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学会站着睡觉 >

第4部分

学会站着睡觉-第4部分

小说: 学会站着睡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说,在年轻时代都曾做过全职和兼职的工作,但像韦尔奇这样充满激情地去做事的人却并不多见,无怪乎后来他在总结成功经验时着重提出,“激情是成功者的标志”。在一次演讲中,韦尔奇说:“对我来说,极大的热情能够一美遮百丑。如果说哪一种品质是成功者共有的,那就是他们比别人更有激情。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细节因细小而不值得去挥汗,也没有什么大到不可能干好的事。多年来,我一直在我们选择的领导者中发掘工作激情,激情不是浮夸张扬,而是某种内心世界的东西。优秀企业的标志是能够燃起员工的工作激情。”同样的,一个优秀的人也是能够从普通的事情中找到快乐和激情的人,而这些激情则来源于一个简单的认识:做好每一件值得做好的事情。

四处找井不如挖好一口井

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曾经说过,“归根结底,生活是各种机遇的总和。每个机遇都应运而生并且影响深远。”他本人就是一个善于抓住机遇的人,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感情上,只要有个舞台,他就会力争表演得最好,这也使得他在少年时的“大话”——“迟早有一天,我会入主爱丽舍宫的”——最终成为现实。

尽管如此,密特朗却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在他看来,他一生中所遇到的机遇并不比其它人多,不同的只是,他更懂得利用所有的机会。相对于那些四处打井却哪口井也打不好的人,他更倾向于拉罗什福科的见解,那就是,“在重大的事务上,我们应该少用心去创造机会,而更多地注意利用现有的机会。”

我曾经遇到过两个人,他们都很聪明,也都在努力学习外语。其中的一个为了学好英语,买了一大堆教材,每套教材他都会新鲜几天,但不久就会仍在一边,摇摇头,说“这教材不行”,然后便去找下一套教材或另一种学习方法,结果几年下来,他的英语还是那么几句,而他只是在抱怨“没有英语环境”或者是“没有合适的教材”。而另一个人则不同,他只是选定了一套人们普遍认为不错但并不完美的教材,然后便全力以赴地去苦读,听说读写,完全以那套教材为主,最终甚至把教材背得滚瓜烂熟,结果不出两年,他的英语水平从丑小鸭变成了天鹅,而且还拿了英语大赛的冠军,毕业后被一家大公司派往了国外,现在已经成了地区经理。

我的一位同事曾经感慨地说,30岁的男人其实在体能和智能方面都处在黄金时代,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很难集中起注意力来,也很难投入地“爱一次”,无论是感情还是事业。由于有了太多的信息、机会和选择,一个人便很难聚焦在一件事情或一个人身上,注意力也十分容易分散,这也使得人们经常为了“20”而失去“80”,为了琐碎而失去平静,为了许多条不属于自己的船而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条船。

更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常常给予了外界过多关注,却严重地忽视了自己。被忽视的有健康,有生活的乐趣,也有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我们有时会去关心朋友甚至并不亲密的人的冷暖,却很少用心呵护一下自己的一经破损便极难恢复的胃和肝;我们有时会为了让别人心情愉快而去打自己并不喜欢的牌,却很少随心所欲地去做能令自己开心的事情;我们有时会为了别人的一个眼神而疑惑甚至烦恼上一个星期,却未必会真的在意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不仅如此,许多人都对自身的资源挖掘不够。人们总是很热衷于那些外部的可能会被利用的资源,却忘了一个人最大的资源其实是他自己,只要用心去体察和挖掘,是完全可以创造出奇迹来的。换句话说,一个人最重要的也是最大的一口井是他自己,而且这也是最完整、最可靠的一口井,因为这是任何人也夺不走的。只要你不埋掉它,卖掉它或毒害它,它就永远会有机会帮你改变命运、创造奇迹。

下面的故事就很说明问题。有一个人拥有一幢漂亮的房子,有一个大花园,大片的绿地,有游泳池,总之应有尽有,但他不久便厌倦了,就像很多厌倦了婚姻和工作的人一样,厌倦了。房子漂亮和宽敞与否是无关紧要的,只是因为每天都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他就厌倦了。后来,他叫来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告诉他:“我想把房子卖了,我已经厌倦了,房子已经变成了地狱。”

第二天,一则广告登在了报纸上,经纪人把房子完美地勾勒了出来,就连房子的主人都被吸引住了,他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爱不释手。他立即给经纪人打电话,告诉他,“等等,我不想卖了。你的广告使我深信,也使我知道了,我整个一生都想要这幢房子,我一直寻找的就是这幢房子。”哈哈,好险呀,就差那么一点,他就将因为不能够充分理解房子的真正价值而与之形同陌路了。可生活中呢?有多少人因为不能够理解、不懂得珍惜而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真爱、事业和友情?

现在问问自己吧: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大房子呢?或者你自己就是一幢大房子?你真的知道自己的“井”里都有什么吗?

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有一位钢铁公司的老板一直苦恼于工作效率不高,便找到了管理学家艾比.李。李为他做了如下建议,“首先,在纸上写出你明天所要做的六件事,依顺序编号,放入口袋。第二天,将第一号工作做好。然后,依次进行第二、三、四项工作,直到下班。此间,不要计较每件事是否做得完美,因为你目前做的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先不要想其它的事情。”在他看来,如果这种方法都不能将工作全部完成,其它方法大概也没有多大效用。后来,他的这个“一次只做一件事情”的建议成为家喻户晓的管理学原理。

与此相似的便是“一次只吃一种浓缩食物”的说法。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体的构造使胃无法在同一时刻消化一种以上的浓缩食物(除水果、 蔬菜以外的任何食物都叫“浓缩食物”),故而,人类不应该同时食用两种浓缩食物。这个道理就像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一样简单。可以说,不合理的饮食搭配不仅是削弱人体消化能力、增加体内毒素的“杀手”,更是造成现代人精力危机的根本原因。我们注意到,野兽之所以强壮,就是因为它们一次只吃一种食物;而那些经常参加酒宴的人消化系统往往有问题,并且极易发胖的原因也是如此:他们太经常在同一时刻消化两种以上的浓缩食物了。就连汽车大王亨利?福特也很清楚这点,他就曾指出,食物的混合食用会产生化学变化而引起不适之感,这也使得他在工作上特别注意一次只“消化”一件事情。

事实证明,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不仅有益健康,对提高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凝聚心神、心无旁骛的,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发挥潜能,而频繁地从一项工作转换到另一项工作则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人的身体器官象其它装置一样,一旦停止运转就失去了动力,在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去启动时,就得花时间恢复失去的动力,基于这个道理,管理学家建议人们在工作日中应该避免不必要的工作转换,进一步说,就是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做到位,然后再考虑下一件事。而且从心理上说,当一个人了结了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证另一件事做好的必要前提。

为了做好重要的事情,还要注意不被无关紧要的事情所干扰,不要横生枝节。这就好比你去上网,本来是要找一个重要资料的,可一上网就被花花绿绿的网上世界吸引了,一会儿打开邮箱,回回信,一会儿下载点歌曲、Flash,一会儿看看新闻,从国内到国外、从体育到娱乐,不亦乐乎,一会儿再聊聊天,天南海北,一会儿再贴几个帖子,发发牢骚……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正事却被扔在脑后。相信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吧。

现代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过得似乎却越来越疲惫而无奈,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被这世上太多的诱惑和太多的琐碎分散了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注意力,也使人们在与大局无关的地方逗留过久并消磨了过多的意志,而最终却无补于对生活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有人曾为希望永葆青春的家庭主妇开了一副秘方,其中的一条就是“按事情的重要性来做事,并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每个“与时间赛跑”的人应该谨记的呢?

简单地生活

人不能够很好地集中注意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把生活变得太复杂了,最常见的便是在人际关系上。有时,只是别人无意中的一个眼神或一句话,却会让你思虑上好几天,而其实对方什么意思都没有;有时,只是正常的男女同学交往,却会让你魂不守舍、想入非非,最终却被证明是一厢情愿,不仅自己受到打击,两人关系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有时,明明只是年轻人斗气,你却把它升级为战争甚至冷战,既失去了一个潜在的支持者,也失去了一个和谐的环境……归根结底,还是太自我了,或者说是太在意自己了。

人性的一个不是弱点的弱点是,我们常常把自己看作是最重要的人,但事实却完全不是这个样子,除了最关爱你的人,很少有人会十分在乎你,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需要在乎的事情,落实到你头上的“在乎”是少之又少的,甚至是完全没有的。有的时候,别人的一脸冰霜,并不意味着你怎么样了,而只是说明他遇到麻烦了,你如果把问题想复杂了,不仅会无谓地伤到自己,还会给对方增添麻烦。

不仅如此,人们的视线也太容易局限在眼前的事物上,而常常忽视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内心的平静,比如赶路去。这种事情最极端的表现便是有的人会为了几毛钱的口角而疯狂地杀掉对方,看似偶然,其实是平时太在乎小而忽视大了,只盯着脚下的人,迟早是要撞墙、撞车的。

我的好友有一句座右铭,“输了什么也不要输了心情”。在他看来,一时的得失成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就像有些歌唱的那样,即便是年轻时的荒唐,多年后也会变成美丽的回忆。

爱别人也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因为爱会使人际关系变得轻松起来,这反过来也会松弛你自己。就像奥修所说的,如果你同某一个人相处而无法放松,那么你就并不在爱中,换句话说,那能使你放松的人,多半是你真正喜爱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当两个人之间没有爱在流动,别人就是“地狱”,而当两个人之间有爱在流动,别人就是“天堂”。所以,他人是天堂还是地狱,取决于有没有爱在两人中间流动。而这种爱首先来自于对自己的宽容。如果你能够原谅自己的无知、懈怠、荒唐和情绪化,明白那是人性的弱点,是一个正常人所必有的生活表现,你就会比较容易理解和原谅别人。大家都是普通人,彼此彼此吗。

而一旦人能够简单地对待人世间的种种,生命的能量就会得到放松和汇聚,人就会进入一种充满生机的宁静中。这种宁静使人精力充沛,能屈能伸,既不骄傲也不虚荣,不受悲哀和妒忌等情绪的折磨,而只是平静地生活着,在他身上有着健康的竞争意识、雄心、荣誉感,甚至会有一丝无公害的骄傲和适度的虚荣,这一切唤醒了人的潜能,凝聚了人的渴望,牵引着一个平凡的人走向不平凡的人生。

备忘录:

“好工作不是被找到的,好工作是在欢喜中做到的”,工作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看我们用什么方式去面对。

真正顶尖的人不会跟别人比,而只是不断地跟自己竞赛,他对挖井的兴趣要远远大于找井的兴趣,在他看来,人生最重要的一口井就是自己。

 
 
5 成功从第一块“奶酪”开始 
 

 
 

爱默森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无论他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埋没。”你有这种特长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

假如有人告诉你,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的丛林中,有一个埋没了多个世纪的大城市,而你又对考古有着非常的热爱,你真的很想找到它,那么你会立即疯狂地冲出大门出发去找吗?答案是肯定的,你不会那么草率,你知道必须按部就班地来。你需要收集资料,了解地理和人文情况,你需要准备工具,准备好包括资金在内的物质条件,你甚至需要找同伴……等到一切就绪,你就可以从容地出发了。

看上去一切都顺理成章,几乎所有人也都会这样做,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的许多大事上,人们却未能如此理智,比如就业。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情愿地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中,在抱怨和无奈之余,人们是否想过,在就业之战中,自己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输在了起点。

正如人力资源专家所言,大学生在行将就业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弄不清楚自己的志向、兴趣和人生目标,而现有的一些学校教育又没有教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常常让学生学非所用,产生很大的挫折感。错误的选择与期待,造成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也使得大学毕业生即便在工作后也难以摆脱这种心理阴影,有的人甚至三五年都调整不过来。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源头则在于大一的混沌渡过。

起点决定终点。事实上,如果你想在四年后的就业市场上从容不迫,在大一时就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要想象一下四年后自己会在哪里,为了到达那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应该积极去参与什么,刻苦去学习什么,尽心去体会什么,努力去克服什么,断然去拒绝什么?如果一个人想不清楚,不妨请教一下朋友、师长和过来人,当然一定要是希望你好的人。

即便是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去努力了,你的生活就会大不一样。也许只是大一时多走的几步,就使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