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 >

第6部分

200天大血战 作者:[苏] a·m·萨姆索诺夫-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重新提出停止战役的问题。但最高统帅和方向指挥部再次拒绝了这次坚决的建议。
关于这个情况,苏联元帅朱可夫写到:斯大林以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提出的必须进攻的报告为理由,拒绝了总参谋部的意见。“有一种说法,说什么南方面和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曾向最高统帅部提出过告急的报告,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肯定说没有这一回事,因为我亲自参加了最高统帅的谈话。”
只是到5月19日,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才明白所出现的危险的严重程度,开始采取措施,反击进攻之敌。但为时已晚。这天傍晚,大本营作出决定,停止进攻,并将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的大部分兵力调转枪口,反击敌人的突击和恢复态势。但正象以后事态的近程表明,这个决心下得太晚了。
5月23日,沿向心方向进攻的克莱斯特集团军群的部队和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在巴拉克列亚南面10公里处会师。在巴尔温科沃突出部作战的苏军哈尔科夫集团,在北顿涅茨河以北地区陷入包围。在以后的日子里。即从5月24日到29日,这些部队经过苦战,只有一些个别支队和军队集群冲出了合围,渡到北顿捏茨河的东岸。第28集团军抵挡不住敌人的猛攻,在5月22日前,撤到出发地区。
1942年5月,苏军在哈尔科夫地区实施的进攻,以在巴尔温科沃突出部的惨重失败而告吹。这次战役的失败削弱了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敌人气势嚣张,于6月10日到26日,在沃尔昌斯克和库皮扬斯克方向,进行了两次局部进攻战役,迫使西南方面军右翼部队撤过奥斯科尔河。
苏联军队在哈尔科夫地区所遭受的重大失利引起了严重后果。希特勒军队在此取得的战果使战线南翼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最高统帅斯大林在他l942年6月26日给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信中指出,已打赢了一半的哈尔科夫战役以惨重的失败而告终。“因此,他写道,你们必须记取你们所犯的错误,并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以后重犯这类错误。”显然,最高统帅部也从这次战役中吸取了严重的教训。
巴格拉米扬元帅在对哈尔科夫战役进行了严格的科学分析之后写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在西南方向指挥部及时得到战略预备队的情况下,战役才会有完全另一种结局。
在这方面,战局的进一步发展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只是在我军主要战略预备队调到南方以后,苏联武装力量才于1942年秋取得了斯大林格勒城的辉煌胜利。”
战争的第二年是在很艰难的防御交战的情况下开始的。克里木和哈尔科夫的严重失利,有助于德国法西斯军队实施尔后进攻,有助于他们突向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伏尔加河并攻入高加索。对苏联人民所遭受的这些惨痛事件的原因,很长时间没有得到研究。后来,历史书籍和回忆录中记述了这些事件的主要情况,以前的一些主观主义的看法开始得到了克服。全面认识了过去的事实情况后就会明白,只是具备同危险的、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的客观条件和先决前提,还不能保证取得胜利,还必须正确地使用所拥有的资源和兵力。才能取得胜利。
严酷的战争帮助各级指挥员掌握了领导武装斗争的艺术,提高了他们的作战能力。方面军和集团军指挥员也经历了这个复杂的过程。大本营在总结红军与法西斯德国作战的经验之后,于1942年5月17日给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指令中批评地分析了军队的作战指挥问题。文件指出,在实施战役时,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员不顾作战的需要和战役中不断变化的情况,要求把给他们规定的分界线看作是不可逾越的屏障,大本营指出,分界线只是指挥员负责执行战斗任务所在的一定的地段和地带,而不应将其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不可逾越的屏障:“战场情况是经常变化的,司令员应该迅速而正确地对这种变化作出反应;应该机动自己的兵团或集团军,不要考虑给他们规定的分界线。”
在讲清这一点的同时,大本营还授权方面军司令员“在战役中根据情况改变本方面军备案团军之间的分界线,改变个别集团军的突击方向,事后再报告大本营。”各方面军司令员应立即将这些指示向集团军司令员们交待清楚。
随后,大本营于1942年6月4日向各方面军和集团军的军事委员会下达指令,分析了克里木方面军在5月8日到20日的战斗中失利的原因,指出在刻赤战役中方面军首长、大本营代表以及某些集团军司令员对部队指挥不力,这一情况说明他们不懂得“现代战争的性质。”指出克里木方面军没有在防御纵深各地区展开强大的第二和第三梯队。“克里木方面军首长把各师展开在—条线上,而没有考虑到开阔平原的地形特点……当敌人突破战线后,方面军首长无法调集足够的兵力来阻档进攻的敌军。”指令还指出,因方面军司令部的疏忽而延误了组织反突击。当敌人的航空兵炸毁了方面军和集团军的的指挥所,破坏了方面军和集团军司令部指挥的方线通信,摧毁了通信枢组部的时候,无线电通信却由于方面军司令部的疏忽而被“搁置”了。指令中批评方面军首长没有组织各集团军之间的协同动作,完全没有保障方面军地面部队和航空兵之间的协同动作。在必须把方面军的各集团军有次序的撤到“土尔其堡垒”阵地的形势已经明朗的情况下,方面军首长又没有执行大本营撤退部队的命令。“撤退部队延误两天对整个战役的结局来说是极其有害的。”方面军首长下达命令时,没有考虑前线的情况,也不了解军队的实际位置。
关于哈尔科夫战役及其结局对苏德战场尔后事态的发展的影响,国外历史书籍中有不少的记述。前希待勒的将军库尔特·蒂佩尔斯希就这个问题这样写道:“对于德国已计划好了的进攻来说,俄国人只是企图袭扰一下,这正是所期望的一个开端。俄国人防御实力受到削弱,将会使最初的战役更容易达到目的,但要做到这一点,也并不那么容易。在开始进攻之前,还需要进行补充准备,德国各集团军首先要进行重新部署,要补足全部必须品,这一准备用去了将近整整一个月的时间。”
英国军事历史学家Д·Ж·富列尔对这一事件却有不同的看法。他写道:“6月1日德国宣布大获全胜,但是对他们来说,这次进攻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我们且不谈这些见解的主观方面(这次进攻是敌人所期望的呢,还是令人不愉快的?),只是想指出苏军在哈尔科夫和刻赤半岛的失利及其塞瓦斯托波尔的撤退,急剧改变了苏德战场南翼的局势,帮助了敌人重新夺得战略主动权。在战场的这一地段上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敌人的变化。此外,敌人肃清巴尔温科沃突出部的苏军之后,为继续展开进攻,占据了有利的出发阵地。
因此,1942年5、6月前线的局势虽然不是完全按照德国最高统帅部的总意图发展的,但至少在总的方面是不利于苏军的。敌人分阶段地实施预定的战役,逐走接近了苏德战场的南翼实施一次决定性进攻的目的。第41号指令把“击溃和消灭沃罗涅日地区,它的南面,以及顿河西面和北面的俄国军队”看作是希特勒军队的主要目标之一。6月初,为了贯彻上述指令,法西斯德国统帅部拟定了在沃罗涅日和坎捷米罗夫卡方向实施进攻战役的计划。这些战役的实施,应该是敌人所计划的1942年夏季攻势的人规模进攻的开始。
敌军沿向心方向(从库尔斯克东北地区向沃罗涅日和从沃尔昌斯克地区向奥斯特罗戈日斯克)实施两个突击来完成对沃罗涅日的突破。在这次进攻战役过程中,敌人企图消灭沃罗涅日方向上的苏联防御军队,前出到沃罗涅日到新卡利特瓦这一段的顿河,井在顿河左岸夺取登陆场。前出到沃罗涅日后,敌人的快速兵团应沿顿河转向南,向西南方面军的后方——坎捷米罗夫卡方向实施突击。同时,在斯拉维扬斯克、阿尔莫夫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地区集结的敌军集团,应在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破,并向坎捷米罗夫卡发展突击,完成对西南方面军主要兵力的合围,在斯大林格勒和北高加索两个方向上发展胜利。
在西南方向上准备进攻时,德国最高统帅部决定把“南方”集团军群划编为由利斯特元帅指挥的“A”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德国坦克第1集团军,野战第17和11集团军以及意大利第8集团军,向高加索方向实施突击)和由冯·博克元帅指挥的“Б”集团军群(其编成内有德国坦克第二集团军、野战第2和6集团军以及匈牙利第2集团军,向斯大林格勒实施突击)。
夏季一开始,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愈来愈注意观察西南方向上正在形成的局势。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与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6月20日的通话记录可以证实这一点。
华西列夫斯基说:“斯大林同志马上要讲话。大本营要求你们简要地报告一下情况。你们对截获的德国文件有什么看法,以及你们认为当前所必须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铁木辛哥报告说,截获的敌人文件是无可怀疑的。文件是由几名军官乘战斗机护送的。飞机是由于天气不好,迷失了方向,飞入军队高射炮兵的火力因而被击落的。有两名军官;一名是飞行员,在飞机坠毁时被烧死,另一名活着的少校军官企图销毁文件并躲藏起来,在对射时被击毙。他接着说道:“据我们估计,敌人的企图可归结如下:敌人企图打败我们翼侧的各集团军,而后从瓦卢伊基——库皮杨斯克一线威胁我方部队。”
斯大林走到电话机旁,说:“首先,尽力保守我们截获了这一命令的秘密。第二,所截获的命令可能只暴露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一部分。可以认为,其他战线也会有类似的计划。我们认为,德国力图在战争一周年的时候搞出点什么名堂,并把他们的战役安排在这一天实施。”
这里提到的敌人进攻的时间整整相差6天,但苏联统帅部始终未能获悉希特勒匪徒的主要意图。
1942年6月底,敌人在库尔斯克至塔甘罗格地带集结了9万名官兵,1260辆坦克、1万7千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640架作战飞机。这个集团的编成内拥有的步兵和骑兵占当时敌人集中在苏德战场上的约百分之三十七,坦克和摩托化兵团占百分之五十多。在库尔斯克以东、哈尔科夫东北和顿巴斯,集结了敌人几个强大的突击集团。在这些集团正面占领防御阵地的是苏联的布良斯克、西南和南方三个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员分别是Ф·П戈利科夫中将、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和P·Я·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它们拥有的人数和坦克大约与敌人相同,但是飞机和火炮大大少于敌军。
苏德战场南段总的力量对比有利于敌人。苏联军队在克里木和哈尔科夫地区遭受了很大伤亡之后,还没来得及得到补充和休整,还未能巩固新的防御地区。西南方向上的预备队在艰苦的5月和6月战斗中基本上消耗殆尽。1942年6月底西南方向上的苏联军队的力量是薄弱的。在主要突击方向上,敌人比苏联军队占有极大的数量优势。希特勒大本营从东晋鲁士迁到乌克兰的文尼察地区。
敌人未能按照预定期限准时地完成突击集团兵力的集结。原定于6月15日在沃罗涅日方向实施的进攻推迟到18日,接着又改在6月27日,后来又推迟了一天。战役开始日期一再推迟是塞瓦斯托波尔战斗行动拖得太长的结果,当时第4航空队相当大的一部分飞机都在那里作战。
6月28日清晨,组成“魏克斯”集团军群的敌3个集团军(德国野战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及匈牙利第2集团军),在炮火和航空兵火力准备之后,对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部队展开了进攻。敌军集团的主要兵力,其中包括坦克第4集团军,在库尔斯克—沃罗涅日铁路线以北实施突击。在第一梯队实施进攻的有7个步兵师、3个坦克师和3个摩托化师。支援地面部队的是第4航空队。
在敌主要突击方向上进行防御的第一梯队是第13集团军(司令员H·П·普霍夫少将)的两个步兵师和第40集团军(司令员M·A·帕尔谢戈夫炮兵中将)的一个师。在敌人优势兵力的猛攻下,苏联军队的防御被突破,7月2日日终前,敌人的快速兵团前出到了卡斯托尔诺耶——旧奥斯科尔铁路一线。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和布良斯克方面军首长为加强防彻虽然采取了措施,但是未能改变总的情况和阻止敌军的推进。这时,敌人在南面已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6月30日,德国第6集团军的突击集团从沃尔昌斯克地区转入向奥斯特罗戈日斯克进攻,突破了西南方面军右翼的第2l集团军(司令员B·H·戈尔多夫少将)和第28集团军(司令员Д·N·里亚贝舍夫中将)的防御。这样一来,敌人凭借优势兵力,特别是坦克、炮兵和飞机方面的优势,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左翼和西南方面军右翼突破了防御。敌军的总的推进方向是指向沃罗涅日和旧奥斯科尔。
副总参谋长H·Ф·瓦图京中将于7月2日16时5分向西南方面军司令员、苏联元帅铁木辛哥转达了最高统帅斯大林的命令:
“敌人在你方正面突过了奥斯科尔河,并正在河东岸西南方面军的后方集结兵力。这无论对西南方面军,还是对布良斯克方面军,都构成了一个致命的危险。请你们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消灭这些突入的敌人。报告你们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当时战局的发展,A·M·华西列夫斯基这样讲道:“7月2日日终前,沃罗涅日方向的情况急剧恶化。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接合部上的防御已被突破,敌深入纵深达80公里。该方向上的两个方面军的预备队都投入了战斗。形成了敌突击集团突向顿河和夺取沃罗涅日的明显威胁。为了防止敌人强渡顿河和阻止其继续推进,大本营从自己的预备队中抽调两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交给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命令将它们展开在顿河右岸的扎顿斯克、巴甫洛夫斯克地段。同时,将坦克第5集团军转归该方面军指挥,以便和该方面军的坦克兵团一起向进攻沃罗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