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 >

第20部分

凋落的红颜-第20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妾王翁须更是早已死了,连尸骨都没有人去收葬,更谈何为她养育儿子?

现在的问题是:这个被放弃了的孩子能去哪里?

还是邴吉,这个一连救了刘询两次性命的普通官员,再一次将刘询抱上了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刘询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非常疼爱,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

为了不给史家添负担,更为了让刘询恢复他的身份地位,邴吉及时将刘询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从此刘询的名字被记在了刘氏族谱上、他的生活费用也全由宫廷提供。——正因为他正式得到了皇族的承认,才有得到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十二年后他更因此有了登上皇位的可能。

邴吉对这个眼泪汪汪命运坎坷的孩子一直心怀怜惜、念念不忘。

公元前七四年,当昭帝刘弗陵无子早逝、继任皇帝刘贺也因失德被废之后,已经升任为光禄大夫的邴吉向执政的大将军霍光递交了一份奏章,他在奏章里郑重地向霍光提出,昭帝早逝,刘氏皇族的王侯们虽多,却没有谁有出众的学识人品,更没有非登帝位不可的亲近血缘。只有武帝刘彻嫡出长曾孙刘询,不但血统亲近,更生长于民间,为人学识都很不错,希望霍光能够把刘询召来见见面,如果印象确实不错的话,建议就立刘询为新皇帝。

就这样,在邴吉的爱心照抚下,一头雾水的刘询便糊里糊涂地登上了大汉天子的宝座。这年他十七岁。

邴吉是真正的高尚君子。他不但一而再、再而三地冒着生命危险救护了年幼的刘询和成千上万的平民百姓,还在扶立刘询为帝后绝口不提自己的天大功劳。直到很久之后,刘询自己发现了此事,邴吉都仍然坚持把功劳让给其它人。

正所谓“公门里头好修行”。很多人只是一味地对出仕为官或抵制或抵毁,殊不知,没有官职,布衣白士又能帮得了几个人呢?唯一的问题,只是象邴吉这样的官员太少了而已。

初登帝位的刘询,虽然只有十七八岁年纪,却早已经在民间结了婚,他的结发妻子名叫许平君。这对少年夫妻这时已经有一个儿子,就是未来送王昭君出塞的汉元帝了。

二、皇帝的第一位妻子:恩爱的夫妻

说起许平君;我们必须给她相当的篇幅。因为她是史有明载得到皇帝丈夫爱情的为数不多的后妃之一。

许平君是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她出生在一个境遇凄惨的家庭里。

许平君的父亲名叫许广汉。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昌邑王刘贺属下的小官员(昌邑王刘贺,就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之孙)。在一次随王爷跟从皇帝刘彻外出的时候误用了别人的马鞍,被对头诬告成“从行而盗”——当着皇帝的驾前也敢偷盗,那可是了不得的大罪过,是要杀头的。就在许广汉自叹命苦,瞑目等死的时候,汉武帝刘彻颁布命令饶他一命,让他下蚕室受腐刑。——这就是太史公司马迁曾经受过的那种刑罚,断绝男人的生育能力,说是饶了性命,实际上对于大多数男人来说,比死还难以忍受。而受了刑的人还不让寻死,非逼着活受罪受辱不可。

许广汉受刑成了一个宦官。由于他确实是个人材,而且大家也知道他其实是冤枉,所以后来他被任命为掖庭丞,相当于宫廷副总管的级别。

可是他的厄运还没有结束,当掖庭丞的“好运”只是暂时的。

不久,发生了一场未遂政变,就在赶着捆绑政变中被擒获的犯人时,又出了漏子:许广汉怎么都找不到绳子,那原本由他保管的满满一大箱麻绳,就好象平地蒸发了一样——如果真是蒸发了也倒罢了,偏偏别人去找却轻松找到。

这到底是许广汉犯糊涂了,还是从前想砍他头未遂的家伙们设的套子,谁也不知道。

但是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办事不力”的许广汉由宦官小头领一下子贬成了“鬼薪”——苦力。

苦力干了些时,又得到了别人的同情,“好运气”再次光顾,许广汉被升为暴室啬夫——“暴室”,是皇帝的私家监狱,暴室啬夫,就是宫廷监狱的典狱官。

就在做宫廷典狱官的时候,刘询来到了掖庭接受文化教育。和许广汉同居一间宿舍。两人成了舍友。

一个是身份卑微、处处遭人打击的老实人,一个是看来永无出头之日的没落王孙,许广汉和刘询成了忘年交。

刘询从山东来到了长安,读书之余他也免不了到处交朋结友、游玩戏耍。有一个住在长陵地方的“斗鸡翁”王奉光,因为与刘询有同样的斗鸡嗜好,也在这段时间成为了他的忘年之交。

眼看着刘询一天天长大,宫廷总管张贺开始为这个落魄王孙的终身大事着急。

张贺曾经是刘询的祖父卫太子刘据的下属小吏,对于含冤死去的旧主人刘据一直念念不忘,因此也就对刘询这个刘据的最后一点血脉百般照顾。

刚开始的时候,张贺是想把自己的孙女儿嫁给刘询的。可是他的这个主意,却招来了弟弟张安世的坚决反对。他对刘询这个“罪人之后”避之唯恐不及,哪会同意让自己的家族跟刘询扯上啥关系。

张安世的官儿当得比哥哥张贺要大得多,乃是堂堂的右将军。他说出来的话,在张氏家族里当然引来了一片拥戴之声。

于是,刘询娶张家姑娘的事情就此告吹。

张贺只好重新给刘询张罗娶媳妇的事。

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幼年之时就已经订下了欧侯家的儿子做丈夫。没想到就在她及笄之年准备出嫁的时候,欧侯氏未婚夫居然死了。未婚丧夫,这事令许平君的母亲很是沮丧,于是找人占卜。卜者断言许平君是大贵之人,未婚丧夫不是她的命苦,而是欧侯氏不配娶她为妻。——这消息让许太太心花怒放,虽然不敢说出来,心里却是得意非凡。

许平君未婚丧夫的消息也传到了张贺的耳朵里,他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就请许广汉喝酒,趁机在酒宴上代刘询求婚。

许广汉对刘询平素印象就很好,上司来提亲更是无法回绝,便一口答应下来。

不用说,这个消息传到许太太的耳朵里,她有多恼火——盖此时的刘询已不是什么太子亲孙了,不但是没落王孙,更是罪人之后,分分钟都有可能无辜卷入政治斗争,丢掉身家性命的。

可是许广汉已经答应了,许太太也拗不过老公和老公的顶头上司,事情就此定局。

由于刘询无依无靠、穷得叮当响,连婚礼都是张贺筹备的。婚后,身无分文的刘询搬进了岳父许广汉的家里,名曰娶妻,实质上是个依靠岳父生活的上门女婿。

然而贫寒并没有妨碍刘询和许平君之间的夫妻情谊。许平君对丈夫体贴入微,刘询活了十七年,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有人嘘寒问暖是个什么滋味。他对不嫌弃自己的妻子和岳父感激涕零。

结婚的第二年,小夫妻生下了一个儿子。儿子出生还不满百日,命运便展示了它令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魔力:刘询被选中,成为大汉王朝的第十任皇帝。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七月初秋庚申日,刘询(又名刘病己)平生头一次迈进了祖父生长的皇宫,前往未央宫拜见自己的叔祖母:实际上就是年方十六岁、比刘询还小两岁的昭帝刘弗陵寡妻上官太后。

上官太后对刘询的面试,自然是过关的:权臣霍光就是上官太后的外祖父,外祖父同意了的事,上官太后岂有不同意的道理?

果然,一见面,上官太后便封庶人刘询为阳武侯——这就是为他继承皇帝位预作铺垫,否则实在有点不好看相。

刘病己这个“阳武侯”只做了个把时辰,群臣便把帝玺绶带给捧了出来,当场便由侯直升皇帝了。

三、爱情成了她的追魂索

刘询成了皇帝,谁做皇后呢?

这时许平君也已经接进了后宫,被封为皇帝的第一级姬妾“婕妤”。

按照正常人的想法,当然应该是在贫寒中对刘询不离不弃的结发之妻许平君,更何况她还生下了孩子。

但是,权力思维不同于正常思维,满朝公卿(注:一群马屁袋子)的脑子里转的都是同一个念头:大将军霍光有一个尚未许人的小女儿霍成君,如果把她立为皇后,大将军一定不会忘了咱们的功劳。

刘询虽然还不能确定大臣们脑袋里都在想些什么,但是他早在接到自己将要继任为帝的消息时,就已经想到,许平君乃是受刑的废人宦官女儿,身份既低贱,相貌也并不出众,立她为后肯定会遇到阻碍。

所以,早在大臣们还没有来得及将立后事宜提上日程时,刘询便抢先颁下了他做皇帝后的首道圣旨——寻找一把自己在贫寒时使用过的旧剑。

这道寻故剑的旨意情真意切,每字每句都在讲述皇帝眷恋旧情的心意。

大臣们都是些人精,一看这道圣旨,就知道新皇帝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世上没有谁会愿意明着跟皇帝过意不去,于是大臣们立即改变主意,联名上了一道请立许婕妤为皇后的奏章。

十一月壬子日,许平君成为大汉皇后。

当这对同患难共富贵的少男少女站在高台上接受百官朝贺,互送深情微笑的时候,他们不会知道,世上最阴险的诡计正在向他们扑过来。

首先对女儿未能成为皇后表示不满的,正是霍光大将军本人。

霍光对大汉王朝,就象他的异母哥哥霍去病那样,始终是忠心耿耿的。然而他毕竟同时也是霍成君的父亲,对于女儿未能正位中宫,这位父亲不可能没有一点想法。更何况拒绝迎娶自己女儿的刘询,完全是靠了霍光才当上皇帝的。

因此,在按制度要封许平君之父许广汉爵位时,霍光毫不犹豫地表示了反对,他说,许广汉是个“刑余之人”,哪里能去做侯爵、封国之王呢?!——明说了吧,你许广汉连个男人都算不上了,也配当侯爷?什么东西!

不过,霍光毕竟执掌朝政多年,知道凡事都要适可而止。过了一年左右,气头儿过去了,他还是表示应该对皇后的父亲有所封赏。

于是,许广汉被封为次于侯爵的“昌成君”,虽然没有封国,但是仍旧是地位超然的爵位,拿着高额的国家俸禄。

霍光的气消了,可是他妻子霍显的气却消不了。不但消不了,而且还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霍显,其实并非霍光的原配妻子,她的出身很卑贱,不过是霍光元配妻子东闾氏的陪嫁婢女而已。按照古代的婚姻制度,陪嫁丫头有侍侯小姐姑爷的义务。侍侯小姐当然是任打任骂、任劳任怨;而侍侯姑爷,内容就更多一些,因此,霍显便成了霍光的小老婆之一。——这种婚姻关系,我们可以在《红楼梦》里看到更多的例子。比如王熙凤、平儿与贾链;夏金桂、宝蟾与薛蟠;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观园中人在赞美宝钗莺儿时,会说“谁有福消受你主仆两个”了。

东闾氏只生了一个女儿就早死了。霍光对东闾氏的陪嫁丫头、小老婆霍显念念不忘,干脆不再另娶名门闺秀,直接就把霍显升做了大将军夫人。

霍显从最卑贱的奴婢,居然直升为当朝大将军夫人,勾搭男人确有两道刷子。也可见她出人头地的欲望有多强烈。然而,她的这种欲望强烈得过了头,已经到了为达目的无所不为的地步。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不脱贫儿乍富的暴发户本色,时时处处不忘炫耀,一但炫耀不成,便将别人视作死敌。

许平君不幸,阻碍了霍显当皇帝丈母娘的光明前程,结果可想而知。

许平君是一个普通人家出身的女子,从小勤俭持家、与人为善,不知道奢侈浪费、目中无人为何物。即使如今成了皇后,也仍然保持着这样的生活习惯。她的身边宫女人数很少,服饰食品都比较简单。而且遵循着普通人家的礼节,对长辈毕恭毕敬。尤其是昭帝刘弗陵的遗孀上官太后,她更是每五天就要去朝见一次,并且亲自为上官太后抹案送菜,服侍得十分周到。——其实上官太后的年纪,比许平君还要小呢。

公元前七二年,做了两年皇后的许平君再次怀孕。到快分娩时,已是寒冬天气,孕妇体弱,许平君不慎感染了风寒,有些不舒服。由于她宫中侍女人数少,懂得照顾孕产妇 的更几乎没有,所以刘询不得不从宫外请一些有生育经验的官员之妻入宫照顾皇后。

在这些被选定的妇人中,就有宫庭警卫淳于赏的妻子淳于衍。她懂得一些妇产科知识。

淳于赏对于自己做宫庭警卫(掖庭户卫)这个职务早已心生厌倦,听说妻子被选做皇后的临时护士,他顿时大喜过望,对妻子说:“平常无缘无故不好去拉关系,眼下这可是一个天赐良机,你赶紧以入宫辞行为理由,顺理成章地去大将军府向霍夫人辞行。霍夫人听说你日后有可能成为皇后的亲信,定然对你刮目相看,你就可以趁机提出让我调动职务的要求,霍夫人一定不好推辞。眼下最好的肥缺就是管理盐池的安池监,要是调成了,可有好日子过啦!”

淳于衍觉得丈夫说的很有道理,便依言而行,果然见到了霍显。

霍显正愁着呢:别看许平君相貌平平、出身寒酸,皇帝对她却始终一往情深,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再这么下去,我的心肝宝贝小女儿霍成君,什么时候才能取她而代之呢?

就在这个时候,淳于衍来了。霍显一听,顿时觉得这真是天赐的良机,喜出望外之余,不但热情接待,更将左右侍丛都屏退,破格对淳于衍单独接待,喊着表字对淳于衍尊称起来:“少夫啊,你托我办的事我一定给你办得妥妥贴贴,你放一万个心。不过我也有件事,不知道你肯不肯帮忙?”

淳于衍受宠若惊,连忙没口子地答应。

霍显见她答应了,便说:“你知道,大将军最爱的孩子就是小女儿成君,想要给她安排下富贵的前途。所以还要请少夫你辛苦一趟,帮她这个忙。”

淳于衍听得一头雾水:自己不过是个护卫之妻,身份地位连大将军小姐的一根毫毛都比不上,有什么本事去成全她的大富大贵?

霍显道:“女人生孩子,是一个大关,从来都是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现在皇后正要生孩子,少夫你若趁机投毒弄死了她,别人也不会有太大的疑心。而我的女儿成君可就能趁机当上皇后了。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