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凋落的红颜 >

第77部分

凋落的红颜-第77部分

小说: 凋落的红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派凤阁舍人王隐客“驰骑传声”,也就是一路驱策快马,一路大呼赦免令。终于赶在最后时刻将他们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只是饶了性命并不等于能饶活罪,何况武则天也不希望使真正引起自己疑心的“异己”感觉自己怯懦止杀,遂将他们改判流放岭南。

为了有朝一日登上帝位,武则天杀人无数。当初唐太宗曾经定下规制,必须经过州县三次覆奏、京师五次覆奏,反复查勘,才能够判处一个人的死刑。然而武则天却将这条规矩视若无睹,开唐朝酷吏之始。

事实上酷吏对于她来说,也不过是可加利用的恶狗,借他们铲除异己,并树立自己的威严使人畏惧。一但利用够了,也就可以除掉了,何况她已经建立了新朝代,需要在大规模的“破旧”后收拾朝野乱局,这些人也可以退出了。再说还能落一个“惩奸除恶”的名声,为自己收得额外的人望。

除丘神勣、索元礼、周兴之外,傅游艺、史务滋等酷吏也在天授二年相继被武则天除掉。

然而傅游艺人虽死,留下的馊主意却仍然为祸世间。这就是杀戮流人的“六道使”。关于六道使,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有个叫李秦的补阙向武则天上书,说他听说有条谶语“代武者刘。”刘就是流,指的就是被流放的人。同时还说:“陛下自登极,诛斥李氏及诸大臣,其家人亲族,流放在外者,以臣所料,且数万人。如一旦同心招集为逆,出陛下不意,臣恐社稷必危。”傅游艺便出主意,派特使到各道去,名为抚慰流人,实际上对一众流人斩草除根。

傅游艺死后,武承嗣仍然不断向武则天吹风,长寿二年又有人奏报说岭南流人确有谋逆。武则天便派万国俊前往岭南调查。万国俊深得来俊臣的真传,一到岭南就矫诏杀戮了三百多流人,然后捏造所谓罪证回报女皇,还说:“诸流人咸有怨望,若不推究,为变不遥。”武则天认为言之有理,便提拔万国俊为朝散大夫、行侍御史,又派右翊卫兵曹参军刘光业、司刑评事王德寿、苑南面监丞鲍思恭、尚辇直长王大贞、右武威卫兵曹参军屈贞筠等人以监察御史身份前往剑南、黔中、安南等六道审讯流人。这帮家伙见万国俊杀人升官,个个学样,唯恐杀少了被人比下去,手段比万国俊还要狠毒。刘光业杀的最多,达九百人。被杀的流人中有些甚至与武则天毫无瓜葛,是太宗、高宗时期的。消息传来举国震惊,武则天也觉得必有冤滥,遂下诏平冤,将六道使判罪,并带到他们杀害流人的各道处斩。万国俊也在不久后便因鬼物作崇惊恐而死。

逃过劫难的流人也不在少数,如刘易从之子刘升。裴炎的侄子裴伷先也逃过了这一劫。裴炎被杀时,裴伷先才十七岁,也被流放。他在岭南娶了一个也是被流放的卢氏女为妻,生子裴愿。卢氏死后,父子俩偷偷跑回家乡,几年后被人发现,又挨了一百杖流放北庭都护府。裴伷先来到北方后也不想再跑了,干脆就在北方做生意,五年后就赚得了几千万家产,还娶了一个北方部落首领的女儿为妻。这个部落光是住人的帐蓬就超过一万顶,非常有势力。在老丈人的大力扶持下裴伷先收养了几千食客,在去往洛阳的每条道路上都安排探听消息的耳目,因此他提前知道了六道使商议滥杀的事情,带着宾客和妻儿逃往塞外,经过一番波折后才得以免死,直到李旦即位,追赠裴炎为益州大都督,裴伷先才出头露面,一直做到秦州都督,又统管桂广两地,又做了一任幽州帅、四任执金吾、一次兼御史大夫,还有太原京兆尹太府卿。共任三品官近四十年,死于工部尚书东京留守任上,享年八十六岁。

但是在所有的酷吏中,却有一个人逃过了武则天的诛杀,他就是来俊臣。武则天对他始终宠信不疑。这大约是因为来俊臣“心怀大志”,暗地里以晋朝石勒自许,当然在武则天面前格外“懂事”,也就不会轻易失却武则天的欢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俊臣也越来越嚣张,寻常百姓国家官员四夷酋长都不看在他的眼里。他曾经看中了西突厥可汗斛瑟罗的歌舞伎,想要据为己有,就派人诬告斛瑟罗谋反。诸部落可汗酋长为了搭救斛瑟罗,都赶往皇宫割耳损面向女皇诉冤,多达数十人。斛瑟罗因此没有被立即处死,熬到了来俊臣被诛的那一天。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久视元年(公元700年)正月,斛瑟罗被册为“竭忠事主可汗”,封平西大总管,奉命镇守碎叶。其子右武卫将军阿史那怀道也于704年被册封为西突厥十姓可汗。

来俊臣被女皇诛杀的原因,是因为他一直打算篡夺皇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决定将诸武诸李一齐铲除。来俊臣精心策划了一场大阴谋,准备让手下党羽先诬告武氏诸王和太平公主及张易之,再诬告皇嗣李旦和庐陵王李显联同禁军谋反。第一步棋还没能下得了,就被一个打退堂鼓的手下将消息报到了太平公主那里。诸武和太平公主对来俊臣的厉害早已领教,恐惧之下立刻提前动手,收集了来俊臣的罪证向女皇控告。神功元年(697)六月,武则天颁布《暴来俊臣罪状制》,终于使杀人无数的来俊臣也被处以极刑。来俊臣被处刑后,尸体眨眼间就被仇家手撕口咬,丝毫不剩。则天时代酷吏历史宣告结束。

除了“酷吏”,武则天所用的“循吏”其实更多,而且众多酷吏几乎只充当打手,很少有谁能掌握行政大权,武周王朝的宰相群人数众多,却只有两个酷吏:傅游艺与吉顼。

傅游艺只当一年多宰相就被下狱死;

吉顼虽是酷吏,但敢与诸武当面争吵,主张杀来俊臣,劝立李显为太子,为人更象汉时陈汤一类。最著名的三大酷吏为索元礼、周兴、来俊臣。索元礼官止游击将军(从五品上);周兴官止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来俊臣官止司仆少卿(从四品上),都只能掌握刑狱,无法染指国政方针。这也是武则天时代虽然酷吏众多、又经历了改朝换代,国家却仍然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只是世人知酷吏者多,知循吏者少,也算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看着姑母登基称帝,武承嗣眼前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费尽心机等的就是这天,现在他要开始下一步:让姑母废皇嗣李旦,立自己为继承人。这当然也是诸武共同的愿望。

天授二年(公元691),武承嗣党徒凤阁舍人张嘉福派王庆之等数百人联名上表,请武则天改立武承嗣为皇太子。表章递上,立即引来了宰相们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抨击,也没能得到武则天的同意。诸武当然怒火中烧,便勾结来俊臣编织冤狱,将右相岑长倩、同平章事格辅元及其它相关数十人都杀害了。

这一场冤狱,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武则天心中的左右摇摆。人的天性使她更偏向亲生的儿女,何况李旦一直以来都表现得温驯听话。但帝王的天性却使她清醒地意识到儿女毕竟都是李唐王朝的后人,不可能将她劳心费力开创的武周王朝继续下去。假如李唐王朝重振,自己的身后名声很可能狼籍,假如武周王朝继续,这种情形则不太可能出现。

犹豫不决的武则天随后召见了王庆之,一见面就问他:“皇嗣李旦是我的亲生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王庆之回答:“‘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如今已是武家天下,怎么能让姓李的继承皇位!”武则天犹豫良久不能抉择,遂命王庆之退下。王庆之好容易才当面见到了武周女皇,又奉了诸武之命,一心想当个“保国功臣”,哪肯就这样走掉,趴在地上又哭又喊誓死不休。武则天便将一张盖上御印的纸递给他,说:“往后你要见我也不难,凭这个就能通过侍卫了。”

得到这张纸的王庆之及诸武如获至宝,越发认为武则天如今的心思还有可乘之机。此后王庆之便频频求见,喋喋不休地向武则天请求废李旦立武承嗣。终于惹恼了武则天,当王庆之再一次大摇大摆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下令身边的凤阁侍郎李昭德将王庆之拖出去痛打。

李昭德将王庆之拉出光政门,对聚在那里的朝臣大声宣布:“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不用说,顿时引起群情激愤,王庆之的这顿板子也就格外实在,最后被打得耳目出血、活活打死。

趁着武则天被王庆惹恼、更偏向李旦的机会,李昭德向武则天进谏:“天皇(即高宗)是陛下的丈夫;皇嗣是陛下的亲生儿子。您既然得了天下,当然应该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怎么可以放弃亲生儿子立侄儿!自古以来,都没有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为姑姑立庙的事情,当然更谈不上姑父。如果您将天下给了武承嗣,天皇在天之灵只怕再也得不到血食了。”

武昭德的话终于从根本上打动了武则天。也使武承嗣正位东宫的计划遭到重大的挫败。

武周王朝的政事逐步走上正轨。

长寿元年(公元692)的一月初一,武则天召见存抚使推荐的所有士人,无论贤愚都加以提拔。一时间官儿泛滥,世人皆笑云:“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欋推侍御史,碗脱校书郎。”事实上,这是武则天一条非常管用的帝王之术,在广洒官帽之后,她再对众人严加查考,不称职的再加以罢黜甚至刑罚。而眼看女皇施爵大方,天下有才之人又非常动心,即使有些人嘴里说得响当当,不愿为女主所用,却由不得心中羡慕,那身子也就不由己地走过来了。(一千年后的清王朝也照抄了这条方子)

告密之风,是武则天做太后时为铲除异己而施的一条非常之计,前后被诛杀的宗室贵族就有数百人,够得上大臣级别的也有几百家,至于刺史以下的官员就更是数不胜数。以至于宫婢将所有的新任官员都预先当死鬼看待。世间的宵小之徒则以为如今太后成了女皇,自己还能继续靠出卖良心升官发财。岂知女皇心里非常清楚,如今改朝换代的大业已成,天下已是武周天下,不能再任由其混乱下去。

五月发生的一件事成为遏止告密风的开始。

武则天迷信佛教,一度下令禁天下屠杀捕猎。右拾遗张德想要给儿子办三朝,爱子心切地偷偷杀羊宴请同事。补阙杜肃吃了还要拿,偷藏席上肉块,连同告密信一起送到了女皇案上。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女皇向张德道贺:“听说爱卿生了儿子,我也很是欢喜。”张德不知是哪里的帐,受宠若惊,连连拜谢。接下来女皇的话却惊得他魂飞天下:“不知爱卿宴席上的肉是哪里来的?”张德一跤跌倒,只好认罪。谁知女皇还有下文:“朕禁屠宰,并不以此断人赏罚。只是爱卿以后还想请客的话,还须选择合适的对象。”说着便将杜肃的告状信丢给了张德。满朝哗然,都唾弃杜肃的为人。

到八月,女皇下令监察御史严善思清理旧案,先后平反冤狱八百五十多人。至此,罗织告密之风一蹶不振。(严善思随后虽然被罗织党陷害流放,却很快又被心知肚明的女皇召为浑仪监丞。)

这一年的武周王朝喜事不断。做为女皇,做为一个天生丽质的女人,武则天对自己的外貌十分看重,她也积累了很多妆饰的心得,经过妆扮之后,即使是她的随身左右侍从,也感觉不到自己面前的是一个已经七旬的老人。到秋天的时候,女皇竟然齿落重生,更是精神焕发。

安西四镇从前被吐蕃占据,朝臣甚至上表请求女皇放弃收复的念头。武则天坚持一定要收回。本年十月,战事终于也传来了好消息:武威军总管王孝杰击败吐蕃军,收复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镇,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

女皇虽然坚持不肯立武承嗣为太子,但对这个侄儿仍然宠爱备至。与此同时,她也开始犯所有皇帝共同的毛病:对自己的法定继承人满腹疑心。她也不再给太子李旦出头露面的机会,长寿二年的正月,明堂大典上承担亚献、终献之职的,居然不是太子李旦和皇孙李成器,而是武承嗣与武三思。尚方监裴匪躬、左卫大将军阿史那元庆、白涧府果毅薛大信、监门卫大将军范云仙私自前去拜见李旦,武则天也认为事情可疑,将几人都一古脑儿杀了。吓得朝臣再也没有谁敢私下去见那位皇嗣。

这使诸武又感到易储有望了,对李旦的攻击变得疯狂起来。

武则天的侍婢团儿想勾引李旦,却被害怕上当的李旦敬谢不敏。碰了一鼻子灰的团儿恼羞成怒,在武三思的指使下诬陷李旦嫡妃刘氏、德妃窦氏私行厌胜术诅咒女皇。刘氏窦氏某天去嘉豫殿朝见女皇,就再也没有回来,而且连尸骨都再没被找回来。李旦眨眼间失去了一双妻妾,却只能忍气吞气,在母亲面前装做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除掉了情敌的团儿见李旦还是不理睬自己,干脆打算继续对李旦下刀。幸亏侍女中有知情者举报,女皇诛杀了团儿,李旦才逃过一劫。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女皇知道错杀了儿媳,对儿子更有戒心。为防刘氏窦氏的儿子们,她又将李旦的几个儿子统统降封为郡王。

这一系列的事情使某些人又蠢蠢欲动起来。很快就有人告发说太子意欲谋反。

这案子被交到了来俊臣的手里,一通大刑之后,东宫侍者都忍受不住屈打成招了。正当李旦一家将要死于非命的时候,东宫中一个寻常的仆人安金藏却慷慨陈辞:“愿剖心证明皇嗣不反!”说完就狠狠地剖开自己的胸口,顿时五脏迸出、鲜血四溅。

由于事涉自己最后一个儿子,武则天暗中派人在审讯地附近打听消息。听说此事后为之色变,立即命人为安金藏医治。经过一夜,苏醒过来的安金藏看见女皇,立即又为李旦鸣冤。武则天也不禁为安金藏的忠心所打动,自责道:“吾有子不能自明,不如汝之忠也。”

对于安金藏的救命之恩,李旦一直念念不忘。唐玄宗即位后,升安金藏为右骁卫将军、代国公。死后追赠兵部尚书,其子封庐州长史。

除此之外,武周王朝的内外政务在这段时间看起来还是颇如人愿的。公元695年,王孝杰击败吐蕃及突厥,韩思忠击败泥熟俟斤。突厥默啜在表面上也态度谦恭,主动请降后甚至求做女皇义子,又为女儿请婚,归还了从前的河西降户,并帅部讨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