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

第26部分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第26部分

小说: 危机时刻的大国领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1921年夏季,他有一次带孩子们游泳后,感到很奇怪的疲倦。第二天早上他走向洗澡间时,左腿弯曲变形;再过一天,他已经站不起来了。过了两个星期,医生给他做出了令人心寒的诊断:他的病是脊髓灰质炎。
本来在事业上光芒四射的罗斯福,这时不得不重新建立自己的生活。医生以为他会一蹶不振,但却惊奇地发现他依然“乐观开朗……真是了不起的病人”。他用了7年功夫锻炼自己,让肌肉恢复活力。他费力地利用拐杖以及沉重的腿支架练习走路,常常累得筋疲力尽。他常说:“我今天一定要走一段马路,走完这条马路。”
1924年,他重返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一篇演说。他坚持要走上讲台。一年前,他曾试图在纽约一家证券公司去办事,但在门口厅堂,他的拐杖滑倒了,人也跌倒在地板上,帽子滚到人群跟前。但他没有气馁,这一次仍然坚持朝讲台走去。他的儿子詹姆斯陪着他,后来回忆说,“他的手指使劲掐着我,像钳子似的……他的脸上尽是汗珠。”距讲台最后15英尺,罗斯福不要詹姆斯搀扶,独自走过去。在12000名代表目光注视下,他慢慢地蹒跚而行。据一位观察家说,在这个麦迪逊广场花园的会场里人人都屏住了呼吸。罗斯福终于走到了讲台,转过头来,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光彩。代表们欢呼鼓掌达3分钟之久。这时,恰好太阳冲破云层,透过会场天窗,把阳光洒向了罗斯福。
罗斯福的坚毅精神感动了民众,1928年,他当选为纽约州长,1932年又当选为总统。在此后多次危机中,他都从容镇静,令人吃惊。他常对人说:“要是你在床上躺了两年,只能费劲动一动脚趾头,经历这番折磨以后,什么事情都会显得轻松了。”
在1940年夏季,罗斯福总统不得不尽自己全部力量保持从容镇定。在即将到来的大选中面临着威尔基的强劲挑战,这种情况下,他知道只要稍微流露出一点想让美国参战的迹象,就会受到孤立主义者的抨击。可是欧洲形势危急,又不能置之于不顾。丘吉尔给他发电报,原先还总是措辞谨慎,彬彬有礼,但这时也着急得失去耐心了:“我真不明白,在当前形势下,你为什么不可以给我派来至少50到60艘你们最老的驱逐舰……总统先生,我怀着最尊敬的心情,必须告诉你,在世界漫长的历史中,这正是现在该做的事情。”
罗斯福只好同意。他与英国人谈成一笔交易:以这批驱逐舰交换加勒比海的一批海军基地。他知道参议院的孤立主义者会反对这一协议,因此就径直根据现有的法律批准了协议。许多人对他这一举措是否合法提出了疑问,但罗斯福总统仍坚持执行。他说:“国会对此会大吵大闹,但哪怕再拖延一年,就可能意味着文明的终结。”
这笔交易有可能使他付出竞选失败的代价。《圣路易邮报》吼叫说:“罗斯福先生今天采取了一个战争行动。他也就成了美国的第一个独裁者。”威尔基个人也赞成援助英国,但却想利用这件事争夺孤立主义者的选票。他说罗斯福未经国会批准就把军舰交给英国,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专横、最独裁的行为”。
为了安抚选民,罗斯福总统只好反复地说美国不会参战,“除非受到袭击”。但压力越来越大。过去支持他的一些报纸,包括《纽约时报》在内,这时都反对罗斯福谋取第三个总统任期。最后,到了大选投票前几天,罗斯福对选民讲话时说,“你们的子弟不会被投入任何外国的战争”,而不提“除非如何如何”了。

//


第十三章花园浇水管(4)



有一位撰稿人指出这是一个疏忽,罗斯福马上回答:“如果有人袭击我们了,那就不是外国的战争了,是吧?”可是言辞上的这一变化马上起作用。威尔基从收音机里听到罗斯福讲话后,恨得骂了起来:“这个伪善的杂种!他会斗败我的。”
他说对了。1940年11月5日大选,罗斯福又一次赢得了连任。
在大西洋另一边,丘吉尔“焦急万分”等待美国大选的结果。他相信只有罗斯福能办成有效援助的方案。在美国竞选运动的后期,希特勒除了猛炸伦敦以外,还狠炸另一些城市。考文垂市中心被夷为平地,死了400人。一周后,伯明翰连遭3场轰炸,死的人比考文垂多1倍。同时,英国的国库已经几乎空虚了。11月23日,英国大使在纽约机场一下飞机,就对那里的一群记者说:“喂,伙计们,英国破产了。我们需要你们的钱哪。”
大选以前,罗斯福迫不得已,只能用零敲碎打的办法援助英国。大选之后,这种办法已不够了,需要加大援助规模,只好正面对付国会中的孤立主义分子。他搭乘海军巡洋舰“塔斯卢萨号”到海上休假,临行前请他的内阁成员“发挥想像力”,提出一个援英计划。
此后一周,内阁成员们为总统的建议而频繁开会,绞尽脑汁。有人主张采取赠送的方式援英,但这种白给的做法几乎肯定会遭到国会拒绝。可是贷款的方式也不行,因为美国人没有忘记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美国借的钱,至今仍未偿还。他们实在想不出好办法,最后发电报给总统,建议美国与英国合资建军工厂,英国有多少钱算多少钱,马上生产武器装备支援英国,其余问题等国会1942年1月复会时再说。
这一周当中,罗斯福在加勒比海上休假,着实放松休息了几天。但到12月9日,一架海上飞机送来了丘吉尔一封急信。这信长达10页,丘吉尔说这是他“一生中写过的最重要信函之一”。他在信中说明英国急需援助。
这位英国首相写道:“除非我们确实做到有能力给这岛上的人提供食品,进口我们需要的各种军火……而且有信心能坚持到大陆独裁者精神崩溃为止,否则我们就有可能中途倒下……”英国已临近的境地是,“再也没有钱支付航运和其他供应……你可以确信我们为了我们的事业已做好最大限度吃苦和牺牲的准备……其余的事则拜托你和你的人民。”
罗斯福总统中断了别的活动,有两天之久一直在思忖丘吉尔的来信。在收到信以后的第二天,他拒绝会见任何人。英国的确需要援助,而且是现在就得援助。他收到内阁提出的那权宜之计的建议时,并不满意(后来一位官员很有保留地说总统“有点不悦”)。他给内阁回电报说此事待他回来再议。这时在华盛顿的人们都等着看总统还有什么高招。
23年前,一个春季的晚上,一批著名的共和党人聚集在纽约大都会俱乐部一间密室共进晚餐。这批人当中有新泽西州长,一位前国务卿,一位前海军部长,还有赫赫有名的J。P。摩根。最出名的一位共和党人则是前总统西奥多·罗斯福。这些人都是当时在位的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敌人。
在这之前的一个月,德皇威廉二世想要扭转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逆境,宣布在大西洋进行不受限制的潜艇战。德军潜艇受领的命令是:凡是驶往协约国港口的船舶,一律予以击沉。这样一来,必不可免地会造成美国船只和人员的损失。但威尔逊总统希望美国不被卷入战争。在德皇宣布大西洋全面潜艇战后,威尔逊断绝了美德关系,但此后6周仍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免得罪德皇。在大都会俱乐部聚餐的这些共和党人讨论的正是当时这一形势。
在晚餐过程中,进来了一个高高身材、像运动员一般的年轻人。若是看他的身份,在座的人也许会皱眉头。他是一个民主党人,是当时的海军部助理部长,在威尔逊的行政班子里也算是一名重要人物了,然而,他,福兰克林·罗斯福,跟他的堂兄西奥多·罗斯福一样,也是主张美国向德国宣战。
在这次晚餐之前几个星期,这个富兰克林·罗斯福还向威尔逊总统提过一项建议。事情是这样的:威尔逊想给美国商船配备武器以防备德国潜挺的强行搜查,但威尔逊认为这一措施需经国会批准。律师出身的富兰克林·罗斯福仔细查阅法律文献,找出了一项老的法律,他认为按照该项法律,总统有权将武器租借给船主,而不需要经过国会批准。他向威尔逊提出了这一建议,内阁有几个成员也赞成这样做。可是威尔逊不听,硬是要请国会批准。参议院一些反战的人采取阻挠议事的手段,扼杀了总统的措施。最后,在耽误了几个星期以后,威尔逊才后悔了,终于利用那项老法律赋予的权力,把武器租借给了商船。

//


第十三章花园浇水管(5)



现在,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坐在舱内,丘吉尔的信放在他膝盖上。他注视着加勒比海沉思,大概又回想起上述的那段往事。现在的情况与当年威尔逊面临的情况有所不同。要提供大量外援,是需要国会批准的,而给英国白送钱物,或用贷款的方式,都容易遭受孤立主义者攻击。那么,为什么不用租借方式呢?
总统12月16日返回华盛顿,已拿定主意。第二天他召开了记者招待会,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他的想法:
假设我的邻居家着火了……这时他需要借用我的花园浇水管,装到他的水龙头上。我自然会帮这个忙,帮他灭火。我该怎样对待呢?我不至于在灭火之前先对邻居说,“伙计,我这浇水管值15美元,你得先付15美元,才给你用。”……我不会要那15美元——我只是等到灭了火以后,让他把软管还给我。
两周后,在一次炉边谈话中,罗斯福说明了美国不能坐视英国陷落:“我们很明白,钻进被窝把头蒙上,是躲不开危险的……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他没有给美国应做的事规定任何限度。一位历史学家说这篇讲话是美国总统曾经做出的极为大方的承诺。
罗斯福尽最大努力向孤立主义者提出直接的和无畏的挑战。他提交给国会的法案,跟他的公开讲话一样的坦率、大胆。这法案若是通过了,总统就有权力采用“租、借或其他方式”向他认为与美国安危“有关”的国家提供武器。法案中并没有明文的偿还条款。
孤立主义者知道决定性时刻来到了,向法案发起猛烈的攻击。他们的论点主要有二。一是,如一位孤立主义者所说,这一法案“将会实际上把国会给废了”。《芝加哥论坛报》说这是“独裁者法案”。二是这一法案会招来德国的袭击,从而使美国卷入战争。芝加哥大学校长说这是“让美国人民自杀”。一名孤立主义参议员说这法案会“葬送美国1/4的小伙子”。
罗斯福说最后这种说法是“我们这一代人公共生活中所听到的最卑怯、最无爱国之心的言论”。但这种说法仍受到一些人支持。有一个为动员公众援助英国而组织起来的著名团体的领导人居然也转过来反对总统,说租借法案会使美国陷入战争。
此后两个月,辩论十分激烈。国会就此法案举行听证会时,到会人数之多是空前的。查尔斯·林德伯格查尔斯·林德伯格(1902—1974),美国著名飞行员,1927年曾单独完成横越大西洋的不着陆飞行。——译注相信德国一定会在欧洲获胜,在听证会上也表示反对租借法案。反对法案的人提出了一系列修正案,企图使法案名存实亡。
然而欧洲形势日紧,罗斯福总统又出色发挥他的睿智和演说本领向公众陈述他的见解,终于扭转了潮流。1941年3月8日,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了。丘吉尔兴高采烈,说这一法令是世界各国历史上最高尚无私的行动……是新的大宪章。希特勒则认识到他又多了一个敌人。
罗斯福总统宣告了孤立主义的终结。国会通过租借法令后一天,他在白宫记者晚餐会上说:“这一决策标志了我国任何姑息企图的终结;想跟独裁者勉强凑合的主张的终结;跟压迫势力妥协的终结。”
美国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了,结束了大萧条以来的不景气,使工业迅速做好了迎接未来事态的准备。工业产量是惊人的。到战争结束时,美国为同盟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了30万架飞机,10。7万辆坦克和2000万门火炮。
1941年8月,在纽芬兰海岸附近一艘美国轮船上,罗斯福和丘吉尔举行会晤,这是他们有生以来的第二次见面。他们讨论了战争形势以后,丘吉尔邀请罗斯福翌日上午到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船上跟他一起做礼拜。罗斯福要表明他对此事的重视,决定凭自己的力量走上那艘英国船。
第二天上午,罗斯福总统乘坐快艇靠近“威尔士亲王号”时,丘吉尔首相站在甲板上恭候,罗斯福则自己攀登舷梯。首相看到总统每举一步都经受着苦痛。当时在场的一个人回忆说,人们注视着罗斯福,看见他“面容镇定,宛如雕刻而成,仿佛是那将恶龙踩在脚下的圣乔治的神情”。
罗斯福终于在船舱内的椅子上入坐,露出了他那有名的笑容。当两国代表团齐声高唱十字军东征战歌《前进,基督教的战士们》时,丘吉尔相信美国人和英国人的声音“已完全融合在一起……每一个字都打动着人们的心”。
后来,当罗斯福总统的船驶去时,有一位官员感谢丘吉尔安排了这一活动。丘吉尔回答说:“这是我们大家的荣幸。你们今天都见到了一位伟人。”
附录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1940年12月29日
从白宫发表的广播讲话

//


第十三章花园浇水管(6)



我的朋友们:
这不是谈战争的一次炉边谈话。这次谈的是国家安全,因为你们的总统的整个宗旨的核心,就是要让你们在现在,你们的孩子在将来,以及你们的孩子的孩子在更远的将来,都不至于要为保持美国的独立,要为保持美国的独立对于你、我和我们大家所意味的一切,而进行最后一拼死活的战争……
然而,自从我们的先辈最早来到詹姆斯敦和普利茅斯海岸以来,美国的文明从来不曾像现在这样处于危险之中。
1940年9月27日,根据在柏林签订的协议,有三个强国,两个在欧洲,一个在亚洲,联合起来威胁我们美国,扬言如果美国干预或阻碍它们以控制世界为目标的扩张计划的实现,它们就要对美国采取最后的行动。
德国的纳粹头目业已表明,他们不仅要统治他们自己国内所有人的生活和思想,而且还要奴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