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214部分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214部分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御阵地的四纵队武器装备比以前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和进攻的国民党大兵团一比还差的远,特别是炮兵,不但从数量上少的多,操作火炮的熟练程度也比敌人差得很远。

榆林和宜川战役结束后,四纵队也缴获了一批国民党的火炮,刚刚接触火炮的战士们把这些大家伙当成了宝贝一样,成天到晚都在琢磨怎样才能让这些武器发挥作用。

可是在当时文化程度很低的战士们面前,火炮就是一种很了不起的高技术武器了,大部分的战士连字都不认识,更别谈什么计算角度和方位了。

没有办法的战士们只好从俘虏的国民党士兵里挑出一些当过炮兵的,再用这些战士当种子,来逐渐壮大自己的炮兵队伍,但这总归要有一个过程,强大的炮兵不一天两天就能成长起来的。

战斗一开始,数量很少的四纵队的炮兵火力不但没能压制住支援过来的裴昌会兵团的炮兵,反而被敌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这就让前沿阵地上的我军战士压力越来越大。

纵队把三个主力旅依次摆开,形成了十几公里的防御纵深,依靠这些犬牙交错的战壕和坑道与国民党的支援兵团对抗,要防御就要有纵深,否则设置的阵地跟一层窗户纸没什么区别。

但是就这样想尽了办法,部队的伤亡也是巨大的,有好多战士都是因为被炮火炸塌的工事埋起来窒息死亡的。

一轮炮火轰击过后总有一些工事被炸塌,而埋在土里的战士们是很危险的,几分钟之内挖不出来就完蛋了,而在当时的战场环境下,想把埋起来的战士们都挖出来简直是不可能的。

坚持了一天一夜以后,四纵队渐感不支,有多处阵地被敌人突破,被突破的阵地都是在白天丢失以后夜晚被我军派出去的反击部队夺回。

丢失的阵地夺回来了,四纵的伤亡也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点,两天以后,全纵队能坚持战斗的人员连一万都不到了。

宝鸡城内,西北野战军司令部,皱着眉头的彭老总对着司令部的一些首长说道:“裴昌会来的好快呀。”

另一个首长接过彭老总话接着说道:“不但来的快,而且气势汹汹,看这样子是想一口把我们全部吞下去,胃口很大呀。”

彭老总:“裴昌会不简单啊,打洛川的时候咱们想让他来,结果他不来,打宝鸡咱们不想让他来,他却迅速赶到了,这个第五兵团现在对我们压力很大,很不好对付。”

走了几圈的彭老总又问道:“四纵队怎么样?还能坚持多长时间?”

一个首长看了看手里的电报:“打了两天了,他们伤亡不小,现在能坚持战斗的还不到一万人,阵地有多处被敌人突破,但都趁黑夜夺回来了,预备队全用上了,他们司令员回电说再坚持半天没问题,多了就不好说了。”

彭老总:“给他们回电,让他们收缩防线,象宝鸡靠拢,撤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先把伤员都抬下来,还有一点,陇东的马家骑兵有什么动静吗?”

“报告彭总,马步芳的八十二师已经出动,骑兵的行军速度很快,离我们六纵教导旅的阵地十公里不到了,半个小时之内就应该能接上火了。”

听到这个消息,彭老总紧皱的眉头越发深了起来:“胡宗南下了大本钱,青海的马步芳也下了大本钱,看来是都下了决心了,想吃掉我们西北野战军,想的挺好,打的好主意,哼。”

歧山前线,国民党第五兵团司令部,司令长官裴昌会正声嘶力竭地对着一部步话机的话筒喊叫:“都给我听着,说什么也要冲上去,我不想听什么伤亡数字,我要的是共军的阵地,不管是什么级别的军官,只要是退下来就全都枪毙,千载难逢的良机呀,再使一把劲就能把彭德怀围上,预备队从两侧出击,加强炮火,对共军的阵地来回趟几遍,共军也是人,我就不信炮弹炸不死他们。”

就在国民党裴昌会兵团在歧山一带疯狂进攻的同时,宝鸡城内的解放军部队正在整修工事,二纵队司令部的一个小院子里,纵队旅团级别的会议正在召开。

王司令员指着地图对一干指挥员说道:“跟咱们在绛帐火车站开会时预想的一样,国民党的大部队果真从两面围上来了,而且攻势很凶猛,防守的四纵队伤亡很大,同志们看看我们要采取什么对策,估计野司的命令很快就要下来了。”

会议上一片议论声,老2团的赵团长说道:“裴昌会果然很狡猾,咱们五个纵队在一起的时候他不来,现在一看到咱们缺了一个三纵队,说扑就扑上来了,还真是个老狐狸。”

王司令员:“不要把敌人都当成傻瓜,你的脑袋是脑袋,人家的也是脑袋,李勇,还要说说你的看法。”

在开会的时候点名让李勇发言好象已经成为王司令员的一个习惯了,而别的指挥员对这样的事也习以为然。

来开会前李勇就想了很长时间,现实与历史已经有了一些差别,在歧山一带防守的四纵队并没有象他记忆中那样没有报告就私自撤退,而是和敌人硬顶了两天,这两天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也给宝鸡一带的主力提供了宝贵的喘息和决策时间,这一点要比以往好很多。

站起来的李勇按照自己的思路又说出了一番让人心惊的话来:同志们,别看敌人来势汹汹,但并没有对我们形成压倒的力量,裴昌会的五兵团和马家军的八十二师加在一起有十万人左右,而我们是不到七万,敌人的优势只是相对而不是绝对,凭借这些力量就想吃掉我们?很难。

我们野战军最大的不足是粮食问题解决不了,有了宝鸡城内的粮食,我们完全可以和敌人周旋一段时间,现在最危险的不是在歧山一带裴昌会,而是马家军的整编第82师。

别看82师的人员比裴昌会兵团少,但他们全部都是骑兵,而我们负责防守的只有一个六纵的教导旅,这个教导旅有多少人我不知道,但应该超不过八千,八千步兵对两万多的骑兵是很危险的。

李勇说到这里的时候,王司令员插了一句话:“六纵的教导旅没有你说的那么多人,刚刚六千出头。”

李勇接着说道:“这样就更危险了,敌我的兵力对比是四比一,加上教导旅没有对付骑兵的经验,这一仗将很危险,我个人认为他们很难完成野司交给的任务,如果他们的阵地突破,被马家军的骑兵插到我们的身后,就会切断我们野战军回老解放区的退路,这样一来是对我们非常不利的。”

王司令员:“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对策?不管对与错,全说出来。”

李勇:“82师的长处是机动能力和冲击力,而这些正是防守的六纵教导旅的短处,要想对付敌人的骑兵,就一定要拿出能与敌人对抗的机动力量,我们野战军目前能拿的出手的快速机动力量只有一个总部直属的不到三千人的骑兵师,再有就是我们独立团了。”

说到这里,李勇沉默一下,然后用坚定的语气对王司令员说道:“司令员,我想向纵队和野司申请去支援六纵的教导旅,只要我们能顶住82师的进攻,就能给主力争取到更大的回旋空间。”

先回答书友“小说公民”的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西北野战军在拿下宝鸡以后,负责防守的四纵队没有顶住国民党大兵团的进攻,阵地被突破,而负责防守马家军的六纵队教导旅也被骑兵突破了阵地,致使野战军刚刚到手的物资不得不全部销毁,宝鸡的物资是被西北野战军自己销毁的,不是胡宗南派飞机炸掉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胡宗南的空中力量还达不到想把那里炸掉就炸掉的能力,西北野战军的防空力量薄弱,但也不是一点没有,老巴就在一副老相片里看到过用高射机枪对空射击的场面。这样来解释不知道能不能让朋友们满意。

再有就是想跟朋友们说点抱歉的话,五月份老巴暂时没有时间更新了,老巴更换了新工作岗位,四十岁了还得重新培训,另外还要准备考级,真的是一点时间都没有了,六月份再看情况吧。



最后再跟大家说点书里女角的问题,老巴可没规定猪脚只有三个蜜,大家细想想书里出现过几个女人???哈哈哈,不多说了,谢谢大家的支持。()

正文 第263章 西府战役之骄狂的八十二师

在二纵队的战前准备会议上,独立团的团长李勇认为国民党西北战区的裴昌会兵团虽然来势很凶猛,但只要我们有准备,一样可以顶住它的攻势。

比较危险的反而是六纵队的防御阵地,负责防守的六纵队在不明白敌人骑兵特点的情况下很可能要吃大亏。

因此李勇向司令员王震提出了一个要求,想去支援六纵的教导旅,利用独立团机动速度快的优势来对付马步芳的骑兵部队,只要能拖住马家军的骑兵,野战军就可以化被动为主动。

王司令员很欣赏李勇的要求,关键时候是不能分什么二纵队和六纵队的,一个优秀的指挥员一定要有大局观念,这就是解放军的部队与国民党的不同了,别看平时这么争那么抢的,这都是表面现象,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是能帮的就一定要帮。

上次在东南山,为了协助二纵队防守阵地,一纵队的贺司令员把自己的纵队警卫连都派了上去,这样的事情,在整个解放战争里国民党的部队中没有一例:

“就按你说的办,我马上跟总部首长把你的要求提上去,你和王成德先回团里等消息。”

王司令员在会议结束前又要求各级指挥员一定要整备好各自负责防守地段的工事,只要野司一天没做出来突围的决定就要按死守来准备。

不说宝鸡城内一、二两个纵队和六纵的两个旅怎么准备,单表西北野战军六纵队教导旅阵地,堑壕内的战士们正严阵以待,机枪、步枪和冲锋枪的子弹都已上膛,保险打开,手榴弹的盖子一个一个拧开后摆在身边。

战士们脸上的表情是严肃和紧张的,从远处传来的马蹄子踩踏大地的声音象滚滚闷雷一样,教导旅里和骑兵打仗有经验的人不多,所以大家的心理多少有些不安和忐忑,谁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对付。

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又过了能有几分钟以后,黑丫丫的骑兵部队在战士们的视野中出现了。

大队的骑兵是人喊马嘶,扑天盖地一样向六纵队坚守的阵地涌了过来,堑壕内的战士们到吸一口冷气,一个战士忍不住地说道:“我的乖乖,这么大的阵势?这么多的人和马一起冲过来咱们能顶的住吗?”

另一个说道:“看你那熊样,什么又这么大的阵势,大阵势又能怎么的?马和人多又能如何?咱们的子弹和手榴弹一样也能把他们干掉,稳住,别心慌,心一慌枪就打不准,明白吗?”说这话的显然是一个老战士。

骑兵象水一样从山坡上漫了过来,但是并没有一直冲过来,在离六纵队防御阵地能有七八百米左右的距离时停了下来。

在一个比较隐蔽的小山坡旁边,有十几个军官模样人聚集在一起,在他们身旁不太远的地方是一群警卫人员,一个骑在马上的年轻军官把自己胸前望远镜端起来向前面仔细观察。

这个军官年龄不大,看样子也就是三十多岁的年纪,但肩膀上的军衔却出人意料地按着两个金星,两个金星就是中将了,这个年纪就能当上中将的在国民党的部队内也是极为少见的。

不用说了,这个军官不是别人,正是青海大军阀马步芳的儿子,国民党整编第八十二师的师长,青年将领马继援。

马继援是马步芳所有的子女中最被他看好的一个,别看是军阀家庭里的公子,但身上却没有什么纨绔子弟的味道,一举一动很有其父亲马步芳的风范,为人处世可圈可点,带兵打仗也很有一套办法。

马步芳很中意自己这个儿子的表现,在家里的时候也经常告诉别的子女,做人做事要学继援,别看青海这一带是老子打下来的天下,下一代没能耐照样守不住(创业难而守业更难,这一点马步芳到是很有先见之明)。

在马继援还不大的时候,马步芳外出办事就经常带着他,马继援也因此认识了很多他父亲那一代的老人,这些跟着马步芳的老班底也很看好马继援的表现,认为这个年轻人将来能成大器。

正因为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不错,马步芳才放心地把自己的老部队,整编地八十二师交给了自己的大儿子,马继援当了师长以后不付重望,连着干了几件出头露脸的事,因此马继援的声望在青海的军界政界中越来越高,号称是大西北国军中最为优秀的青年将领。

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会的马继援跳下马来,用脚上的皮靴使劲踢了踢踩中的一块石头,对身边的几个军官说道:“看样子共军是早有准备了,战壕、工事还有机枪掩体修的密密麻麻的,不太好弄啊。”

一个军官回答道:“师长,现在的共军跟以前可不一样了,十年前咱们对付起来还不用费多大的劲,十年后就得多加小心了。”

马继援点了点头:“是啊,共军拉队伍的速度让人感觉恐怖,十年的光景就壮大到这种程度,长此下去可如何是好。”

马继援是年轻人,他身边的军官年龄也都不大,在一起的时候不象老一辈人有那么多的顾忌,称呼起来也没什么忌讳,有什么话都敢和他直接说,这也是马步芳等老一代军阀所做不到的。

一个青年军官看了看马继援,跃跃欲试地对他说:“师长,咱们八十二师是老长官(马步芳)起家时候的老部队,可不是胡宗南那样的饭桶,我带一点部队先冲一下,试试共军的火力,你看怎么样?”

年轻人和老一辈的人就是不一样,老人在面对解放军的防御阵地还主动要求攻击的可能一个都没有,但是年轻人就敢主动要求出击。

马继援:“也只好如此了,你就带一个团先冲一下,注意,拉开散兵阵行,不要挤的太密,不行就回来,不要胡乱拼命。”

这个青年军官答应了一声之后骑上马跑了出去,一个团的二千多骑兵在几分钟的准备过后向六纵队的阵地呼啸着冲了过来。

骑兵打仗是很有讲究的,行军的时候不能太快,战马的体力是最关键的,而冲刺的时候又要求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冲上去,不给对手留下喘息的机会。

这就要求战马冲刺的时候离对方不能太近,一是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