

当孟古姐姐在娘家慢慢长大的同时,努尔哈赤已经打出了一片新天地。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正月,基本摆平建州女真诸部的努尔哈赤在呼兰哈达南冈建“宫室”费阿拉城,四月正式称“女真国淑勒贝勒”,格外意气风发。

努尔哈赤的势力如此之大,使得海西女真诸部都不得不重新估量他。第二年四月,海西女真哈达部贝勒扈尔干便主动将自己的女儿哈达那拉氏阿敏格格嫁给了努尔哈赤。

这时,叶赫部的首领已经是扬吉砮的儿子纳林布禄了。眼看哈达部抢了自己的先机,他决定在联姻事宜上格外加码,亲自将十四岁的妹妹送到费阿拉城去。

九月,孟古姐姐的婚车来到了费阿拉城外。由于送嫁的是部落首领,努尔哈赤也给予了这位小新娘极高的待遇,亲自率领着诸贝勒大臣出城远迎,并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这非比寻常的迎亲仪式,使孟古姐姐从一开始就在努尔哈赤的后宫里后来居上,占据了首要的地位。而父亲当年对女儿的评价也确实实至名归,她以过人的品貌迅速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在事实上掌管了努尔哈赤复杂的家庭,并培养出了一个才智过人的儿子皇太极。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是努尔哈赤的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