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

第29部分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29部分

小说: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匡胤在洛阳祭祀天地之后,突然向群臣宣布,说要留都洛阳。

    无论在哪个朝代,迁都可都是一件大事,赵匡胤在没有同任何人商量,更没有经过廷议的情况下,突然作出迁都的重大决定,到底为了什么?他并没对群臣说,似乎也不愿说。

    赵匡胤迁都的决定,遭到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说出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都在汴梁已经扎下根,突然迁都,拖儿带女的,实在是太麻烦了。真实的原因是什么?谁也不愿说出口。

    其实,赵匡胤御驾到了洛阳,突然作出迁都的决定,并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他似乎是在回避一个人,似乎是在为一个重大的决定做准备,但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皇上不说,臣子也当然不敢问。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70节:空空和尚

    大臣们不同意迁都,除了说出口的理由外,是否还会有其他原因?这也不好说,因为这件事情太敏感,谁也不敢乱开口,说错了话是要遭杀头的,头颅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个,砍了就没有了,大家都特别珍惜。因此,各人的小九九都隐藏在心里。

    赵匡胤也不妥协,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大臣们见说服不了皇上,也都做了一个相同的选择:保持沉默。沉默是金,它可以延伸出很多含义:反对、不服、不同意,等等。

    双方僵持在洛阳。

    晋王赵光义身在汴梁,他知道了赵匡胤要迁都这件事,立即从汴梁赶到洛阳,劝说赵匡胤改变迁都的动议。赵匡胤不仅不为所动,而且还负气地说:“朕不但要迁都洛阳,还要迁都长安。”

    赵光义问是什么原因。赵匡胤说:“汴梁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如果迁都长安,左有淆谷及函谷关,右有陇中,沃野千里,南有富饶的巴中、蜀中,北有以畜牧为贸易的胡境,三面都有阻挡,易守难攻。裁去冗兵,励精图治,治理国家,岂不是长治久安、一劳永逸之策?”

    赵光义却说:“要使国家长治久安,靠的是恩德,而不是山河的险要,何必要迁都呢?”

    赵匡胤叹息道:“你也太固执了,今天依了你,不出百年,天下百姓恐怕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定都汴梁,不如定都长安,在汉、唐时期就有过争论,以关中长安地势之险要,进可攻,退可守,极具战略地位。

    赵匡胤也深刻认识到这一点。然而,他的决策遭到包括赵光义在内的众人的反对,只得怅然返回汴梁。此时的赵匡胤,似乎有一种无奈的感觉。看来,皇帝也有无奈的时候。

    3。空空和尚

    留都不成,赵匡胤返回汴梁,在返程途中,开道的侍卫们见驿道旁的一棵大树底下,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和尚,侍卫们照例要清道,他们走上前去,请老和尚走开,老和尚慢腾腾地说:“你们去问问贵人,就说襄阳的空空和尚在此纳凉,他叫老衲走开,老纳马上就走。”

    侍卫们不解地问:“贵人是谁?”

    老和尚道:“你们替谁开道?”

    “当然是皇上啰!”侍卫们傲慢地说。

    “那不就得了!”老和尚似乎不愿多说。

    侍卫们见老和尚飘然若仙,不敢造次,立即向皇上的御辇走去。赵匡胤正倚在御辇内打瞌睡,朦胧中听到辇外有人说襄阳空空和尚什么的,睁开眼,拨开帘子向外看去,见道旁大树底下坐着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和尚,连忙在车内敲了敲,命令停止前进,迈步下了御辇,向大树底下的老和尚走去。

    老和尚见赵匡胤从御辇下来向自己走来,站起来双手一揖道:“老衲参见贵人,不,参见皇上。”

    赵匡胤趋步上前,拉住老和尚的手道:“空空大师,朕自登基以来,曾多次派人到襄阳去找大师,不见大师的踪影,这些年,你到哪里去了?”

    空空和尚伸出手指有意无意地搭上了赵匡胤的脉门,两眼盯着他的脸,口中却微笑着说:“老衲是游云野鹤,行走天下,居无定所,皇上怎么能找得到呢?”

    “大师当年的十六字谶言,都得到应验,朕说过当有所报,只是没有找到大师,只好令人重修了襄阳那座寺院。”赵匡胤的言语之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空空和尚微闭双眼,注视着赵匡胤的眼睛和脸,过了一会儿后,放开手,微微摇摇头,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什么也没有说。

    赵匡胤略一犹豫,示意侍卫们走开,拉着空空和尚坐到路旁的一块大石上,恳切地问道:“朕自登基以来,以国事为重,朝夕惕怵,如履薄冰,不知有何失德之处,大师是世外高人,一定看得明白,请大师教朕。”

    空空和尚恢复了常态,推辞说道:“老衲是山野村夫,不问世事,岂敢妄言朝政?”

    赵匡胤道:“正因为大师是世外高人,无求于朕,一颗平常心,看得更准,更公正。”

    “皇上临国十七年,藩镇归化,境内大治,民无冻饿之忧,国有充廪之粮,一代盛世,直逼盛唐贞观之治,皇上广布恩德,百姓颂声不绝。”空空有些惋惜地说,“若说缺失,只是为政过于宽容,不免略有不足。”

    空空和尚说到这里停住了。

    赵匡胤睁着两眼,看着空空和尚,等待他继续说下去。

    空空和尚略一犹豫,继续说道:“只是北汉未复,燕云十六州仍在契丹人之手,恐怕要成终身遗憾。”

    赵匡胤两眼注视着空空和尚,紧张地问:“朕自登基以来,志在统一华夏,今南方已平,北边却未靖,朕欲北伐,征讨北汉,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统一大业。难道这个愿望不能实现吗?”

    空空和尚不作正面回答,反而关切地问:“皇上近来身体如何?”

    “朕的身体越来越差,常常有上气不接下气之感。”

    “吃不安,睡不宁,有时脑海里突然一片空白,什么也没有。”空空和尚问道,“可是这样?”

    “正是这样!”赵匡胤紧张地盯着空空和尚的双眼。

    “皇上这是积劳成疾!”空空和尚避开赵匡胤的眼光,欲言又止。

    “不知上天给了朕多少时间。”赵匡胤从空空和尚的态度中似乎预感到了什么,他在问空空和尚,自己还有几年阳寿,在他的有生之年,能不能完成统一大业。

    空空注视赵匡胤一会儿道:“吉人自有天相,皇上多多保重。”

第二篇 大宋开国 第71节:同命运赛跑

    赵匡胤听空空说得含糊,颇有玄机,追问道:“大师能否说明白些?”

    “今年十月二十日夜,皇上静观天象,如果是晴天,可延寿一纪,否则……”

    “否则怎么样?”赵匡胤脱口问道。

    空空和尚两眼注视着赵匡胤,默默无言。

    赵匡胤心里一沉,他知道,一纪就是十二年,看来,十月二十日是道坎,也是自己的大限,过了这道坎,尚有十二年好活。否则……他的心突然像被针扎了一下,浑身一哆嗦,手捂着胸口,两眼有些茫然地望着天空。

    空空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了一声,请皇上多多保重,转身飘然而去。

    空空和尚看了赵匡胤几眼,便断定了他的死亡之期,这事似乎神了。其实则不然,空空和尚是一位世外高人,他不仅熟识天文地理、奇门八卦之术,而且还精通医道,他从赵匡胤的脸色和眼神中看出,赵匡胤积劳成疾,已经是病入膏肓。有人要问,既然精通医道,为何不施妙手救他一命呢?不要忘了,药不医死人,当一个人的大限到来的时候,就等于阎罗王已经向他发出了请柬,阎罗王要请你去,就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要人三更死,不会留人到五更。

    晋王赵光义站在不远处,虽然他两眼看着远方,装做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其实,他在侧耳细听,赵匡胤刚才与空空和尚的对话,他全都听到了。他朝远去的空空和尚的背影看了一眼,悄悄地走到一边去了,但见他眼神深邃,脸上毫无表情,给人一种莫测高深的感觉。

    4。同命运赛跑

    赵匡胤返回汴梁后,将自己关在宫里,什么人也不见,三天没有出门,此时距十月二十日,还有五个多月,不足二百天,这可能是他在这个世界上最后的日子。作为一国之君,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头等大事,就是降复北汉,打败辽邦,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天下。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心愿。

    赵匡胤是一位铮铮铁汉,从来不向命运低头,他要与命运赛跑,为统一天下作最后一搏。

    三天之后,赵匡胤像没事一样,照样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在晋王赵光义、宰相薛居正和户部官员的陪同下,视察了封桩库。

    封桩库是赵匡胤特设的一座仓库,自收复荆湖、后蜀之后,左藏库即国库的积存逐渐丰盈,国家的财政收入逐渐有了积余。于是,他命户部设了这座封桩库,每年岁末,命户部将财政积余从左藏库转到这座特设的仓库,由于这个库的财物是只进不出,入库便被封储,所以取名叫封桩库。

    封桩库是赵匡胤为最后统一天下埋下的伏笔,也是他高瞻远瞩的精彩一笔。看来,封桩库是要派上用场了。

    赵匡胤知道时间不等人,他要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于是他下诏讨伐北汉,对北汉正式宣战。他认为北汉乃弹丸小国,不须亲自出马就可以搞定。他想乘征讨北汉之机,调养好身体,待消灭北汉之后,再御驾亲征,收复燕云十六州,一举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缜密思考,赵匡胤决定,以党进为河东道行营军都部署,以潘美为都监,以杨光美为都虞侯,同牛光进、米文义等兵分五路,分进合击,征讨北汉。同时,又命令郭进等人分别率兵对太原周围的忻、代、汾、沁、辽、石等州发起进攻,与攻打太原的主力军遥相呼应。

    如此大的攻势,在以前从未有过。看来,赵匡胤是想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解决战斗。

    大军出发之后,赵匡胤每天都关注着前方的战报,积极地准备着迎接和犒劳凯旋的北伐将士。他相信,这一天已经近在咫尺了。

    刚开始,战局确实是沿着他的思路发展,各路宋军连连奏捷,北汉军节节败退。

    北汉主刘继元见自己的国家狼烟四起,除太原陷入宋军的包围外,忻、代、汾、沁、辽、石等州同时遭到宋军的猛烈攻击,急忙向辽国求援。

    辽主应北汉之请,派遣宰相耶律沙领兵南下支援北汉。

    党进等人得知契丹人出兵支援北汉,正准备分兵迎击辽兵之时,突然,从京城传来急报,说皇上病重,下令北伐之旅立即班师回朝,一场一触即发的大战,半途而止。

    北汉又逃过了一劫。

    5。未了的心愿

    赵匡胤自派出北伐之师以后,便在御医的诊治下调养身体,入冬时,自觉身体恢复得差不多了,便想随处走走。串门是他的一个习惯,赵普在朝为相的时候,去得最多的地方是赵普的家,不知是什么原因,自从赵普被逐出朝后,他就很少串门了。这一天,他走出宫,在市场上溜达一会儿,然后信步向晋王府走去。

    赵匡胤性格和善,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赵光义生病,赵匡胤与他灼炙,赵光义怕痛,赵匡胤便取艾自炙,笑着对光义说不痛。赵匡胤曾对他人说:“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赵光义听到哥哥这样夸他,心里当然很高兴,对赵匡胤更是恭敬。

    晋王赵光义见赵匡胤登门,喜出望外,留他在府上吃饭,赵光义一边喝酒,一边观察赵匡胤的脸色,赵匡胤问道:“怎么样,气色还可以吧?”

    赵光义放下酒樽,微笑着说:“好!好!已看不出病容了。”其实,他说的是违心的话,至于为什么要这样说,只有他自己知道。

    赵匡胤又说消灭北汉后,他要御驾亲征,收复燕云十六州,此时,他似乎将空空和尚的话抛到了九霄云外。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他这是在给自己壮胆。赵光义知道赵匡胤的心情,他不敢说破,也不会说破,因为他也有自己的小九九。

    赵匡胤看来是气数将尽,自那天在赵光义家饮酒回宫之后旧病复发,渐渐就难以支持,继而卧床不起,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将一切国事委托给晋王赵光义处理。

    赵光义倒是很尽心,白天处理朝政大事,晚上侍候在赵匡胤的病榻旁,忙得不可开交。

    十月二十日,赵匡胤突然驾崩,带着他未了之愿,离开了人间。

    赵匡胤英年早逝,驾崩时年仅五十岁,在位十七年。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愿望是统一天下,最想灭的是北汉,最想击败的是辽朝,最想收复的是燕云十六州,但是,这一切在他的有生之年未能达成,他带着未了的心愿离开了人世。而他的未了之愿,竟成了两宋时统治者一个长久之梦!





第一篇 龙脉顺延 第1节:龙脉顺延

    第一篇龙脉顺延

    赵恒不是长子,他的母亲也不是皇后,原本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可是,当大哥疯了,二哥暴死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疯子做不了皇帝,死人更不会做皇帝。这样,剩下的几个皇子中他最大,太宗皇帝在生前也确立了他的太子地位,皇帝轮到他来做了。

    一来自北方的压力

    1。龙脉顺延

    赵恒不是长子,他的母亲也不是皇后,原本就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可是,当大哥赵元佐发疯,二哥赵元僖暴死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因为疯子做不了皇帝,死人更不会做皇帝,剩下的几个皇子中他最大,太宗皇帝在淳化五年(994年)便确立了他的太子地位,因此,皇帝轮到他来做了。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赵恒正式登基,做了赵宋王朝的第三代皇帝。

    赵恒在即位之前,出现了那么一个小插曲,就是宦官王继恩联络李昌龄、胡旦,阴谋将一个削去王位的疯子赵元佐推上皇位。幸亏宰相吕端英明果断,粉碎了他们的阴谋,使这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