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31部分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31部分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是美国海军的一贯战术思想。况且,美国的航空母舰群正注视着没有突进莱特湾的栗田舰队。如果栗田舰队真的突进莱特湾,一定会把它全部消灭,等等,真是不一而足。 
双方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恐怕10年以后,仍旧是无休止地争执的题目。但是,哈尔西的主力舰队被小泽的“诱饵”舰队所引诱,放弃了对要塞圣贝纳迪诺海峡的警戒,这在莱特湾海战史上却是永远也抹不掉的事实。结果,美国虽然在战略上以强大的优势兵力压倒了日本,但是,在战术上美国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战胜日本舰队,这样说,并不是日本方面在强词夺理。   
(三十)回顾莱特湾的失败——“是否作战方法不当” 
莱特湾海战,日本方面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栗田舰队和小泽舰队的损失总计如下: 
战列舰3 艘、航空母舰4 艘、重型巡洋舰9 艘、驱逐舰13艘、潜艇5 艘,大小共34艘舰只。 
美海军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只损失了4 艘一般舰只综合有关资料,莱特湾大海战日美双方的损失是:日本——损失母舰4 艘、战列舰3 艘、重型巡洋舰6 艘、轻型巡洋舰4 艘、驱逐舰11艘和潜艇6 艘,损失飞机约400 架,伤亡人员7400余人。美国——损失轻型母舰1 艘、护航母舰两艘、巡洋舰两艘和驱逐舰3 艘,损失飞机100 余架,伤亡2800余人。。其悬殊之大令人吃惊。这是在战争中罕见的奇怪现象,就好象西村舰队在莱特湾入口处遭到美海军报复性的炮击一样,日本海军全盘承受了美海军为雪珍珠港之恨而进行的沉重打击。而且,珍珠港是日本海军采取突然袭击的手法对美军进行的出其不意的攻击,莱特湾海战也是由日本发起的攻势,结果却复仇不成反遭溃败,准备充分的进攻结果却一败涂地,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充分训练之后进行远征的“棒球队”,以34:4大败而归,真可谓前所未有的“大溃败”,帝国海军竟会是如此软弱无能的部队吗? 
不!笔者并不这样认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应该归罪于以必败为结局的战争本身。从这点来看,日本海军在莱特湾的失败又是不足为奇的。正如读者已经知道的那样,该作战命令就曾明确地指出了这次战斗的战场就是“舰队的葬身之地”。让大舰队赤手空拳地驶向1000海里的敌军阵地,最后全军杀入,这是从一开始就违背作战常识而制定的自杀性的作战。如果栗田司令过于认真的话,恐怕日本舰队连一兵一舰回返的可能性都没有。 
昭和24年,天皇陛下对海军首脑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莱特湾海战中帝国海军水上舰队的使用方法是否不适当?” 
这“不适当”一词必须引起人们的注意,它与通常所说的“是否适当”一词有所区别。在质问中把此海战之用兵说成是“不适当”,潜在着深刻的含意。使用“不适当”这个词,说明了莱特湾大海战的详情已经传到了天皇陛下的耳朵里。这是从当时的侍从武官那儿传出来的秘密话。据说,天皇陛下为莱特湾海战为什么会遭如此重大的损失一直悬念在心。 
针对天皇陛下的质问,海军首脑们诚惶诚恐,无言以对。在战争中,驱使国家人民的战舰突入绝境自杀,恐怕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想象。倾覆1 艘战舰就将葬送2000人的生命,但只要不是进行盲目轻率的作战,这在战争最高指导者的权限之内也是无可非议的。然而,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就断然命令进行自杀作战,如果不是利令智昏,便只能是自暴自弃了。 
原陆军大佐种村在自己的著作《大本营机密日志》中曾这样写道:无意中翻阅莱特湾作战的各项决定,发现加油船方面存在问题,但陆军首脑们却把这次作战视为毫无道理的自弃作战加以否定,海军方面则极力辩解,因此,不得已只有听任大本营进行处理( 大意) 。 
再说,陆军方面在作战中也不无鲁莽之处吧。从陆军方面在作战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粗鲁轻率的作法来看,莱特湾作战混乱的根源便可得到明确的解释。按下达命令的丰田大将的话说( 回答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团的询问) ,就是:“如果我们在菲律宾战役中失利,即便是舰队保留下来,向南行驶的运输线会被完全切断,因此舰队即便撤回日本领海,也得不到燃料供应。舰队如果留在南面海域,它就得不到弹药和武器的供应。当时是进退维谷,因此,才豁出去进行最后的决死一战。”这恐怕也是理由之一吧。这样,他便为发出“舰队究竟都干了些什么?!”这样怨声载道的日本国民作了某种程度的回答。当时,虽然最后失败已成定局,但是,也许国民还对“无敌舰队”的最后一招寄托一线希望吧。遗憾的是,此一海战结束后,日本海军既没有为下一次作战准备所需的港口,也无力解决燃料供应的来源问题,在此状况下,把整个天空皆被美机垄断封锁的海面作为战场,从而导致了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出乎意外的是,栗田却心甘情愿地承担了莱特湾这一敢死突击。栗田说:“在陆地上制定作战计划的年轻参谋当中,有人认为,从实战的角度来看,莱特湾突入作战确实是相当鲁莽的。然而,在仔细地审议了作战计划之后,我却意外地感觉是可以实行的。虽然莱特湾作战是非常勉强的,但我暗暗下定决心,非大干一场试试不可。”这对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丰田大将来说也许是一个最大的福音。以大干一场试试看的决心去冒全军覆灭的危险,结果,还是以“暂且就干到这里吧”而狼狈撤回。写到这里,还必须再附加一句,那就是,当时如果有空军协助作战,栗田舰队起码不致于败得那样惨,因此,至今回思,深感遗憾。   
(三十一)“神风特攻”亦无回天之力——潜艇战队也徒劳一场 
在莱特湾4 天的海战中,栗田竟然没有得到航空兵部队的任何援助,为此,他深感愤懑。这主要在于:如果舰队一旦能得到飞机的协助,起码能够歼灭敌机动部队一至两个战舰群( 从而给企图进攻日本本土的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也有可能横扫莱特湾的登陆美军( 栗田并不是一位吹牛皮的海军将领,所以,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 。栗田另外希望得到的,一个是直接护卫舰队的机群,一个是侦察机队。关于这两个要求,正如前面已经讲过的那样,都未能如愿。当驻菲律宾的日本航空基地的指挥官们首先得知大舰队在没有战斗机直接护卫的情况下开进敌占区域的鲁莽行动之后,无不痛心疾首。原来,10月23日,大西泷治郎中将曾向舰队司令部拍发了如下的请求电:“必须给栗田舰队配备战斗机进行直接的空中掩护。但是,马上配备战斗机显然已经来不及了。因此,请求将向莱特湾突进的作战计划推迟两、三天。”可是,当时栗田舰队已经踏上了出击的征程,正在进军航行之中,如果中途停止前进,在海面上游荡两三天,一则没有那么多的燃料,二则又因为小泽、西村舰队也早已出动,因此,栗田不得已只好在没有一架飞机掩护的情况下向锡布延海进发。 
栗田舰队的作战海面本来是日本基地航空兵活动的最佳区域,基地航空兵协助舰队作战也是莱特湾作战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是,即使把全部机种都集合起来也只不过才100 余架飞机,况且,驾驶员技术非常低劣,虽然动用了驻台湾福留繁中将的第五基地航空部队,但驾驶员无力胜任海上攻击作战,在这种情况下,大西终于毅然决定采用“特攻”战术。 
所谓“特攻作战”指的是实施自杀性攻击的作战方法。起初,这种作战方式在日本海军中是不允许的,海军的作战指令是以九死一生为前提的,无论战士们具有多么旺盛的斗志或激昂的请求,都应尽量取消这种毫无生还希望的作战方式,这是日本帝国海军传统的作战方针。同年6 月19日,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吃了大败仗,战局对日本越来越不利,官兵之间就曾以此自杀性攻击为话题,议论纷纷,因此,关于采用这种非常战术——肉弹攻击战术,已经在一部分将领的头脑中萌生了。 
在同一时间,飞机驾驶员发生的飞行训练事故与日剧增,因训练着舰技术发生事故而导致死亡的年轻士兵,每天竟达四、五名之多。目睹这一惨状的飞行员逐渐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同样都是死,与其做着舰训练而死,还不如一头撞到敌舰甲板上与敌舰同归于尽更好。独自一人携带着炸弹实施攻击,不是还可以炸沉1 艘敌舰吗?”此种想法,逐渐在官兵中蔓延开来,终于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航空战队司令大林少将,“千代田”航空母舰舰长城大佐一起向小泽司令献计献策,要求把年轻的飞行员编成特攻部队投入到作战中去。 
但是,丰田大将坚决不允许,结果,形成了相持的局面,不得已只好等待时机。这时,有马少将沉不住气了,就在台湾近海海空战中(10 月14日) ,决心以自己的肉体去撞沉敌航空母舰。激战中,有马少将进行自杀攻击,将一敌战舰炸伤( 大概是重型巡洋舰“休斯敦”号) ,自己也在舰舷侧阵亡了。不言而喻,有马将军的这一举动,给部下正在如火焰般燃烧的特攻精神一个非常强烈的刺激,于是,大西中将含着眼泪终于答应了执意要求参加自杀攻击的志愿者的请求,并于10月21日从宿务基地派出了第一神风特攻队“大和队”的两架飞机,23日又从同一基地同一战斗队派出了另外两架,这4 架飞机出击后无一架归舰,从此杳无音信。于是,24日和25日,大西又派出了由“敷岛队”的5 架、“山樱队”的2 架、“大和队”的7 架、“若樱队”的4 架、“菊水队”的2 架、“朝日队”的2 架组成的22架飞机,以歼灭敌航空母舰为目的,向着莱特岛… 塔克洛班方面出击了,结果,通过无线电获知,只有“若樱队”的1 架突进莱特湾内并向敌舰进行了攻击,其他音讯皆无。 
只要在空中看不到直接护卫的战斗机,就无法获知“神风特攻队”的战果。结果,连直接护卫机也投入了以自杀为目的的特攻作战,所以,战果除从美方获知一二之外,别无他法。在这一期间,还有一个有关战术方面的惊天动地的报告没有传来: 
24日上午9 时38分,日本的神风特攻队向哈尔西舰队中的一群——“埃塞克斯”、“朗格莱”,“列克星敦”、“普林斯顿”4 艘航空母舰发动了袭击,结果用炸弹击沉了“普林斯顿”,同时,前来救援的美巡洋舰“伯明翰”因“普林斯顿”的最后大爆炸而遭受重伤,失去了作战能力,上述情况皆为战后获悉。 
大西中将并不罢休,除了在26、27日派出了“大和队”的7 架自杀飞机之外,又分别从第二神风特攻队的“忠勇队”、“义烈队”、“纯忠队”、“诚忠队”各派遣了3 架自杀飞机,拼死出击,可是仍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又白白地葬送了若干飞机。这样,在莱特湾之战中,日本基地航空部队杀身成仁的特攻作战一无所获,而均以失败告终。实际上,即使是特攻,也需要高超的技术。发现敌舰,发动奇袭,回避炮火,力求命中,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此后不久,由于美航空母舰“埃塞克斯”号被击毁,其他敌舰只也不同程度地遭受伤亡,从而使“神风特攻”成为日本海军的“最有效的战术”,但这已是莱特湾大海战以后的事情了。 
至此,日本海军方面终于承认由于基地航空力量极其薄弱,从而在莱特湾海战中无所建树这一铁的事实。那么,这一结局是不是因为潜艇在这一海战中没有发挥作用而造成的呢。美国方面当时以Where is submarine?(潜艇在哪里?) 的通栏大字充斥着每天的报纸版面。 
日本海军潜艇部队的状况是,开战时拥有64艘,战争中又增加了126 艘,合计190 艘,约25。4万吨。这一实力雄厚的潜艇部队,至莱特湾海战爆发之际,究竟还拥有多么大的实力呢? 
在历时3 年的战争中,大本营报道部没有发表任何关于潜艇部队的消息。潜艇部队是否还健在呢?这一不解之谜深深地埋藏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其实,这个谜并非难解,一句话,潜艇部队仍然健在!这就是以三轮义茂中将为司令的第六舰队。然而,这支舰队的实力与上述潜艇数目相比,已经是秋风扫落叶之势了。三轮义茂和部下大和田、石崎、鱼住、工藤等专家( 司令、少将) 常常聚集在一起,为该舰队日益枯竭下去而叹息不已。目前,剩余的潜艇数仅有32艘( 除20艘老朽不堪的之外) 其中有两艘专门用于运输,有4 艘用于破坏印度洋交通线,13艘正在修建过程中,换言之,能够参加莱特湾海战的仅仅只有13艘潜艇。 
本来,“捷一号作战”是日本海军集中全部力量,进行决死拼搏的一场战斗,对潜艇部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大显身手的机会,因此,即便是由13艘潜艇组成的小规模舰队,也应该抢先一步在莱特湾战场待机。可是,潜艇部队出击的时间比小泽舰队还要晚,这似乎可以证明联合舰队司令部已经对潜艇部队不抱多么大的希望了。由于发生了一些事故,最终只有11艘潜艇出击成功。按计划,应该于24日在拉蒙湾布下3 艘,在萨马岛海面布下4 艘,在苏里高海峡布下4 艘。但是,由于拖延了航期,潜艇在25日到26日间才布置妥当。在这期间,日潜艇发现了许多舰只,也许是栗田舰队在激战,也许是美机动部队在激战。可惜的是,由于担心发生误伤,只有“伊…56 ”号潜艇发射了几枚鱼雷,除此之外,再也没有接到关于日潜艇的攻击报告。来自潜艇的关于美军一方损失的报告,除美护航航空母舰受轻伤这一消息以外,几乎等于零( “伊…56 ”号潜艇攻击了敌运输船1 艘,航空母舰1 艘) 。而结果却有5 艘日本潜艇没有返回,这个数目也不亚于参加莱特湾海战的其他舰队所蒙受的损失。 
潜艇的败局似乎早在袭击珍珠港那一天就预料到了。在奇袭珍珠港时,日本海军曾计划以27艘精锐潜艇封锁夏威夷海面,并准备用鱼雷攻击在空袭后幸免逃脱的美军舰只。但是,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