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 >

第5部分

抗战: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第5部分

小说: 抗战: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提出“游击运动战”。但洛川会议通过了向敌后发展,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决定。在深入敌人后方以后,怎样作战,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 
    1937年,林彪30岁,善谋筹略,且不乏年轻人的锐气。在洛川会议上,林彪是不同意打游击战的。他在会上说,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觉得内战时期我们已经可以整师整师地歼灭国民党军队了,日本侵略军有什么了不起!会后毛泽东曾专门找林彪谈话,强调全党全军统一思想的重要性。 
    然而,当林彪发现平型关的有利地形时,决定打一场规模不小的伏击战,而不是山地游击战。 
    平型关,地处山西灵丘县西,位于恒山、太行山两大山脉的交接处,两山夹谷中纵贯一条通道蔚代(蔚县至代县)公路,是东接灵丘、冀西,西进山西腹地,直逼太原的交通要地。平型关先秦时称瓶形寨,金代称瓶形镇。顾名思义,这里的地势像瓶子形状,口小肚子大。瓶口是老爷庙,瓶肚子就是这十里来长的乔沟。乔沟地段地形狭长,进入的部队和重武器均很难展开,不能守也不能攻,非常适合于打伏击战。 
    不过,林彪还是有些顾虑,他不可能不考虑毛泽东对游击战的再三强调。林彪征求副师长聂荣臻的意见。林彪说,这一仗我至少有八成的把握取胜;聂荣臻说,既然有八成把握,那就不用犹豫了,下命令吧。 
    平型关战役后,林彪认识到了游击战在抗日战争初期的重要地位,他说:敌人不仅是弹药要靠后方输送,连粮食都要靠日本送来。他们的后方线已扯长有千多里。在这样的情形下,把他们后方线一切断,他们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可以弄得他们进退维谷。所以发展游击战在敌后方线上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他还提出:我军在目前兵力与技术条件下,如经常集中大的兵力与敌作运动战,是不适宜的。 


平型关战役:击破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设伏平型关
    孙子曰:“知天知地,胜可乃全”。第115师指挥员在大战前反复查看了平型关的地形,哪怕是每一个最细小的环节也不放过。第一次,林彪带着几个侦察员,对平型关附近的地形作了一次全面侦察。回来后,他与聂荣臻等人交换意见,把伏击的主要地点确定在乔沟。第二次,他带上团一级的干部和几个侦察员化装侦察,为不暴露目标,他特意穿上老百姓的破大褂,扎根布腰带,头上戴了一顶山西的毡帽,把自己打扮成本地的农民,并告诫随行人员,不要交谈,不要说笑,以免引起行人的注意。第三次侦察主要是为具体的战斗部署做准备,侦察得相当细致。 
    1937年9月23日,在上寨村一家农家大院,第115师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作战前动员。林彪鼓舞大家,为了提高八路军的声威,给友军以有利的配合,要在平型关打一个漂亮的伏击战,给日军以有力打击。 
    林彪判断日军9月25日可能进攻平型关,命令各部队9月24日晚12时出发,在天明前进入埋伏阵地。 
    第115师师部的部署是:杨得志的第685团在东侧,李天佑的第686团在西侧,两侧夹击公路,待敌人进入埋伏圈后,东西夹击,防止敌人向两侧逃跑。在老爷庙缺口处的高地上,下面架起四挺重机枪,两边各架3挺轻机枪,一共是10挺机枪。等敌人完全进入后,封住这条唯一的缺口,来个关门打狗。张绍东的第687团把守在平型关东北的山地上,放过先头进入伏击圈的日军,堵住日军的退路。杨成武的独立团在驿马岭负责阻击涞源、至灵两个方向的日军援敌。第688团作为总预备队,暂时不动。根据这一计划,师、旅的指挥阵地在中央高地,与团的指挥阵地构成三角形。团的指挥阵地则设在营和营之间,以便及时传递消息,协调指挥。 
    9月23日,林彪就听当地百姓讲,五台山上空阴云密布,两三天之内,将会有大雨。如果真下雨,日军的运输车就容易陷在泥沼之中,武器火力也会大大降低。 
    果真,24日午夜时,天下起了大雨。第115师的指战员们冒着秋日的风雨向伏击阵地挺进,在凌晨前,第685、第686、第687三个团全部进入预定阵地。第115师指挥所设置在中央高地的一片树林里,四周棘草丛生,十分隐蔽,而且视野开阔,几乎可以观察到整个战场情况。 
    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对平型关并不陌生。1937年坂垣52岁,在当时日军所有师团一级的高级将领中,无论从资历还是从能力来说,都无人能与其相比。阎锡山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时,坂垣曾是他的教官。几年前,坂垣曾以私人身份拜访过阎锡山。这次坂垣沿滹沱河谷至唐河古道作了一次考察,把长城雁门关至平型关等重要军事位置作了详细的记录。以坂垣的军事素养,当然知道平型关是设伏的好战场。但他显然没有理会这一点,他只有在平型关战后为自己的大意而悔恨了。 
    坂垣征四郎是个典型的中国通,熟读中国文学、历史以及兵法,并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但他一向看不起中国人,认为中国人不过是一群“东亚病夫”。正是坂垣的这种狂妄,将其同样骄横的部下葬身平型关。 


平型关战役:击破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25日7时半,由三浦敏事少将指挥的第5师团第21旅团近4000人进入平型关。由于道路狭窄,雨后路面泥泞,日军车辆人马拥挤堵塞;行动缓慢。坐在汽车上的日本兵,有的打瞌睡,有的在嬉闹,一副悠闲无事的样子。他们不知道,自己正在钻进八路军第115师的预伏地域。 
    第115师抓住战机,全线突然开火。两侧山坡上顿时弹如雨下。在第一轮枪声中,日军最前面的几辆汽车就被击毁,堵死了狭窄的出路,后边的汽车、大车、马匹等相互撞击,走不动了。骄横的日军遭到意外打击,不知所措。见此情景,林彪命杨得志、李天佑趁日军尚未清醒之际,赶快冲下山去,抢占公路对面的制高点。第685、第686两团随即向谷底发起猛烈的冲锋,将日军切割包围。 
    但被打懵的日军很快显示出它的战斗力,在失去指挥的情况下,自觉形成小组,3人一组,背靠背,与我军十几个战士拼杀。而一些班排一级的小股日军,居然很有战术意识地寻找我军薄弱环节,主动寻找有利战机。其中一股日军利用地形掩护悄悄接近我第685团一营的机枪阵地,突然发起进攻,竟然把我军的一个机枪排的阵地夺了过去。并且,被打晕的日军开始清醒过来,迅速集结,凭借汽车作掩护,运动着朝公路附近的制高点冲去。 
    战役结束后,林彪撰写了《平型关战斗的经验》一文。林彪指出:“敌人确是有战斗力的,也可以说,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日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上敌人尸骸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日军的伤兵不但用武器继续顽抗,而且还经常徒手与八路军战士作战,他们用牙咬,用石头砸,用身体撞,但不把自己的性命留给八路军,而且也不想把自己的武器和其他装备留给八路军。他们很多人都把自己手中的武器毁掉,或砸碎,或炸毁。 
    第685团同敌人反复争夺制高点,掐住了日军一字长蛇阵的蛇头,这时张绍东的第687团在乔沟一线按住了蛇尾。 
    李天佑的第686团与日军在老爷庙一带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老爷庙一带是南低北高的山地,再往北是制高点老爷庙梁,谁占领了老爷庙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第686团攻占老爷庙时,遭到日军集中射击,伤亡很大,其中第9连最后只剩下10余人。第686团冲上公路后又与日军扭杀在一起,经过惨烈的刺刀战才将日军制伏。但这时日军已经占领了老爷庙。万幸的是,日军还不懂山地战的特点,他们只以小股兵力占领制高点,而且没有配备强大火力。第686团调集3营和2营,多路突击,消灭了老爷庙上的日军。 
    在第685、第686、第687三团在乔沟一带与敌军激战时,杨成武独立团在驿马岭阻击着日军对平型关方向的增援。下午4时左右,独立团得到撤出阵地的命令。杨成武下令乘胜追击,意外地收复了涞源县城。 
    平型关战役,第115师经过浴血奋战,以伤亡近9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大车200多辆,缴获九二式野炮1门、轻重机枪20多挺、步枪100余支、掷弹筒20多个,战马53匹,日币30万元,以及大量的食品及棉衣。日本1973年出版的《滨田联队史》记载:“汽车一过关沟村即与敌遭遇,当即火速下车,令吉川中队向北边高地,内藤中队向南边高地,狙击枪中队协助龙泽中队从中间平地进行攻击。然后敌人以迫击炮、重机枪猛烈射击,兵力看来也比我方多十几倍。尤其吉川中队正面之敌举起军旗、吹起军号,士兵各自扔出手榴弹,反扑过来。我方寡不敌众而毫无办法。9月28日,龙泽中队得到友军的支援后,勇气百倍再次继续前进,此时遇到意外情景,刹那间所有人员吓得停步不前。冷静下来看时,才知道行进中的汽车联队已遭到突袭全部被歼灭,100余辆汽车惨遭烧毁,每隔约20米,就倒着一辆汽车残骸。公路上有新庄中佐等无数阵亡者,及被烧焦躺在驾驶室里的尸体,一片惨状,目不忍睹”。 


平型关战役:击破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
一战扬名
    平型关一战,给坂垣师团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日本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先是9月25日晚上,东京广播电台一条爆炸性新闻:“皇军最老的王牌第5师团在山西北部山岳地带遭中国军队的突然袭击,一名高级军官阵亡……”日军大本营连续急电驻天津的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火速查清那位阵亡者姓名。还未等华北方面查清情况,第二天东京就传开了“坂垣征四郎被击毙”的消息。有的报纸更是将“坂垣之死”与其岳父日俄战争中在奉天红土 
    岭战斗中战死的“军神大越”联系起来。坂垣的“死讯”甚至传到蔚县的第5师团司令部。 
    平型关战役作战规模虽小,却是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天下无敌”的神话。不仅牵制了日军第5师团的进攻,支援了平汉铁路和同蒲铁路线上的国民党军作战。更重要的是它打击了侵华日军的气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为后来在这里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其政治上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军事上的。 
    而对于八路军第115师,可以说是一战扬名。平型关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全国各地,举国为之振奋!各地祝捷的贺电、贺信,像雪片一样飞向延安,飞向八路军总部和第115师。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看到战报后,大为兴奋,他即刻起草中央军委给第115师的贺电,对战役取得的辉煌胜利表示热烈的祝贺。蒋介石也致电朱德、彭德怀说:“二十五日一战,歼寇如麻,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叶挺后来也评述,平型关战役与台儿庄战役、万家岭战役“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血战台儿庄:日本现代军队的第一场大惨败
双方的战略构想
    占领南京后,日本大本营有中日战争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不扩大派认为,日本已经占领了中国华北大部分地方,控制了长江三角洲,中国最为精华的地区都在日军手中,而此时日军规模已经扩大了3倍,若要继续向中国内地扩张,日本国力难以为继。而扩大派认为,南京攻克后,中国国力丧尽,最多只需再派几个联队的兵力,中国必降无疑。由于日本华中方面军攻占了上海这一中国最大城市,并占领了中国首都南京,侵华的大功被它抢去了,日本华北方面军很是失落,因而是战争扩大派的主阵营。 
    面对两派的争论,日本大本营最初未作定夺,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的投降上。但中国政府拒绝了日本的和谈条件。在这种情形下,1938年1月16日,日本近卫内阁公开发表《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政府声明》,并建立对华长期战争体制,即实行总体战体制,“倾国家全力遂行战争”。日本大本营制定了“对华消极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决定在1938年上半年新建成11个左右的师团,并储备50个师团基数的武器、弹药、器材,将军工生产提高到120个师团基数和3500架飞机,到1940年建成60个正规师团、30个暂编师团、250个飞行中队。显然,日本要在补充、扩大兵力后再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日本大本营立足于“消极持久作战”,1938年1月限定了占领南京后的进攻范围:华北方面,攻克济南、青岛后,只要往南建立安全防线即可,其占领限制为黄河以北及山东大部;华中方面在攻克南京、芜湖后,只能扩大江北防卫圈,没有得到新的敕令前,不得再做战线的扩张。大本营的决策实际上有折中了两派的观点。 
    但既然最终还是要扩大战争,侵华日军就不想等得太久。华中方面,第13师团开始向凤阳、蚌埠进攻;华北方面,日军第2军下达了向大运河进攻的命令。至1938年2月上旬,南线日军攻占巢县、蚌埠,企图北渡淮河;北线日军攻占青岛、邹县,并继续向南推进。日军的战略意图已很明显,即发动徐州会战,打通津浦路,以使华北、华中日军连结起来,进而向西推进。 
    中国军队驻防徐州的是李宗仁的第5战区,任务是担当津浦路的防御战,防守区域北至济南黄河南岸,南达浦口长江北岸,东自长江吴淞口向北延伸至黄河口的海岸线。李宗仁认为:淞沪战事一旦结束,津浦线必然是日军攻击的下一个目标,因为这样日军才可能清除右侧面威胁,然后西侵;而从我方来说,如果能在津浦线上将日军拖住数月,使武汉后方有充分时间重彩部署,则抗战还可以继续,如果我军在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