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

第7部分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第7部分

小说: 华丽宋朝的落寞:这才是宋史(壹+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有主之花,又能怎么样,周兵攻克扬州之时,韩令坤是主帅赵弘殷手下的红人、大将,他想摘一朵花,搞个把女人,谁人干涉得了?谁又敢干涉?

    于是乎,韩令坤接收了这朵残花,收为偏房,做了他的小妾。一夜云雨,果然是快意非常。从此后,韩令坤对杨氏可真是宠爱有加,言听计从。

    韩令坤听了杨氏之言,转头问关在囚车中的陆孟俊,杨氏所言,是不是真的。

    苦主就在眼前,陆孟俊想抵赖也不成,只得承认杨氏说的都是事实,但求速死,只是请下手痛快些,二十年后,还是一条汉子。

第一篇 铁血英雄路 第16节:赵匡胤治军

    韩令坤转头问身边的将士们:“你们说,这件事该怎么办?”

    “杀了他,千刀万剐,杀了他。”将士们众口一词。

    两军交战,不杀战俘,这是自古以来就约定俗成的。韩令坤此时顾不得这么多了,他是护花使者,他要为他的爱妾报灭门的血海深仇,这个战俘不能送走,他要将他就地正法,替那死去的二百余口报仇。

    韩令坤命军士设下香案,香案上供着杨氏父母的牌位。烧烛焚香,命杨氏先行拜过牌位,然后命兵士打开囚车,将陆孟俊从车内提出来,剥去衣裳,露出毛茸茸的胸膛,再令兵士提来几桶冷水,将他全身上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推到案前。

    韩令坤拔出腰刀,趋步上前,左手抓住陆孟俊的头发,右手举刀刺下去,哧的一声响,剖开陆孟俊的胸膛,随手掏出他的心肝内脏,放承案上,祭奠杨家父母。再令左右将陆孟俊凌刀细剐,将全身的肉剐得个一干二净,连肉带骨头,抛到荒野之中喂野猪野狗了。

    韩令坤的做法虽然有些残忍,却也解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这就是天理昭昭的轮回报应。对那些恶人,想必也是一个震慑。

    赵匡胤得知韩令坤在扬州打了胜仗,赶紧上书周世宗,替韩令坤请功求情。周世宗准予韩令坤将功补过,不予追究。

    3。赵匡胤治军

    南唐元帅李景达,得知陆孟俊被周兵活捉,受了千刀万剐的酷刑,吓得胆战心惊。连忙与部下商量应敌之策。有人说,韩令坤驻守扬州太厉害了,不如放弃扬州,转攻六合。如果能攻下六合,扬州也就是囊中之物了。

    不能取扬州,何能取六合。可叹南唐这些人,都是一些酒囊饭袋,他们哪里知道,在六合城,还有一个比韩令坤更厉害的角色等着他们。

    李景达也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居然听了部下之言,率领四万兵马,拔寨起兵,绕过扬州,自瓜州渡江,浩浩荡荡杀奔六合,一时间,六合城大兵压境,险象环生。

    赵匡胤驻守六合城,手下只有二千人马。他来六合的主要任务是阻止扬州的周军溃退,未曾想李景达在扬州打了败仗,居然绕过扬州,转攻六合。这支原本是为执法而来的部队,突然变成要与二十倍于己的敌军进行正面交锋。赵匡胤和他的二千人马,一下子被推入了凶险万分的绝境。

    二千人马对四万虎狼之师,如果正面交锋,无异于以羊搏虎,以卵击石。

    赵匡胤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显得异常冷静,当探马报告,说唐军距六合尚有二十里路程时,赵匡胤便命令兵士将营帐后撤,移到靠近山脚一片树林边扎下营寨。一部分营帐扎在山脚下,一部分营帐设在树林里。树林外的营盘看得清清楚楚,树林内的营盘若隐若现,颇有一种神秘之感,让你不知道树林里到底藏了多少兵。赵匡胤又命士兵于营帐之外席地饮酒,一个个赤手空拳,敞胸露怀,狂呼滥饮,东倒西歪。一面修书一封,派快马送往扬州的韩令坤,请他派兵增援六合。

    赵匡胤唱起了空城计。

    李景达自瓜州渡江后,本欲直取六合,当探子来报,说周军在山脚下扎寨,不知兵力到底有多少,且士兵们在帐外饮酒作乐,似乎并不防备。李景达听到周兵如此状态,心里已经是很吃惊了,当他得知周兵主帅是赵匡胤时,急忙传令停止前进,在距六合城十里之地安营扎寨,掘壕设栅,稳住营盘。

    众将纷纷前来请战。

    李景达对大家说,林中扎寨,已是兵家大忌,大战在即,却纵酒狂欢,更是荒唐。赵匡胤是周军名将,他不会不懂得这些用兵的最起码常识。但他有恃无恐,一定有他不可告人的目的。素闻赵匡胤用兵诡诈,打仗时经常不按规矩出牌。这样做,明显是想诱我上钩,我能上他的当吗?当即传令,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军,违者按军法处理。

    李景达由攻转守,一连几天都在观望。赵匡胤也是稳坐钓鱼台,敌不动,我不动。两人打起了心理战。心理战比的是智慧,比的是耐性,谁的智谋高,谁的耐性好,谁就能获胜。两军相持了几天,谁也没有主动出击。

    赵匡胤手下的将领,有些就坐不住了,纷纷向赵匡胤进言,请求出战。

    赵匡胤微笑着对大家说:“敌兵二万,我兵二千,双方力量对比,相差悬殊。敌军之所以安营扎寨,不敢进攻,是因为他们没有摸清我军的底细,心存恐惧。如果主动出击,就会暴露我军的实力,那时,他以数万之众奋力进攻,胜负就很难预料了。现在我军按兵不动,等待他们前来挑战,我们再迎头痛击,兵法上叫做以逸待劳。”

    众将认为赵匡胤虽然说得有理,但如果敌人不战而退,那仗又该怎么打?

    赵匡胤笑了笑说:“南唐主帅李景达是南唐皇帝的亲弟弟,他受命担任兵马大元帅,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是不可能不战而退的。如果真是这样,他如何向他的哥哥交代?要不了几天,他们肯定前来挑战。”

    众将将信将疑,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四天之后,李景达果然决定不再等了,他决定试探性地对周军进行攻击,看看周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命令全军将士拔寨起兵,杀奔六合。

    赵匡胤接到唐兵来攻的军报,特地用鲜红的缨带装饰坐骑,使坐骑在千军万马之中也格外耀眼,他自己也换上一身锃锃发亮的铠甲,一人一骑,显得格外醒目。众将不解,认为这样装扮太过耀眼,会引来敌箭的点射。

第一篇 铁血英雄路 第17节:蛇也能吞象(1)

    赵匡胤哈哈大笑道:“我就是要他们认识我赵匡胤。”说罢,率领全部精锐,摆好阵势,静候唐兵。

    不一会儿,大队唐兵蜂拥而至。

    赵匡胤一马当先,指挥众将士上前迎战。唐兵看到周兵阵中一员大将,艳缨鲜铠,格外引人注目,有认识的,便说这是周大将赵匡胤,士兵们见赵匡胤如此神武,畏惧其勇,未战已先胆怯。周兵未战,已是先声夺人。

    两军阵中,金鼓齐鸣。这一边,是奉了君命,欲荡平淮南;那一边,是保家卫国,欲争雄江北。双方军队,都在拼命,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自辰时杀到未时,还是个不胜不败之势。双方将士,都已精疲力竭。

    赵匡胤见一时难分胜负,命令鸣金收兵。李景达也不相逼,收兵退回原寨去了。

    赵匡胤回到城中,清点人马,伤亡不过数十余人。当即下令,叫众将士将各自的皮笠呈上来。众将士不知何意,都手举皮笠,让赵匡胤亲自检阅。赵匡胤边走边看,不时将队中的兵士叫出一两个,站到一边。检查完了,叫出来的人一共是二十八个。

    赵匡胤来到这二十八人面前,怒喝道:“你们这些人,打仗的时候,贪生怕死,畏缩不前。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难道敌人会自己败走吗?”说完,命令将这二十八个人捆了,推出去斩首示众。

    被捆的人大喊冤枉,众将也一脸茫然。平时都是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怎么说砍就砍呢?谁也下不了这个手。于是纷纷代为求情,恳请赵匡胤刀下留人。

    赵匡胤对众将说:“你们是不是说,我冤枉了这些人,是在滥杀无辜?”

    众将不敢回答,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就这样将这二十多人全都杀了,确实是叫人看不懂。说是滥杀无辜,也不过分。

    赵匡胤指着这二十八个人手中的皮笠说:“所有上阵之人,都戴着皮笠,其他人的皮笠都是干干净净,秋毫无损,你们看这些人的皮笠,上面都有一道剑痕。”

    众人伸头观看,果然如此,虽然如此,但仍然一脸茫然,不得其解,有人问,这与杀头有什么关系吗?

    赵匡胤大声解释说:“今天出战,敌众我寡,凭的是一口真气。如大家齐心协力,奋勇当先,绝不会是这么个不胜不败之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在督战的时候,发现有的人投机取巧,退缩不前。特地在这些人的皮笠上砍了一剑,作为标记。打仗贪生怕死,畏缩不前,如果大家都是这样,这个仗怎么打?”

    众人听了赵匡胤的解释,个个吓得张口结舌,再也没有人敢说半句求情的话。转眼间,二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端了上来。

    赵匡胤命令将首级传示各营,然后与尸首合在一起埋葬了。

    4。蛇也能吞象

    第二天黎明,赵匡胤升帐点兵,他告诫众将士,今日之战,是生死之战,成败在此一举。大家不得畏首畏尾。如果人人奋勇当先,我军就可以一当十,十当百,哪怕敌人兵多将广,定将杀他个有来无回。

    众将士群情激昂,纷纷表示,一定要奋不顾身,英勇杀敌。

    赵匡胤叫过牙将张琼、温颜说:“你们二人,前次寿春一战,同我一起杀过城濠,城上敌人的强弓硬弩,箭如飞蝗。你们都能够冒死不退,甚至箭透入骨也毫无惧色。确实是忠勇过人。今天,我分兵五百,由你们二人统领,先从敌人侧面绕道赶到江口埋伏,截断唐兵的退路。待敌人败退,准备渡江南逃之时,你们乘机杀出来。我率大队人马,随后就到。我料那李景达,不被杀死,也要被江水淹死。若是命不该绝,也要叫他脱一层皮。”

    张琼、温颜二人领命而去。

    赵匡胤命众将士饱餐一顿,天刚放亮即传令出兵。

    周军将士个个摩拳擦掌,一齐踊跃出战。走了里许路程,恰逢唐军杀了过来。赵匡胤命旗牌官将大旗一挥,周军迅即变阵,人人如下山猛虎,个个如出海蛟龙,一齐扑向唐军。哪里的敌人多,刀枪就向哪里招呼。唐军被这种不怕死的打法吓得心惊肉跳,抵挡不住,只得后退。

    李景达自恃兵多,将部队分成两路,从两翼包抄过来,企图将周军围住,包周军的饺子。不料围住了这边,那边被冲开一个口子,等到封住那个被扯开的口子,这边又被周兵冲开。正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队人马,人人手持长矛,直奔唐军军帐。李景达命人前去抵挡,哪里抵挡得住。顷刻间,这队人马便冲破重围,杀到李景达的马前,一哄而上,竟将李景达的帅字大旗砍倒。

    李景达大惊失色,连忙勒马后退,周兵欲取李景达的性命,跟在屁股后面穷追,亏得李景达手下的将士及时增援,拼命拦住周兵,才使李景达保得性命。

    两军正在激战之时,韩令坤率领五千生力军从斜刺里杀出,拦住了唐军的去路。

    原来,韩令坤接到赵匡胤的求援信后,知道军情紧急,带令五千精兵连夜急行军赶往六合,为了杀唐兵一个出其不意,赶到六合之后,并没马上投入战斗,而是将部队埋伏在山沟里,暗地里派人通知赵匡胤。赵匡胤正是有了这支强援,心中有了底,才从容出战。

    唐兵见帅旗倒了,主帅跑了,顿时成了没头的苍蝇,东逃西窜,各自逃命,军械辎重丢得遍地都是。

    赵匡胤下令,即使地上有一块金子,谁也不准捡,谁捡了,砍他的手,割他的头。想到前面那二十八颗血淋淋的人头,士兵们知道赵匡胤是个说一不二的人,谁也不敢以身试法。于是,全军齐心协力,追杀逃敌。

第一篇 铁血英雄路 第18节:蛇也能吞象(2)

    南唐元帅李景达率领残部,拼命地向江口溃退。眼看到了江口,满指望乘船过江,就能逃离虎口,保得一命。谁知道刚逃到江口,猛然听到一声炮响,一支周军从斜刺里杀出来拦住去路。李景达这一惊非同小可,险些跌下马来。幸亏唐将岑楼景有些胆量,挥舞着一柄大刀,冲出阵抵挡周兵。

    周军队中的领军人物,正是张琼,只见张琼左手执盾,右手提刀,拍马上前,大声叫道:“来将别走,有我张琼在此,快快留下头来。”

    岑楼景大怒,也不答话,抡刀跃马,直取张琼,张琼举刀相迎,两马相交,一来二往,大战数十回合,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杀得难解难分。

    正在这时,赵匡胤率领大队人马杀到,战将米信、李怀忠见张琼正同一名唐将厮杀,拍马上前助阵,任你岑楼景如何了得,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岑楼景并不傻,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只见他虚晃一枪,勒转马头败下阵去。

    李景达此时已跑到江边,顾不得手下的残兵败将,觅得一艘小船,乘乱渡过江去。上万名唐兵挤在江边,只能望江兴叹,哪里还能找到渡船?

    周兵赶到江边,毫不留情,杀起人来,犹如砍瓜切菜一般,直杀得尸横遍野,血流遍地,连那滚滚江水,也染红半边。有那会水的,解甲投江,拼命地游向对岸,而那不会水的,逼急了,也只好往江里跳,怎奈身入水中,手足不能自主,乱拍几下,一个个沉入水中龙王爷去了。

    岑楼景乘马跑到江边,也是别无选择,加上一鞭,跃马入江,原来那马,也会泅渡,带上岑楼景,半沉半浮,游向对岸。众唐军纷纷仿效,有那想活命的,几个人抱住一匹马,有的拉住马尾巴,有的抓住马鞍,马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结果谁也过不了江,一起淹死在江中。那无马可借力的,不会游泳的,会游泳又来不及跳江的,就成了周军的刀下鬼。

    这一仗,赵匡胤大获全胜,斩获南唐兵将约一万五千人。那南唐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