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127部分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27部分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多过去了,国民党的部队越打越少,战略主动权基本没有,而**人领导西北野战军却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由最初的两万变成了十万,这还是不算宜川战役中俘虏的战士,如果把这部分俘虏都算上,西北野战军的兵力还要有较大的提高。

    三十万对两万,仗还打不赢,说明这个委员长的好学生和彭老总的差距不是一般地大,可以说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连给彭老总当学生都不够格,就这样的司令长官还要留用,说明国民党败的不冤枉。

    现在更是如此了,对由彭老总和习政委带领的西北野战军的战略意图完全判明不清,脑袋里一片混乱,其实这胡宗南如果脑筋好使就可以多少能发现一点解放军活动的蛛丝马迹。

    从开始时候的打蟠龙到榆林,再到宜川和洛川,**人所要打的大仗基本上都和部队的补给有关,这就有脉络可寻了,什么地方能最吸引**人?那还用说吗,什么地方有粮食,什么地方就最能吸引八路军的大部队了。

    西府拢东地区什么地方粮食最多,是人都知道,是宝鸡这个国民党的后勤基地,这里的粮食和物资才是最吸引八路军大部队的最大因素。

    王司令员到独立团找过李勇以后没有几天部队果然开拔了,大队人马全部撤了下来,独立团还是按老样子行军,和纵队司令部一起行动。

    此次野战军西进并没有带在宜川战役中抓获的俘虏,部队是去打仗,带着俘虏就是一个大包袱,俘虏由野战军的一个首长带领,向榆林附近行军,意图在榆林附近继续对俘虏进行整训。

    独立团的俘虏也和别的俘虏一样被带到了榆林附近,李勇给带队的独立团指挥员的要求是,部队从西府地区回来的时候要能看到这批新战士的精神面貌要达到老战士的标准,然后才能补充进部队,否则人多也没用,独立团不要浑浑噩噩混饭吃的兵。

    西进的西北野战军战士们的精神不错,但是人员也比从榆林出发的时候少了许多,除去还在医院里养伤的战士,全军的总兵力连八万都不到了,还得留下牵制敌人的三纵队许光达部,西进部队的总兵力七万不到。

    宜川大战役刚刚结束时间不长,我军虽然消灭了敌人的重兵集团,取得了空前的大胜利,但自身的损失也不小,很多有战斗经验的老战士还在医院里躺着。

    俘虏来的新解放战士一时还补充不进来,还要留下一部分兵力牵制敌人,造成了西进部队的总兵力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这就给以后的战斗留下了隐忧。

    攻击前进的部队一路上都很顺利,遭遇的抵抗很弱小,右路第六纵队拿下了宝鸡北面约150公里处的长武和灵台。

    中路一纵队攻占了离宝鸡西北100多公里的彬县,又经80多公里的长途奔袭,占领了风翔县城。

    左路二纵队和四纵队占领了宝鸡以东的拢海铁路线,至此宝鸡已经处于野战军的三面包围之中。

    这个时候在西安的胡宗南才明白解放军的攻击对象,是他的后方基地宝鸡,这家伙急忙命令裴昌会兵团给宝鸡解围,不惜一切代价,强行增援,如果胆敢还象增援洛川那样畏缩不前则要军法从事。

    做完这一切的胡宗南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一年多的战斗,他已经被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给打怕了,自己虽然做出了反映,但手下人能那么迅速地组织到位吗?就象裴昌会吧,命令是给他了,但他怎么执行就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说是要对畏缩不前者军法从事,但怎么来执行军法,这个保定八期的老家伙有一百多个理由可以和你辩解,到时候输的没准还是自己这个司令长官。

    前思后想的胡宗南终于还是给自己的校长打了电话,希望由国防部出面,命令大西北青海的马步芳集团出动部队,对西北共军来个两面夹击,彻底解决宝鸡之围。

    清朝末期,1911年辛亥**以后,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崩溃,具体是十三代王朝,统治时间是二百九十六年,整个中国一片动荡,偌大的国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军阀割据,百姓民不聊生。

    ''

    (八 度吧

正文 第233章 西府战役之西北三马

    第233章 西府战役之西北三马

    统治了中国二百多年的大清王朝垮了以后,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正象样板戏“沙家滨”里的忠仪救**司令胡全愧所讲的那样,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勾挂三方来扫荡,老蒋、鬼子、青红帮。

    在旧中国,大大小小的军阀多如牛毛,互相撕杀,争抢地盘,有了十几条枪就可以拉起一支百十人左右的队伍,而有了百十人的队伍就可以占领一片不小的地盘了,而有了一片地盘便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玩女人了。

    军阀的队伍纪律参差不齐,遇到好一点的老百姓还能有点活路,遇到坏的则是惨不忍睹了,中原大地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军阀叫孙殿英,这个家伙的部队里有一道名吃叫“响铃面”。

    被百姓俗称孙老殿的孙殿英军纪败坏,部队每到一处都要把当地长的漂亮的妇女抓去,衣服脱光了,在ru房上系上小铃铛给官兵赶面条吃,而这些官兵们坐在一边欣赏,这就是有名的“响铃面”

    不过这个家伙也没得到好报,投靠了国民党集团以后变成了**,但是贪心太重,私下把慈喜太后老佛爷的墓给扒开了,后来在全国老百姓的舆论下被他投靠的蒋委员长给枪毙了。

    又经过十几,二十几年的混战,到了后来,中国内部逐渐形成了几大军阀集团,比较大的有东北的张做霖和张学良集团,直隶的吴佩符集团,广西的白崇喜和李宗仁集团,贵州的王家列集团,山西的闫西山,四川的刘文辉(很有名的大地主刘文彩的哥哥)和刘湘,西北的冯玉祥等等。

    而在咱们中国的大西北盘踞着号称是三马的军阀,分别是青海的马步芳、宁夏的马宏奎,和甘肃的马宏宾,三马中以青海的马步芳势力最大,兵力最强,俗称青马。

    势力最大的青马集团对**人最为仇视,宁夏的马宏奎次之,而甘肃的马宏宾则是对**人较为宽容,这个马宏宾曾经私下对人说,没看出来国民党好到那里去,还曾经跟**人有过合作。

    从清朝同治年间,一直到1949年,控制青海、宁夏、甘肃的‘三马’家族,居然都出生在甘肃南部一个偏远闭塞的弹丸之地上。

    具体地讲,是出生在临夏(河洲)西乡莫泥沟、阳洼山这么两条贫穷的山沟里,大家都知道后来的控制青海、宁夏、甘肃三省命脉的马步芳、马宏奎和马宏宾,其实这三马家族的老祖宗也曾经是赫赫有名的。

    马福禄,大清的镇威将军,与八国联军作战时阵亡。

    马海宴,猎户出身,慈喜太后的护卫,儿子马麟为第一代青海王,曾经很机智地阻止过英军及西藏分裂分子割让西藏的企图,从这一点来说,这个马麟还是对国家有功的。

    马占鳌,清同治十一年任左宗棠马队的三旗督代,因类建功勋,后来升任提督总兵,赐号,“勒而津巴图鲁”。“巴图鲁”是满语“勇士”的意思。

    这里作者想多说几句,现在电视荧屏上清戏泛滥,但是有的地方是不对的,举个小例子,满清的军队称之为八旗,四正,四副,但是在称呼上不是电视里演的那样,比如说,正黄旗的‘正’,虽然在写法上叫正黄旗,但是在发音上就不是‘正’了,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整黄旗’。

    话说的有点多了,咱们再回到本书上来,胡宗南的电话直接打给自己的校长,而蒋委员长经过思考以后也认为此法可行,亲自给马步芳去电,让他出兵夹击西北共军。

    这三马家族与国民党的中央军素来不和,互相之间为了争权夺利也有矛盾,但大体上每次都是势力最为雄厚的青马集团占上风。

    蒋介石对这马家军也有疑心,虽然表面笼络,但一直存有戒备之意,多年来把三马家族的势力严格控制在三省之内。

    别看这青海的马步芳平时不怎么待见胡宗南,但是委员长的面子他是不敢不给的,为了给蒋委员长表示忠心,马步芳在公共场合都称自己的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是听从领袖指挥的军队,自己是国家的将军,不是什么军阀。

    话是这么说出来的,但这家伙办事很和别人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他自己定了几条规定。

    第一,军队中的中高级指挥员必须都和他一样是回民。

    第二,还必须是他老乡。

    第三,还必须是他们家的亲戚。

    这么一来,马家军虽然还是国民党编制内的部队,但和自己的私家军队也没什么两样。

    这样弄出来的军队只是名称是**,实际上就是马步芳自己的军队,奇怪的规定造就了很奇怪的军队,因此这支军队的凝聚力很高,但因为中高级的指挥员选择范围很小,战斗力一直没有较大提升。

    家族军队听话到是很听话,在这支军队里马步芳放个屁都是香的,但是因为高明的指挥员很少,在战术上很一般。

    在与下属开的作战会议上,马步芳费尽脑子研究怎么办?会议整整开了一天,众将领们都说,咱们青海的马家军与**的仇恨太深了,想当年红军的西路军就是他们手里被重创,红军有多少战士死在了他们的马刀之下,今天如果眼看着共军做大做强对我们十分不利,胡宗南如果被消灭了,下一步就该轮到我们了。

    要说这国民党的中央军和地方军有矛盾根子还在蒋介石这里,这些军阀虽然名义上归顺了国民政府,但心里始终对蒋委员长有戒心,而蒋委员长采用的一贯的手法是催虎吞狼的手段。

    用地方的杂牌和**的军队死拼,而自己则做收鱼人之利,最好两下都拼光光,然后自己的中央军再过去接管,这么一来,闹的有的军阀认为最好是**不被消灭,这样自己才有生存空间,才能在夹缝中留有一席之地。

    前思后想的马步芳终于下了决心,虽然胡宗南和自己有矛盾,但怎么也比**人强,这**如果得了天下就会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产业给共了的。

    下了决心的马步芳派出了自己的主力精锐部队,整编第82师,出发去驰援宝鸡,师长就是他的儿子,在大西北很有名气的青年将领马继援。

    这个82师和国民党别的整编师一样有三旅九团,但也有和别的国民党部队不一样的地方,区别是有大量的骑兵部队。

    由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为师长的82师是青马的嫡系精锐部队,其中不但有步兵,还有四个主力骑兵团,都是马步芳起家时的老部队,每个骑兵团不但装备精良,而且人数也超过两千人,所以这个82师不算步兵的力量,光是骑兵就超过了一万人。

    在青马的82师向宝鸡驰援的时候,西北野战军的左路,二纵队和四纵队也正在快速向前推进。

    李勇的独立团开始的时候还在和大部队一起行军,走了没有多长时间问题就出来。

    因为在几次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汽车,现在的独立团全团三千多人已经全部汽车摩托化了。

    汽车行军是没有办法和步兵在一起的,王震司令员考虑了一下,命令独立团做为两个纵队的前锋,开路前进。

    得到命令的独立团迅速向前,从两个纵队的大队战士身边快速通过,汽车是一辆接一辆,车上拉着米和面,而车后面拖着大口径的榴弹炮。

    总共是二百多辆的汽车加上火炮的队伍拖出了很长一段距离,车上的独立团官兵戴着钢盔,胸脯上垮着冲锋枪,脑袋杨的多高,牛B烘烘的目视前方。

    独立团战士们的狂样,二纵队别的旅团的战士们差不多已经看惯了,领教的回数多了,也不觉得有什么希奇,独立团吗,司令员的宝贝疙瘩,牛是应该的。

    快速通过的场面也让王司令员震撼了一下,***,李勇这小子确实是有点办法,这汽车真是好东西,以后有缴获千万不能烧了,最好把全纵队都装在汽车上,那才叫美,不过现在也只能是想想,别的部队连开汽车的兵都没有,更别说什么汽车了。

    看着从身边通过的独立团,四纵队的战士们是嘴巴张的多大都要闭不上了,好家伙,这也太牛B了,战士都纷纷打听是二纵队的部队吗?反正咱们四纵没有这样的队伍。

    有的知道情况的就说:“别大惊小怪的,是二纵队的,是纵队直属的独立团,就是这次战斗守岔口的那支部队。”

    四纵队的战士们就说,恩,不亏能守住岔口,看这样子就是厉害,看这汽车,咱们全纵队也没有这么多吧?还有人家的武器,步枪都很少,大部分都是机枪和冲锋枪,再看看咱们,只有班长拿的是冲锋枪,别人能有一支好一点的三八和中正式就不错了,这差距太大了。老巴有事只好断更一段时间了。

正文 第234章 西府战役之搜索前进

    第234章西府战役之搜索前进先改正一个错误,军阀孙殿英不是被蒋委员长枪毙的,老巴的记忆中有错误,经过书友“洞庭之上”的提醒,又查了一下资料,孙殿英是被解放军俘虏以后病死的,死因是长期吸食鸦片而留下的后遗症叫“烟后痢”老巴给大家道歉。

    不说四纵队的战士们怎么议论,坐在吉普车里的李勇却没有战士们的那份好心情,心里一直没断在核计,核计什么?核计接下来的仗怎么打。

    西府拢东战役,又称径渭河谷战役,国民党方面则称之为径渭河谷大捷,历史上西北野战军虽然拿下了宝鸡,但又因为敌人的快增援到位而丢失,到手的物资和粮食也不得不销毁。

    在战斗中又因为对敌人骑兵的不熟悉而吃了大亏,部队数次被敌人包围,等到经过艰苦转战终于回到老解放区的时候部队已经减员一万五千余人。

    和别的野战军不同,如果放在四野身上,一场战役减员一万五千多人是很平常的事,大战役吗,那能没有伤亡?但是对人员和兵力本来就不充足的西北野战军来说,一万五千人就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