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 >

第9部分

抗战: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第9部分

小说: 抗战:中国人一定要记的作战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新开始了所谓“美日谅解”活动,东方慕尼黑的危机再次出现。日本认为南进时机已到。 
    为使中国成为“南进”的后方基地,1940年5月,日本陆军省制定了在1940年年底前,以全力迅速迫使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的策略。根据这一策略,日军双管齐下,政治上加紧对中国政府的诱降,军事上加大中国政府的压力。 
    1940年5、6月间,日军发动了自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襄宜战役,6月12日攻占鄂西重镇宜昌,控制入川门户;接着又封锁滇(云南)越(越南)国际交通线。攻占宜昌后,日军以之为基地,两个月内对重庆等城市进行了4000架次的持续轰炸,仅重庆一地就遭到日机3300多架次的袭击,投弹量为2500多吨,其中约2000吨落在重庆市内,炸死炸伤5500多人,造成要进攻重庆的气氛。同时,日军还在开封和黄河北岸及山西南部的三角地带集结重兵,散布“八月进攻西安”的空气,截断我西北交通线。 
    另一方面,日本加紧了对中国政府的诱降。蒋介石集团在抗战初期的大溃败后,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也积极酝酿妥协投降,与日共同反共。他一面加紧策划反共高潮,制造“八路军游而不击”,“专打友军,不打日军”等种种谣言,攻击八路军,欺骗群众,挑拨国统区人民与共产党的关系。一面又通过宋美龄、戴笠等与日秘密谈判。在谈判中,蒋方代表一再表示,国民党原则上承认伪满洲国,同意日本在华北驻兵等。在这种形势下,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一部分地方实力派的中间势力的抗日信心更加动摇。进步势力中一部分人对形势也产生了悲观情绪。妥协投降的空气在国统区弥漫。正当日蒋之间的秘密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时,汪精卫伪政府在日军的操纵之下,在南京开张了。一时中国大地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在国内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候,日军旨在困死共产党八路军的“囚笼政策”全面展开。日军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设有3000余个据点、10000个以上的碉堡和5000余公里铁路、30000公里公路。这些碉堡、据点和公路、铁路,纵横编织,形同蛛网。这张军事网覆盖着整个日根据地,对我造成了严重威胁。1939年秋,华北抗日根据地有近百个县城,而到百团大战之前,只剩下两个县城,即太行山的平顺和晋西北的偏关。从1940年3月前后至7月,华北抗日根据地大片地迅速变为游击区。随着根据地的不断缩小,八路军的补给日趋困难,弹药、粮饷、药品都严重匮乏,很多时候一个八路军士兵每天只能吃到7两小米。物资的短缺大大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日军在总结对八路军作战的经验时就声称:“仅就战斗力而言,八路军不过是一支土匪武装”。 
    在这种严峻而复杂的局势面前,八路军对日军发动一次大战,不仅非常必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 


百团大战——对日军的“挖心战”
彭德怀的攻击计划
    1939年底八路军总部开始考虑如何反击日军的“囚笼政策”,彭德怀认为,只有抓住敌后的空虚,给以突然猛袭,才能有力调动敌人,给以打击,恢复大后方抗日根据地。1940年早春,彭德怀基本形成了发动一场以袭击正太铁路为重点的大破袭战思路。据李达回忆:7月中旬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来到第129师师部,向刘伯承、邓小平谈了彭德怀最近准备组织发动一次破袭日军交通干线的设想。当时刘伯承邓小平听了以后,都欣然赞同。  
    当时日本华北方面军拥有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1个骑兵集团,是中国关内战场上最大的重兵集团。但是,与其所担负的任务相比,华北方面军的兵力难称雄厚:第1军的第36、第41、第37三个师团长期被第1战区卫立煌部牵制在晋南;驻汾阳的独立混成第16旅团主要用于对付第2战区阎锡山部和第8战区第90军李文部;在归绥、包头的骑兵集团与伪蒙军主力则被第8战区傅作义部牵制,动弹不得;由于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何柱国的骑2军、于学忠的苏鲁战区、以及八路军第115师、山东纵队和第4纵队等部的牵制,日军在山东的第12军、豫东的第35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伪军张岚峰部等均无法抽调。因此,华北日军可用于防御八路军主力进攻的兵力仅2个师团又9个独立混成旅团。加之从第9和第4独立混成旅团抽调6个步兵大队和1个山炮大队参加襄宜战役,日军对八路军的防线可谓漏洞百出。以第12军为例,在每隔18公里的1个据点上驻有20人,一共分驻800多个据点,多数情况是1个师团差不多分散在200个地点;即使在正太铁路这一重要交通线上,也只能将第4、第8和第9三个残缺不全的独立混成旅团摆成首尾不能相顾的一字长蛇阵。因此,就敌人以少兵临大国,兵力严重不足的现实来说,八路军确立以袭击正太路为重点的破袭战,是切合实际的。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给各师、军区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并报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命令要求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命令要求各部必须在8月10日前完成侦察、器材准备、部队调动等准备工作;并特别嘱咐,准备未完毕以前,战役意图只准告知旅级首长。8月8日,八路军总部又下达了《战役行动命令》,进一步明确了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并规定战役发起时间为8月20日。各部的任务分配是: 
    (1)聂集团(晋察冀军区)主力约10个团破坏平定(平定县不含)东至石家庄段正太线,破坏重点应在娘子关平定段,对北宁线、德州以北之津浦线、德石路、沧石路、沧保路,特别是元氏以北至卢沟桥段平汉线,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拓宽正面的破袭,阻击可能向正太线增援之敌,相机收复某些据点,对西北两面之敌以适当兵力监视,另以有力部队向孟县南北积极活动,相机克复某些据点。 
    (2)刘邓集团(第129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正太线,破坏重点,阳泉张净镇段,对元氏以南至安阳段平汉线、德石路、邯大路、榆次至临汾段、同蒲线平遥至壶关段、白晋线、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怀宽正面的破坏,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相机收复沿线某些据点,另以1个团主力位于潞城至襄垣间地区。 
    (3)贺关集团(第120师)以主力4个团破袭平遥以北同蒲线及分离公路,破坏同蒲线部署,应以重点置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对晋北腹地内各个敌之据点和交通路,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相机收复若干据点。 
    (4)总部特务团主力集结于下良、西营地区。 
    按八路军总部的计划,这一战役的目标是“较长期切断”正太线,“基本是以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7月22日命令);“彻底毁灭”正太线和同蒲线忻县至朔县段,使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和陕甘宁边区大后方完全“联成一片”(8月31日命令)。而要实现上述目标,仅靠22个团是达不到的,这就使得后来实际参战兵力达到了105个团20多万人(包括第120师28个团,第129师41个团和晋察冀军区36个团)。 
    8月20日20时整,在没有得到中共中央军委正式批准的情况下,随着彭德怀一声令下,在5000里长的敌后战场上八路军全线出击,向华北主要交通线的破击战开始了。 


百团大战——对日军的“挖心战”
破袭正太路
    当时华北有正太线、同蒲线、平汉线、津蒲线、平绥线、北宁线和胶济线七条铁路干线,其中正太线处于中心位置,它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是贯通山西、河北的交通命脉。在这条全长200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有天险娘子关和日军在华北的重要燃料基地阳泉、井陉煤矿。如果正太线中断,山西境内日军的给养补充和外运掠夺的战略物资将发生极大困难。同时它还是日军实施“囚笼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军妄称正太铁路沿线是“不可接近”的地区,用它隔绝太行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边区的联系,并以它为依托进攻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正太线是我必攻、敌必守的重要交通线。 
    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在正太、同蒲、平汉、津浦等主要交通线发动总攻击,重点破袭正太路。 
    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负责破袭正太路东段。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过三小时反复冲杀,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这是正太线最早攻克的重要战略据点。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在井陉煤矿战斗中,八路军战士从战火中救出两个日本小女孩,大的叫美穗子。聂荣臻指示由专人照顾,并随后将其送还陵城日军据点。聂荣臻还给日本官兵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日阀横暴,侵我中华,战争延绵于兹四年矣。中日两国人民死伤残废者不知凡几,辗转流离者,又不知凡几。此种惨痛事件,其责任应完全由日阀负之”。40年之后,年逾80的聂荣臻元帅还常常挂念着那两个孩子,1980年5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姚远方的文章《日本小姑娘,你在哪里呢?》并配发了当年的几幅照片,在中国和日本引起了很大轰动。 
    负责破袭正太路西段的第129师,与日军展开了更激烈的战斗。第129师把主要打击力量预伏在狮垴山一线。狮垴山虎踞阳泉大门,从石家庄往西直到阳泉,地形较为平缓,偶有高山。一过阳泉,则山势连绵,正太路从这里进入山区,狮垴山正是这一入口的咽喉。敌在阳泉的第4独立混成旅团部已得到了八路军在该地集结的消息,但很大意,未做任何准备。当晚,第385旅突然袭击阳泉市区,日军第4独立混成旅团长片山省太郎中将大为惊恐。此时,他手里能用于保卫阳泉的兵力加上伪军和非战斗人员也只有700多人,与八路军的进攻兵力对比太悬殊。片山组织仅有的一点部队向狮垴山反击,作生死一搏,经四天激战没有成功,居住阳泉的日侨,已有人因绝望而换上了赴死的装束。到8月25日,正太路西段除寿阳等少数据点外,均为第129师所控制。刘伯承、邓小平利用这一机会,下令部队抓紧破路,提出“不留一根铁轨,不留一根枕木,不留一个车站,不留一个碉堡,不留一座桥梁,不留一根电杆”,动员组织民众,争取铁路员工,采取搬拆、爆破、火烧、水淹等方法,大力破坏铁路、车站及其附属设施。一条被日军视为命脉的“钢铁封锁线”就这样瘫痪了。 
    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整体部署,第120师的任务是配合正太线的破袭作战,破袭同蒲线大同至阳曲段、汾(阳)离(石)公路和忻(县)静(乐)公路,重点在阳曲南北,阻敌增援正太线。第120师以20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并攻占阳方口、康家会、丰润村等据点,歼日伪军800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还令所属部队出动50多个团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今北京…包头)、北宁、同蒲(南段)、白晋(白圭…晋城)、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击,扩展到除山东以外的整个华北地区和主要交通线。在5000里敌后抗日战场上,105个团,20余万人一起奋战,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宏伟景观。 
    至9月10日,正太路已全部陷入瘫痪,我军预期的作战目的已基本实现,八路军总部下令结束第一阶段作战。第一阶段作战,由于八路军突然而猛烈地破击日军占领的交通命脉,使日军联络中断;到处被动挨打;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汉奸、伪军更是惶恐不安。沦陷区人民异常振奋,自发地支援八路军作战。 


百团大战——对日军的“挖心战”
摧毁日伪军据点:涞灵战役
    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彻底破坏同蒲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这一阶段(9月22日至10月上旬)我军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和榆辽战役。 
    日军控制的涞源、灵丘地区深入晋察冀根据地西北部,是日军打入根据地的一个钉子。我与敌反复争夺这一地区,三年的残酷斗争中,四得五失涞源城;敌亦不惜代价,其常冈宽治少将、阿部规秀中将,皆于此地毙命。1940年9月中旬,由于日军主力西移绥西,驻扎该地区的日军仅为第2独立混成旅团和第26师团各一部,约1500余人,另有伪军1000余人。晋察冀军区主力奉总部命令,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趁日军主力西调尚未完全返防之机于22日22时发动了涞灵战役。 
    经一夜激战,由杨成武指挥的右翼攻击部队夺取了涞源县城东、西、南关和两个外围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