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37部分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37部分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日本决心建造大战舰( 指当时的标准) 始于明治38年1905年,这是指排水量为13;750吨的“筑波”和“生驹”两舰。从此以后,日本增强了自信心,以至达到了全部军舰实现国产化的夙愿。 
看来,在世界海军国家的建舰史上日本确实是一个后起之秀,它在建造万吨重型巡洋舰的竞争中创造了世界纪录,不久,日本又建造了巨舰“大和”,世界军界为之一震。现在,同中国和朝鲜的兵力相比,日本海军是落后的,但回顾它当年称雄世界的日子,以其具有的素质和实际成绩而言,也可以说是世界海军三大名门之一,因此,日本也不必自卑。   
(六)策划建造10万吨的大战舰——从“大和”到“纪伊” 
优良的战舰是日本国民的财富,占世界第三位的日本海军是国家力量的象征。高压氧气鱼雷、零式战斗机,重型巡洋舰“那智”、战舰“大和”等等都是日本人民用双手和血汗制造出来的。 
明治中叶以后,日本国势急剧增强,海军的实力已经开始明显地体现出来了。换句话说,在国势迅速增强的情况下,同其他部门相比,海军的发展已经居于首位。无论在财力、智力以及精神方面,日本都以最高的比例投入到建设海军的事业中去。日本国民虽然生活在陆地上,但是,他们慢慢地发现,在海上,有自己民族的骄傲。就这样,不知不觉之中,世界三大海军之一的日本海军的雄姿便出现在太平洋海面上。 
然而,昭和16年12月,日本海军究竟拥有多大的势力,确切地知道这一点的人恐怕不会很多。在开战初期,日本联合舰队拥有193 万吨强大的海上兵力,而战争结束时,能用于作战的剩余舰只仅有8 万吨,这一惨遭全歼的悲惨情况,笔者在结论中还要详述。关于这一点,就连海军官兵中知道的人也为数极少,至于日本国民就更无从知晓了。这个历史应该让所有的日本国民知道,而作为了解这一问题的前提,首先必须清楚开战时占世界第三位或世界第二位的日本海军的威容。开战时,英美日三大海军国的兵力据美国方面的调查统计,如下表所示( 单位:千吨) : 
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合计 
日本3571782991541071095 
美国5341353292371171352 
英国433161471268551388 
从上表中可以知道,日本海军是美国海军实力的74% ,从这个数字来看,日本海军在战略防御方针之下,展开迎击作战是有可能取胜的,更何况,美国已经把4艘战列舰、4 艘重巡洋舰、1 艘航空母舰、第十水雷战队派到大西洋去了,所以,实力的对比对日本更加有利( 美国的军舰数字和日本的数字之所以稍有差别,据认为是由于舰龄的关系) ,而且,更重要的是一跃而成为海上主要作战武器的航空母舰,在日本方面已明显地凌驾于对方之上。日美英三国的大型舰队航空母舰数量,如下表所示: 
昭和12年(1927年)昭和14年(1929年)昭和16年(1941年) 
日本4艘6艘8艘 
美国5艘6艘6艘 
英国3艘3艘7艘 
认真地分析这些数字,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国是不希望同日本发生战争的,美国也想尽可能地同日本之间达成“外交上的妥协”——这正体现了帝国海军存在的作用。另外,日本海军也确信自己是理想的国防力量。 
然而,在入侵南方的作战中,军部的步伐失去了控制,终于把“保障和平的兵力”推进了亡国战争的深渊,对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令人深感遗憾的。事到如今,望洋兴叹也已无济于事。下面,再让我们看看军舰方面的情况吧。 
关于“大和”战舰,已经出版了不少书,而且还搬上了银幕,所以,这艘满载排水量为72;800吨的巨峰一般的大战舰的雄姿恐怕早已家喻户晓了。可是,对建造“大和”的海军造舰技术,不,与其说建造,不如说创造,显然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正10年即1921年,战舰“陆奥”问世,它是一艘3。5 万吨的世界第一流的战列舰。以后,缔结了限制建舰条约,在此后的15年里,再没有建造一条战列舰。一俟限制建舰条约期满,日本迅速奋力一跃,建造出了比“陆奥”大一倍的7 万吨的巨舰。 
在“大和”的建造过程中,美英按照当时的造舰常识,已经估计到它是一艘巨舰,并推测它充其量不过是一艘5 万吨的战列舰。但是,他们作梦也没有想到,“大和”竟然是两倍于“陆奥”的超级巨舰。同时,他们估计“大和”的主炮口径很可能是16英寸,计12门。可是,实际上却出现了前所未闻的18英寸的巨炮( 口径约合46厘米) ,这使美英两国大吃一惊。的确,只要不具备高超的造舰、造炮技术,建造如此庞大的“大和”是无法想象的。 
殊不知,在日本海军中,还隐匿着一个更令人吃惊的秘密,那就是日本当时正在计划建造比“大和”“武藏”还要高一个级别的超级巨型战舰“纪伊”和“尾张”。计划中“纪伊”的排水量是10万吨,比“大和”还多3 万吨,而且,其主炮口径是20英寸,其威力之大可以在5 万米的距离内穿透16英寸厚的钢板。 
当该计划正要在吴工厂进行试制时,突然接到了停止建造的命令,这使紧张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失所望( “纪伊”是由军令部暂定的名字,在是否有必要建造10万吨级巨舰的争论中,设计工作尚未完成就停止了) 。 
如果按原订计划进行下去,10万吨的超巨型战舰“纪伊”、“尾张”预计将于昭和20年春天进入太平洋,那么,它将会以真正的“不沉战舰”之殊荣在战史上留下引人注目的一页。 
很久以来,在海军内部就存在着“大舰巨炮主义”和“航空母舰至上主义”之间的对立和争执,而停止建造“纪伊”、“尾张”的决定则是后者在争论中获胜的结果。珍珠港和马来亚海战的辉煌成绩,就是由于日本及时地将作战方式从使用战列舰转向使用航空母舰的结果。战败后10年的今天,日本连建造1500吨级的驱逐舰都感到吃力,但是,曾几何时,日本海军的造舰造炮技术几乎达到了能建造10万吨级、20英寸巨炮的超巨型战舰的水平,这段历史对于当今的日本人来说,难道不是用之不竭的自信的源泉吗?   
(七)大海军终于覆灭——400余艘战舰沉入海底 
当太平洋战争结束时,联合舰队已经不复存在了。开战初期那威震太平洋的日本联合舰队在弹指之间几乎全部葬身海底。对此惨状,除了望洋兴叹之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开战时,威风凛凛地出击的254 艘舰只、吨位达106。8 万吨的庞大兵力,加上开战后新建造的383 艘军舰、吨位达85。8万吨,合计战舰为637 艘、193 万吨的所向披靡的帝国海军,到战争结束时,其情景已不堪入目:被击沉410 艘,合138 万吨,而且,受重创不能航行的舰只计有大小559 艘,达22万吨以上。也就是说,637艘战舰中的469 艘被击沉或被击伤,吨位合160 万吨,剩下的军舰还有168 艘,吨位约32万吨。它们之中80艘是海防舰或其他舰只,43艘是旧式军舰以及未曾使用一直停泊的潜水艇,14艘是进入船坞待修的旧式驱逐舰,这总计137 艘军舰一般都是不参加海上决战的舰只。 
换言之,剩余的尚能作战的军舰仅有43艘。按舰种分列如下:战列舰0 艘、航空母舰1 艘、巡洋舰3 艘、各种类型的母舰3 艘、驱逐舰16艘、潜艇7 艘。至此,读者完全可以相信,笔者前面所说的“联合舰队已经不复存在”决非过分夸张之语。若再具体一些,除了驱逐舰和潜艇以外的6 艘军舰舰名如下: 
航空母舰:“凤翔”。 
巡洋舰:“八云”、“酒白”、“鹿岛”。 
潜水母舰:“长鲸”。 
布雷船:“箕面”。 
战舰中,“长门”遭中度损伤,停泊在横须贺码头,这是唯一能够浮在水面上的一艘战列舰。“榛名”、“伊势”、“日向”被炸破损,歪斜在濑户内海的小岛后面。航空母舰中,“隼鹰”、“海鹰”、“天城”相伴搁浅,“葛城”的甲板被洞穿,残废般地停泊在柱岛。巡洋舰中,“妙高”、“高雄”两舰在莱特湾海战中遭受重伤,正在新加坡修理。“青叶”、“磐手”、“利根”、“出云”、“大淀”等6 艘正分散在各地,已经失去了航行能力。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布雷舰“若鹰”’、“常磐”也已经搁浅。以上所述的是舰身尚存但已经无法航行的舰只,其他则全部长眠海底了。在此,将日本联合舰队全部舰只的数量列表如下( 括号内是吨位数、单位千吨) :除表内所列之外,还有272 艘小舰艇被击沉。 
舰种开战时战时建造击沉伤残但未沉没可用于作战 
战列舰10艘2艘8艘4艘0 
(301)(144)(323)(122)(0) 
航空母舰10艘15艘19艘6艘1艘 
(153)(254)(319)(88)(9) 
巡洋舰41艘6艘36艘11艘3艘 
(285)(36)(233)(88)(24) 
辅助舰船14艘3艘11艘6艘3艘 
(61)(17)(44)(34)(21) 
驱逐舰111艘63艘133艘41艘30艘 
(168)(112)(219)(60)(27) 
潜水艇64艘126艘131艘59艘12艘 
(96)(158)(186)(68)(15) 
海防舰4艘168艘72艘100艘 
(3)(137)(59)(81)rowspan=〃2〃 
合计254艘383艘410艘227艘49艘 
(1067)(858)(1384)(541)(96) 
飞机损失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军舰。战前,任何一个国家恐怕也没有预料到,战争中航空母舰和飞机已成为主要的打击力量并发挥了如此巨大的作用。日本方面曾以基地航空兵部队的1469架飞机、730 架舰上飞机,合计2199架飞机投入了战争。美国方面,开战时的海空军只不过拥有3598架飞机。根据战争的需要,日本海军在战时,飞机的生产数量超过了3 万架。据统计,日本方面损失的飞机总数是26;285架。 
另外,属于联合舰队的各类船舶( 专门征用的) 合计有3516艘,3;369;049 吨,其中,被击沉的有大中型船舶1835艘,合2;913;601 吨。剩余的1068艘主要是沿海用的小型船只,共合455;448 吨,也就是说,舰队征用的船舶几乎全部被歼,如用吨位计算,损失约75% 。就整个日本而言,船舶丧失的总数为2568艘,合843 万余吨。开战时船舶总吨位接近600 万吨,战争中建造230 万吨,合计930 万吨,总损失占全部船舶的90% 强。根据美国方面的调查,日本损失了1100万吨( 包括生擒和打沉的船舶) 中的954 万吨( 损失了87%)。   
(八)一将功不成万人尸骨堆——惨痛的教训与不死的忠魂 
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几乎全部葬身海底,只有司令部孤零零地残留在日吉台。丰田大将被天皇亲自提升为军令部总长之后又离开了日吉台。后来,小泽中将升任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然而,他只不过是一位光杆司令而已,因为此时的联合舰队已经没有什么象样的战舰了,小泽只能无可奈何地长时间置身于高岗之上,呆呆地凝视着天空中倾斜的月亮。 
此时此刻,在小泽的脑际中萦回着什么呢?是那些与战舰同归于尽的同窗?是那些和飞机一起沉入海底的战友?是那些英勇战斗血染沙场的几十万官兵?一将功不成,万人尸骨堆!这种种感慨时时袭向心头,刺痛着“无舰司令长官”的心房。在日吉台,他默默地在核对着究竟失去了多少将官级战友,究竟失去了多少英勇善战的官兵! 
阵亡的山本、古贺两位司令长官、第二舰队司令伊藤以及南云、高木、西村、山口、五藤、猪口、坂、筱田、中冈、有贺等将领的名字,本文在前面曾多次提到,但是,除遗属之外,还有许多为人们所不知姓名而战死的舰长,如果把他们的名字一一列举出来,恐怕非本书所能容纳得了。 
元帅2 人,大将5 人,中将56人,少将252 人,合计315 名海军将官葬身于波涛汹涌的太平洋,这是一个极其令人悲痛的数目。一场战争,一个国家的将级军官竟有300 余名战死,这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恐怕将来也不会再发生吧! 
除了将级军官战死之外,大佐以下军官的死亡数目之大,就更不难想象了。据统计,大佐以下的战死者达312;613 名之多,这恐怕大大出乎读者们的预料吧!另外,海军的文职官员有96;533名死于战争,因此,海军战死者合计达409;146 人。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数字啊!这40余万人是为谁而抛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呢?他们都是为自己的祖国日本而献身的,然而,这40余万人希望战争吗?不!他们之中任何人也不愿意看到战争! 
主张进行战争的只是军队中的领导阶层( 主要是军队领导层中的骨干) ,而国内的言论、政治等方面都屈从于他们的威压之下,唯一能够阻止这种压力的对抗力量可以说就是海军了,可是,海军最后也不得不让步。日本终于贸然走上了这场极欠斟酌的战争道路,从而成了战争的牺牲品。既然走向了战争,日本就不希望看到失败,正因为如此,40余万人才白白地丢掉了生命。 
一位乘载人操鱼雷出击的军士在给他母亲的信中这样写道:“妈妈,每当我想起我死后不知由谁来赡养您老人家时,心中不禁隐隐作痛。可是,在我出征时,妈妈您曾告诚我,为了祖国,要光荣地战死。每当我想起在车站上母亲的这一叮嘱时,我就决心作拼死的战斗。望妈妈多多保重。”“伊…36 ”号潜艇副舰长看到这位军士的遗书后,本想再说几句话安慰他一番,可是,这位军士已经乘“回天”出发了。这位副舰长只好等待着他自杀攻击敌船团的消息。不一会,强大的轰鸣声震撼了该潜艇,远远地看到了直冲云霄的火柱。见此情景,这位副舰长急忙奔回室内,两眼呆呆地看着这位军士的遗书,眼泪象雨点似地溅落在上面。 
40万人之中,虽然战死的情况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心却和这位军士一样。40万亡灵是不应该负任何战争责任的,因为战争已经爆发,他们仅仅是出自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才挺身而出的。恐怕每一个日本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宝贵的历史。记住自己保卫祖国的义务,这就是结论。 
当时,日本的国力是相当有限的,不但国力薄弱,且又没有真正的盟友,在东亚处于孤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