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13部分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3部分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其实就是针对捷克轻机枪而言,对于捷克轻机枪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就无法躲闪。进攻时轻机枪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加上捷克式轻机枪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捷克式轻机枪是步兵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

    当然了捷克式也不是没有缺点,首先是它的弹匣容量较小,只有二十发子弹,在激烈的战斗中每六至八个点射就要更换一次弹匣,这就给有经验的战士提供了对付它的机会,再有就是每发射二百发子弹就要更换一次枪管,虽然说有经验的战士更换枪管的时间十秒就够了,但这也是它的缺点之一。

    我们在电影或者电视作品里看到的战士们端着一捷克式挺轻机枪不断的射击,这实际上是非常虚假的,大家想想六至八个短点射会用多长时间?这还是有经验的射手,如果是一个新战士或者技战术水平不高的战士只要手指头松慢一点,几秒种的时间这二十发就打出去了,这时如果更换弹匣不及时就是死路一条了。

    虽然说这款轻机枪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是在当时的那个年代却是世界上已知道的最好的步兵班用轻机枪了,在我国战场上它的各项性能要比小鬼子的歪把子强得多,人民解放军在战争年代里缴获了大量的这种机枪,四九年开国大典上我军战士手里端着的就是这种轻机枪,后来在朝鲜战场也曾经大量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针对这款武器的特点给它加装了三十发大容量的弹匣,较好地解决了弹容量少的问题,直到五六年我军新一代步兵班用轻机枪研制成功后这款轻机枪才逐渐退出现役。

    2侦察排每人冲锋枪一支手榴弹四枚,侦察排不配备机枪,以后遇到有合适的装备再具体安排,共四十二支冲锋枪。

    3机枪排每个班装备马克沁重机枪一挺,配弹二千发,以后也要看情况尽量多带,别的武器就不配备,战士们也没办法再拿别的装备了,一挺重机枪就将近六十斤了,行军的时候要由四个战士抬着走,另外的三个人背子弹,这就是机枪排设四个班,每班七个人的原因。

    马克沁,1840年生于美国缅因洲,早年经历坎坷,曾经当过工厂的学徒和面粉厂的工人,他的前半生基本没有涉足过武器和战争,只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参加过地方保安部队,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1882年,马克沁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组建了马克沁—韦斯顿公司,从而走上了天才的发明道路,马克沁机枪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基本没用了。

    马克沁是美国人,可是充分认识到机枪重要性的却是德国人,在一战的索母河战役中德国人以平均每一百米一挺马克沁的密度向正面进攻的十四个英国师疯狂射击,一天之内就使六万名英国人陈尸阵前。

    你说这英国人是不是有点死心眼,脑袋一根筋,对着机枪阵地胡乱冲锋那还不是找死吗。后来有的资料介绍,当时的英国高级军官大部分都是上层的贵族,这些人吃喝玩乐当然行,打起仗来就抓瞎了,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青年男人的死亡率及高,二战结束后的一九四五年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对她的十**岁的学生们说:孩子们,你们很不兴赶上了战争,你们中将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结婚,你们必须要有心里准备。当然了她的学生都是女学生,男生大部分都上了战场,并且倒在了那里。

    正如这位老师所说的,二战以后英国适龄女青年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找到另一半,剩下的只好自己终老一生,这些人没有后代没有家庭,在二战后的英国只有默默付出,她们承担了战后重建的大部分工作却晚景凄凉,这也是英国人二战以后始终不愿意提起来的阵痛。

    当然了马克沁重机枪也有它自身的缺点,那就是它的自重比较大,步兵行军携带比较成问题。

    题外话有点说多了,咱们再回到本章节上来。

    李勇接着说道:“咱们以后的战斗要充分发挥重武器的威力,子弹必须多携带,象以往那样战斗打响没多长时间就起来冲锋的战斗绝对不能干,部队冲锋的时候也是它伤亡最大的时候,没有把握不要冲锋,我们的战士都是宝贝,这样的傻事咱们可不干。”

    听完李勇的话这些老战士都陷入沉思中,这二十几个老兵包括指导员王成德在内,都是从血里和火里滚出来的,他们都经历过李勇说的大部队冲锋的场面,也目睹了很多好战友牺牲在敌人的火力下,要是他们还没牺牲那会是多大的一笔财富!!每一个身经百战的老战士都可以带一个排一个连甚至一个营啊,想到这里这些老兵看李勇的眼神都变了,跟着这个年轻的连长以后还说不定会发生什么事,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是坏事。

    李勇看这些老兵都在想事情也没往下说,就让他们多想想吧,部队以后还要发展,他们的思想和观念也要转变,要慢慢的给他们灌输一种全新的作战思想和理念,他们现在已经是部队的骨干了,以后更会是部队的基层指挥官,自己再有本事也是一个人,部队扩大还要靠他们,看到他们逐渐从沉思中回到了现实,李勇又继续往下安排。

    4炮排每个班装备六零迫击炮一门,配弹四十发,炮弹以后也要看情况尽量多带,炮排战士们别的武器不配备,咱们现在的迫击炮只能由战士们背着行军,它和重机枪还不一样,没办法抬,所以就只能拆开,炮管,炮盘,三脚架每个战士背一样,炮管比较重要选体力好的战士,每个炮班剩下的四个战士背炮弹,每人十发,全排共六零迫击炮四门,炮弹一百六十发。

    李勇又接着介绍道:现代战争,炮兵被称为战争之神,为什么这么说?就是因为它强大的远程火力,比如现在打仗,敌人要是在几百米以外咱们就一点办法也没有,有了炮兵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在弹药充足的情况下能用炮火解决的一定要用炮火解决,能用炮火解决的不用重机枪,能用重机枪解决的不用轻机枪,能用轻机枪解决的不用冲锋枪,能用冲锋枪解决的绝不拼刺刀,不是说我们不敢拼刺刀,拼刺刀是我们的一个重点训练科目,但是不到必要的时候不要这么干。总之一句话要尽量用火力解决对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即取得战斗的胜利又减少自己的伤亡。

    听完李勇这些话,这些老战士又一次被震撼,李勇也尽量利用每一次机会来更新这些老兵的观念,让他们逐渐的来适应自己的现代战争思想。

    5辎重排的三十八个人只配备冲锋枪,子弹可以少带一些,手榴弹就不要带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携带粮食,每个人的粮食携带量不能少于五十斤,他们还要带自己的东西,所以会很辛苦的,告诉辎重排的战士们不要有想法,自古以来打仗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支部队能否打胜仗后勤很关键,我们的辎重排以后还要发展,不能光靠战士的肩膀。

    李勇知道三年以后我军在朝鲜战场因为后勤问题吃的亏,现代战争某种程度打的就是后勤,后勤的强大能决定整个战役的成败。李勇又给这些老兵讲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不敢再讲了,说多了怕这些战士们消化不了,也怕指导员王成德和李江国两人没完没了的追问这些东西是从哪里知道的。

    6警卫通讯班的配备和侦察排一样,每人一支冲锋枪四枚手榴弹,共十支冲锋枪,炊事班和卫生队没有战斗任务,不配备武器。

正文 第二十一章 服装

    当然这里有一点李勇没说,那就是卫生队的队长胡小莲是有枪的,就是打伤李勇后被卫刚缴获回来的那支左轮,子弹不多只有四十发,胡小莲也知道这支枪的来历,心里那个甜就不用说了。。

    李勇把这支枪拿给她的时候这胡小莲的眼神都变了,眼睛亮亮的,还不住地用自己的大腿往李勇的身上蹭,蹭得李勇这小心肝呀是乱七八糟的,当时就想来一个大灰狼对小绵羊攻防大战。

    但我们的李勇同志终于是在咬紧了牙关,做了几次深呼吸还有吞咽了几口唾液后控制住了小小李勇的蠢蠢欲动,嘴里还叨咕着:“南无啊迷陀佛,南无啊迷佗佛,这是在连部,我是八路军的连长不能胡乱动。”

    胡小莲也是有意想整他,看着李勇的难受样眼睛都笑弯了:哎呀,还挺正经吗,什么时候胆子也变小了,不是在我们家养伤把我往被窝里拽的时候了?那时候就没想起自己是八路军的连长?

    当然了这时候只有他们两个,没别人在跟前,这胡小莲见李勇送她的小手枪高兴的有点放肆,故意想逗逗李勇,这胡小莲结过婚,有过男人,现实中的年龄比李勇还大两岁,没人的时候很放得开,李勇当时就想怪不得电影,电视里还有小说什么的谈到大首长追女人的时候都送一把小手枪,看来这东西还真是有威力。

    李勇从胡小莲欣喜的眼神中又明白一件事,这女人啊都是喜欢小物件的,不管是什么时代的女人都是一样的,这小东西值钱当然好,象什么南非出的十卡拉以上的大钻戒、瑞士的劳力士女式昆表什么的,但是不值钱的小东西女人也喜欢。

    你们说说就这么点事以前自己怎么就整不明白呢?自己在前世虽说不是什么有钱人,但也不是穷人,怎么的他也是个上尉连长,给女人预备点小物件还是没问题的,至少也可以唬唬军区医院里的那帮小护士。

    算了,以前不明白不代表现在不明白,亡羊补牢也不晚,用词有点不对呵,放在自己身上应该是亡人以后也不晚,以后自己还要留心多准备几支这样的小枪,看到有喜欢的女人就送,反正自己也是死过一回的人了,有好女人为什么不多追几个,老子什么也不怕。

    这里想奉劝朋友们几句话,这女人啊追的时候多送点小东西,不一定是要多值钱,多贵重,只要她喜欢就行,还有这女人的虚荣心要比男人强,有强烈的攀比心里,要不你说男人给女人一送花这女人的脸都和那花一样了。

    整个下午特务连就象过年了一样,每个排都争着到孙全厚那里领武器,老孙指挥他们排的战士忙的不可开交,领到武器的战士们嘴都要咧开花了,崭新发亮的冲锋枪,蓝汪汪的轻机枪,黑忽忽的马克沁重机枪,黄澄澄的子弹,压满子弹的新弹夹,沉掂掂的手榴弹,足足有两个小时大家才安静下来,战士们的表情用一句话来形容比较贴切‘咱王老五什么时候也这么有钱了。’

    李勇见大家都忙完了叫李玉明整队集合,想看看效果,哨子响后几分钟部队就集合完毕,见这速度李勇知道自己这两个多月的训练没有白费,这些人已经从老百姓变成了一名战士。

    看着下面整齐的队伍李勇感觉怪怪的,为什么啊?因为这些战士里有一百八十多人穿的是国民党部队的军装,这些人都是从国民党部队里抓回来的,人是抓回来了,经过一段时间也教育成了八路军的战士,但衣服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就只好暂时这么穿着,为了这李勇和王成德没少和当地老百姓解释,人家还以为是一帮国民党的部队到了,还差点把附近的游击队招过来,你说这游击队的人要是把特务连当成敌人那乐子可就大了,两人这唾沫星子费了不知道有多少。

    还有二百多人穿的是老百姓的衣服,这二百多人是当地新参军的战士,都是当地的农民,现在穿的还是从家里带过来的衣服,四百多人的一支部队穿八路军灰军装的只有二十多人,整个队伍看上去很怪,知道的明白这是八路军的队伍,不知道的就是想破了脑袋也弄不明白这是一支什么队伍。

    这样的队伍到了战场上很容易闹误会,有将近二百人穿的是国民党的军装,到了战场上你说这是八路还是国民党?谁能弄明白,这还怎么与别的部队配合?看来军装的问题必须解决了。

    看了一会李勇很郁闷的告诉大家解散,各排回自己的驻地休息,下午就不训练了。

    李勇闷闷不乐的回到了连部,本来是想让自己高兴一下,没想到弄出这么个结果,看着不说话的李勇,指导员王成德说道:“大勇,是在想军装的事吧?”

    李勇见王成德问他就回答道:“老王你知道咱们纵队的被服厂在哪里吗?”王成德道:“不光是我,咱们连的二十几个老兵都知道,可光知道有什么用,就是现在纵队首长想给咱们发服装,估计被服厂也没有。”

    李勇想了想说道:“我明天想到被服厂去一趟,老王你陪我一起去,把咱们连的证明文件都拿着,要不光凭嘴说人家不见得会相信。”

    王成德道:“陪你去一趟没什么,估计去了也白去?”李勇道:“行不行去了就知道了,但是明天一定要去,没多有少吗,弄回来点就比没有强,咱就不信了一个被服厂一点衣服都没有。”王成德一琢磨也是这么个道理就同意了。

    第二天一早李勇和王成德还有连部的两个战士准备出发,本来胡小莲也要去,李勇说你去干什么?我们是商量军装的事,和你们卫生队没关系。

    胡小莲也知道没自己什么事,她只是想和李勇在一起而已。李勇见胡小莲不高兴就说道:“你是卫生队的队长,多想想你们自己的事,你们卫生队的事多了去了,咱们连现在一点西药也没有,打起仗来就要有伤员,你和卫生队的战士们多准备点草药,我让警通班和你们一起行动。”

    说完就把李玉明叫了过来:“卫生队的同志们没有武器,你们警通班和他们一起行动,多采点草药,还要注意保护好卫生队的同志。”

    写书比看书难多了,哈哈真的不容易,谢谢兄弟姐妹们的支持了,给大家作揖了,放心后面会精彩的。

    <;ahrf=http://。>;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正文 第二十二章 服装二

    李勇和王成德还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