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只有香如故 >

第4部分

只有香如故-第4部分

小说: 只有香如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败为人生常事,失败的男儿们一层层的,有几人宁死不肯过江东而如项羽呢?美女被视为*,每一场战争之后都会形成这等“战利品”,又有几个在应当作出最后抉择时视死如归如虞姬呢?项羽挺首兮,天下丈夫尽堪羞;虞姬喋血矣,众多美女难抬头。尽管司马迁对虞姬惜墨如金,后世仍视虞姬为最本色的美女。历史在向前推进,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董小宛的“拼将一命酬知己,追伍逐波作鬼雄”;秋瑾的“身不在,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在生命的极终追求上,仿佛都在身不由己地步着虞姬的后尘。美丽的女人稍纵即逝,爱与美的交融却留下了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正以此为养分而成长,前行。
西方战争舞台上也有过这样那样的爱情纠葛,像项羽、虞姬这样决绝、忠贞、惨烈的生离死别之举,似犹未见。
英雄、美女这面在风云中招展的大旗,或许,就是这样最先在东方土地上升起来的。
                  吕雉岂是等闲辈
吕后名雉,字娥姁,父亲吕公为山东单县人,因与沛县县令关系密切,为躲避仇家,就随这位县令到了沛县,定居下来。吕公喜好给人看相,偶尔见到身无分文、喜说大话的刘邦,就当面许亲,要把吕雉送给他做妻子。吕公回到家里,夫人抱怨道:你总是说我们这个女儿很奇特,将来要许配给贵人。沛令与咱家关系不一般,他主动求婚你都不答应,今天为什么随随便便就把女儿许给一个泗水亭长呢?吕公说:“别问啦。这不是你个妇道人家所能懂得的事情。”从这里也可以推知,吕雉也是姿色齐备而能够归入娥眉(对美女的代称)之列的美女,倘是丑陋,沛令不会主动求婚,“好酒及色”的刘邦也不会娶她。沛令、亭长,大小总是个官儿,俱不属平头百姓,在姿色上也还是很看。
楚汉相争初期,吕雉被项羽俘虏,数年后才将其释还。《史记》称“吕后为人刚毅”。这显然与被俘期间的艰难磨炼有关,在项羽所设置的虎穴狼窝里,吕雉是逐渐地开了眼界,认识了权力、谋略在政治角逐中的重要性。冠其以“刚毅”二字,是司马迁笔底一个审慎、持重的概略之词。
刘邦之好色,吕后自然管不住,也不能去管,但她可以换个角度,寻找机会,对丈夫所宠幸的、威胁到自己地位与权力的女人横加报复。刘邦得到定陶的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常欲废太子孝惠(吕雉之子)而立如意,吕后便极端怨恨戚氏母子。刘邦下世,她对如意“使人持鸩饮之”,继而又“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连儿子孝惠也认为“此非人所为”,一见之后萎靡不振,长期患病。美貌本是和善良天然一体的,但在进入宫廷而认准了一个“权”字的吕后身上,则不能不发生异化。再者,嫉妒是一把残酷的软刀子,一旦权力到手,这刀子就淬过火似的,刚硬起来,且闪射出凶光来了。
毒杀如意,即以淮阳王刘友(其他姬妻所生)为赵王,将吕氏女子配为王后。刘友不爱这个王后而爱别的姬妾,王后就去吕后前告状,吕后便派兵包围了赵王府邸,刘友在围困中被生生地饿死。接着又封梁王刘恢(仍是其他姬妻所生)为赵王,且又将一个吕家女儿嫁他为王后。刘恢没有自由,只好自杀。在对待涉及到权力核心的王位问题上,吕后似一只高踞山崖而极度警惕的鹰隼,目不转睛,控制得极严。哪里有风吹草动,她就立即向哪里进击。
有人说男人能征服世界,女人则可以通过征服男人去征服世界。而吕雉,正是凭借“征服”刘邦这个男人去进一步控制皇权,号令天下,主宰世界的。刘邦在世时,吕后“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功高位重的韩信、彭越等诸侯,多数都是被这个吕后一个一个分头干掉的。刘邦暂且外出时,吕后巧妙地杀了韩信。韩为帅才,刘邦曾问他能指挥多少军队,他答“多多益善”,刘称说自己带不了兵,韩立即说刘虽不善将兵,却善将将,能掌握住像他与彭越这类带兵的人。吕后设计杀了这个帅才,刘邦归来,“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司马迁遣词用字实在高明,韩信死了,刘邦极为高兴,他的老婆能替他除掉这个心腹大患,他当然是更加怜爱自己这个美丽又能干的老婆。这夫妻二人里应外合,默契如一,在处置重臣良将上配合得天衣无缝。“且喜且怜”一字千金,将刘邦喜韩信之殁与怜爱吕后之能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正因为吕后在政权问题上如此善解圣意,把握得恰到火候,又如此“刚毅”果决,属于地地道道的铁腕人物,所以才在刘邦下世后实际掌握了16年的政权。刘邦他们打下的江山,仿佛也不能不交给吕后这样的人来主持,来操纵。
孝惠乃吕后之子。后宫女人要将政权最后拿到手里,生个儿子作太子(继承人)举足轻重。吕后生下孝惠,等于是触及到了皇权的把柄,而别的后妃所生下的儿子,当然是与孝惠进行竞争的一连串对象。吕后为了自身利益,得将这些个竞争对手逐个儿拔掉。赵王如意被毒杀,刘友饿死,刘恢自裁,在吕后的视野中,早就是设定了的结局。吕后的这两手血腥气,并没有因为她的下世而轻易地挥发消散,在她死后大约过了80年,汉武帝刘彻巡幸河间(内蒙古河套地区),得到了一个极其美丽的女子——勾弋夫人,带回后安顿在甘泉宫内,备加宠爱。在勾弋夫人生下的儿子刘弗陵8岁时,年事已高的刘彻忽又担心自己死后,弗陵太幼,勾弋夫人也有可能继吕后之后尘,成为一个妄图改易刘氏天下的专权者,便留子去母,下令让勾弋夫人自尽。皇帝强暴了一个清白女儿,自个儿也乐于在她的怀抱里恣意享乐,但又因其生子而可能染指最高权力,便下旨将其除掉,这等残忍的魔鬼逻辑,竟是从吕后身上扯出线头的。勾弋夫人因为美丽,又因为很正常地生了个儿子,自己就简直死得莫名其妙。
对这个始终陪伴刘邦、洞悉其秉性且熟悉其王朝天下、操持住国柄,进而又想把刘氏天下全面弄进吕氏手中的吕雉,司马迁是如何评价的呢?写完《吕后本纪》,最后总结时写道:
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争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这61个字,描绘出的是一派安宁太平的景象。倘细加品味,人们会觉察出这实在是一则顾左右而言他的精短妙评,很有点像是后来的武则天立于乾陵的无字碑,让后代之人回味不已。
                  月地私奔卓文君(1)
司马迁的《史记》惜墨如金,其中对男女情爱的描述,尤为稀罕,可在列传里写到同姓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情时,一落笔就展开了700余字的描写,而且是一段妙趣横生又难能可贵的文字。
司马相如捐钱谋了个郎官在孝景帝手下任武骑常侍时,不甚如意,就借口生病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成都老家。在成都百多里外的临邛县当县令的王吉是相如交情很深的朋友,便去信约请相如:“你是蜀中大才子,长期在外不遂心,就到我这儿来散散心吧。”
相如刚到临邛,王吉派车马相随,招摇过市地在县城里转了一遭,骑在马上的相如容仪丰美,雍容闲雅,临邛的男女老少大大地开了个眼界。兜了一圈后,相如不住县府,却住在城外行客歇脚的一个凉亭里;王吉装作很恭敬的样子每天前去拜访。过了些天,相如推说有病,让随从谢绝王吉的拜访,而王吉照样拜访,而且显得更加恭谨虔诚……临邛城有许多财主,家有奴仆800人众的首富卓王孙与另一财主商议:县令来了贵客,我们应盛宴招待一番,就请县令大人作陪。
王吉应约准时来到卓家,来客已经上百,午间去请相如,相如却称病不来;相如不至,王吉竟不敢进食,于是就亲自赴凉亭郑重接请;相如佯装不得已,勉强赴宴。卓王孙之女儿卓文君,颜色姣好,通晓音律,“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西京杂记》),年纪轻轻正好新寡在家。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际,王吉捧上一具琴对相如说道:众人知晓你精于弹琴,大伙儿都希望你弹上一曲助兴。相如略加推辞,终于弹了一曲《琴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仔细检点、品味相如赴临邛的全过程,分明是王吉与相如背地里设计于先,明里有企图、有计划地糊弄趋炎附势的卓王孙,暗中有预谋、有步骤地勾引秀婉聪慧的卓文君。席终人散,也就在这个晚上,实现了“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的终极目的。
滔滔爱河里,西方人吟的是玫瑰之曲,中国人唱的是凤凰之歌,诗经《大雅》中就有过“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的歌唱。自从司马相如成功地弹奏了《琴歌》之后,“凤求凰”其所以会成为中国语汇中表示男子求偶的专门用语,正是由于卓文君的月夜私奔为这首琴歌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从此以后,“私奔”一词,惊世骇俗,自然而然地隐伏下东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的叛逆色彩。
卓王孙是个老朽,哪里能听懂寓意微妙的琴歌呢?当得知女儿与相如已经私奔到成都时,非常愤怒:“我女儿太不成器,我虽不忍心杀之,可我一文钱也不给她!”老财主自以为钱财是人生的命脉,握住了钱财,女儿就翻不出自己的掌心。
                  月地私奔卓文君(2)
成都相如家徒四壁,住了些时日,文君果然有点撑不住了,便对相如说道:“我们一块儿回临邛吧,何必这样苦熬自己。”二人回到临邛,买了一家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了犊鼻裈和酒保庸役洗盘擦碗。卓王孙听到此事,大伤脸面,深以为耻,由此连家门也不敢出。城里的老兄老弟便来开导卓王孙:“你只有一儿两女,万贯家财怎么也用不了。文君业已许身,相如虽穷,却是个可依赖的人材,况且又是县令的至友,你何必要这样地轻视人家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予文君上百奴仆,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与相如目的既达,仍回成都过逍遥日子去了。
卓文君实在聪明,乃父倘若是个没有脸面可为顾惜的穷光蛋,她才不会怂恿相如回临邛卖酒呢。卓王孙虽是富有,灵魂里却又势利得狠。后来,汉武帝看中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拜其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直到这时,卓王孙才发觉自己的女儿委实是目光深远,识力过人。当年之私奔,则简直是巾帼英雄必有的壮举……
女色的诱惑力是非凡的。男人啊,一阔心就变,就连司马相如这等能上(曾任武骑常侍)能下(曾穿犊鼻裈打杂)、看破了名利的大才子,似乎也有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且看《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如在世61年,拟聘茂陵女为妾之时,卓文君很可能满头银丝了,当年私奔之际,她就立定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意愿,相如之老年变心,留给文君心灵上的创痛是无可比拟的。此诗的基调是“怨而不伤,哀而不怒”,在感情的拦截上,能收到“相如乃止”的效果么?成都市有一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当年鼓琴之地。900年后的杜甫写下了一首《琴台》诗: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落笔审慎,从这首诗里,看不出责难司马相如的意思。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杜甫对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和自由的“私奔”行动却是暗中称许的。当今时代变迁,“私奔”一词正在泯灭和消亡,而作为历史美谈,卓文君的形象永远是青春活泼的,也是可爱可敬的,理应是中国女性最自然、最坦率、最真实的化身。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果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要在爱坛上推出一位自由女神,我投卓文君。
王吉相如城府深,勾引新寡巧弹琴。
可叹乃父糊涂甚,失却爱女复赔银。
风雪夜走豹子头,月地私奔卓文君。
千秋憎爱燃圣火,谁是传薪第一人。
                  独留青冢向黄昏(1)
青冢为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传说四外之草在秋天里尽皆枯黄泛白时,惟有昭君墓上的草仍呈绿色,故称青冢。为什么此墓不改其青呢?大约是因为埋葬着一个经历最为曲折、坎坷的美丽女性的缘故。
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昭君被花鸟使一类的官员自长江边上选入长安为宫女之际,是被送进后宫的数千名美女里普通的一员,是万紫千红中平凡的一点;她与别的宫女一样,翘首企盼,日日夜夜静等着汉元帝刘姡У恼傩摇5笔钡幕屎笫峭跽屎笠韵掠14个品位的妃嫔,妃嫔即妾,各有昭仪、美人、良人、婕妤之类的封号,妃嫔之下,才是浩浩荡荡的宫女队伍。在这样的“桃李无言一队春”的队伍里翘首而待,如果得不到那位汉元帝的恩宠,宫女的命运将注定毫无希望获取出头之日。她们所面对的皇帝只有一个,精力有限,绝大多数宫女的最终收局呢?诚如一首古诗里所描述的那样: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数千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