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的崛起 >

第5部分

大国的崛起-第5部分

小说: 大国的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人们总是盲目接受古老的社会传统和习俗,所以乌托邦思想的提出表现了人类思想中前所未有的胆识。柏拉图坦率地向人类疾呼:“社会和政治弊端使你们深受其害,只要你们有毅力和勇气去改变他们,大多数是你们所能改变的。如果你们愿意思考并付诸行动,你们完全可以生活在一个更好的制度下。你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力量!”这的确是一个至今还浸透在我们这些普通知识分子的头脑中的、高深的、充满冒险精神的教导。他在早期著作《理想国》中,寄托了一位共和主义贵族的梦想。他最后一部未完成的著作是《法律》,描绘的是关于另一个乌托邦国家的规范模式。
柏拉图死后,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续对思维方法和政府治理方式进行批判。亚里士多德曾执教于吕克昂学院,曾是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这位亚历山大即位后,开创了许多伟业,这些我们在后文马上就会讲到。亚里士多德在思维方法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把逻辑学提高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平,其后1500多年,这一学科一直沿用,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到了中世纪,经院派学者再次采用了这种古老的问答体方法上。亚里士多德没有乌托邦思想。他认为人类如果要像柏拉图所教导的那样掌握自己的命运,必须拥有比现在更多、更正确的知识。所以,亚里士多德开始着手对当时人类的知识进行有系统地整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科学”工作。他还派遣探险队去搜集事实材料。他是自然科学史的鼻祖、也是政治科学的奠基者。在吕克昂学院,他的学生曾经研究、比较过158个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
公元前4世纪,我们确实发现了某些“近代思想家”。针对实际生活的、经过训练的、富于批判精神的思想方法代替了原始的、幼稚的、空想的思想方法。丑恶的、怪物般的象征主义、关于神和魔鬼的幻想以及以往不允许任何人沉思探索的禁忌、敬畏和抑制等等一扫而光,人类开始采纳自由的、正确的、系统的思维方式。这些来自北方森林的新来者那股新鲜、无拘无束的精神气质,闯入神秘的圣殿,照亮了周围的一切。
第12章 亚历山大大帝的帝国
从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大大消耗了希腊的国力。与此同时,在希腊北方,和希腊同源的国家马其顿慢慢强盛起来,文明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马其顿人的语言和希腊人的语言很相近,他们竞技者也曾经几次参加过奥林匹亚运动会。公元前359年,才能卓越、野心勃勃的菲利普成了这个小国的国王。菲利普曾经被作为人质生活在希腊,因此他接受的是纯粹的希腊式教育。或许受到希罗多德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一个团结起来的希腊有可能征服亚洲。哲学家伊索克拉底也曾详尽地阐述过希罗多德的这种思想。
他开始首次扩张和整顿国土,改编军队。1000年来,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具有攻击性的马拉双轮战车和近战的步兵。骑兵也参加战斗,不过都是一些未经过系统训练的、没有组织性纪律性的散兵群。在战斗中,菲利普把他的步兵排列成密集队形,也就是马其顿方队,同时对那些马背上的绅士——骑士或者随从进行训练,让他们编队而战,真正的骑兵就这样出现了。他在战场上大部分都使用了骑兵,他的儿子亚历山大采纳并发展了这一战术,在战争中用骑兵冲锋。在双方交战时,步兵方阵与敌军步兵正面交战,而骑兵从侧翼和背后攻击敌人,并派弓箭手射杀对方战车的马匹,使其战车丧失战斗能力。
菲利普依靠这种新型的军队,不断拓展疆域,边界通过色萨利一直延伸到希腊。他在凯罗尼亚战役中(公元前338年)击败了雅典及其盟军,迫使全部希腊城邦臣服。最终,希罗多德当年的梦想慢慢变成了现实。在希腊各城邦举行联邦大会上,菲利普被推举为希腊——马其顿联军的最高统帅,率军去攻打波斯。公元前336年,他的一支先遣队终于踏上了亚洲,开始了他蓄谋已久的冒险活动。但是,他本人从来没有御驾亲征。后来,他被暗杀身亡。据说是由于菲利普娶了第二个妻子,亚历山大的母亲、王后奥斯匹阿斯由忌生恨,唆使人暗杀了他。
但是,菲利普在他儿子的教育上煞费苦心。他不仅为儿子聘请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做教师,而且还与儿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并向他传授带兵打仗的经验。在凯罗尼亚一役中,年仅18岁的亚历山大已经担任骑兵的指挥官了。正因为如此,他才有可能在20岁即位后,立即继承父业,成功完成征服波斯的冒险。
亚历山大花费了两年的时间来建立和巩固自己在马其顿和希腊的地位。公元前334年,他进军亚洲,在格勒奈克斯一役中,击败了一支不算强大的波斯军队,占领了一些小亚细亚的城市,并沿着海岸推进。亚历山大不得不在攻下每座城池后留下驻军,因为此时波斯人掌握着提尔和西顿的舰队以及制海权,如果他身后有一个敌军的港口,波斯军队就极有可能登陆截断他的后路。在伊苏斯一役(公元前333年)中,他遭遇并击溃了大流士三世统率的一支临时拼凑的庞大军队。和一个半世纪以前渡过达达尼尔海峡的薛西斯军队一样,这支军队也是一群乌合之众,而且大批随行官员、大流士的后宫佳丽及侍从等随从人员,使军队受到掣肘。西顿向亚历山大投降,提尔却仍在顽强抵抗。亚历山大军队向它发起了猛攻,提尔城遭到了掠夺和毁灭。加沙城也遭到了同样的命运。公元前332年年底,这位胜利者又挺进埃及,终于从波斯人手中夺回了这个城市。
在埃及,亚历山大兴建了亚历山大勒塔和亚历山大城等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大城市,并用宽阔的道路将它们连接起来,以防止各城的叛乱。很快,腓尼基诸城邦的商业便都转移到这些城市中。西地中海的腓尼基人突然在历史上消失了。同时,在亚历山大等新兴的贸易城市里,很快就出现了犹太人。
公元前331年,与其前的托多梅斯、莱梅斯和尼科等人一样,亚历山大从埃及出兵征伐巴比伦。但是,不同的是,这次他取道提尔。在阿尔比勒,这个早已被人遗忘的尼尼微城废墟旁的城市,他与大流士军队遭遇,展开了决战。对阵中,波斯的战车先锋队遭到惨败,马其顿骑兵先锋队乘胜追击,击溃了波斯庞大的杂牌军,马其顿方阵大获全胜。大流士率残军仓皇撤退,无心再战,逃到了北方的米堤亚人的国家。亚历山大占领了当时依然繁华而重要的都市巴比伦,然后又挥兵直取苏萨和珀塞波利斯。在那里,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将曾是“王中之王”的大流士王宫付之一炬。
此后,亚历山大在中亚举行了军事大阅兵,并一直将军队开到了波斯帝国最远的边境。起初,他领兵北上,对大流士穷追不舍,在黎明时刻追上之时,大流士已被自己的部下暗算,奄奄一息地躺在战车上。当希腊军的先头部队抓获他时,他还活着,等亚历山大赶到时,他已经死了。亚历山大的军队绕过里海继续前进,翻越土耳其西部的山脉,穿越赫拉特城(由他自己所建)、喀布尔和开伯尔山口,到达了印度。在印度河,他和印度王波鲁斯展开大战,取得了胜利,也是在这里,马其顿军队首次遭遇象阵。最后,他们自己建造船只,顺流而下直到印度河河口,然后沿荒凉的海岸从俾路支斯坦海岸班师回朝,亚历山大在出征六年后,于公元前324年回到苏萨。之后,亚历山大准备巩固和整顿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为了赢得广大新臣民的悦服,他穿上波斯王的袍服,戴上波斯王的头巾。不料,这一举动竟引起了麾下马其顿群臣的猜忌,给他惹了不少麻烦。亚历山大还撮合了许多马其顿官员与波斯、巴比伦妇女的婚姻,这就是“东西联姻”。但是,他最终还是没有实现自己的统一大业。他在巴比伦的一次庆功宴上,喝得酩酊大醉后,突然染上热疾,于公元前323年逝世。
亚历山大死后,这个辽阔的帝国马上就四分五裂了。他的一个将领塞琉古斯,取得了从印度河起到以弗所的大部分旧波斯帝国的国土;另一个将领托勒密掌握了埃及;安提戈努斯占领了马其顿。帝国的其他部分则动荡不安,地方各种势力你争我夺,此起彼伏。不久,北方野蛮民族南侵,愈演愈烈,日渐肆无忌惮。最后,一支新兴力量,也就是我们将要说到的罗马共和国在西方崛起。它逐步征服吞并若干个小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持续时间更长的新帝国。
第13章 亚历山大城的博物馆和图书馆
在亚历山大之前,希腊的商人、艺术家、官员和外国雇佣兵等就已经遍布在波斯国的大部分国土上。在薛西斯死后的王朝争端中,色诺芬领导下的一支1万人的希腊雇佣兵,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色诺芬撰写的《一万名士兵的撤退》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他们从巴比伦返回希腊的亚洲部分的经历。这是第一部由在位的将军写成的战争小说。但是,亚历山大的征服经历以及他的将帅将其短暂帝国瓜分的过程,使希腊人走向古代世界,并不断把他们的语言、风俗、文明传向各地。希腊文化不断传播,远播至中亚和印度西北部,对于印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几个世纪以来,雅典一直保持着她作为艺术和文化中心的地位,她的学院一直延续到公元529年,也就是说持续了差不多1000年。但这时,世界智力活动的中心却已经越过地中海,转移到亚历山大修建的新兴商业城市亚历山大城。在这里,马其顿将军托勒密成为法老,建立朝廷,朝中使用希腊语。在即位前,他与亚历山大私交甚笃,受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影响极深。他精力充沛、才能卓越,传播知识、组织研究。他还曾写过一部亚历山大远征史,可惜已经失传。
亚历山大曾为亚里士多德的学术研究提供过巨额的经费资助,但对科学研究做出不朽贡献的第一人还是托勒密一世。他在亚历山大城建立了亚历山大博物馆,原本是呈献给女神缪斯,但却奠定了科学研究的根基。在两三代人的时间里,亚历山大城取得了许多意义重大的科学成果。这里曾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欧几里得、测量出地球直径与实际相差不到50英里(80公里)的埃腊托斯特纳,写下了圆锥曲线专著的阿波罗纽斯,第一个绘制星象图和星象表的希珀卡斯,还有设计出最早的蒸汽机的希罗等等,这些人无一不是开辟科学道路途中的耀眼明星。阿基米得也曾从叙拉古来到亚历山大城深造,回去之后还和博物馆一直保持着联系。而海洛菲拉斯则是希腊最伟大的解剖学家,相传他还曾做过活体解剖实验。
在托勒密一世到托勒密二世统治期间的数十年间,亚历山大城出现了一个知识和发明光芒四射的繁荣时期,这样的盛况在公元16世纪前再也没有出现过,只可惜,这种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衰落的原因很多,据已故的马哈菲教授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博物馆是“皇家”学院,教授与学生均由埃及法老任命和发薪水。在托勒密一世统治时,因为他是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和朋友,所以一切都进展得很顺利。但是托勒密以后的王朝,各代国王逐渐埃及化,受埃及的祭司和宗教势力影响和控制得也越来越深。他们日趋严格的控制窒息了探索精神,原来的研究工作无法进行下去。博物馆在活动了一个世纪后,便几乎没有什么作为了。
托勒密一世不仅追求用最现代化的精神来指导对新知识的探索,而且还建立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仓库——亚历山大图书馆。它不仅仅是一座书库,而且是图书复制和交易的机构。大批图书抄写员们在这里从事图书复制工作,并接连不断地制作了数量极为庞大的图书抄本。
一直到这时,我们今天所谓的知识传播过程才明确开始了;这时,人类才拥有了经过系统搜集和分类的知识。亚历山大博物馆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设立,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这是人类“近代历史”真正的开端。
在严重的阻碍下,知识的探求和传播工作进行得十分缓慢。在这些阻碍中,最大当属横亘在哲学家,即绅士与商人、工匠之间的巨大的社会鸿沟。当时,玻璃工和金属工很多,但是他们与思想家们没有任何精神层面的接触。玻璃匠能制作出极为精美的五彩珠玑和瓶瓶罐罐,但他们从来不会想到去制作有刻度的长颈瓶或透镜。他们似乎从未对清晰透明的玻璃产生过兴趣。金属匠知道的只是如何制造武器和宝石装饰品,却不曾制造过化学上使用的天平。哲学家虽然深入思考和研究过事物的原子及事物的本质,但对于釉料、颜料、灵丹妙药等的实际制作过程却一窍不通。由于他们对物质和实际的东西缺乏兴趣,所以在亚历山大短暂的繁荣中,既没有产生显微镜,也没有诞生化学。虽然希罗发明了蒸汽机,但蒸汽机却未能安装在水泵上,更不用说被安装在船上用作动力或其他实际用途了。除了医药领域外,科学的实际用途少之又少;科学也未能因为实际应用带来的兴趣和利益的刺激和推动而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当托勒密一世和二世的后代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尊崇消失后,就再也没有什么动力可以推动科学研究事业继续向前发展了。亚历山大博物馆里所完成的科学研究,也仅仅只被记录在那些经世不见天日的手稿上而束之高阁,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再次复兴,这些成果才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图书制作上,亚历山大图书馆也没有任何改进。在古代世界里,人们不知道用纸浆做出大小固定的纸张。纸是中国发明的,直到公元9世纪才传入西方。羊皮和纸莎草是当时制作图书的唯一材料,把它们边对边连在一起做成了书。由于纸莎草是一卷一卷的,阅读起来极为不便,尤其是不便于查找。这些因素也阻碍了装订和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古石器时代就已经知晓了印刷技术,古苏美尔的印章就是一个证明。然而,如果没有大量的纸张,印刷书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