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一品田园美食香 >

第124部分

一品田园美食香-第124部分

小说: 一品田园美食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到家,冬生把小花爹的情况跟田氏讲了,田氏这会跟麦芽做在炕上,听了冬生讲的话,田氏也直叹气。
    麦芽想了下道:“不如我们找村里人募捐吧?”
    “募捐?啥叫募捐?”冬生抓了下脑袋,他没听懂。
    麦芽赶紧捂着嘴,眨了几下眼睛,忽而又笑道:“就是咱们发动村里人,帮着准备小花爹的身后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等咱们预备齐了,就算现在用不着,以后也总能用得着,再说了,这不也是冲喜嘛,说不定这样一来,小花爹还能把这年给过了呢!”
    田氏赞同,“你妹妹说不错,冬生啊,你明儿去趟村长家,把林大姑家的情况跟他说说,不管能不能帮上忙,咱们至少得跟他说说。”
    冬生点头,“行,我明天一早就去。”
    生老病死这种事,谁也预料不到,就在腊月二十这天,离过年还有九天,小花爹一口气没上得来,凌晨的时候便去了。林大姑经厉过这种事,所以她没有乱了手脚,而是一早就去请了林德寿还有其他几个相熟的村民过来帮忙。
    一个时辰不到,灵棚就搭好了,李氏跟几个婆娘陪着林大姑,小花跟大花也披麻戴孝,在灵棚跪了一会,就被林翠带回家去了。她俩还太小,面对死亡,她俩还没有足够的承受能力。
    看着棺材抬了来,上面还挂着白绫,顶端挂着……,
    林大姑震惊的合不拢嘴,她是准备这几天去筹备棺材的要,
    按着榆树村的风俗,这搭灵棚也极有讲究,长宽比例,以及挂白帘的长度,用白布做的花球该挂多高,灵棚的香火如何点,祭品如何摆放,何时守孝,何时起棺,何时入土,都得按着规矩来。(这真正的下葬礼仪,先不说,搁在以后再做介绍。)
    林大姑家情况不同,死了男主人,家里又没有主事的长辈,这丧事就简单了办。要不是林德寿跟黄年,还有村里的几个年长的男汉子帮着张罗,只怕连这个都办不起来呢!
    林大姑也穿披着麻,戴着孝,抹着眼泪,对林德寿他们拜了拜,“他林叔,要不是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一句话没说完,她又嚎啕大哭,哭她的男人薄命,哭自己命不好,哭两个娃可怜了,总之,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泪水,她都得在这一刻全部倾泻出来,等丧一完,再面对两个娃儿时,她就得收起悲痛之情,带着她俩好好活下去。
    李氏又过来劝,几个婆娘陪着她坐在灵棚外,往瓦盆里丢纸钱。
    整个村庄都笼罩在一片哭声之中,为这冬日寂静的山村,凭添了一抹忧色。
    村里有人过世,纪安山就算病的再重,也得过来看看,入了冬之后,他身体不好,一路走来,也是由他的儿子搀扶着。听说他的两个儿子,都在离庄县百里之外的太和城求学,平时很少回来,也就在快过年时,学堂放了假,才得空回来。
    到了灵堂跟前,林大姑刚收回去的眼泪,又冒了出来,撕心裂肺的哭起来。
    纪安山脸色很难看,要不是他儿子搀扶着,只怕连站都站不稳,他安慰了林大姑一些话,看见大花跟小花不再跟前,又仔细询问了一遍。接着,便对在场的乡亲们讲道林家的情况,也跟林大姑讲了,办丧事的这些钱还有棺材,都是乡亲们凑上来的。
    林大姑听了万分感激,做势就要给大家跪下。李氏跟麦芽一直站在她后面,看她要跪,赶忙拉住她。
    纪安山没坐多大一会,便起身体回家去了,临走时,将他大儿子留下,让他帮帮忙。
    其实也没啥好帮的,灵棚的挽联是孙夫子写的。因为林大姑不肯收丧礼钱,也不用记账,看她家的情况,连丧饭也省了。大家过来看看,打一圈便也就走了。
    黄大全听说林大姑的事,苦于他生意忙,回不来,便让送了些纸人纸马过来,等入土的时候可以一并烧给他。
    到了下午,灵棚门口便只留了相熟的几个人。
    这大雪断断续续的下个不停,搭好的灵棚很快就落上一层雪。傍晚的时候,麦芽去下了些雪,给林大姑垫垫,连着几日操心,让她整个人迅速瘦了下来,身子歪歪倒,脸色也差的很。
    不过,麦芽下好的面,林大姑也只吃了几口,便没了味口,看着灵棚里摇摇晃晃的烛火,她心里说不出的空。
    因为出殡要在第二天清晨,这也是榆树村的习俗,不可能真的放上三天。所以当晚需要有人守灵,这么冷的天,守灵不是件舒坦的事。
    这事便落在林德寿跟黄年身上,但是后来钱满仓也来了。
    林大姑家做不出饭,麦芽便让哥哥跟元青往这边送了些饭菜过来,又因着天冷,便让他们就近在林虎家吃了饭,吃饱了再去守灵。
    守灵不一定要在外面守,所以他们几个便抱着大棉袄,到林大姑家堂屋去了。也因着他们几个在那边,林氏便把林大姑他们接回自己家住,麦芽想着林翠家地方不大,便叫哥哥把她俩接到自己家里来,反正她的炕大,睡得下。
    大花姐妹俩,少年不知愁,一听说要到田家去,她俩高兴坏了,只有大花在睡觉之前,莫名的说道:“麦芽姐姐,人死了,是不是就是躺着不动了,就好像睡着了一样,那他还会不会醒呢?”
    田氏也跟她们睡一块,她正拍着小花,这两娃不认生,也不吵着要她娘,来了田家,就跟在自己家一样,安稳的很,听了大花的话,她依旧沉默的拍着小花,默不作声。
    麦芽摸着大花的头,耐心对她道:“人死了,就会飞到天上,以后就住在云朵里,如果哪天,你抬头看见天上有朵云,在你头顶上飘着,那可能就是你爹,他在默默看着你,看着你长大。”
    大花还真的朝窗边看去,可惜现在是夜里,外面漆黑一片,啥也看不见。她没再追问,经过这一天的折腾,她俩也累了,没一会,便呼吸均的进入梦乡。
    等到她俩都睡着了,田氏长长的叹了口气。她也是从这条路上过来的,其中的艰辛跟酸楚,只有经历过人才能明白。
    麦芽安慰她:“娘,别想了,生死有命,咱也无能为力,不如明儿好好送上一程,活着没过上好日子,死了,总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不然这一辈子真就白活了。”
    “你说的在理,那咱们明儿都去,这两娃也得去,她们得在坟前哭一哭!”
    这就是没儿子的苦处,没儿子就没人抱灰盆,明儿就得大花抱着,她是长女嘛!
    第二天,麦芽起了个大早,用大锅熬了些稀饭,小锅烧热油,炸了些油饼。
    油饼是用鸡蛋加碎豆腐渣,加入面粉,以及切碎的韭菜,搅成稀糊状,再用特制的平底勺做模子。用大勺舀着拌好的面糊,倒在平底勺上,再连同勺子放进油锅中炸制。
    油饼在热油里迅速凝结,便自动从平底勺上脱落,随后,便可接着再炸下一个。
    炸油饼关键就是得掌握好火候,要炸的外酥里软,一咬下去满口韭菜香,才算得上顶好。
    大花姐妹俩这一觉睡的香,她俩好久没睡过这样暖的被窝,所以今天精神格外的好,穿衣服的时候便闻见油饼的香味,馋的她俩直流口水。
    田氏在帮她俩穿衣服,见着她俩的表情,笑道:“快些去洗脸漱口,你麦芽姐姐正做好吃的呢!”
    大花使劲点了点头,弄好自己之后,又转身去看小花,田氏这时已帮小花把棉袄棉裤都穿好了,一拎之下,她才瞧见小花的袄子破好几个洞,里面的棉花都跑出来了。
    小花也饿了,止不住的往外张望,一等衣服穿好,便往外面跑去。
    等她跑到厨房的时候,麦芽已经准备把炸好的油饼端到堂屋去,见她俩进来了,便打发她们赶快去洗漱,不然等油饼凉了,可就不好吃了呢。
    冬生也早早就起来了,把院子又扫了一遍,虽然不管用,但总比堆了满院的雪强一些。
    他也进了厨房,给她俩打了温水洗脸,接着又到院里喊了李元青他们过来吃饭。
    李元青没来,倒是李和跑来了,冬生见他一个人来的,忙问道:“咋就你一个人,他们呢?”
    李和一进门,就跑到厨房吃饭去了,听见他问话,忙不迭的道:“元青早上熬了粥,因为我婶子想吃粥,他也跟着喝了粥,秦大夫说什么都无所谓,可我不想吃哪,我就在等你们喊我呢!”话一说完,他便迫不及待的塞了个油饼子放进嘴里,撑得脸部都变了形。
    大花看他吃的那样猛,一口一个饼子,生怕盘子里的油饼都被他一个人抢光了,急忙用筷子抢了几个,一半放进妹妹碗里,一半放进自己碗。
    李和冲她直翻白眼,“小丫头,你吃的完这样多的饼子吗?可不准浪费呀!”
    大花下巴了扬,“当然吃的完,你都能吃得下那么多东西,我们怎么就不能,你比我们吃的多好多呢!”
    小花也赶紧帮着姐姐讲话,“就是就是,你的嘴巴好大,我才吃一口,你就吃一个了。”
    大花撅嘴道:“你吃那么多也不怕噎着!”
    冬生也端了碗,坐下来吃饭,听见大花姐妹俩埋汰李和的话,笑道:“他早都练出来了,再噎也噎不死,顶多把肚子撑破而已。”
    “肚子撑破?”大花重复他的话,接着,她捧着肚子大笑起来,小花虽然不明白姐姐在笑啥,但也跟着呵呵傻笑。
    果然,孩子就是孩子,即使前一刻悲伤,后一刻也可以很容易就开心起来。
    田氏慈爱的瞧着她俩,一面给她们一每剥了个咸鸭蛋。大花姐妹俩很久没吃到这样好的早饭,脸上的幸福不言而喻。
    吃过早饭,也就李氏,李和跟秦语堂没去送葬,其他人都去了。田氏一吃过饭,便跟冬生背着大花姐妹俩,因为她俩得先回去换孝服。麦芽忙好了家里的事,才跟李元青一道去的。
    还没到林大姑家门口,便又听见那撕心裂肺的哭声,今儿不是一个,而是一群,听说今天小花爹的远房砌亲戚,不少都来了。这哭声,动静大会很,麦芽听着鼻子直发酸,心也跟着颤抖起来,
    到了跟前,才瞧见棺材已经搬到外面了,这是口红漆棺材,听田氏说,在他们村,死后能有这样的棺材,已经算很体面的了。
    棺材上绑了好几道粗麻绳,上面横着用树枝切成的长扁担,一共有三根,得六个人抬着。
    这抬棺材的人数是够了,冬生,李元青,加上林德寿,黄年,钱满仓,还有那个旺才他爹。他们几个都有把子力气,抬棺稳当的很。
    村里能出动的年轻人几乎都来了,却唯独不见李元木的身影。麦芽要是没看错,先前她离的老远,看见他家门开了一道缝,李元木躲在门后面,偷偷往外看。
    李氏晓得他的德行,气归气,却也没法子,都分了家,没了瓜葛,她说又说不过,打也打不过,还能怎么着。
    榆树村有专门的坟地,是村里规划出来的公用土地。只要是榆树村的村民,都可以葬到那里,而且还分家分户。
    没有请吹锣打鼓的艺人,只有林氏跟亲人的哀嚎声。
    大花还不懂,抱着牌位,被小花爹那边的亲人牵着手,走在队伍的前面,李元青他们抬着棺材,紧随在后面,棺材的后面是林大姑哭的直不起腰,被田氏跟林虎娘搀扶着往前走,麦芽拉着小花跟在队伍的后面,还有些自愿跟随的村民尾随着队伍而走,还有其他负责放炮竹,撒纸钱的人,也走在队伍的两侧。
    按着风俗,每走过一个路口,就得放一挂鞭炮,撒一把纸钱,好叫回门的亡灵不会走错路,识得自己的家。
    麦芽第一次经历古代的葬礼,听着他们的哭声,只觉得后背凉凉的。林大姑的哭丧,带着点唱腔,拖着长长的尾音,这声音要是半夜听来,是挺渗人的。
    到了坟地里,那放棺材的坑,早都挖好了,只等棺材下葬。
    期间又是一通规矩,林大姑的哭声也时断时续了,想来,她也是太累了,哭不出来了。
    大花姐妹俩就站在一边,看着她爹的棺材放进去,看着黄土慢慢盖上。
    小花不知怎么的,看着那一锹一锹的土覆盖而上时,哇一声就哭了,四下找她娘,也不知在害怕什么,还是她明白了,这被黄土埋上的人,就是她的亲爹,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世间便再也没了这个人。
    林大姑抱着她,刚止住的泪水又往下掉,整个眼睛红肿着,都快糊到一块了。大花偷偷抹着眼泪,田氏她们也跟着掉眼泪。这情景怎能不叫田氏触动,当初她也跟林大姑一样,站在边上,看着黄土盖上田父的棺材。麦芽那会太小,她不忍心让她瞧见这个场面,所以下葬那天,只有冬生抱着牌位站在一边。
    主持行礼了人,喊了句什么,麦芽也没听懂,接着又是一长串的鞭炮声,又人推了推大花,告诉她要把怀里抱的灰盆砸烂,得狠狠的砸,砸出响来。可怜大花哪有那么大的力气,好在有人给她搬了个石板,这脆生的灰盆便在石板上碎了。
    絮絮叨叨的诵念声,又响了起来,大致的意思,是让死者安心上路,这灰盆就相当于他在尘世间的根,断了这根,便可以安心的去了,别再回来,也不可缠着妻儿老小。
    最后,坟头上还得插棵柳树枝,在柳树枝的下面,是个坟头,再前面便立了块石碑。这年头,能立上石碑就不错了,好多人家只能拿个木板,刻上亡者的姓名,然后往坟前一插,就算完事。
    来送坟的人,陆陆续续都走了,田氏跟林氏也搀着林大姑往回去。看着林大姑这副模样,大家便想着帮她分担些,这两日她就住林虎家,大花跟小花钱还是住麦芽那里,等过了这段日子再说。
    林大姑家来的那些亲戚,有人好心来送亡者一程,也有人是来看热闹,总之,各人各怀心事,等小花爹一入土,他们便各自回家去了,临走时,连句安慰的话都没留。
    这些人,这些事,林大姑也不在乎。这些亲戚,她一早就看透了,这回能来送葬,已属对他们家天大的恩赐。他们又怎敢再留下,万一这孤儿寡母的,要他们帮助咋办?所以,能走就得赶紧走。
    好在,有村里人的帮忙,后面的琐碎事情,都替她弄好了。
    看着林大姑憔悴成这样,林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