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北虎"传奇 作者:陈晓东 >

第1部分

"东北虎"传奇 作者:陈晓东-第1部分

小说: "东北虎"传奇 作者:陈晓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虎”传奇
                               
                            
                              作  者: 陈晓东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出版年: 1996…09

                               

   
                                   目录


序章 “东北虎”的由来

第一章 中华警界一颗璀灿的明星
  1。有这样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吗?
  2。一篇撩人心弦的文章
  3。秘密采访
  4。“两件宝”之一

第二章 没有想到的他所立下的奇功
  1。东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1号案”
  2。举世罕见的“空中流氓沙龙”

第三章 历史的契机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1。还是当小警察的时候
  2。打出了威风
  3。迎着死亡走去
  4。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第四章 留下一串追捕的足迹
  1。“671,671,请回答”
  2。“绑票”带走了一个小男孩
  3。派出所跑来几位姑娘
  4。火葬场那条大狼狗
  5。省厅通缉令

第五章 黑土地上的“福尔摩斯”
  1。小荷才露尖尖角
  2。青天大老爷
  3。锅炉工和红领带
  4。谁是杀人犯
  5。老四平镇血案
  6。定案还能翻案吗?
  7。铁岭警察,神了
  8。残忍的雨夜
  9。仁至义尽
  10。撒旦现形记

第六章 在香风毒雾面前
  1。灯亮亮一片
  2。女色和强奸犯
  3。金钢不作钩
  4。开顶风船的角色
  5。恨铁不成钢

第七章 晓南云开又春晓
  1。调兵山的阴云
  2。危难受命
  3。晓南采访记
  4。依依惜别

第八章 大明不明又大明
  1。外号“螃蟹窝”
  2。快刀斩乱麻
  3。老中医的“怪招”
  4。答卷是漂亮的

第九章 撒向人间都是爱
  1。润物细无声
  2。侠肝义胆
  3。柔肠寸断
  4。不识庐山真面目
  5。一个秘密被揭穿

第十章 大英雄自有其大柔情
  1。罗曼蒂克
  2。爱他没商量
  3。阿狗
  4。我想有个家

第十一章 成功的秘诀
  1。寸草春晖
  2。总工程师的评语
  3。士为知己者死
  4。大刑侦格局
  5。促膝夜话

第十二章 额尔古纳河的骄傲
  1。苍凉岁月
  2。画家梦
  3。峰回路转
  4。自古两难全

第十三章“沙漠风暴”车上的雕像
  1。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
  2。明火执仗的强盗
  3。一群色狼
  4。难道这世界被颠倒了吗?
  5。扬眉剑出鞘
  6。风雨悲怆夜
  7。“9。19”战役打响

第十四章 跨国虎案
  1。好戏内幕
  2。深圳来了“二老板”
  3。神兵天降
  4。南柯一梦

尾声 一个吉卜赛的梦
    
    
    
    
                            序章 “东北虎”的由来


“东北虎”一个气势磅礴的称谓! 

“东北虎”,让人想起“森林之王”的威猛! 

把王立军叫做“东北虎”,这不是我的发明,而是他的朋友和同学们的一种由衷的赞美。 

当我和王立军作告别交谈时,我谈了我切肤的感受。我说你身上有一种东西征服了我,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它好像是古代的一种遗风,又像是整个民族的良心;它似乎让我看到了拔山盖世的英雄绝路引颈的伟岸,又似乎听到了用热血谱成的悲歌在长风里呜咽……总之,你的雄魂、你的气魄、你的虎胆叫人望尘莫及…… 

王立军打电话告诉他妻子将两本笔记本似的东西取来。哦,这是王立军公安大学毕业时老师和同学们给他临别赠言的留言簿。王立军一边翻着一边指点着那上边的照片和留言给我讲了许多值得他回忆的事。 

我发现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写给王立军的话都是那么一往情深,那么用心良苦,那么让人触目惊心而又浮想联翩。有的人称他为“国家栋梁”、“东北英杰”和“王者风范”;有的人又将他比喻为“一代天骄”、“铮铮汉子”和“民族之魂”;还有的人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你是中国警察的骄傲,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你的魅力吸引着一代人”;“只是自愧不如,今生今世也难以攀比”;更有人为他赋诗…… 

同班同学还有老师对王立军的评价几乎达到了极致,实属罕见。要知道这些人并非平庸之辈,他们都是从全国公安系统选拔来作为接班人培养的人才啊!常言道“同行是冤家”,能让冤家服气的人有几个呢? 

在留言簿上把王立军叫做“老虎”的人不在少数。什么“东北虎”、“虎将军”、“英雄虎胆”、“虎将雄风”、“看警营风流人物,唯立军猛虎莫数”等等,怎么同学们就那么一致想到他是“老虎”呢?有一位同学竟把他的毕业称为“放虎归山”。另一位同学把他看做是“虎中之王”。还有一位女老师对王立军说:“你两年苦修,终成正果,如虎添翼,望‘虎’弟归山后,再展宏图。” 

于是,我的这部作品采用了——《“东北虎”传奇》的标题,代表了群众的心声。 




                      第一章 中华警界一颗璀璨的明星 



1。有这样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吗?


镜头一,王立军已是省辖市的市公安局副局长了,按理说他可以坐阵指挥,不必每一个案子都亲临现场,可他总是把自己当作一个“兵”在使用。如有一次在水塘里发现了一具尸体,那尸体不远不近浮在水面上,很难打捞起来,王立军一看打捞费事耽误时间,他急了,甩掉衣服就往塘里跳。当他靠近尸体时,尸体散发的恶臭差点让他晕过去,但他还是坚持将尸体抱上岸。他说他上岸后将全身搓了又洗,甚至用牙膏洗头那股味道也没褪掉,害得他几天几夜吃不下饭。

镜头二,故事发生在1994年夏天,铁岭市的一个个体户因出了问题被法院传审。他不服,多次到法院要求给他说清楚。一天,他又到法院来了,找到负责他案子的那个女法官纠缠。这个女法官也许态度不好,她也太粗心大意了,她忽略了“狗急跳墙”的后果。

说着说着他们竟争吵起来,吵声惊动了隔壁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他赶过来劝架。哪知这个体户是个亡命徒,他早已蓄谋好要杀人。没等女法官和那位工作人员预感到什么,个体户忽地一下拉响了身上早已捆好的炸药,刹那间三个人被炸得粉碎。王立军接到报案后5分钟赶到现场,那现场简直是惨不忍睹。有一根人的肠子竟挂在了天花板的灯架上,满屋子都是稀里哗啦的人肉和乱七八糟的肢体,雪白的墙壁上一片殷红……这场面连侦察人员和法医都望而却步。还是王立军首当其冲进了屋子,他先把一个个人头找出来,又把一块一块的身躯拼好。为了尽快搞清个体户的身份,他还把个体户的人头翻来覆去地查看……不到一个半小时,王立军他们清理现场完毕,两个小时后,他把案子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并向市委作了汇报。王立军说,这个案子一直没公布,连铁岭人都不知道,现在你可以写了。

听完我讲的关于王立军的这些故事,我的朋友有些茫然了,显得目瞪口呆。有的竟直愣愣地盯着我,好半天才张口说:“王立军这人邪了!有这样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吗?……



2。一篇撩人心弦的文章


在未见到王立军之前,我先到了辽宁省公安厅。公安厅的同志在介绍王立军的情况时说: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和《辽宁日报》等都大量报道了他,他不仅是辽宁的名人,也是全国的名人了。你恐怕很难抓住他。到了铁岭你就知道了,那里的老百姓管他叫“当代包公”和“王青天”…… 

我当时心里一颤。如今有多少人在夸我们的公安干警好呢?时下流传的不是有“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警匪一家”之类的说法吗?王立军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却得到了老百姓如此的好评岂不怪哉? 

到了铁岭市公安局后,王立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啊!好帅!这么年轻的公安局长(36岁)。美男子的面孔,一米八高的个儿,浑身上下都透着干练、英武和洒脱的气质,给人咄咄逼人的威严。王立军是蒙古族人,但他的名字竟丝毫没有马背民族的特点。他的口音更是地地道道的“东北苞米碴子味”。说起话来总是带着那句口头禅:“知道不?”他在辽北那块土地上生活了近20年,这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说法,王立军身上明显带有关东汉子的豪爽和宽厚黑土地般的质朴。 

和王立军见面的第一天,他只给我谈了十几分钟的话,没有更多的寒暄和客套。一开口便这样说:“你先到街上去转转随便找几个人唠唠,看看他们的反映咋样……”说着,他递给我一张《铁岭广播电视报》,“这报上有我写给《辽宁日报》的几句新春贺辞,你可以了解我对公安工作的一些认识。” 

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上,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醒目的标题——“王立军,你好!” 

文章开头的题示便引用了王立军的那几句新春贺辞:“愿把绿色的梦留给你和他,那是我用生命唱给你们的歌。把黑色的恶梦留给我,我要用生命去冲击。我渴望绿色,更渴望一点点理解。” 

邪了!在我的想象中公安局长之类的人物,多半都是赳赳武夫,想不到,王立军还是一位诗人!顺便在这里提一句,后来深入了解,他还是一位书法家,铁岭公安局警车上“中国刑警”几个大字,也是出自他的手笔。他写给老百姓的话,难道不是一首诗吗?这诗中蕴含着“马革裹尸还”的情调,又隐隐流露出那么一丁点对职业的悲怆。 

王立军在铁岭市的老百姓心目中像是一个解不开的谜。文中这样披露:“群众太想了解王立军了,想知道他为什么疾恶如仇,对犯罪分子毫不手软;想知道王立军武功和枪法到底有多高强;也想知道王立军身上究竟佩有几支枪……但更关心的是王立军和他家人的安全……” 

当群众搞不清王立军身处要职却一尘不染,而却又那么死心踏地与邪恶水火不容时,于是,文章就反映群众这样的说法:“王立军的家人曾被不法分子迫害过,所以,他有一种复仇心理”云云。 

王立军没有更多地表白自己,他在记者的提问中就群众所关心的一些问题作了如下的回答—— 

“请放心,有市委、市政府和公安局党委的坚强领导,我将竭尽可能和公安干警们在一起,还给老百姓一片净土。至于我个人的安危,无所谓。即使失去生命,能换来一片净土,那也是值得的。” 

“请你们转告群众,我个人和家人与犯罪分子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和恩怨。我为什么要这样干?正如我常说,当看到一些被害人遍体鳞伤、痛不欲生的时候,作为警察,我们该怎么想?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执法,不去惩罚罪犯。那是人民警察的职业责任感和良知的呼唤,是促使我冲锋陷阵最强大的动力。” 

文章的最后是这样结尾的—— 

“王立军,你好!这是全市280万人民发自心底的问候!……立军,你大胆朝前走,人民群众是你坚强的后盾。” 

我深深地被这篇文章感动了。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老话:“得民心者得天下。”王立军到铁岭上任仅仅一年多,却得到了那一方老百姓如此地厚爱,他身上是不是有一种我们共产党人不该丢掉的东西在闪亮呢? 
    
 
   
3。秘密采访


到铁岭市的第一天,陪同我上街了解情况的是铁岭市公安局的宣传科科长李学政。李科长当过兵,到地方干公安有些年头了,是一位50开外的老头子。他那天派车将我拉到街上就避开了我,让我一个人自由活动。 

一位开“伏尔加”的出租司机对我这样说:“王立军这人我没见过,但听人说他挺廉政的。现在他又在‘打黑’(打击黑社会犯罪团伙)。原来铁岭的社会秩序不怎么的,他一来打架的人少了,坐车不给钱的人也少多了。”这位司机后来不无忧虑地说,“像他这样的好人不一定老在铁岭呆着啊!他一走恐怕就够呛。哎,有才干的人都会走的。” 

在大街上我碰见一位老者,姓王,原来是军人,后来转业到电影公司直至退休。他这样评价王立军:“王立军这个人不错,老百姓都说他好。难得啊!他好就好在敢为人民作主,坏人都怕他。” 

我在大街上随心所欲地采访了过路的五六个男男女女,只有一个人说他不知道王立军,其他的人都说知道王立军这个人,要讲他多少事说不出来,反正大家都在说他好。 

后来,李科长将我带到了一个叫“银州大酒楼”的地方。李科长说前些时候王立军带领刑侦人员就在这个地方抓了一伙罪犯。开酒楼的是一个戴眼镜的女老板,斯斯文文的,约摸30开外。让她介绍那天抓罪犯的情况,她说:“王立军他们那天来都穿的便衣,先是叫服务小姐把那个头目哄下楼去,接着干净利索地就解决了问题,干得好漂亮哟!” 

为了了解这次行动的过程,我后来请求王立军能将当时现场的录像放给我看。王立军说,我们有些东西是保密的,像这样的东西只给了公安部一盘带子,既然你是公安部派来的,你可以看看。临走那天,我终于看到了这份录像资料。如今活灵活现在我脑子里的镜头是:王立军那天穿着黑皮茄克,戴一副墨镜,手持微型冲锋枪。那个头目刚被诓下楼后,王立军一个饿虎扑食,把那罪犯头头堵在楼下的休息室里。王立军大喝一声:“你给我放老实一点,你知道我是谁吗?——王立军!”只见那罪犯“扑通”一声就跪下了。王立军上去就是一个擒拿动作,“咔嚓”一声,一副手铐就将其镇住了……我当时就想,这罪犯可不是一般的犯人啊!他是黑社会的首领,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狂徒。怎么一听见王立军的名字就成了“熊包”,王立军果然是名不虚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