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

第15部分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第15部分

小说: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今天是另一件事让他烦恼。一年前,他跟一个名叫西奥多·罗斯福的年轻纽约人交了朋友,那人到西部来猎野牛和办牧场。两人一起到蒙大拿走了一趟。他们在生意上有过意见分歧,但德莫雷相信那个人还是尊重他的。可是他现在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说两人吵翻了。在眼下这关键时刻,这篇报道不利于他改善自己的公开形象。这篇报道是怎么搞出来的?这个法国人拿起笔来匆匆写信:
亲爱的罗斯福,我的原则一向是正面对待艰险……报纸上出现了很愚蠢的报道,说什么我们吵翻了……这是你让登的吗?我原以为你是我的朋友。如果你是我的敌人,就对我明说。你知道我是随时恭候,在绅士之间,这种事是容易直接解决的。
当时也才20多岁的西奥多·罗斯福从侯爵来信中看出了侯爵对他的挑战。但他早已忘记害怕的滋味。他出生在纽约市富贵人家,但小时体弱多病,他父亲曾对他说:“你脑子灵,可是身体不行。”小西奥多咬紧牙关对父亲说:“我会强壮的。”他克服了体弱的毛病,也从中练出了坚毅气质。此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让自己的这一气质得到证明。这一特性使他积极进取,甚至有点鲁莽。
现在,这个年轻的穿着鹿皮装的牧场主透过他的眼镜,看到德莫雷的信,他第一个本能的反应就是接受挑战。“我还会怕这个法国佬不成……用步枪怎么样?”
但进一步思索后,他觉得还是慎重一点好。他知道德莫雷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神枪手,至少已在以前的决斗中打死过两个人。而他自己枪法并不是很高明。最重要的,他对那侯爵并无怨恨。他细心地写了回信,信中说:
谨强调指出,我不是你的敌人;倘若我是,你本会知道的,因为我会是一个公开的敌人……但应指出我说这话并不是出于害怕。如你所知,我也是随时恭候,而且愿为我的一切言行负责。
德莫雷见信后退却了。罗斯福的复信让两个都保持了荣誉,而又避免了决斗。
16年后,西奥多·罗斯福作为最年轻的总统,进了白宫。而此时国际关系正风云变幻,充满危机。英国、法国、德国、俄国以及后来者美国这些强国正为瓜分地球上尚余地区而彼此竞争。可取的土地越来越少,冲突自然不可避免。德国人在北非向法国人进逼。美国把西班牙人赶出了古巴。列强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与此同时,民族主义盛行,爱国者容不得别人对他们民族荣誉的一点侮辱。
军备竞赛已延续多年。国与国之间结盟再结盟,以保持微妙均势。欧洲避免大战已达30年之久,但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沉重地压在人们心间。
情况更加复杂化的一个因素,是东亚出现了一个新的强国,日本。它在1850年还是一个完全封闭的中古时代的幕府之国,但仅仅50年间就转变成一个当代工业强国。西奥多·罗斯福很佩服日本人的决心和勤奋,毕竟他自己也是由弱变强的。他觉得日本是世界的“伟大新力量”。
但这位新总统却看不起沙皇俄国。它从疆域和人口来看都比日本大得多,但却固步自封,似乎仍停留在上一个世纪。在列强之中,只有它依然是君主绝对专制。它的统治者竭力压制不同的意见,但外界的人都认为俄国的革命只是早晚的问题。罗斯福说他不相信任何一个处于高压专制统治之下的民族会有前途。
尽管国内麻烦不断,俄国熊却继续在国际上参与帝国游戏。在西奥多·罗斯福任总统的头几年,俄国向满洲和朝鲜扩展势力,导致与日本的直接冲突,因为日本也对这些地方怀有野心。日俄双方谈判谈了好几个月,但俄国不肯退缩。1904年2月,日本断绝了与俄国的外交关系,旋即对俄国在中国东海岸的海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日俄战争爆发,许多人担心它会引爆火药桶。
从许多方面来看,日俄战争都可能直接引起其他列强也卷入其中的大战。例如,俄国遭到削弱以后,就没有实力再抗衡那个咄咄逼人的威廉二世领导之下的德国。一旦沙皇的陆军被摧毁了,德国就会觉得它能在世界上胡作非为。日俄战争中得胜的任何一方还可能想要独占中国,这也会引起其余列强的反击,因为它们都想从中国这个巨大而又动乱不休的国家分得一片势力范围。

//


第八章和平斗士(2)



罗斯福总统十分关注日俄两国的东亚之争,在白宫挂了一幅大地图,用小旗在图上标明交战双方的态势。他对战争怀有个人的兴趣,看到新兴的日本攻打落后的俄国,他估计“日本人会把俄国人打得落花流水”。
战事的发展证明他的估计正确。日军作战勇猛,不怕伤亡,一仗又一仗击败指挥拙劣的俄军。但双方均伤亡惨重。1904年9月一仗中共死亡4万余人,1905年2月一仗又死了9万余人。
当时,美国多数人都不大注意日俄战争。美国东西两边都与欧亚大陆远隔重洋,所以人们一向对别国无所畏惧。但罗斯福总统知道美国不能高枕无忧。美国已有了海外领土,例如菲律宾和夏威夷,罗斯福担心,日本人一旦得意忘形,就会把这些地方当做下一步的攻击目标。更重要的是,美国的经济需要国际形势的稳定。当时,美国生产着世界上一半以上的棉花、玉米和石油以及1/3以上的钢铁。这些商品离不开外国的市场。不论那些和平主义者胡说八道一些什么,罗斯福都知道,一旦大战爆发,美国很可能也会卷进去。
罗斯福认为,为了美国和世界的利益着想,最好是让日俄双方都不要大获全胜,而是让它们战后仍彼此对峙钳制对方。这就意味着别等俄国崩溃,也别等日本用劲过度而自取其败,就让战争停止。然而至少有两大难题。
一是日俄双方都不想罢手。日本人节节胜利,正在势头上。沙皇不顾损失惨重,仍要坚持打下去。罗斯福认为这个沙皇尼古拉是“小笨蛋”,但他受自己妻子亚历山德拉的摆布。而亚历山德拉倔强好斗,认为不把战争打赢就不会有和平。
第二,即便是说服了双方,让它们相信媾和对己有利,如何安排它们的谈判,仍然棘手万分。双方皆有民族自尊心,谁也不肯显出自己先做退让,谁也不肯为达成协议而比对方多走半步。因此,和谈需要由一个中立的第三方出面安排,而且要安排得双方都不丢面子。
但英国已是日本盟友,法国则在支持俄国。德国也不成,因为德皇威廉是沙皇尼古拉的表亲,而且到处大讲什么“黄祸”。大家都希望日俄停战,可是能让它们双方信赖的,却只有美国。因此,和平的希望就全靠美国的总统了。他能否办成此事,就全看他的外交手腕和策略如何,看他能否像过去化解德莫雷侯爵的挑战一样,巧妙地化解日俄之战。
凡是了解西奥多·罗斯福的人,恐怕都想不到他会是一个和平缔造者。他自幼好斗。在哈佛的“最后俱乐部”,他常与人争论,还动不动就用食物砸人,曾经把一整个南瓜砸到一个小伙子的脑袋上。大学毕业到西部以后,有一次酒吧内一名醉汉拿着枪吓唬他,他三拳就把那家伙打翻在地了。
罗斯福的政治生涯中也是争斗不断,而且大多是他不畏权势首先发难。在纽约立法机构中,他抨击过有权势的坦慕尼俱乐部。他担任公务员时,揭发了美国邮政部门的大规模腐败行径。当总统后,他敢于对付大财阀JP摩根和一些垄断企业。这个摩根当时财力雄厚,假若他要捣乱的话,能搞垮全国经济。他到白宫,试探能不能让他“收拾”一家与他竞争的公司,可是西奥多·罗斯福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
这位总统在白宫晚上常常练习各种格斗。有时他在图书馆跟一个日本人练摔跤。有时他跟另一个人练“单棍”,戴上头盔和护胸后,两人就用木棍对打。常与他练“单棍”的一个伙伴是他在美西战争中建立的“莽骑兵”的一个老战士,他说总统练得起劲时往往忘记规则而乱打一气。马克·吐温曾说西奥多·罗斯福是“疯子”。
但罗斯福“对于战争及战士的崇高荣誉最疯狂”。甚至在美舰“缅因号”沉没于哈瓦那港之前,他就急于要跟西班牙一战。该舰被炸沉后,麦金利总统没有立即对西班牙宣战,这时身为政府官员的罗斯福指责“麦金利没有脊梁骨,恰如一条巧克力泡夫饼”。
国会终于宣战后,罗斯福尽管已年近40,又无军事经验,仍坚持参战。他率领“莽骑兵”强攻凯特尔山,还亲手打死了一个西班牙人。有一名军人给罗斯福的妻子写信说:“西奥多简直是疯狂地沉迷于胜利血战。”
如今,设法制止日俄战争这场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都是最残酷的战争的任务,竟然落到西奥多·罗斯福这个“疯子”的身上,无疑令许多人惊愕不已。1904年结束时,罗斯福仍在他的地图上移动那些小旗图钉,等候时机。他曾经向一名日本外交官许诺,若是日俄媾和,他就给日本天皇送一张熊皮。可是早在1904年8月,俄国沙皇尼古拉就拒绝了他提出的俄日谈判的建议。相反,沙皇命令他的波罗的海舰队启航,绕道非洲好望角,驶向东亚,想以此作为最后一锤子打垮日本的海军。

//


第八章和平斗士(3)



当这支舰队最终于1905年5月驶入西太平洋时,日本人干净利落地把它击毁了。俄国的34艘军舰几乎全军覆没,而日本人只损失了三艘鱼雷艇。俄方阵亡者近5000人,日方阵亡者仅110人。
沙皇再也不能不承认俄国战败的事实了。罗斯福派美国驻俄大使到沙皇的乡间别墅去会见沙皇,传达了美国总统的坦率直言,指出俄国处境已“绝对毫无希望”,并奉劝沙皇赶紧避免“必然的灾难”。尼古拉终于同意谈判了,但条件是日本人也愿意谈判,而且还不能让日本人知道是他沙皇首先做出退让。但这沙皇哪里知道,日本人早已请求美国总统出面调停,因为他们虽然节节胜利,却已筋疲力竭,难以为继,希望战争告停。
沙皇同意谈判后,罗斯福发出了公开邀请,请日俄双方会晤和谈判,寻求解决方案。双方都接受了邀请。第一步迈出去了,罗斯福已成功地让交战双方同意坐到谈判桌旁。英国一家报纸为美国总统的“外交本领”欢呼,称赞他“从容精致,非同一般”。
罗斯福听到这样的恭维自然很得意,但是他也知道,让双方坐下来谈判是一回事,要谈成一项条约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在中国和朝鲜的势力范围,对于日本已攻占地区的控制权,俄国要付的战争赔款,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双方立场均相去甚远。
美国总统最初建议双方在满洲或欧洲某地举行会谈,大概是因为他希望避免在万一谈判失败时承担责任。然而经过几个星期的折腾,双方只同意在美国谈判。在会谈之前,双方都摆出了极端强硬姿态,扬言在某些关键问题上没有谈判的余地。罗斯福尤其不信任俄国人,认为他们“腐败,无能,言而无信”,很容易把事情弄糟。
罗斯福知道,不论谈判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失败,罪责都会落到他一个人身上。他请英国和法国帮忙,但均遭拒绝。他说过,“我完全明白,全世界都在看着我,而一旦会谈失败,对我的责备也将是全世界的。但只好如此了。”
当俄日双方代表团启程赴纽约时,许多观察家都认为只有和谈成功,才能防止一场全球冲突。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在一封致友人信中写道:“我不敢想像这次和谈结局会是如何……我真是不寒而栗……现在一定会开始出现一场大灾难。”
1905年8月5日,在距纽约长岛罗斯福总统之家较近的奥伊斯特湾,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船舶。最引人注目的是总统的游轮“五月花号”,罗斯福要在这艘船上主持和谈的正式开幕式。(首都华盛顿此时酷热难当,不宜于开会。)总统莅临,受到21响礼炮欢迎。此后礼炮几乎响个不停,因为一些外国外交官以及美国内阁成员和文武官员陆续登船。总统派了两艘完全一样的快艇到纽约市迎接日俄两国的和谈代表团。和谈的开场非常关键,罗斯福将介绍日俄的代表头一次见面,并为和谈定下基调。此时万一出个差错,或是日俄任何一方感到受怠慢,都可能使和谈尚未开始即告流产。
日本人先到,他们乘坐的快艇顺着专门让开出来的航道驶近“五月花号”。日本代表团的团长是外相小村寿太郎。小村又瘦又矮,身高5英尺多一点,长相显得比他的48岁年龄更老一些。罗斯福倒是希望日本派来另一个人,因为他知道小村外相对和谈持苛刻条件。小村则担心万一他谈出来的和约对日本不利,他也许会丢脑袋。
俄国代表团随即到达,其团长登临“五月花号”时,在场的一些观察家不禁倒抽一口气,因为这位俄国代表跟日本代表形成的反差太大了。他留着胡子,又高又大,差不多有6英尺半高,似乎体现出俄国的疆域广袤。他名叫谢尔盖·维特,并不受沙皇尼古拉宠信,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反对跟日本开战。尼古拉本来先后物色过另外两个人选,但那两个人都借口有病而未受命,尼古拉才只好派出了维特。(维特则认为尼古拉比一个善心孩子强不了多少。)
维特对和谈不抱多大希望。沙皇给他规定了强硬方针。几天前,维特已对罗斯福说过,如果日本人不妥协,俄国就要“血战到底”。他还认为罗斯福没有足够的本领把这么重要的一场外交谈判引导到成功。当他乘坐的快艇驶向奥伊斯特湾时,他还嘀咕罗斯福“是个典型的美国人,没有外交经验,又不拘泥于礼节,会把整个事情弄糟……假若先给日本天皇祝酒再给我们沙皇祝酒,我是不会忍受的”。
俄国代表团登船,罗斯福总统介绍了俄日双方,接着请他们共进午餐。席位安排会惹出尊卑上下的麻烦,所以午餐采用了自助餐形式,坐椅是随便放在墙角,谁也说不出什么意见。
罗斯福习惯于高谈阔论,先声夺人,但他年轻时也在纽约市起居室里花了足够的时间潜心学习,学会了在必要时如何做到彬彬有礼。午餐在轻松随便的气氛中进行,他轻松地与双方代表闲聊,对俄国人讲法语,对日本人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