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 >

第30部分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第30部分

小说: 把东条英机送上绞刑架的中国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争责任。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卫勃写道:“在审讯开始前,我认为天皇作为一个绝对集权的君主,因批准开战应足以构成起诉,……在审讯中提出的证据进一步证实了我先前的看法。证据表明,天皇确实批准了开战,因而对战争负有责任。”然而,裕仁还是被保护下来,他仍然留在神圣的天皇位置上。对这样一个让人大惑不解的问题,卫勃是这样理解的:“民主国家结成同盟,不惜牺牲大量的生命和物资,向一个专制政府开战,而最终却把这个政府的专制君主留在原来的领袖位置,看来这是令人感到奇怪的。但是,裕仁并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他也是一个象征。不管他多么罪大恶极,他仍是整个国家的精神化身。在1945年,多数日本人以一种宗教信仰的态度,深信日本与天皇是不可分的,必须生死与共。” 
天皇逃脱了战争责任的追究。从此,裕仁不仅不必为自己的命运担忧,而且可以“心安理得”地公开拒绝承认自己的战争罪责。战后,裕仁“一次也不曾就战争责任问题向国民表示谢罪”;而国民所听到的是1975年10月31日有关战争责任问题的答记者问,他说:“关于这种语言的修辞,我对文学方面没有什么研究,不太懂,所以对这种问题不好答复。” 
日本天皇甚至把战败说成“终战”,在其“终战诏书”里没有只言片语承认战败投降,并把日本的侵略解释为“当初开战是为了自存与东亚的安定”,没有丝毫对侵略战争的悔过之意,反而说什么“朕于兹得以维护国体,……子孙相传确信神州之不灭……誓必发扬国体之精华”。在这种环境下,一旦条件适宜,日本军国主义思想便死灰复燃也就不难理解了。 
出于战后美国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政府和麦克阿瑟在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后,使日本在战败后得以维护其“国体”,并将裕仁排除在被起诉战犯的名单之外,免予追究其战争责任,这对战后彻底肃清日本军国主义产生了极其严重的消极作用。作为一场反法西斯战争,其根本目的就在于彻底摧毁法西斯政权和彻底铲除法西斯的社会、经济及思想基础。日本“国体”和天皇得以保留,可想而知,对于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分子来讲是怎样的一种安慰。这甚至成为了日本右翼势力否定侵略战争罪行的一块挡箭牌,他们以天皇之“无罪”来论证自己之无罪、日本之无罪。既然统治这一“万邦无比的神国”的天皇依然故我,实现“肇国精神、八宏一宇”的使命就是必胜的也是神圣的。这正是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精神支柱。正是由于美国的庇护,日本早在1953年就开始修法给战犯“平反”,给战犯家属发放抚恤金、补偿金。日本利用朝鲜战争、利用美苏冷战,妄图否定东京审判的步子始终没有停止。 
没有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与日本战后60年来始终不能真正彻底地反省历史,正确认识侵略战争的罪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这也是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嚣张和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原因之一。对此世人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特别是在日本国内,只有正确对待天皇的战争责任,不以感情代替历史,才能真正客观地对待历史、反省战争,才能防止军国主义复活,防止曾给世界人民也包括日本人民造成深重灾难的历史重演。   
11.遗 憾(6)   
梅汝璈在1963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直到今天,仍旧发人深省:“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第三篇 送鬼子上路   
1.送东条英机上路(1)   
东条英机:自幼受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熏染,曾宣誓:“在满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与希特勒、墨索里尼齐名的三大法西斯头目之一,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亚洲、侵略中国的头号战争罪犯。在其出任日本陆军大臣和内阁总理期间,日本军队疯狂侵略、践踏亚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数以千万计的生灵涂炭。 
◆ 自杀闹剧 
1945年9月7日,同盟国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了日本投降签字仪式。随即,美国第八军登陆日本对其实施军事占领。9月11日,驻日盟军总部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签署了盟军的第一号逮捕令,下令立刻逮捕以东条英机为首的第一批39名日本甲级战犯。 
战败后一直足不出户的东条英机预计到却又惧怕的时刻到了。东条英机非常害怕像墨索里尼一样也落个暴尸街头的下场,因而几天前他就为自杀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他让私人医生铃木用墨汁在他的左胸准确地标出了心脏的位置,军刀更是形影不离地挂在身边,就连他经常使用的烟斗里也塞满了剧毒的氰酸钾,他自认为是万无一失。 
1945年9月11日下午4时20分左右,三十多名荷枪实弹的美国宪兵突然包围了东条英机的住宅,各国大批的记者也蜂拥而至。东条英机的卫兵打开大院门,宪兵和记者立即一拥而进,但是东条英机的楼门是紧闭着的。这时,二楼书房的长窗突然打开一条缝,露出东条英机霜雪般的微笑和被香烟熏黄的暴齿:“你们来此有何贵干?” 
“你是东条大将吧?我们奉麦克阿瑟将军之命,请你到盟军总司令部报到。”克劳斯通过翻译说。 
东条脸上的微笑即刻散去,硬硬地问:“你有公文吗?我要看公文。”“请你把门打开,我这里有文件。”克劳斯高高地举起逮捕令晃了晃。 
东条英机的脸刷地严肃起来:“我就是东条英机,但没有政府的命令,我不与任何人见面!” 
克劳斯听后满脸愤怒,不耐烦地对翻译说:“快点告诉这狗杂种,别再耽误时间,赶快收拾一下跟我们走!”克劳斯说完就领着宪兵向楼门口跑来。 
“哐”的一声,东条英机把二楼的窗户猛地关上。他明白,最后的时刻已经到了,而且刻不容缓。他快速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0。32英寸口径的科尔特自动手枪。这支枪,是两年前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送给他的。他从未使用过,他也没有想到,第一次使用这把枪,竟是对准自己的心脏! 
就在克劳斯少校撞开楼门的一刹那,楼上传来了一声沉闷的枪响。克劳斯少校迅速向楼上跑去,并踢开二楼书房的门冲了进去。 
东条英机摇摇晃晃地站在一张安乐椅旁,鲜血已经染红了他的白色衬衣。他的左手还握着那支枪。克劳斯带人冲进房间时,冒着蓝烟的枪口正直直地对着他。克劳斯惊呼一声:“不要开枪!”东条英机并没有听见喊声,手枪却“啷”一声落到了地板上。他倒在椅子上,左胸血流如注。他的脸痛苦地抽搐着,额上渗出密密麻麻的汗珠。窗前的地板上还扔着一把短剑。 
守在楼门口的人们本来都准备看美国人怎么把东条英机的尸体抬出来。但是,门口却出人意料地开来了一辆救护车,有个日本医生从车里下来就急忙冲进了屋里。 
记者们随即不顾楼门口警卫的阻止,争先恐后挤进楼里争着拍照。东条英机歪咧着嘴,一脸痛苦的表情,他那撮小胡子却使他显得很滑稽。 
4时29分,东条的嘴唇动了,有人开始记录东条的话。 
“要这么长时间死,我真遗憾。”他小声说。 
他的脸依然痛苦地抽搐着,但美国人看着他毫不同情。“大东亚战争是正当的,正义的。”他说,“我对不起我国和大东亚各国所有民族,我不愿在征服者的法庭上受审。我等待着历史的公正裁决。” 
东条的声音大了一些,但吐字并不完全清晰。“我想自杀,但自杀有时候会失败。”子弹几乎一丝不差地从铃木医生在他胸部所标的位置穿进去,但是没有打中心脏。 
当医务人员把东条抬起来时,他小声地说:“我没有朝脑袋开枪,因为我要让人们认出我的容貌,知道我已经死了。” 
东条英机被送到横滨美军第四十八野战医院救治。为了让他活下来,美国士兵甚至还主动献了血。东条英机没死成,这似乎是天意。若是用自杀来逃避公理与正义的审判,那就太便宜他了。作为恶果仅存的世界三大元凶之一,东条英机必须活着,必须接受世界的公开审判,让世人了解侵略的真相并彻底粉碎日本军国主义体制。 
东条英机自杀未遂,立刻就轰动了世界。作为军人出身的他在如此近的距离居然把子弹打偏了,真是让人不可思议。也许是由于他是个左撇子,也许他的心脏恰在开枪那一刹那收缩了,总之他的精确计划落了空。作为“生当不受囚虏之辱”的《作战条例》制定者,东条英机自杀未遂成了广遭世人嘲笑的一出闹剧。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都以很大篇幅作了报道。 
与此相反,日本的报纸却大多只以三四段左右的文字将这一消息刊登在第一版的最下方。对此,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日本报纸此举,表明东条英机及其行为“对日本人来说,只是已经失去了信用、被抛弃了的家伙的最后的耻辱”。   
1.送东条英机上路(2)   
9月11日晚上,美军艾克尔勃格将军奉命前来医院探视东条英机的伤情。东条英机睁开眼睛,想鞠躬行礼。 
“我快死了,”他说,“对不起,我给艾克尔勃格将军添了这么多麻烦。” 
“添麻烦———你是说今天晚上还是说过去几年?”艾克尔勃格将军不无讥讽地问道。 
东条并没服输,以一种毋庸置疑的口气回答:“今天晚上。” 
在美国军医想尽办法的救治护理下,东条英机很快就奇迹般地痊愈了,后来他走上法庭时,显得又白又胖。 
就在盟军大规模逮捕日本战犯之时,1945年11月20日,在德国纳粹发源地纽伦堡,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纳粹德国战犯的审判拉开了序幕。纽伦堡审判向世界传达了一个清晰的信号:绝不放过那些发动侵略战争的罪人。 
而东条英机也必将受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严厉制裁。 
◆ “打架王东条” 
1884年12月30日,东条英机生于东京山手地区的一个军阀家庭。其父亲东条英教作为日本陆军大学首届毕业生,在当时不仅是日本有名的军事谋略家,而且也是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鲜血的老刽子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中国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拥有40多艟战舰的北洋水师最后全军覆灭。清政府被迫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岛和澎湖列岛。 
在这场战争中,东条英教协助日军参谋总长川上操六精心谋略,使战争朝着有利于日军的方向发展。东条英教先是建议将几艘大型商船改装成军舰,以增加日本海军总吨位,后又提出陆军配合海军作战。这两招使日军的作战能力大增。战后,东条英教因其“智勇”而被提升为中将。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东条英教又一次出马上阵,在作战中屡建奇功,使日军最终击败了俄军,控制了中国东北。 
有其父必有其子。东条英机自幼受到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的熏染,从小就勇猛倔强,争强好胜。而东条英教为使其子成为一名真正的武士,更是严酷教练毫不留情。他决心把儿子铸造得更加锋利。因此,他强迫在贵族学校就读的东条英机自带木食盒,徒步上学;并专门聘请著名武士日比野蛮风教授儿子“神刀流剑舞”。 
1899年9月1日,16岁的东条英机进入东京陆军地方幼年学校,也就是初级陆校,迈出其军人生涯的第一步。 
这时的东条英机,个头不高,但身体强壮、举止敏捷,从小就接受的武士道教育使其心灵深处已经浸透了“大和魂”。他决心要像父亲一样,做一个驰骋四方的武将。 
初进军校时,东条英机学习成绩很不好。虽然学业上名声不响,但他却因敢于打架而获得了“打架王东条”的大名。因为他个子矮,和人打架时他就利用重心低的优势和对手较量,几乎在全学校立于不败之地,就连那些高大威猛的同学对他也望而生畏。 
有一次,狂妄之极的东条英机竟同时与七个同学交手,但他再凶狠也难敌众拳众腿,结果被打倒在地爬不起来。经过这次惨痛的教训,东条英机意识到一个人力气再大,也敌不过众手,要想战胜众敌,还得靠学问。 
东条英机是一个非常有自制力的人,这以后,他就开始在学习上刻苦用功,成绩也随之直线上升。旁人再找他挑衅斗殴,他也不理会。老师和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1902年,东条英机顺利地升入陆军中央幼年学校,1904年6月又升入了陆军士官学校。 
日俄战争爆发时,东条英机还在军校学习,但他却急切盼望能上前线,为天皇效力。1905年4月,东条英机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并被授予陆军步兵少尉军衔,他带领第17期300名学员在皇宫振天府前宣誓:“要为天皇而死……在满洲的土地上粉身碎骨心甘情愿。”之后东条英机就来到中国东北,赶上了日俄战争的尾声。他的父亲当时也在满洲战场。 
1912年,东条英机被保送进陆军大学学习。陆大是日本培养法西斯高级军官的中心,日本二战中对外侵略扩张的许多法西斯将领,都在这里被“调教”过。 
三年以后,东条英机毕业了,他获得了陆军大尉军衔,在近卫步兵第三联队当中队长。东条英机在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学习时,总是刻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盛夏他穿着厚装在烈日下操练,严冬穿一身单衣在寒风中挺立,他忍受着火与冰的淬沥,拼命吸收着军国主义的毒素。1920年,东条英机被派往德国当了日本驻德大使馆的武官。1922年回国后,东条英机便升任了陆军大学教官、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长,军衔也升为大佐,可谓是春风得意,步步高升。 
◆ “剃刀将军” 
1928年,东条英机和几个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在日本陆军内部组织了一个“无名会”,其宗旨是研究未来战争和中国满蒙问题。这个“无名会”后来发展成为“一夕会”。其中的多数成员,后来又组成了叫作“统制派”的日本法西斯军阀组织,而且这个组织中的成员后来有不少人都成为了日本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