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

第49部分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第49部分

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叹息。但是这声叹息不管包含着多少遗憾,顷刻 就被二连年轻、爽朗而又开心的笑声淹没了。
经过一阵酝酿,二连连长熊尚林宣布了他从报名者中选定的名单。其中包括他自己和班 排长共十六人。宣布过后,在二连又是一声长长的“咳”声和清朗的笑声,不过比刚才全营 的声音小一些罢了。
笑声过去,被选中的十六个人,从队伍中走出来了。他们每个人配备了一把大刀,一支 花机关冲锋枪,一支驳壳枪,还有七八个手榴弹。他们一个个面含笑意,雄赳赳地从大家的 面前走了过去。你只有亲眼见过这样的姿态,你才能真正懂得什么叫视死如归。
可是,他们还没有走出广场,就听见二连被留下的人中,有一个小鬼哇地一声哭着跑了 出来。他一直跑到孙继先的面前,哭着说:“我要去!我一定要去!”
这突然发生的事件,因为没有料到,使得孙继先不知所措。他看了看刘、聂首长和杨团 长,他们也同时都为这个脸上带着细小茸毛的十六七岁的小鬼深深感动。聂荣臻心中一软, 挥挥手说:“叫他去吧!”
孙继先立刻说:“陈万清哪那你就去吧!”
熊尚林立刻从别人的背上抽出一把大刀,又找了几个手榴弹递给小鬼。小鬼象过年时得 到花炮一般,立刻破涕为笑,连忙跑到十六个人的后尾去了。
聂荣臻为这一幕换场景激动不已,心里象大渡河的浪花在欢跃奔腾。自从一九三一年冬 他进入苏区以来,就同这些红军战士生活在一起了。他们的献身精神每每使他深受感动。明 明前面是火,也要跳到火里;明明前面是水,也要跳到水里;明明前面是死亡,也要迎着死 亡走去。作为红军的政治委员他深深懂得,这正是红军战无不胜的秘密所在,也是中国的希 望所在。
扛着大刀、腰里挂满手榴弹的年轻人从他们面前走过去了,船工们,穿得破破烂烂露着 紫铜色肌肉的船工们,也跟着他们走过去了。一个战士还拍着一个船工的肩膀说:“老板哪 没得关系,我掩护你!”船工们也笑着说:“你们不怕,我也不怕。”他们一起说笑着,从 他们的面前走过去了……
刘、聂和杨得志又回到碉楼里。强渡于九时整宣布开始。顿时,河边响起了尖锐洪亮的 冲锋号音,几十挺轻重机枪象刮风一般扫向对岸,强渡开始了。
刘伯承在那个小窗口上左看右看,老觉得不对劲儿,就说:“别蹲在这个个壳壳了,咱 们到外面去吧!”聂荣臻欣然同意。杨得志不好意思拦阻,只好跟着走出来。他们一直走到 重机枪与炮阵地的旁边。
他们忽然发现,冲锋号声戛然而止,不响了。
“这是怎么回事?”刘伯承冲着杨得志问。
“他们怕给首长暴露目标。”
“暴露啥子目标哟?”刘伯承带着几分斥责地说,“不要停!”
肖华见司号员愣愣地站着,一个箭步跳了出去,把司号员的黄铜军号夺过来,甩了两 甩,就高高仰起脸,鼓着腮帮吹了起来。他当过司号员,训练有素,“嗒噜噜,嘀噜噜”, 声音十分嘹亮。其他连的号声也纷纷接上,顿时响成一片。轻重机枪象注入了新的活力响得 更激越了。
大家的视线全集中到那只在浪涛中浮沉的小船。它似乎前进得十分迟缓艰难。一时被浪 涛高高举起,一时又落下去看不见了。岸上,人们的心也似乎随着它起伏不停。这时,敌人 已经从碉堡里发出密集的枪弹,在船的四周激起一片一片水花。但是那几个艄公仍然奋勇划 着。忽然,在密集的弹雨中,有一个战士身子一歪捂着胳膊蹲下去了。岸上的人们惊叫了一 声。
刘伯承举着单筒望远镜的手指轻微地抖动了一下,声音不大但却有力地说:“叫赵章成把前面那两个碉堡揳掉!”
杨得志立刻转过头,冲着不远处的炮阵地喊:“赵章成,快把前面那两个炮楼揳掉!”
远处似乎应了一声。转眼之间,“哐”“哐”两炮,两个青砖碉堡,在两团灰蓝色的浓 烟里象喝醉了酒似地歪倒下来。
“好呵!”“好呵!”岸上一片喝彩声。
小船渐渐跃过中流,忽地象箭一般地射了下去。
“不好了!不好了!”
“快要碰到礁石上了!”
人们一片惊喊声。
刘伯承定睛细看,那只船果然向一块露出水面的面目狰狞的礁石迎面撞去,心不由陡地 一紧。幸好船工技术高超,将舵一转,贴到了礁石旁边。船虽然没有撞碎,但却被石头卡 住,动转不得。这时,只见几个船工跳到礁石上,用背紧紧顶着船舷,两只脚奋力蹬着礁 石,另外几个船工也奋力地撑着篙,费了很大力气,才离开险境。
终于,船正正地挨着渡口靠岸了。刘伯承和聂荣臻都擎着望远镜聚精会神地观察。只见 战士们纷纷跃到岸上,刚刚爬上那条不过一尺来宽的石级甬道,他们身边好象一起落下十几 发炮弹似地,轰轰隆隆掀起一片巨响。顷刻间,十几个战士全被一大片浓浓的蓝烟掩盖住了。
“糟了,这是什么东西?”聂荣臻心里一沉,吃惊地问。
“很可能,是四川军队的那种滚雷。”刘伯承说。
蓝烟渐渐散去,石梯上的人影蠕动起来,又顽强地向上爬着,在阳光里还可以看见大刀 耀眼的闪光。哦,原来因为石级很高造成的死角掩护了他们。
“这些鬼家伙真行!”刘伯承不禁赞美了一句。
聂荣臻也现出松心的笑意。
但是,当战士们刚刚要攀上石梯的顶端时,从三座房子的院落里,黑鸦鸦地涌出了二百 多人,哇哇喊着杀声,挺着刺刀扑了下来。刘伯承的脸有点发白,忙喊:“叫赵章成快打!”
聂荣臻也喊:“快打!快打!”
杨得志极其敏捷地向炮阵地跑了几步:“赵章成!快打!把两发炮弹全打出去!”
杨得志一面喊,一面目不转睛地盯着赵章成。只见赵章成不慌不忙跪下一条右腿,口中 念念有词地说:“不怨天,不怨地,也不怨我赵章成无情义,是上级下了死命令,我实在顾不得你们 了!… ”
正在他念念有词的时候,杨得志喝道:“赵章成,你在干什么?”
赵章成并不回答,立起身,右腿迈出半步,闭着一只眼象木匠吊线一样瞄了瞄,把手里 托着的那枚炮弹呼啦装到炮膛里,接着“嘭”地一声就飞上了大渡河的上空。这枚炮弹还没 有落下,第二枚炮弹又“嘭”地飞上去了。原来赵章成有一种特别高的技艺,他伴随步兵冲 锋时,胳肢窝里夹着炮筒,能够接连使五六发炮弹同时升在空中,然后在敌群中象连珠炮似 地爆炸,阵地没有不夺取的。今天只有这两发炮弹也只好如此了。在这危急的时刻,整个大 渡河南岸的人们,仰头望着这两只飞上空中的小黑老鸹,一个接一个地不偏不倚地落到了敌 群。一群乱哄哄的敌人立时被两团浓烟淹没。烟雾消散时,已有一大片敌人倒在地上,剩下 的爹呀妈呀地叫着四散逃命。这不啻给轻重机枪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射击机会。尤其是脸色黑 黑的土佬,紧紧抱着他那挺重机枪,象多日不吃东西的饿汉,用标准的点射,把那些家伙一 个一个打得东倒西歪,不一时全削倒了。
“好哇!打得好哇!”阵地上一片喝彩声,人们简直象看什么竞技表演一样鼓起掌来。
“这两个龟儿子硬是打得好!”刘伯承连声称赞着。聂荣臻哈哈大笑,象他这样放声大 笑也是很少见的。
人们清楚看到,攀上石级顶端的十七个勇士,正在山坡上散开,亮起大刀飞步而上。在 接近围墙时,他们纷纷把手榴弹投到围墙里,顷刻间三座家屋周围,全是蓝色与绛红色的烟 尘,紧接着,十七个勇士又纷纷跳到围墙里去了…
刘伯承与聂荣臻相继放下望远镜,长长地吁了口气,相视而笑。
“总算一块石头落了地了!”刘伯承说。
聂荣臻点点头,掏出手绢,擦了擦额头上亮晶晶的汗水。
那是刚才敌人反扑时急出来的。
这时,那只满身披着光荣的船只,已经回到南岸,第二批勇士正纷纷上船。等到这只船 再度回来的时候,杨得志已经蹲不住了,走到刘、聂面前,说:“报告刘司令员,聂政委,我得要上去了。”
“再等一等吧!”刘、聂都笑着说。
“不,敌人还有可能反扑,没有指挥不行!”
说着,他向木船跑去,不一时,就看见他那短小精悍的身影挺立在船头上。在明灿的阳 光里,可以看见他背上那把斜插着的大刀,刀把上垂着一条长长的红绸子,显得格外鲜红。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四十九)
毛泽东是第二天赶到安顺场的。
这天又是一个天色阴沉的日子,大渡河的上空堆满了浓重的灰云。他站在马鞍山上观察 了许久,才走下山来。周恩来、朱德等人,已经到先遣队的司令部去了。
“我倒想先看看这条怪河!”
毛泽东说着,就先同警卫员小沈来到渡口。
他自然见过不少浩瀚的江水,但往大渡河边一站,那磅礴的声势,仍然使他惊叹。小沈 顺手拣起一根柴棍,往里一丢,那根柴棍瞬息间飞射出四五米远。小沈又扔下一片树叶,叶 子随着车轮般的大漩涡嘀溜乱转,不一时就沉入河底去了。可是,毛泽东望望那只载运红军 战士的木船,它却在惊涛骇浪中浮浮沉沉,走得相当迟慢。
河岸上有十几个船工,正坐在草地上休息。他们大都穿着短裤,露着赤铜色的肌肉,在 那里抽烟说笑。
毛泽东走过去,往他们中间随便一坐,笑着说:“老乡,你们都是摇船的吧!”
大家都笑着点头。毛泽东说:“多亏你们帮忙呵!不然可真是过不去咧。”
说着,掏出纸烟来给了每人一支,自己也点着抽起来。
昨天刘伯承见到的那个满脸胡子的壮汉也在其中。他呵呵笑着说:“穷人的队伍嘛,我们帮一点小忙还不应该?”
他收起小旱烟管,把毛泽东给他的纸烟点着,抽了一口:“你们红军可真是不错!昨天开第一船,敌人一响枪,你们的战士就说,老板,你们往 后一点,让我们拉船;到了船上,子弹乱飞,我害怕了,他们又说,老板不要怕,打不到 你,说着就站起来挡着我们。真是好样儿的!”
毛泽东快慰地笑了笑,远远望见那只船已经到了对岸,七八个船工又开始艰难地向上拉 着。
“过一船得多长时间?”他问。
“一来一往总得个把钟头。”人们纷纷回答。
“为么子那么慢哪?”
“因为水太急呀!”那个壮汉往上游一指,“你看,未曾开船,我们得先把船往上拉到 周家碾房,这样斜着过去,才能开到对岸渡口。到了那里,还得往上拉半里路,才能开到这 个渡口。”
毛泽东的眉头一皱,沉思了一阵,没有说话。他站起来,回转身指着安顺场后面的那座 圆包包山,问:“那就是营盘山吗?”
“对,对,那就是营盘山。”
这座山既不奇特,也不十分高大,几乎是个平顶。令人惊异的是,山坡上荒坟垒垒,几 乎满眼都是。毛泽东问:“这都是什么人的坟哪,这么多!”
“这就是太平军的坟嘛!”人们纷纷回答。
“我从马鞍山下来,一路上看到很多坟,也是太平军的吗?”
“是的,他们在这里死了一万多人呢!”
那个壮汉插进来说:“你到洗马姑、大树堡看看,那里坟也很多,光大树堡就杀了两千人呢!到现在,夜深 了,还听见他们哭哩!”
“不会吧!”
“真的,特别是刮风下雨的夜里,他们一边哭,一边还叫:‘报仇呵!报仇呵!’我们都听到过的!”
毛泽东垂下头来,没有讲话。
这时,刘伯承从安顺场街上走过来,到了毛泽东身边打了一个敬礼,笑着问:“毛主席,你怎么跑到这里来了?大家都在那边等你呢!”
毛泽东笑着说:“大家都说这条河很凶,我也想看看。”
说过,又亲热地望着刘伯承,说:“伯承,金沙江的船叫你夺过来了,大渡河的船又叫你夺过来了,你是用的什么鬼办法 呀!”
刘伯承听出来毛泽东是在表扬他,那只独眼在眼镜后面眨了眨,有点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这简直是鬼使神差,是敌人一个营长把船送过来的。”
接着,他把赖执中的故事说了一遍,引得毛泽东哈哈大笑。
刘伯承指着对岸,把昨天的战斗情况汇报了一遍,尤其把十七勇士和赵章成、土佬的事 迹讲得绘声绘色。毛泽东听了,神采飞扬,不绝地赞叹。
接着,他们离开河岸,向安顺场街上缓步走去。
“现在,渡过多少人了?”毛泽东边走边问。
“船太小,每只只能渡四十多人。”刘伯承叹了口气,“现在一团刚刚渡完。”
“还能找到船吗?”
“听说下游有两条船,也小得很。”
“是呵,再有两条也不行呵。”毛泽东扳起指头说,“金沙江是六只木船,比这个船 大,还渡了九天九夜。照这样子,恐怕要渡一个月吧!我给你说,伯承,薛岳的五十三师前 三四天就从会理追上来了,离这里也不过几天路程。”
“是的,刚才总司令、恩来同志也都觉得太迟慢了。”
毛泽东脸色严肃,缓缓地说:“这就是说,我们并没有摆脱石达开那样的险境!”
“是的。”刘伯承严肃地点了点头。
毛泽东仰起脸望望天空和山梁上的黑云:“看起来,天恐怕还要落雨。……浮桥完全不能架吗?”“不行。”刘伯承摇摇头, “我们试过了,木排刚刚放下就冲跑了。”
“除了泸定桥,还有别的桥吗?”
“没有。”
毛泽东沉思良久,决断地说:“看来,我们非夺取泸定桥不可!”
“听说那桥很特殊,只那么几根悬空的铁索,架着一些板子。离这里还有整整三百二十 里路。”
“那也要夺取!还必须要快!”毛泽东语气坚决,“因为我估计,泸定桥方面敌人也要 增兵。”
“是的。”
“我看最好的办法是兵分两路,夹江而上。这样,敌人就不好守了。”
刘伯承的眼里闪出光彩,连声说:“是的,是的。”
在安顺场街外,毛泽东放慢了脚步,靠近刘伯承说:“伯承,我给你说,这些天,我的心一直悬着,就是现在也没有放下。我曾作过最坏的 打算,即使过不了大渡河,我们就绕到西康去,也决不会学石达开的。”
刘伯承望着毛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