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

第5部分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第5部分

小说: 联合舰队的覆灭 [日] 伊藤正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9日凌晨零时30分,观察员发现水天线上有一个黑影。是云朵,还是敌潜艇?4名兵士为此发生了争执,意见不一,遂报告了值班军官和副舰长。两名长官交替用望远镜观察了一阵,回答说:“是云彩。”由于判断错误,护航的驱逐舰没有提高战斗警惕,“信浓”本身仍然保持蛇形航行路线,以20海里的速度继续破浪南下。 
凌晨3 时12分,母舰观察员突然吃惊地报告:海面发现鱼雷航迹!据有关资料记载:美潜艇“射水鱼”号在东京湾南面100 海里海域进行水面战斗巡逻,于28日20点48分发现“信浓”,设法跟踪,于翌日凌晨3 点,占据了有利的发射阵位,于3点16 分向“信浓”发射了6 枚鱼雷,4 枚击中目标。只见4 枚大型鱼雷径直扑向“信浓”号,而且第一枚鱼雷已经逼近到离“信浓”只有100 米了。晚了!一切都晚了!这时,“信浓”本身已经没有回避鱼雷的余地了。3 时13分,第一枚鱼雷击中母舰,紧接着其他3 枚鱼雷也相继几乎在同一部位上炸响,将“信浓”号左舷中央水线部位洞裂,海水汹涌地灌入船舱,连最新式的排水设备在这个时候也无济于事了。 
在此万分危急的关头,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以及部下仍旧盲目自信( 实际上是自负) :巨舰即使遭到三、五枚鱼雷袭击又算得了什么呢?因此,“信浓”仍以第三战斗速度( 时速20海里) 继续向大阪方向航行。当时,如果驶进附近港湾或者在沿岸搁浅,巨舰和全体人员也许有可能得救,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海水凶猛地涌进水密性极差的船体,结果,在到达熊野海面——潮岬100 海里处海域时,母舰舰体倾斜已达50度,至此,舰长阿部才不得不下达令人痛心疾首的命令:“全体离舰!” 
这时,身负重任的舰长阿部俊雄大佐登上舰桥。他的旁边站着一位用舰旗裹身的年轻士官。这位士官是昭和18年毕业于军事学校的优等生安田督少尉。在“信浓”被鱼雷击中一直到倾覆沉没,这位年轻少尉的眼睛一直没有离开过海图,仍然象平时一样镇定自若地记录着战舰的方位、时间、地点等,毫不慌忙,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在舰首弥留海面的刹那间,人们远远地还能依稀看到阿部和安田站在舰首处的身影。后来,在侥幸得以活命的900 余名官兵的名单中,人们再也没有找到阿部和安田。幸存的同僚们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无不流下敬佩的热泪。在“信浓”号航空母舰沉没之前,泽本中尉发现了他们俩人的照片,并用帆布包好,系在救生圈上,委托给一名水兵。后来他们俩人的照片终于漂到了驱逐舰“浜风”的舰舷旁边。 
“信浓”号在被鱼雷击中之后又继续航行了7 小时42分钟。完全沉没的时间是11月29日上午10时55分。本来,该舰进入伊势湾是轻而易举的,但是,由于盲目相信“信浓”是“不沉战舰”,因而坚持向大阪前进,终于导致了巨舰倾覆以及大约500 名官兵葬身于熊野海底的悲剧。 
“信浓”号被击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在29日凌晨点30分,对敌潜艇的突然出现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3 时12分发现敌鱼雷航迹时,为时已晚;中雷后排水工作不得力;母舰本身设备简陋。但是,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在于,如果能派出飞机直接在空中担任警戒,巨舰改为早晨出发,白天航行,恐怕就不会发生这种悲剧。当局把炮弹难以击沉的航空母舰置于敌潜艇经常出没的海面,并选择夜间航行,应该是这一悲剧的最主要的导演者。虽然我们不清楚这一行动具体是由谁决定的,但在那时,上层决策者们判断失误,情报不灵的事,真是不胜枚举,因而事件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 
也许采取夜间航行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但总不应该忘记一个月以前进击莱特湾时的教训吧!1944年10月22日夜晚,2 艘美潜艇发现了北进的栗田舰队,当夜全速追击,23日凌晨,美潜艇发动了猛烈袭击,结果,日本海军2 艘重巡洋舰被击沉,1 艘遭重创。这一重大损失为什么不应当牢牢记取呢?如果既已决定采取夜航,那么也完全应当对“信浓”采取严格的警戒措施。实际上,整个行动没有认真采取一点象样的措施,从而,完全葬送了日本海军最后的造舰尊严。 
同年12月,当局建立了调查委员会。但由于巨舰的建造和沉没都列为绝对机密,所以,该事件对社会上严加封锁,提交的报告书也在战争结束时被烧毁了。现在,若就沉没的原因再度问起活着的委员们,他们认为“信浓”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该舰舰长及其部下迷信“不沉战舰”之说,巨舰中雷后继续以20海里的速度航行;二是舰员采取向右舷注水以保持舰体平衡的急救措施迟缓。昭和19年10月24日下午7 时35分,当战舰“武藏”连中数十枚鱼雷之后在菲律宾锡布延海下沉时,舰体仍然是平衡的,前后炮塔在水面上几乎成一条线。这是和舰员们熟练的技术分不开的。而“信浓”号则不然,据说1400名舰员中,有850 名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航海,因此,平衡注水的意识和方法都极为缺乏。中雷后的“信浓”在倾斜中连续航行了7。5 小时,最后倾斜达到了50度,这真是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巨舰“信浓”号没有发射一炮,没有载运一架飞机( 原订在松山搭载飞机) ,在竣工20天以后,不,正式服役出航后仅仅才过了17小时就悲惨地沉入了海底。在大型舰只的寿命史中,它恐怕是最短的世界纪录的创造者了。6 年的苦心毁于一旦。这不单单是一个悲剧事件,甚至可以说,这是上帝对日本海军破坏条约、秘密建造大型战舰的诅咒和报应!   
(一)举世无双的大奇袭——警惕现代原子袭击 
珍珠港事件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在战前,关于奇袭珍珠港的秘密,只有军队上层极少数人知道,日本国民则完全被蒙在鼓里。美国方面更不消说,朦胧之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情的炸弹就落到了头顶。奇袭珍珠港是使用了当时最先进、最具威力的武器——舰载机进行的。现今,最具神威的武器已经由舰载机转换成了原子弹。不难想象,如果当今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弹奇袭事件,那么,遭到毁灭的恐怕不仅仅只是一个美太平洋舰队,而必将会导致整个国家的毁灭。 
实际上,美国对苏联倍加警惕,并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究其原因,想必于此。就国防安全而言,任何人不得不考虑一旦发生“珍珠港式”的原子奇袭,后果将会怎样?珍珠港奇袭轰炸发生在日美断交通告发表前的35分钟。这次奇袭如果是1000架载有原子弹的飞机向美国各大城市同时出击,狂轰滥炸,战争的胜负无疑当场就成定局。所以说,禁止使用核武器,军事上采取相互考查、进行空中摄影等等一系列国际性措施,其根源就在于珍珠港奇袭事件——这样认为也许并不过分。 
震惊世界的奇袭珍珠港事件的详细战况,现在已经众所周知了,在此,本书就不再赘述了。我仅想就人们知道得不确切的地方以及奇袭的准备、当时联合舰队的实力和有关的作战事项作—个简单的补充说明。 
严格说来,奇袭珍珠港不能称之为战争。因为大凡战争,应该是敌对的双方共同采取武力,而奇袭珍珠港只是日本海军单方面的突然袭击,美军一方毫无防备,这样说难道太绝对了吗?不!奇袭珍珠港确实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奇袭,美太平洋舰队毫无思想准备,措手不及,因此,很难恰如其分地写出两军在作战和技术方面的胜败状况。这好象击剑一样,一方的武士还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而对方却不顾一切地抢先进行凶猛的攻击,前者必定被击倒在地,赤手空拳地挨打,以致最终丧命。在此情况下,根本无法评论被打的一方具有何等实力。同样的道理,对实施突然袭击的日本一方的力量也无法进行实事求是的估价。然而,实际上,日本一方已成为举世瞩目的评论对象了。对日本方面的评论主要有下列几点: 
1。  日本海军远航3000余海里竟然没有被发现,这一隐蔽的航行法秘密何在? 
2。  日本海军使用了什么样的鱼雷攻击技术? 
3。  为完成上述两种作战目的,联合舰队进行了怎样的训练? 
当然,最后还要看一看采用这种奇袭战术开战的日本联合舰队是否得到了上帝这里指开战时的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的恩赐。但这一点并不一定仅仅与奇袭珍珠港有关,而前面所提到的三点,确实是我们回顾已经覆灭了的日本联合舰队的极好线索。 
奇袭珍珠港是以必须绝对做到出奇不意为前提而得以实现的。其作战计划是航空母舰机群从瓦胡岛以北200 海里处起飞,直到出现在珍珠港上空为止,无论如何也不能被美军发现,如果在攻击前一旦被发现,日本的远征舰队就将被占优势的美太平洋舰队歼灭,已经腾空的日本机群也难免被岛上的600 余架美机吃掉,如果这样,在太平洋战争的第一天,日本联合舰队就将被一网打尽。可以说,奇袭之举确实是一次大赌注。 
当奇袭的作战计划付诸于行动时,日本舰只有的从佐伯湾,有的从吴港,也有的从横须贺,悄悄地拔锚启航,分别取道航行,向单冠湾( 位于千岛群岛的择捉岛)集结。任何一艘舰只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即使是最富于想象力的舰长也料想不到作战任务竟然是远征3000余海里去奇袭夏威夷。11月22日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其兵力如下: 
空袭部队,由南云中将直接指挥,拥有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瑞鹤”、“翔鹤”。 
增援部队,由三川中将指挥,拥有战列舰“比睿”、“雾岛”、重型巡洋舰“利根”、“筑摩”。 
警戒部队,由大森少将指挥,拥有轻型巡洋舰“阿武隈”、驱逐舰“谷风”、“浜风”、“浦风”、“矶风”、“霞”、“霰”、“阳炎”、“不知火”、“秋云”。 
后备部队,由特务舰“远东丸”舰长指挥,拥有加油船“远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东邦丸”、“东荣丸”、“日本丸”。有关资料记载,还有“曙丸”。 
同时,今泉喜次郎海军大佐的潜艇部队派3 艘潜艇担任航道警戒,派小西要人海军大佐的2 艘驱逐舰前往破坏中途岛空军基地。 
奇袭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直至11月23日才开始向全体出征将士们公开。获知奇袭计划之后,年轻的飞行员都高兴得跳起来,恨不得一枚炸弹就把美国大型军舰炸沉。他们为日本男儿的志愿即将得以实现而狂欢乱叫,然而,从司令以至参谋们,在欣喜之余,也不免忧心忡忡。 
他们反复担心和忧虑的是:“3000海里的秘密航行”、“海上的燃料补充”、“潜入美海军警戒圈”等诸项关键性的问题,能否一切如愿,顺利进行?据10年来的统计,12月份的北太平洋,暴风雨天气多达24天,而风平浪静的日子只有7 天。在向夏威夷进击的12天内究竟能否碰到有利于海上加油的好天气?在这期间倘若途中碰到航船,又将如何是好呢?如果恰恰碰到美国的舰船或渔船,那该怎么办呢?假若在到达夏威夷的前一天碰到美国舰船或渔船,只要他们发一个无线电报,岂不就万事皆休了吗?那就完全只能听天由命了! 
真是上帝保佑!舰队出发的那一天,竟然遇到了十几年来少有的好天气,途中也没有碰到任何一条舰船。更可庆幸的是,舰队一直到星期六深夜仍然没有被美军巡逻侦察机发现,航行队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12月8 日黎明成功地到达了夏威夷近海的预定海域。 
对奇袭珍珠港方案,海军军令部认为这是一个大赌注,开始是持反对意见的。军令部自己提出来的关于第一阶段的作战方案是首先集中兵力进行南方作战,打一个阶段之后,再采取近海伏击战的方式歼灭美国海军。这是日本海军坚持了30余年的传统作战方针,即明治42年(1909 年) 通过的“帝国国防方针”,根据这一方针,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假想敌国。此后,在内南洋群岛一线( 从马里亚纳群岛到马绍尔群岛) 决战成为日本国基本的作战方案,并根据这一方案进行了无数次艰苦卓绝的训练。但是,山本司令长官是坚决主张奇袭珍珠港方案的。争论历时1 个月,最后,军令部总长永野终于在11月3 日签署了进击珍珠港的作战计划。针对上述3 个关键性问题,山本司令长官曾经斩钉截铁地说:“如果天助在我方,则奇袭大有希望;若中途失败,说明我们失去天助,应该立即放弃全部作战方案!”所谓“放弃全部作战方案”,其意义极为深长,或者说,这里面甚至包括放弃全部战争。山本的这句话表达了他坚定的不妥协的信念和决心。   
(二)策划大奇袭的内幕——严酷的战前训练 
关于奇袭珍珠港,还有一件要提及的重要事情,就是这一作战计划直到昭和16年,即开战当年的5 月底为止,在日本海军中还是全然不存在的。在这之前,日本海军所采取的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以逸待劳的战术,意欲进行“邀击作战”。 
美国的方案是采取海面突袭作战的方式,实施“渡洋作战”,并制订了“环行队列” 
这一海上航行法。对此,日本采取的方针是用潜艇进行“消耗作战”,在双方兵力不相上下的情况下,以战术的高超和舰艇性能的优越歼灭美国海军。在最初的28年间,日本海军把战场假设在小笠原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一带;山本五十六上任以后,又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绍尔群岛一带;到昭和15年7 月,山本又打算把战线进一步扩大到夏威夷。山本进行这种考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认为当时日本海军的航空力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而且,通过昭和15年上半年的军事演习,他坚信日本海军的航空兵力作为舰队作战的主力能够在战争中出色地发挥作用。 
昭和16年1 月,山本极为秘密地召见他的心腹大西泷治郎( 大西当时担任第11航空舰队参谋长) ,面授机宜,让他研究一下运用航空兵力攻击夏威夷的可能性。 
同年4 月,大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