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

第70部分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第70部分

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魏巍104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剑英询问着他那“惊险的一幕”。不知警卫员从哪里找来一把大铁壶,在走廊上 烧着开水,木柴和干树枝毕剥作响,燃着熊熊的火焰。
当然,在这欢声笑语的背后,人们的心之深处不是没有一种难堪的苦涩。毛泽东的心中 更是这样。在先,他对北进是颇有一番宏阔壮丽的想象的。以十万雄师,北出甘南,只要一 旦离开这恼人的地区,就会象蛟龙入海,纵横飞腾,有声有色地大干一场。西北敌兵虽众, 毕竟是薄弱环节,加上敌人内部派系纷纭,足可利用。红军发挥运动战的特长,不难成军成 师地吃掉敌人,将会很快打开一个局面,然后向东发展,与热望抗日的人民群众结合起来, 前景是非常有希望的。然而曾几何时,这个壮阔的想象一下暗淡下来。由于不幸的分裂,他 虽然把一、三军团带出来了,但人数不过七、八千人。比起江西出发时的八万六千人,只不 过是当初的零头罢了。想到这里,他心里怎么会没有一点苦涩呢!然而,让毛泽东悲观失望 那是不可能的。他曾经称赞过别人是一块铁,实则他自己是一块铁。在他心里永远不熄的就 是那团革命之火。今天,他不过依据现实条件,重新忖度一下革命的前景罢了。
会议由张闻天主持。他戴着软塌塌的军帽坐在毛泽东旁边。他敲了敲桌子,宣布由毛泽 东代表书记处提出报告。毛泽东黄黄的手指夹着自卷的喇叭筒纸烟开始讲话。
他首先回顾了几个月来的痛苦经历。他说,自从一、四方面军会合之后,中央坚持北上 的方针,而张国焘却坚持机会主义的方针。起初张按兵不动,七月中旬,党中央指示红军集 中,结果由于张的阻挠而未能实现。张国焘到芦花时,中央政治局决定他任红军总政委,他 才调动红四方面军北上,但未到毛儿盖又动摇了。到了阿坝后便不再北上,而要右路军南 下。这时,中央政治局的几个同志在周恩来处开了一个非正式的会,决定给张国焘发电报, 要他北上。张国焘公然抗拒中央的方针。现在已经无法共同北进,而只能是一方面军的主力 单独北进了。在叙述这一段时,毛泽东竭力使自己的语调保持平静。
“当然,我们背靠一个可靠的地区是对的,但是我们不应该靠前无出路,后无战略退 路、没有粮食、没有群众的地方。”毛泽东再次肯定地说,“向南最后是没有出路的。一两 月以内或者有出路,估计打到雅安、打箭炉极少可能。在那样的地区红军只能减少无法补 充,部队会大部被消灭。中央决不能带上一、三军团走这条道路。中央不能到打箭炉去,而 是要到能够指挥全国革命的地区去。”
接着,毛泽东沉痛地说,由于一、四方面军已经分开,张国焘南下,使中国革命受到严 重的损失。但是,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又有正确的领导,是可以战胜敌人达到目的的。说到 这里,他的目光巡视了全场,神情显出无比坚毅地说:“我们即使被敌人打散,我们还可以 作白区工作,我们还可以去领导义勇军,我们最终是一定会胜利的!”他的话沉痛而又悲 壮,象鼓点一样使人们的心灵震颤。
随后,他又讲到了团结。他说:“团结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重要了。”他没有多所发 挥,仅此一句,已使在座的人刻骨铭心。
最后,他谈到了同张国焘的关系。不言而喻,张国焘在他的心目中是丑恶的,同四方面 军的干部交谈之后,这种印象更加深了。但是今天是党的会议,他作为党的领导人,必须从 党性和全局观念出发,以高度的理智来忖度当前的现实。
因此,他的语调是缓慢和清醒的。
“今天看来,同张国焘的斗争还是党内斗争。”他冷静地说道,“将来,他或者拥护中 央,或者是反对中央,最后的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是,就目前说,是否马上作组织结论, 是否下哀的美敦书呢?”说到这里,他向整个会场,几乎是每个同志都轮视了一眼,然后声 音清朗地说:“不应该的!……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做工作,争取他们,用各种名义给他们打 电报,比如说用林聂、彭李、李德等等名义打电报,要他们来。
因为我估计他们还有来的可能,自然也有不来的可能。
……“
毛泽东的话使整个会场活跃起来,可以看到人们的脸色由激动转入深深的思考。有的低 下头去,有的仰起脸望着经堂微微摆动的飘带。显然,他们的内心都在进行着激烈的冲突。 感情与理智的冲突,报复的愿望与党性的冲突,意气的冲动与明智的现实态度的冲突……
随后是彭德怀作关于军队组织的报告。他历述了现在部队的严重减员,战斗员已经相当 少了。他提议取消营和师两级组织,仅保留团的组织。
他的报告刚完,一向负责保卫工作的政治局委员邓发,已经忍不住起立发言。他是一个 工人出身的党员,细高个子,两眼乌黑有神,经常披一件大衣,挎着手枪,姿态相当英武。 他的声音高昂而且充满着激动。
“张国焘企图用枪杆来威胁党,这是党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他激愤地说道。“张国焘 伸手要的地位没有定的时候,他按兵不动;任命为总政委后,他还在下面挑拨煽动;沙窝会 议他要根本改变中央的成份,政治局委员一共八个,他要增加四方面军的九人!党史上有这 样的例子吗!?”接着,他语气十分坚决地说,“我们对张国焘、陈昌浩毫无疑义应当开除 党籍,就是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也是应该的。这不是空口说白话,中国革命在中央领导下是可 以成功的。即使张国焘滚到反革命阵营,我们也不怕。我们应该声明,不承认他是共产党 员。… ”
邓发的发言,在人们的心里激起了波澜。因为人们本来就具有这种情绪,他的话自然容 易引起共鸣。当然他们在理智上也还在思考、斗争。这是一种自我斗争。
随后,李富春发言了。他在北伐军中已经是某军的党代表了,长征中是代总政治部主 任,因为王稼祥负伤坐担架,大部分工作是由他来做的,最近才接替杨尚昆任三军团政委。 他做过多年军人,但看去那光光的和尚头,微笑的脸,就象乡下的老校长那么温和。他的发 言比较温和冷静。他提出,张国焘如不执行命令,可以立即撤职,对那个毫无党性、异常嚣 张的李特可以开除党籍。
罗迈在发言前咳嗽了两声。他是湖南人,在南方人中是个少有的大个子,和毛泽东差不 多。他在党内资格很老,现在是中央组织部长。此人作风一向严厉,工作中是拼命三郎,他 的下级一点也马虎不得。今天他的脸色更加严峻。
“张国焘路线的本质是惧怕敌人。”罗迈用郑重分析的语调说,“他对在中国本部创造 苏区是没有信心的。这同他轻易退出鄂豫皖和通南巴是有联系的。此外,他还有一个特点, 就是搞小组织活动,四中全会后,除了罗章龙没有第二个了。”他稍停了停,似乎做了最后 一次衡量,才以组织部长式的慎重态度说,“但是,我还是同意泽东同志的意见,不立即采 取组织措施。”
瘦弱的王稼祥发言了。他看去谈笑自若,实际上身上还带着一个排脓的橡皮管子,时时 刻刻都在忍受着痛苦。“张国焘不是布尔什维克的领导,而是流氓习气的领导。我们同他不 仅仅是战略方针的分歧,而是两条路线的分歧。”这是他在发言中表达自己观点的主要词 句。说张国焘是“流氓习气”的领导,是出于他自己的切身体会。因为伤口恶化,他曾在沙 窝休养了一个多月,其间他为了给张国焘做工作,有一次曾从太阳落山谈到凌晨三点,张国 焘算是同意了中央的北上方针。可是没有几天他就变卦。因此,王稼祥就认为,这人没有政 治信誉,说了也不算数。王稼祥的发言结语是:“张国焘回到党的立场是困难的,但组织结 论是有步骤的。”
王稼祥的意见表达了会场上多数人的认识。也是所有出席者感情与理智反复交战所得出 的结果。彭德怀说:“对张国焘的组织结论是必要的,但如果希望他北上可以不做,过早的 结论没有好处。”聂荣臻也同意这一点。但他在发言中特别表示不赞成个别同志的说法,认 为这次的分歧是毛泽东和张国焘争权。事实证明张国焘的的确确叫胡宗南吓怕了,他企图跑 到安全地方偷安。
杨尚昆完全同意上述意见。但他有一点和李富春的意见相同,即应该开除李特的党籍。 因为这个李特在前天曾对红大学生说:你们是跟外国人去还是跟红四方面军去,你们到外国 那是卖国。
林彪、博古、洛甫相继发言。他们都同意毛泽东的报告。林彪对张国焘挑拨一、四方面 军的关系表示不满,张竟说一方面军是知识分子的队伍,四方面军是工农分子的队伍。他认 为张国焘的错误总有一天会被下面认识。博古认为对张国焘过去太客气了。对张的组织结论 要等到内部认识到他的错误的时候。张闻天以他的一向的理论家的思维,对张国焘作了全面 深刻的分析。他还指出,张国焘发展下去必然要组织第二党,应当使四方面军的干部了解这 种前途。他认为,争取工作现在还有一线可能,组织结论应当等到完全失去希望的时候。
和所有形形色色的会议不同,这个会既不是那种剑拔弩张使人的呼吸都感到急促的会 议,也不是那种面上含笑话锋中含着重重心机的会议,更不是那种使人厌倦毫无意味的清汤 寡水般的会议,这次会议独特的地方,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自我交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搏 斗,终于使理智战胜了感情,党性战胜了偏狭,明智战胜了冲动。会场上充溢着的是共产党 人体现出来的那种高度的理性和睿智。毛泽东始终在烟环缭绕中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每个人的 发言。他的脸从严峻挟带着几丝苦涩的表情中,逐渐变得柔和起来,就象从云隙中洒下了阳 光。最后他的脸上出现了微笑。他的意见被大家丰富了,他的个别不完满之处,得到了措词 温和的纠正。这在无形中为他驱除了愁苦,使他的信心更为饱满。在他最后作结论的时候, 声音里增加了明朗和愉快的调子。他把大家的意见都概括起来了,讲得也更深刻了。他进一 步指出,张国焘是一种发展着的军阀主义的倾向,发展下去很可能叛变革命。他的错误给革 命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但是革命决不会就从此走向低潮。
讲话刚刚结束,走廊上的大铁壶里的水就滚出来了,警卫员一阵忙乱,提着铁壶来给大 家添水。小小的经堂里,又象会议开始前那样喧闹起来,乱纷纷地又说又笑。这是一个意志 无比坚强乐观的集体,由于语声笑声完全融会到一起,已经分不出每个人的声音。
     黄金书屋 youth整理校对

转载请保留,谢谢!
地球的红飘带  (七十三)
俄界会议后,部队第二天就出发了。
此时,甘南岷州一带有敌两个师,一是国民党第十二师唐淮源部,一是新编十四师鲁大 昌部。毛泽东率一军团走在前面,沿着白龙江向东挺进。
这条江水不算很宽,宽处三十几公尺,窄处不过丈余,但水流湍急,声如雷鸣,激起的 水花倒真象是一条白龙。两岸多是悬崖峭壁,岸上仅有羊肠小道。在羊肠小道消失的地方, 就是古书上所说的栈道。这种栈道在红军路过宝兴的时候,曾经遇到过,现在却不断有栈道 出现,有的竟长达百多公尺。它们高高悬在危岩峭壁之上,仅一尺来宽,下面就是激流,人 行其上,不禁头晕目眩。那些抬着伤病员的担架,通过时就特别困难。
在部队越过一条长长的栈道时,樱桃和“烂脚佬”抬着一副担架走过来了。由于走得急 促,她的额上流着汗,双颊绯红。作为指导员,她经常走在休养连的最后,看见哪个担架员 太累了,就帮助抬上一段。过草地后,那些担架员由于长期吃不饱,付出体力又重,差不多 人人瘦得厉害,病得也多,因此,这种事就更多了。
担架上抬的这人,是娄山关负重伤的团政委朱兵。他的一条腿是高位截肢,从那时起就 不得不坐担架。这种长期坐担架的生活,使他的心承担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因为他每时每刻 都目睹着担架员的艰难。特别是遇见高山陡坡,泥泞道路,担架员不是跪下去用膝盖步行, 就是跌得头破血流。坐在担架上的人,心里该是多么难受!朱兵一听前面又要过栈道了,心 里立刻不安起来。他在枕上欠起头一望,前面的伤病员纷纷下了担架,由担架员扶着在窄窄 的栈道上颤颤巍巍地行走,就更躺不住了。他说:“樱桃,你停一下,我也要下去!”樱桃 一面走一面笑着说:“人家是人家,你是你,你怎么能下去?”朱兵见樱桃照旧向前走,并 没有听他的意思,就叹了口气。这时,前面担架上抬着一个昏昏迷迷的病人,两个担架员为 了防止意外,就用绳子把担架捆在自己的肩背上,然后就开始跪下身子,用膝盖一点一点地 在栈道上挪动。每当朱兵看见这种形象,心就颤抖起来。这次,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又一 次叫道:“樱桃,你停下来!”樱桃听他的声音里带着命令的调子,没有理他,刚刚走出两 步,朱兵就发火了:“你们停不停?不停我就滚下去了。”樱桃见他恼了,就笑着说:“朱 政委,人家下来能扶着走,你呢?”朱兵忿忿地说:“我不能走,能爬!”樱桃见他象一头 发怒的狮子,就转过脸朝后面的担架员使了个眼色,说:“烂脚佬,咱们就听这位大首长 的!”烂脚佬会意了,就眨眨眼说:“好,好。”说着,就将担架停在这条羊肠小道上。朱 兵整整衣服,正要象战士一般匍匐前进,樱桃一把拦住他,笑道:“我们有几个人在这里, 怎么能看着首长爬呢!”说着,她把朱兵的两只手朝自己肩上一搭,就把朱兵背起来了。朱 兵一连声说:“这如何使得!”樱桃带笑走向栈道,一边说:“不重,不重,看起来这位首 长已经没多大分量了。”一面说一面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栈道。
烂脚佬扛起担架紧紧跟在后面,一面喊:“指导员,指导员,不行吧!”樱桃也不回 答,一个劲儿背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