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

第2部分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第2部分

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崇禧这家伙很狡猾。”周恩来微微一笑。“他就是要保住广西,既怕红军入境,又 怕蒋介石的中央军进来。”
这时,忽然响起防空号声,接着下面一片惊喊:“飞机过来了!飞机过来了!”说话 间,几架敌机已经擦着地皮猛袭过来。“轰”、“轰”几声巨响,浮桥两侧的江水里,立刻 腾起高高的水柱。桥上顿时人喊马嘶,乱做一团。由于人们争着过桥,拥挤不堪,有许多人 和马掉到江水里。后面的敌机紧跟着发射机关炮,射杀着桥上和落水的人们。红色战士的圆 圆的斗笠,顷刻又在江面上星星点点,漂起了一层。
“你们快到那面去!”彭德怀一面推着朱德和周恩来到北面一带柳丛里,一面对着下面 高声喊道:“不要拥挤!不要停止!不要管天上,它抓不了人!”
周恩来和朱德也站在江岸上,挥着手喊:“同志们!快走呵!这里停不得!”
那些趴在地上和乱藏乱躲的人们镇定了。他们从地上爬起来,在机关炮“咕构构”的射 击声中站起来,继续前进。伤员们也挣扎着站起来,互相搀扶着,一拐一拐地走着,在他们 走过的地方,洒着斑斑血迹。轰炸的烟尘过后,江面上又是一片片红军战士的尸体,圆圆的 竹斗笠,缀着五星的军帽,文件和中华苏维埃的钞票…
彭德怀偏起头看了看低飞的敌机,骂道:“好个狗娘养的!”一面对参谋吼道:“防空 哨怎么还不打呀!快打!”
三声长号音过后,隐伏在江岸上的轻机关枪猛烈地对着敌机射击起来,敌机眼看着飞得 高了。渡江的红军更加沉着地向前行进。
而这时北面的炮声却愈来愈近,枪声也响得更加繁密,这是阵地有可能南移的征兆。
彭德怀望望周、朱二人,不安地说:“总司令,我看您和周副主席快走吧!”
“恩来,你先走。”朱德说,“我还要到一军团看看。”
“算喽,我看不要去吧!”周恩来说。
“不,情况可能有变化。”他谛听着炮声。
周恩来还想劝阻时,朱德摇摇手,诚恳地说:“恩来,你先到油榨坪去吧,赶快把电台架起来,掌握全盘要紧。”
“好,那就听你的。”周恩来说过,转向彭德怀郑重地说,“老彭呵,无论如何,你们 要守到下午五时,掩护全军渡江完毕;一定要等毛主席他们过了江才能撤退;撤退前还要向 军委报告。”
彭德怀点点头,以一个老军人的风度接受了命令。周恩来同朱、彭握手告别,率领着他 的一行人向西去了。
西面是一带大山,全笼在紫郁郁的云霭里。这里进入广西有三个山口,一个是青坪界, 一个是三千界,一个是打鸟界,都是巍峨的崇山峻岭。中央和军委纵队正是通过开阔的起伏 地向三千界前进。周恩来随着前面的队伍走着,走至高处,可以清楚看到北面炮火掀起的滚 滚浓烟,已经逼得很近,最多不过二十里路;南面隆起的一带小岭,正是三军团与桂军对峙 之处,近在目前,不过二三里路。就是这么一条窄窄的甬道,千军万马向西急驰。最可怜的 是那些伤兵,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地走得那么艰难。
周恩来登上三千界的顶峰时,已将中午。他往西一望,远远近近,苍苍茫茫,真是一片 山海。山都是那样高,在江西数年间走过不少山,也没见过高得那样出奇。他回首东望,方 圆五六十里的战场,仍然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湘江象一条带子,弯弯曲曲地伏在脚下。他 取过望远镜凝神观察,界首渡口,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的大部分似已过完,只是后面还有一 小批一小批的零散人员。再看看凤凰嘴和太平渡两处渡口,也是这样。他心里觉得稍稍轻松 一些,但是殿后部队——五、八军团,是不是过来了,还是疑问。想到这里,心里又沉重起 来。至于湘江,从望远镜里仍然可以看到水流里星星点点,那是漂浮着的红军战士的尸体……
“周副主席,就在这里歇一会儿吧!”警卫员小兴国说。
周恩来在山垭口坐下来。他脱下黑布鞋倒了倒土,这才发现鞋底已经磨穿,前脚掌处有 一个圆圆的大洞。另一只也是一样。他不禁笑着说:“我说,怎么老觉着硌脚呢!”
“哎呀!”小兴国埋怨说,“周副主席,你怎么不早说呀!”
“这几天没有脱鞋睡觉,我怎么知道?”
“都怨我。”小兴国自责地说;一面赶快跑到红马那里,从马褡子里摸出一双草鞋,给 周恩来换上。然后,他把两只布鞋远远地扔到山下,一笑说:“给国民党留点儿纪念品吧!”
周恩来和别的警卫员都笑起来。
山垭口下去,是一大片雾森森的树林。那里围着一群红军战士,还传出争吵的声音。周 恩来听了听,听不真切,就立起身来,向那群人走去。走到近处,不禁暗暗吃了一惊。原 来,党中央的总书记博古面红耳赤地站在那里,神情异常激动;地上一个伤员躺在担架上, 腿上和头上都缠着绷带,神情也同样激动,还不断地挥着手叫。那个个子矮矮的,戴着深度 近视镜的“少共”中央局书记,也站在旁边。周围还站着一些中央直属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正 在行军中的红军战士。
只听那个伤员激愤地喊道:“……你究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我是问你,你究竟要把我们带到哪里……”
“我不能容忍你这种问话,我也不能回答你这种毫无礼貌的问话!”博古也愤怒地叫 道。由于脸上冒汗,他的近视镜老是向鼻尖滑落,他向上推了一推。
“这怎么是没有礼貌呢!”那个伤员挥着手分辩道,“你是总书记,我是党员,我有提 意见的权利!不光是我,我们许多人都是有意见的!你知道我们怎样同敌人拼的吗?为了掩 护中央,流血牺牲,我们没有意见;可是,你们迟迟不来,我们一个团快拼光了!我们政委 和几个营长都牺牲了,我们团是一千八百人哪,现在不到五百人了!……我,我……”
由于伤员过分激动,说不下去,满眼是泪,竟哭起来了。
矮矮个子,戴着深度近视镜的“少共”中央局书记看不下去了,他向着担架迈了两步, 指责道:“你这是干什么!中央压制民主了吗?不让你们提意见了吗?”
“我们有意见敢提吗?”伤员反问,接着又气愤地说,“好,今天你让我提我就提。我 一九二八年就参加了红军,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我全参加了,为什么前四次仗 打得那么好,为什么你们一来弄成了这个样子,把我们的根据地都丢掉了?
伤员的话还没有说完,“少共”中央局书记象公鸡斗架一样地伸长了脖子,鼓着眼睛狂 叫:“你这是怀疑中央!是反对党的路线!是反对国际!今天要不是看你负伤,你要马上受 到党的纪律制裁,我要马上开展你的斗争!”
周恩来听到这里,立刻分开众人,站在人群中央。他向围观的人挥挥手说:“同志们快走,快走!这有什么可看的嘛!”
大家一看是周副主席,神情相当严肃,就纷纷散去。
周恩来接着走到担架旁边,对伤员平静而又严肃地说:“在我们党内,对任何人有意见都可以提。但是象你今天这样激动,这样对总书记就不 恰当嘛!”
说到这里,语调变得和缓了一些:“你是哪个单位的呀?担任什么工作?”
“我是一军团的,担任团长。”
“你的名字呢?”
“韩洞庭。”
“哦,韩洞庭?”周恩来立刻想起了什么,说:“四次反‘围剿’,活捉敌师长陈时骥 的不就是你这个团吗?”
“是。”韩洞庭不好意思地脸红了一红。
“听说,你过去是安源煤矿的矿工?”
韩洞庭点了点头。
“那你参军很早了嘛,就更不该这样嘛!”周恩来说,“你提的几个意见,都是很大的 问题,这要中央好好讨论,才能做出决定。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对党的事业,对共产主义 事业,应该有信心。这次过湘江,我们的确付出很大代价,教训很沉痛,但毕竟是过来了, 过来就是胜利!你那个团受损失很大,今后还可以补充嘛!凡是有穷人的地方,凡是有剥 削、压迫的地方,就会有人参加红军,你信不信?”
韩洞庭望着周恩来和悦地点了点头,刚才的怒火似乎消失了一多半。
周恩来见他的情绪缓和下来,立刻扫视了一下几个担架员说:“你们快赶队伍去吧!韩团长的伤不轻,路上要注意一些。”
几个人连忙抬起担架,周恩来又握着韩洞庭的手说:“那就好好养伤,早点回去带好部队!”
“好,好,周副主席!我一定早点回来!”这个粗犷的矿工,眼睛闪着泪光,语调里甚 至露出几分温柔了。
送走伤员,周恩来看见博古仍然余怒未熄,就走上前去,攀着他的肩膀在一棵大树下坐 下来,温和地说:“博古同志,这次过湘江,我们的确损失很大,同志们有些怨气,言词激烈一些,我想 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谅解的。我想你不会在乎这些。”
博古还没有说话,那位“少共”中央局书记又摆出公鸡斗架的样子,伸着脖子说:“仅仅是言词激烈的问题吗?这是路线问题,是反对四中全会的路线,反对国际路线!”
“我看不要这样说。”周恩来态度相当严肃,“动不动就说别人是反对党的路线,那 么,党员谁还敢讲话呢?党员不敢讲话,这个党就完了!我看有问题慢慢讨论,不要意气用 事。”
说过,他狠狠地看了“少共”书记一眼。迫于周恩来在党内的崇高威望,“少共”书记 没敢立刻反驳。
“恩来同志,”博古极力使自己的语调平缓下来,“今天的事,表面看是对我个人的污 辱,实际上也不只是对我个人的污辱。你听他说,是我们来到苏区以后才搞糟了,是我们把 苏区丢掉了。这不是否定四中全会的路线吗?我认为,四中全会以来,我是坚决执行了国际 路线的,成绩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这是任何人都否定不了的!”
“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容讨论,我想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周恩来平静地说。
“解决得了吗?”博古鼓起眼睛反问。“我认为,党内反国际路线的影响一直很大,到 今天也没有停止自己的活动。许多人马列主义理论水平不高,是受到了他们的影响的。”
周恩来淡然一笑。博古不容他说话,又说:“难道韩洞庭只是他一个人这样说吗?不,从江西出发,我一路上都听到他们的窃窃私 语。这些我不是不知道的。今天过了湘江,许多人竟然公开谩骂我和李德同志,因为他们不 认识我,都被我听到了。他们简直是走了一路,骂了一路!刚才这位伤员,我本来好心好意 慰问他,问他一些情况,没想到他竟当众污辱我… ”他越说越激动,涨得满脸通红,激愤 而又痛苦地说,“大家都这样看我,我还怎么领导,怎么工作?今天牺牲了那么多同志,我 不是不难过不痛苦呵!恩来同志,我确实也没法向全党交待,向国际交待… ”
说到这里,他那年轻的脸痛苦地抽搐着,头象要爆裂似地,他的手伸到腰间,抓住手 枪,猛地抽了出来,对准了自己…
幸亏周恩来早有提防,手疾眼快,把手枪一把夺了过来,一连声说:“不要激动!博古,不要激动!有话慢慢说。”
说着,将他的手枪交给博古的警卫员。但是,博古什么也不想再说,颓然地靠在那棵大 树上,不言声了。
周恩来见博古的情绪如此激动,不宜再谈下去,就回过头说:“小兴国!你的水壶里还有水吗?”
小兴国立时递过水壶,周恩来亲自将壶塞拔去,递到博古手里,温和地说:“喝点水吧!问题以后再谈。我们得快点赶到油榨坪去,后面的部队还不知道是否过江 了呢!”
博古喝了点水,清醒了些。周恩来让警卫员把他扶上马去,然后一同上路。这时,山谷 里十分幽静,崎岖的山径上不时传出得档的马蹄声。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二)
从湘江的浮桥上过来一副担架,颠簸在浓烈的硝烟中。由于飞机轰炸,担架走走停停, 有时又被蜂拥前进的队伍挤到旁边,在队伍里就掉得愈来愈远。
担架后面有四个警卫员,一个挎红十字包的年轻医生,紧紧地跟着它,保护着它。
担架上躺着一个年轻人,约有二十八九岁的样子,容貌秀美,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温文 尔雅,颇有一点学者风度。他脸上的表情是平静的,如果仔细看来,就会看出他是在极力忍 受着痛苦,仅仅是在下级面前才显出那种若无其事的平静。
他就是中革军委副主席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他是头一年春天,在一座古庙里开 会,遭到敌机空袭负伤的。伤很重,弹片把肠子打穿,后来又化了脓。没有麻醉剂,也得施 行手术。整整八个小时,他的额上全是黄豆大的汗珠,却没有吱一声。人们没有想到,这个 文弱书生内在却如此刚毅。由于当时没能把弹片乱出来,腐骨没有清除,一直流脓,只好接 了一根橡皮管子把脓排出体外。这样就不能不增加他许多痛苦。长征以来,他就坐在用青竹 子扎成的担架上。经过两千余里的行程,几个担架员的衣服早已挂得破破褴褴的了。
这位红军总政治部的领导人,是十年前,也就是他十九岁的时候,投身到共产党的队伍 中来的。他的命运几乎是当时一般青年人都会遇到的命运。当时,他在芜湖的一个教会中学 读书,由于看不惯外国校长欺侮中国人而参加了驱逐洋校长的学潮,紧接着就被开除。随 后,家里又给他娶了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女子,他不乐意,这就跑到了上海。在这里,他上了 上海大学的附属中学。这个以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为校长的学校,却是一个鼎鼎大名的共产 党人在那里办学,这就是邓中夏。此外,瞿秋白、沈雁冰、施复亮等都在那里教书。王稼祥 就从这时接受了共产主义的影响,参加了共青团。当年,也就是一九二五年十月,他被保送 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由于他聪敏好学,又有些英文底子,俄文学得很快。不到两年,他 就作为高材生结业,经过严格考试,进入苏联造就马列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红色教 授学院。那时同学中能够同他比肩进入这座殿堂的,只有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