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

第62部分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第62部分

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增加了陈昌 浩、周纯全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其他几位四方面军的同志为中央委员;并决定陈昌浩为总政 治部主任,周纯全为副主任。张国焘对此仍表不满,他力争增加九名政治局委员,但未获通 过。这时他又出了一个新招儿,提出召开高级干部会来讨论重大问题,并且说这是在四方面 军行之有效的新鲜经验。当然他的这个招数立刻为政治家们所识破,未能实现。会议也就这 样以局部的让步换取了北上方针的确定。几十年后,作为当年风云人物后来是有名叛徒的张 国焘,也写到沙窝会议。他把这个会议写成是“鸿门宴”,张闻天将陈昌浩拒之门外,让他 在放牛亭中呆了一夜。可是当年的会议记录却详尽记载了陈昌浩的发言。可见这位当年的政 治家自始至终都没有失去说谎的勇气。
沙窝会议之后,接着讨论了“夏洮战役”的行动计划。这个战役的目标,是以红军主力 出阿坝,北进夏河地区,突击敌包围线的右背侧,争取在洮河流域歼灭敌人主力,以便创造 甘南根据地。在讨论时,徐向前和陈昌浩提议,集中红军主力向一个方向突击,张国焘主张 分左右两路军行动。会议采纳了张国焘的意见,决定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部率五军、九军、 二十一军、三十二军、三十三军组成,从卓克基经阿坝、墨洼,继而北出夏河;右路军由中 央率四军、三十军、一军组成,以少许兵力扼阻和牵制松潘胡宗南军,大部从毛儿盖北出班 佑、巴西地区。彭德怀率三军全部及四军一部作总预备队,掩护中央机关。
一连忙了几天,无数的难题,折磨人的斗争,累得人筋疲力尽。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早 晨,毛泽东正想把出发的工作准备一下,周恩来的警卫员小兴国跑来了,慌慌张排地说:“毛主席,周副主席病了!”
“很厉害吗?”
“烧得昏昏迷迷,什么也不知道了。”
毛泽东一惊,着急地责问道:“什么时候病的?为什么不早点报告?”
“是这样,”小兴国解释说,“昨天晚上开会回来,他还问我们过草地准备得怎么样 了,我们给他打了饭去,他就说,小鬼,你们休息去吧,我吃了饭就睡了。我们走后不久他 就熄了灯,我们都很高兴,因为他从来也没睡得这么早。想不到半夜里… ”
“咳,你们这些小鬼… ”
毛泽东以责备的口气说了一句,就匆匆下了粗笨的木梯,向周恩来住的房子走来。
藏族的房子,只有室中心的火塘比较敞亮,旁边的小房间则狭小而又阴暗。毛泽东刚一 进去,见床头旁搁着一盖马灯,有几个晃动的人影一时看不清楚。定睛细看,才看出纤细瘦 弱的邓颖超守在床头,刘伯承和叶剑英也站在那里。他们看见毛泽东来了,往旁边让了让, 毛泽东才走进去了。
灯光暗幽幽的。毛泽东见周恩来盖着一条薄薄的灰毯子卧在床上,双目紧闭,呼吸急 促。在他那张清瘦的脸上,两道粗浓的眉毛,偶尔在不安地耸动。毛泽东伸手在额上一摸, 不禁呵了一声,说:“烫得很哪!有多少度?”
“昨天晚上是三十九度五,现在怕有四十度了。”邓颖超的脸上带着焦虑的神情。
“这样不行呵!”毛泽东说,“赶快发报!马上请傅连暲来。”
“来不及,傅连暲同志已经随着总司令他们出发了。”刘伯承在暗影里说。
“咳,偏偏病在这个时候。”毛泽东叹了口气。“那就请戴胡子来吧!”
这里说的戴胡子,也是红军中很著名的医生。
“已经请去了。”叶剑英回答。
这时只听床铺上的周恩来哼了一声,接着喃喃自语地说:“你,你听我说,国焘同志,你听我说… ”
邓颖超见周恩来说梦话,连忙伏在他耳边,轻声说:“恩来,是毛主席来看你了!”
周恩来哪里听得清楚,嘴唇动着,仍旧继续着他的呓语,一只手臂还动了一动:“你听我说,国焘同志,你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你看,做梦还在开会。”毛泽东 轻声说,“别叫他了,他确实太累了!”
毛泽东说过,缓缓走出房间,又嘱咐了几句就下了楼。邓颖超一直送到楼下,感激地说:“毛主席,你放心吧,我想他只要退了烧,就会慢慢地好起来的。”
毛泽东点了点头。他看着邓颖超那单薄的身体,想起她从江西出发前就患有肺病,一路 上真够苦了,就说:“你也要注意身体呵!”
毛泽东说过,就向回路走去。走出不远,大路上迎面驰过一匹枣红战马,因为那马跑得 很急,后面卷起一道烟尘。看看走得近了,才看出马上那人赤红脸膛,脸面胡子,姿态英 武,立刻辨认出那是干部团团长陈赓。他仿佛也辨认出是毛泽东,立刻跳下马,步伐矫健地 奔了过来,恭恭敬敬地打了一个敬礼。
毛泽东看那马满身都是汗水,就笑着问:“陈赓,什么急事跑那么快?”
“听说周副主席病得很厉害,是真的吗?”
“是的。”毛泽东带着愁容说。
“我也是来看看周副主席。”陈赓说,“现在马上过草地了,这可怎么办?”
“我们当然要抬着走。”毛泽东语调坚定地说,“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把他抬 到目的地。”
陈赓望着毛泽东,心中激动,面上泛起红潮,说:“毛主席,我有一个建议:如果组织担架队的话,我陈赓愿意当担架队长。”
毛泽东显然被感动了,他紧紧握住陈赓的手,连声说:“好,好。”
陈赓拉着马去看周副主席去了。
毛泽东在回来的路上,看见毛儿盖的河谷青稞麦一片金黄,已经完全成熟。成群的红军 战士们正散在麦田里,有的收割,有的挑运,田头上插着写有毛笔字的木牌。毛泽东知道这 是同志们正在作过草地的准备。关于收割田中的青稞,总政治部做了统一而严格的规定。首 先要通过调查割土司头人的麦子,只有在不得已时才能割普通藏民的麦子。而在这样做时, 必须将割麦子的原因和所割的数量,用墨笔写在木牌上,插在田中,藏民回来,就可以拿着 木牌领取报酬。
毛泽东边看边走,突然从对面的丛林中响起尖利的枪声,只响了两声便停住了。时间不 大,一个战士双手捂着肚子从麦田里走了出来,鲜血流湿了他的两条裤腿,他走过的地方, 留下了点档的血迹。…
毛泽东停住脚步,望望麦田,望望对面山峰上的树林,望望滞留了一个多月的毛儿盖叹 了口气:“总算快了,快离开这地方了… ”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六十四)
终于,北进的行动开始了,人们开始进入草地…
这是一个神秘之国与死亡之国。是终日被雨雾荒烟笼罩着的神秘地带,是为五彩缤纷的 野花掩盖着的陷阱。
也许可以把她比做一个妖艳的女人。因为她有着极其诱人的美丽的外貌,又可在不知不 觉中把人诱向死亡。被称为松潘草地的这块地方,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膝盖深的茂草,有数不 尽的色彩绚丽的野花。可是在草从中却有一片一片终年不干的积水。这里有雪山上流下的消 融的雪水,也有泄流不畅的积聚的雨水,还有地下水不断地向地表渗透,这样就在低洼处形 成了半沼泽或沼泽。加上长年气候寒冷潮湿,大量的草类残体分解不良,就逐渐积起了很厚 的泥炭层。这种泥炭层宛如海绵一般,常常达到两公尺厚。泥炭层下面还有深深的黑钙土, 经过积水长年的浸泡或者地下水的淘蚀,往往形成深潭。可是这一切都是由草根连结着的, 由碧绿的芳草和色彩鲜艳的花掩盖着的,人马走在上面,就象大地突然活了,好象脚下的大 地在颤抖,在呼吸,在起伏不停。就在你享受着大地母亲这种温柔的抚爱时,也许你已经陷 入到那深不可测的泥潭中了…
现在,这支在毛儿盖一带深山里吃了一个多月野菜的队伍,就跟着他们的红旗行走在这 块土地上…
准备工作显然很不充分。而在当时的条件下,大概也只能如此。按照总部规定,每人应 准备十五天的粮食,事实上哪里筹措得到。把临时从田里割来的青稞炒熟装入袋中,也不过 十余斤罢了。衣物方面规定每人做两双草鞋,一块包脚布,用羊毛或羊皮做成背心,也难以 完全做到。一些人把羊毛絮在两层单衣中粗粗地缝缀起来;多数人只是把被子或毯子象斗篷 似地披在身上,再拄上一根棍子,这便是他们的全部装备。他们就是这样进入了常年无夏的 草地…
向班佑前进的右路军,要通过的正是松潘草地。这里是典型的丘状高原。地形相当开 阔,在蓝天绿野之间一望无际,其中只有低档的小丘点缀其间,弯弯曲曲的小河有如闪光的 银带徘徊在草地之上。当数万大军踏上这块神秘的土地时,在灼目的阳光下,他们的红旗飘 扬在绿野之中,显得更加红艳了。南国的战士们第一次出了山,看到这样的碧野,不免感到 新奇,你常常可以听到他们此伏彼起的歌声。可是不到两天,他们就领略了这块神秘国土的 苦味。风雨,冰雹,彻骨的寒冷,几百里荒无人烟,找不到一块栖息之地。在长长的征途 中,人们发现这地方连水也是不慷慨的。因为草地的积水多呈赭红色,象生了一层红锈,不 管人和马饮了都胀肚子,不少人患了痢疾。再加上有些人粮已用尽,情况就更为严峻。
队伍已不象先前那样严整,掉队的愈来愈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各团都加强了收容队。杜铁锤和小李子,因为身体比较强壮,都被调到 收容队了。收容工作是很吃力很累人的,除了磨嘴皮子,不厌其烦地督促人跟上队,还要帮 助人背枪,背背包,忍受种种困难。
这正是踏上草地的第四天,从一早起就是牛毛细雨,乳白色的浓雾压在草原上,一直没 有消散。天色阴暗之极,就象暮色深浓时那样。人们目力所及,只能看见草丛、红锈般的积 水和近处的十几个同伴,其它都在虚无缥渺中了。
“排长,什么时候了?”小李忍不住沉闷,问道。“鬼知道什么时候!”杜铁锤说, “这地方没有太阳,什么也弄不清。”
“从行军里程看,恐怕快晌午了。”不知是谁插了一句。
忽然,远远传来沙哑的充满恐惧的呼喊声:“同——志!……同——志!……”
“前面出事了!”杜铁锤说。
大家凝神静听,果然有人呼喊。杜铁锤就带领大家向前跑起来。
大家循着声音跑了十几分钟,果然见前面草地上一个人陷在污泥里了。大家赶到近处, 才看清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老炊事员,满脸胡楂,污泥已经埋没了他的大腿,他的背上是一口 烟熏火燎的大锅。也许正因为这口大锅,他才没有陷入更悲惨的境地。他显然挣扎了很长时 间,脸上显出恐惧和绝望的表情,看见人们来到,情绪才渐渐缓和下来。
“唉呀,你老兄怎么陷得这么深呀!”杜铁锤笑着说。“我还不是想出来嘛!”老炊事 员脸上露出笑意,“谁知道越蹬越深,就象里面鬼儿子拖着脚似的。”
人们笑起来。
铁锤观察了一下形势,看见炊事员周围都是烂泥,草皮已经损坏,如果到他身边去拉, 恐怕也有陷进去的可能,就说:“还是用绑带往外拉吧!”
说着,就伏下身去解绑带。小李也把绑带解下来了。他们把两副绑带接在一起,就把一 端扔给了老炊事员。老炊事员用两只手紧紧攥住,七八个人就在两丈以外用力地拉起来。
谁知由于炊事员陷得过深,又背着一口大锅,大家用力过猛,绑带咔巴一声从中间断 了。老炊事员的身子刚刚起来了一点,又蹲回到原来的地方。
“我恐怕出不去了。”他叹了口气。
“老表,”杜铁锤听出他是江西口音,所以这样叫他,“你还是把那口大锅先放下吧, 不然怎么拉得出来?”
“我这大锅可不能丢!”他愣倔倔地说。
“我们先救你,然后再捡你的大锅嘛!”人们纷纷笑着说。
炊事员开始从两条臂上解下大锅。
人们又解下几副绑带,结结实实地接在一起,这次才把炊事员拖出了泥潭。大家一看, 他浑身上下都是乌油油的黑泥,简直成了泥人。因为那泥象胶一样粘,大家费了很大劲,才 用草叶刮下一层。
老炊事员感激地看了大家一眼,嘻嘻一笑,说:“我还要赶队伍呢,今天的饭怕要误了。”
说过,连忙背起他的大铁锅,用一根带子结结实实地在胸前扎紧,一路小跑地赶到前面 去了。
雾还是那样浓,炊事员不过跑出十多步远,就已经看不到他的影子,只听到啪哒啪哒的 脚步声。
杜铁锤他们又走出十几里路,前面隐隐约约有一个黑影。走近一看,原来是座放牧人的 牛粪房子。按照经验,掉队的人往往停留在这些地方,杜铁锤走到门边一望,里边地上果然 躺着一个红军战士,正盖着一条薄薄的被子蒙头大睡。杜铁锤他们走进去,他一点没有发 觉,睡得呼呼的,透出有节律的鼾声。
杜铁锤好容易把他推醒,他一骨碌坐起来好不满意地说:“你们这是干什么,我睡一会儿觉都不行吗?”
铁锤一端相这个战士,不过十八九岁,圆圆乎乎的小脸上满是稚气,看样子是个调皮家 伙,就陪着笑脸说:“我们是怕你冻病了嘛!”
“病不病有什么!”他立刻反驳说,“反正还不是死嘛!”
铁锤见他满肚牢骚,一脸愁容,就温言相劝:“同志,不要悲观嘛。走出草地,我们还要到北方打日本呢!”
听了这话,那个青年战士把脖子一扭:“你别给我讲大道理!… ”说过,他把被子一撩,把脚一伸,“你们看看我这脚!”
大家一看,他那只脚肿得很大,且已溃烂。显然是让草根扎破,又被红锈般的积水感染 了的。
“你们知道我是怎样走路的吗?”他用悲伤的眼光扫着众人,“我每走一步,就比剜心 还疼,这样我怎么能走出草地呢!”
说到这里,他把被子一蒙又躺了下去,呜呜地哭了。还边哭边说:“我爹一定要我出来,我哪里想到当红军这么苦呵!还不如我过去给人当长工 呢!… ”
“这人怎么这样说话?”铁锤暗暗地想,又怕说拧了,就按下性子说:“同志,你这样说就不妥了,当长工是给人当奴隶嘛!”
这小战士一听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