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 >

第28部分

凋落的红颜-第28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前后有过两位皇后:郭圣通与阴丽华。

这两个女人,虽然一废一立,但是她们都是中国后妃群中最幸运的人。即使是被废离异的郭圣通,也不例外:在同样离异的后妃中,她是唯一没有被囚入冷宫、没有母子俱丧、过得最自由的一个。

一、那个温柔的少年

刘秀,字文叔,是南阳郡蔡阳乡(今湖北省枣阳县)人。他的身上流着西汉皇家的血液——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定居南阳的原因则是由于他的六世祖: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不过到刘秀这一代的时候,封爵的传承已经结束,他的父亲刘钦只是南顿令而已。

刘钦娶了一个姓樊的湖阳巨富之女——未来的光武帝之母闺名樊娴都。

公元前六年,刘家的稻谷丰收,田地间甚至出现了一茎九穗的现象。就在这一年,刘秀出生了。刘钦夫妻对小儿子降生在这样的好年成非常高兴,特地为他起名为“秀”,意思就是庄稼出好穗。

虽然刘秀已经离皇家宗枝很远,但他出生时,家境还是相当不错的。刘钦樊氏夫妻很恩爱,生了很多孩子:刘秀有两个哥哥:刘縯、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黄(后来的湖阳公主)、刘元和一个妹妹刘伯姬。

刘秀九岁这年,他的父亲刘钦去世了。刘秀兄弟三人从此寄居叔父刘良家中,几个姐妹则继续跟随母亲生活。

刘秀性情温和,喜欢在田野间嬉戏,刘家的佃农不免要照应着他。时间长了,刘秀渐渐对农桑稼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把自己的小主人身份甩在一边,和佃农们一起耕作田园。

哥哥刘縯的性格与刘秀恰恰相反,对田园生活毫无兴趣,专喜欢交朋结友、弄侠使气,养着不少乡间豪悍的少年。他对弟弟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很看不惯,常常笑话他没有出息,天生是个做农夫的材料,与先祖刘仲(刘邦之兄)有得一拼。

(人世间是由许多个意外组成的。刘縯看着在地里一身泥水、忙得热火朝天的弟弟摇头叹气的时候,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这个没志气的农夫弟弟,有朝一日将要成为复兴汉室的开国之君。)

公元8年,王莽废汉立新朝,刘氏宗亲后裔失去了所有的特权和财富。刘秀这年14岁,看起来,他真是要做一世农夫了。

在这种改朝换代的困境中,刘家很快就成了普通的老百姓,过着与从前截然不同的窘迫生活。

这样的生活令刘秀的大哥刘縯非常不满,经常在家中大发牢骚,声言定要重振大汉王朝不可。

刘秀在哥哥的影响下,开始由一个醉心于田园牧歌、与世无争的少年慢慢地转变了。

当同龄的朋友都纷纷成婚聘娶、沉浸于家室之乐的时候,20岁的刘秀却作出了另一个决定:西去长安,开拓视野、研习学问。

来到长安以后,刘秀成为许子威的学生,学习了《尚书》等当时最经典深奥的学问。刘秀生性聪颖,举一反三,对这部深入政事的著作有相当的见解,很多人都对他的天姿表示非常惊讶。

二、“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不久,刘秀的盘费用尽,他返回了家乡。

返乡后,刘秀在亲友中找到了自己的知己:姐姐刘元之夫新野人邓晨。

作为弟弟,刘秀不免要经常主动前往新野拜访姐夫,并且常常在姐姐姐夫家里住宿。

就在这样的情形下,刘秀遇见了他这一生最重要的女人、未来的光武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的母亲姓邓,与刘秀姐夫邓晨之间应该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阴丽华比刘秀小九岁有余,这时还是一个天真的少女,远未到出嫁的年龄。然而她的美丽和孝顺,在新野一带已经非常出名。刘秀活了二十多年,还从来没有对哪个女人动过心,可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听说阴丽华的名字,他就神魂飘荡。想起当初在长安城里看到的“执金吾”出行盛况,他不禁立下心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名如其人,是长得很俊秀的。

中国古代的史家,一向惜墨如金,尤其在评论名人外表上面,已经达到了“色即是空”的地步。要想在他们的笔下得到帅哥美女的名声,是难乎其难的,等闲的美色入不了他们的法眼,但是稍有个鼻塌嘴歪的,他们却是绝不放过。对女子是如此,对男子也不例外。

然而,对于刘秀,所有的人都毫不吝惜地齐声赞叹他的风神俊朗,认为他是世上数一数二的帅哥——美须眉也。

照正史上的说法,刘秀身高七尺三寸,(秦尺23CM,汉尺24CM略多。三国时诸葛亮身高八尺,按今天的说法是一米九三)。换算一下,刘秀的身高至少在1米75以上。以当时人的平均身高来算,他随便往哪里一站,都是鹤立鸡群的感觉。再加上他体形匀称,更显得修长。

然后来说他的相貌:刘秀不但个子高,而且鼻梁挺拨、额头饱满,皮肤白晰、眉目传神。宛若温柔秀美的女子。(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漂亮的奶油小生)

可能是长得太秀气了,刘秀给人的视觉冲击过于强烈,以至于跟他对阵的敌人,都对他竟有战术谋略表示难以相信。比如他后来的敌人严尤,别人向严尤提及刘秀的兵法,严尤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你们说的是那个小帅哥刘秀吗?他居然也会这个?”

直到成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身上都没有一丝一毫的悍厉气息。据说后来他成为皇帝,返回家乡宴请邻里,从小看着他长大的老太太们喊着他的小名指点说:你从小就厚道过头,温柔体贴,现在当了皇帝,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这可不行,要拿出点皇帝的威严架子来才行。

刘秀笑着说:“吾治天下,欲以柔道行之。温柔有什么不好呢?”

帅哥配美女,那当然是天生的一对。

不过,老天选中了刘秀去担当重振汉室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就不会给他和阴丽华一帆风顺的感情生活。

三、少年举义

此时的刘秀,虽然仍然过着耕种读书的田园生活,心里却已经立下了鸿图大志。

话说有一次,刘秀和二姐夫邓晨一起去拜访名士蔡少公。由于他们都是后生晚辈,所以只能陪坐末席。

这位蔡少公,喜欢研究图谶预言之学,这天的聚会也不例外。

聚会中途,他忍不住讲出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某对图谶的参详,将来的天子将是刘秀。”

话一出口,满座中诸宾客顿时纷纷议论起来,最后有人想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篡汉的王莽国师刘歆——他也喜欢研究图谶,而且还刚刚改名为刘秀,看来他是想应这个预言啊!

这位宾客一想到这里,就连忙站起身来,问蔡少公:“莫非预言所指的,就是国师刘秀?”

蔡少公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叨陪末座的刘秀就忍不住反驳道:“为什么非要是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物?怎么见得就不是我呢?”

不用说,刘秀这句话顿时引来了满堂的嘲笑。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文质彬彬的少年竟然敢跟国师相比,真是可笑之极。

刘秀对这些所谓名士对自己的轻视很不满,起身扬长而去。邓晨也连忙告退,跟着小舅子出了门。

然而喜好谶文的绝不止蔡少公一人。宛地有一个名叫李守的人,也有这个爱好,他研究的结果比蔡少公更进一步,“刘氏不久复兴,李氏必将为辅”。李守与儿子李通讨论后,认为这说的正是西汉王室后人刘縯、刘秀兄弟。

不久后,刘秀推着小车儿,到宛地来卖收获的谷物,正好遇到了李通李轶兄弟。李氏兄弟一见刘秀,顿时如获至宝,大力游说他趁天下大乱的时机,匡复汉室江山。

刘秀卖完谷物,回乡将李通兄弟的话转告了大哥刘縯。李通兄弟的话正中了刘縯的心意,他将自己素来结交的百余名好汉召集起来,决定就此兴兵造反。刘秀作为亲弟弟,又满怀复兴祖业的心愿,当然更不会推辞。

刘縯平日里在乡间呼朋唤友,来往的尽是强梁子弟,时不时地还关上门来神神秘秘商议,整个一帮派老大的样范,看来风评并不是很好。

所以他一宣布自己要起事,同乡同族的子弟们便大惊失色,纷纷逃跑,拒绝征召,说:“刘伯升(刘縯的字)造反,那是要我们去送死的。”

正在伤脑筋的时候,刘秀第一个响应哥哥的倡议,穿上了红袍高冠的戎装。

刘秀的举动在当地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原来纷纷出逃保命的乡亲们都改变了主意,说:“刘秀可是是出名的稳重厚道人,他都从军了,那肯定此事是有道理的。跟着他准没错儿。”

刘秀的人格魅力,使人们竟然忘却了杀伐的惨烈,已经外逃的人又都跑了回来,主动应征入伍。很快,刘秀就帮助哥哥召集到了八千子弟兵。

这年,刘秀二十八岁。

然而,这支刚刚组建的起义军毫无经验,尤其是最初的倡议者李通。他原本是做为刘縯兄弟的内应在宛城谋事的,结果消息走漏,全家六十四口都被诛杀,只有李通一人逃走。

宛城是打不了了,刘縯只好另想办法,联络上湖北大洪山(即绿林山)出来的、一支以王风为首的绿林军,壮大声威之后再作打算。

很快,这支队伍连连得胜,攻下了周围唐子乡等地,得到了大量财物。

得到了财物之后,匪气浓重的王风便对着掠夺来的财物眼红起来,为了多抢些,他甚至还要跟刘縯率领的刘家军分道扬镳、大打出手。

在这个节骨眼上,刘秀站了出来,向刘氏宗族百般劝说,让他们将抢到手的财物都让出来,全部送给绿林军队。

王风是土匪本色,拿到了全部钱物,自然又讲起兄弟情谊来。一场可能诱发内讧、使大家都死于非命的灾难就此被刘秀制止。

(能够劝说杀气腾腾的军队将到手的财物如数交出,这已经足以证明刘秀在军队中的威信和德望。)

刘秀身上,有一种非常典型的超然气质,金银财宝和美色对他都不起任何作用。最初起兵的时候,军中战马不足,很多军官为了争抢坐骑抬高身份而发生争执。而刘秀却对此毫不在乎,他是首领的弟弟,照理来说,再缺也要给他一匹马,他却主动将马让给其它军官,自己一直骑着起兵前卖谷所用的一头牛。直到后来棘阳大捷,他才有了第一匹很不起眼的战马。

因此,刘秀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在“牛背”而非马背上开国的皇帝。

由于刘秀的忍让,一场危机安然度过,两军继续精诚合作,又攻下了棘阳。

在第一场战役中,刘秀目睹了士兵抢掠百姓、婪取财物的恶行,给了他很深的触动,也让他对百姓的苦难非常痛心。从棘阳之战开始,刘秀严格要求自己的下属部队,绝对不可以借着起义杀敌的名义,掳掠无辜百姓。

——这项由同情心产生的纪律,在后来为刘秀争取了无数的支持和民望。

棘阳大胜使得刘縯过于自信,认为自己无坚不摧,以至于在随后的宛城之战中,竟然带着家小一起出发了。

就在去往宛城的路上,刘氏兄弟的子弟步兵与王莽的正规骑兵正面遭遇。结果全军溃败。

在逃难的路上,刘秀得到了一匹马,载着妹妹刘伯姬一起逃命。半路上,他遇到了大姐刘元和三个外甥女。刘秀叫姐姐和外甥女一起逃跑,刘元拒绝了:“只有一匹马,如果我和女儿们也上去,能逃多远呢?你们快逃吧,不要管我,免得大家死在一起。”刘秀还没来得及再次开口劝说,追兵就到了。刘元和三个女儿、以及刘秀二哥刘仲等几十个刘氏族人,都被追杀丧命。刘秀和刘伯姬侥幸逃生。

这是刘秀一生中第一场、也是最惨烈的败仗。

刘縯刘秀兄弟劫后余生,在棘阳重逢。

这时,王莽的大军乘胜追击,起义军里人心惶惶,想要趁乱逃跑的人数不胜数。

就在这个时候,李通找到了刘氏兄弟。他的家族六十四人死于非命,他对王莽新朝切骨痛恨。他为刘氏兄弟出了一个好主意:宜秋有一支起义军,首领名叫王常,人马多达数万之众,若想死里逃生,就要去跟王常联合。

公元22年农历12月,刘氏兄弟的军队和王常的军队整合,向王莽的精锐部队发起了复仇之战。

哀兵必胜。

公元23年伊始,起义军不但战胜了对手,而且还顺利地攻下了宛城。

这时的起义军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和领地,土匪出身的绿林好汉们,忍不住又露出了当初抢财宝时的猴急形象,想要自立当皇帝了。

刘縯、刘秀兄弟反对如此仓促的称帝行为。这固然是因为他们自己胸有大志,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觉得时机不成熟,起义军的势力仍然不够,推举一个首领称王是可以的,但是称帝却不行,因为那一定会引来其它地方武装和王莽新朝的靶子。

但是,刘氏兄弟的兵马远远不如绿林军的多。所以抗议无效,绿林军树立了一个名叫刘玄的人做皇帝,称玄汉王朝,刘玄自称更始皇帝。

这位刘玄,名义上是刘縯、刘秀的族兄,实际上他除了年长,毫无能力和功劳。而且他对堂弟刘縯、刘秀的战功眼红心热,与绿林军很有共同语言。事实上,他就是绿林军扶起来的一个傀儡——绿林军看中的是他既没本事又姓刘,他则指望靠着绿林军称孤道寡。

刘玄登上了玄汉王朝的草头龙椅,对刘縯刘秀兄弟反对称帝、众多刘氏子弟更推举刘縯为帝的事情记在心里,满怀杀机地封刘縯为大司徒、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这时是公元23年二月。

成为“太常偏将军”的刘秀,继续领兵作战,很快就攻下了河南的大部分区域。在所有的战役中,刘秀继续他不扰民的纪律,所到之处深受士绅百姓的欢迎。他一如既往不好财色,所有的战利品都如数运回宛城,交给更始帝刘玄。

四、正在新婚中的刘秀,不会想到自己已经陷入了玄汉王朝的内乱之中

就在公元23年六月,刘秀终于达成了他多年的心愿,在宛城当成里,迎娶了阴丽华为妻。

这年,刘秀二十九岁,阴丽华十九岁。

——刘秀是中国皇帝中最晚婚的一个。如果说他是为了等待阴丽华而晚婚的,似乎有些太浪漫了。但是作为一个地方武装首领,一直没有声色之好、纳妾宠婢,又确实让人不得不作此想。

乱世没有留多少新婚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