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

第77部分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第77部分

小说: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的三十三集团军进行攻击,导致了汤部也能放开手来一方面对江北指挥部所属的新四军一支队进行阻击,另一方面则对新四军军部进行围堵,遵照中央的命令,叶挺率部全力突围,大部已经突出重围,只留下军部机关的前线剧团的一些女同志因为行动不便而被阻隔在顽军的封锁线之内,大部分女干部都是新四军高级干部的家属,还有大量的怀有身孕,在这种情况下,顽军利用这批被俘的女战士进行要挟,并通过空中散发传单,声称只要新四军高级官员出面说清这次北移变南下的真相,即可交还战俘,并消除误会,叶ting在获得这张传单之后,认为自己在国民党方面还是有影响力的,根据中共中央东南局副书记饶shushi的意见,14日下午在卫士的保护下前去和国民党军谈判,竟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guoping在突围时牺牲。副军长项ying和副参谋长周zikun在泾县濂坑石牛坞赤坑山的蜜蜂洞隐蔽时于3月14日夜遭叛徒杀害。1月17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发表命令和谈话,反诬新四军为“叛军”,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将叶挺“交军法审判”。1月30日,蒋介石亲自出马,以行政院长名义发表撤销新四军番号的所谓“训令”,从而把第二次反共高潮推到了顶峰。

    历史再一次将老潘的努力轻易的湮灭了,只不过九千官兵最后成功突围的超过七千人,只有少部在转移中牺牲或被俘,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老潘最后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对天狂呼!天哪!这到底是为什么?你给了我一个机会,难道就是让我看着他们走向命运的结局吗?那么左quan、彭xuefeng这样的一代名将的命运也是无法改变的吗?

    一月十八日,中共中央发言人发表谈话,全面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真相。一月二十日,中共中央军委发表主席起草的命令和发言人谈话。命令任命陈yi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yunyi为副军长、刘shaoqi为政治委员、赖chuazhu为参谋长、邓yuhui为政治部主任,重建新四军军部。谈话提出了严惩祸首、取消一月十七日反动命令等十二条解决皖南事变办法。周enlai在重庆除同国民党当局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外,并运用各种形式在各界人士中揭露和痛斥国民党顽固派的暴行。中国共产党的正义自卫立场,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海外侨胞和国际进步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同时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挽诗“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注:在写下这一节的时候,正听着新四军的军歌“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血染着我们的姓名……”念及先烈,不禁热泪盈眶!心情及至不能自已。

    ※※※※※※※

    而前文中老潘收到的二支队的电文也就正好从侧面反映了,这次的反共高潮来得是多么的激烈,二支队被中条山接应到中条山后进行修整,因为部队官兵多为原国军官兵,因此当时国民政府的军政部准备将其就近成建制的补充进一战区序列,作为战区直属的独立团使用,但是提出这个建议之后,却遭到了已经被宣传为党国抗日英雄的王继威不冷不热的反对。说是部队残破不堪,不足以使用,需要修整整补。于是第一战区当时的司令长官卫立煌以为这不过是用兵自重,以及趁机漫天开价的表现,结果王继威接到了蒋委员长的命令:按照甲种团编制全面整补,全面换装国造装备,还有晋升王继威为中校团长还有晋三等宝鼎勋章,属下所有将士一律晋升一级军衔。这样的殊勋就连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都为之咋舌,但是不管是什么人都忘记了,王继威当日曾经对老潘有过一个承诺。也就是李向阳在多次隐讳的提及“那边”的事情的时候,王继威都是微微一笑:“老李,现在还不是时候,暂时隐忍片刻!”

    确实,要是当时王继威就带队要求返回八路军的话,绝对会被第一战区就地缴械,可是王继威此人确是不动声色,对于长官同僚的宴请,全都欣然赴宴,对于第一战区整补进来的武器弹药,补充兵员也是欣然笑纳,不过那些个军官,政治部的军统中统的人员则被毫不客气的以我部官多兵少,无法安排这许多官职为由,敬谢不敏。

    明面上,官兵们全都和其他的部队一样出操,一样的轮休,一样的下馆子逛街,可是私下里,王继威却以老乡会,同学会的形势将官兵们组织了起来,并且说明了自己想要履行诺言回到八路军的事情,当时的士兵多是唯上司之命是从,特别是大家又是出生入死出来的兄弟,血里火里帮着同僚挡过枪,扛过刺刀的不在少数。更多的行军途中大家一口水分成两口喝,一个饼子两个人吃更是平常之事,这样一来这个老乡会同学会在这样的形势下变成了串联的极好场所。但是迫于当时的形势,如果王继威这位“国军”的抗日英雄,突然宣布反投八路军,就算是王继威能带着队伍跑出来,恐怕依照当时的局势也没有人敢于接收。

    可是一进入了四一年的元月份之后,局势彻底的改观了,再也没有听到上面的联合抗日的讲话,并且报纸宣传上也见不到第十八集团军和新编陆军第四军的战报了。到了十七日之后各地各部都发放了戡乱剿匪的小册子。中央日报上明确将新四军称之为叛军,因而中条山各部,现在都无心关注前线的抗日战事,一门心思想着怎样才能更好的符合委员长的心意,做好“戡乱”的急先锋摩拳擦掌的准备开始“摩擦”。

    这就给了同样一门心思准备兑现承诺的王继威一个机会……

    ※※※※※※

    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检讨新四军失败的原因,毛泽东指出:从我们自己方面来说,首先是由于项英、袁国平等没有反磨擦的思想准备,其次是指挥上的错误。他提出:袁、项的错误须立即宣布,如何处置交七大解决。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央关于项袁错误的决定》。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我们要实行全国的政治反攻,像我们前次反对第一次反共高潮时一样非常强硬的态度,只有不怕决裂,才能打退国民党的进攻。————毛泽东传(1893—1949)

    一月十七日,蒋介石取消新四军的命令,把叶挺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将反共高潮推到顶点。国共关系已处于异常紧张的状态。这时,毛泽东反而更加冷静。他接受了刘少奇的建议,提出“在政治上取猛烈攻势,而在军事上暂时还只能取守势”。

    因此面对国民党方面咄咄逼人的军事攻势,我各个根据地全都采取了自卫的原则,坚持到不开第一枪,尽力的维持表面上的和平,但是国民党各部将我军的百般忍耐认为是软弱,反而积极的对我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大小小规模的进攻,而蒋委员长也了措辞强硬的讲话,严令所有的八路军新四军余部必须在划定的作战区域活动,不得擅出战区!

    但是出乎这位委员长意外的是,日本军队没有因为他发动反共内战而停止进攻。一月下旬,日军发动豫南战役,将国民党军队十五万人包围在平汉铁路以东,两军发生激战。

    豫南是指陇海线以南、黄泛区以西的河南广大地区。它东接皖北,西靠陕东和鄂西北,南连桐柏山和大别山,平汉铁路穿行其间,公路交通发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属第五战区防线,担任这里防守任务的主要是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第三十一集团军和李仙洲第二十一集团军等部队,这两个集团军共有3个军9个师,不下30万人。加上后来参加作战的孙连仲第二集团军所属的刘汝明第六十八军2个师、冯治安第三十三集团的曹福林第五十五军2个师、黄维纲第五十九军3个师等部队,共有6个军16个师,至少也有40余万人。

    因为蒋介石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和制造皖南事变,要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八路军限期撤到黄河以北的图谋,与日本要把华北建成“大东亚战争的兵站基地”的计划相违背。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声称:“华北是日本人的根据地,蒋介石要驱逐华中共产军去华北,破坏日本利益。”为了再次给予第五战区主力以打击和打通平汉铁路,并阻止蒋介石把华中地区的新四军、八路军赶到黄河以北,日军第11军遂乘汤恩伯、李仙洲军东调围攻八路军、新四军之际,于1941年1月底发动了豫南战役。

    参加豫南战役的日军为其第十一军的第三师团、第四十师团主力,第四、第十三、第三十四、第三十九师团各一部,集团军直属坦克第七、十三联队,以及由京沪地面第一军抽调的第十七师团主力和第五师团的一部,计有4个师团约5万余人。这些日军在豫南应山、信阳、罗山一线集结,兵分三路,于1月25日晨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左路,第三师团和第四师团的一个联队及战车,由第三师团长丰岛指挥,由小林店向泌阳、春水、舞阳方向进攻;中路,第十七师团主力附第十五师团第六十七联队和战车队,由十七师团师团长平林指挥,由明港沿平汉线北段进攻西平;右路,第四十师团主力附第十三、第三十九、第三十四师团各一部,由第四十师团师团长天谷指挥,从正阳、槐角镇先强渡淮河,再沿野猪岭向北进攻汝南、上蔡。三路日军由南向北平行推行,而以左路为主力。

    无从判断日军动向的蒋委员长给第五战区指示的作战方针赫然是:“避免与敌正面决战,而以少数兵力在正面节节抵抗,引其深入,以其主力在敌进攻之翼,作主动的侧击;另以有力一部埋伏敌后,等其前进以后,专事切断交通。”但除了少数进行了抵抗外,国民政府军各部队,为了保存实力,均采取避战方针,既无侧击,也少伏击,主力部队则与敌人保持了相当距离。因此,三路日军前进途中均未遇到大的阻力,行动极为顺利。在三日内,三路日军就由出发地应山、信阳、罗山一线推进到沙河店、驻马站、汝南一线。

    2月2日,日军开始返转回撤,在10余天时间,日军连陷确山、遂平、西平、舞阳、方城、南阳、桐柏、沁阳、正阳、汝南、上蔡、项城等10余县城,使大片土地和众多同胞惨遭日军蹂躏。

    ————事后主席评论说:这对蒋介石“是一瓢极大的冷水,把他的全部的幻想打破了”————

    电台的使用被“友邻”严格的监控,以至于二支队的电台根本就没有办法和老潘进行联系,但是这并不能阻碍王继威的决心,在和李向阳商量过多次之后,遂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组织了部队的小规模调动,报称演习的课题为山地游击战形势下的通信联络的问题,提出了将电台配备到连一级的支队,在游击作战中可以有效的进行联络和山地联合作战。这一下子将早就对这个国军的荣耀闻名已久的第一战区的大大小小的军官们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因为中条山部队本就是以游击作战为主,辅之以阵地防御。最为头疼的就是山地游击战时小部队一旦分散之后,无法捏合成拳头对敌进行打击,现在当然是对这个新秀团长大力的支持,光是电台就送来了九部,基本上达到了每个连一部的要求,加上团部本来就有的那一台,王继威团现在可是有着十台电台了,既然是通讯联络演习,不可能说完全不发报,光看着电台发呆吧!于是在十部电台同时收发的同时,给老潘的那封电报就悄悄的发了出去……

    ※※※※※

    电报中王继威约定了下次收发报的时间还有密码的微调方式,并且表明了自己已经能够完全的控制好麾下各部。还有自己驻扎的地域,并表明随时等待老潘的消息。任何时候都会兑现自己的诺言!

    实际上王继威部驻扎的区域就在中条山北麓,距离老潘现在活动的侯马、绛县一带根本就没有多远,大喜过望的老潘赶忙叫来陈前进等人分享这个喜悦,因为老潘等人现在所处的的地域十分的敏感,是日军和中条山国军对峙之地,老潘等人能够在此立足,全赖日军全力进行清乡,国军大力准备摩擦,这才让这支孤军在这中条山余脉之上悄悄的潜伏了下来。

    在多次的电文往来之中,王继威和老潘商量过了不下二十种的接应方案,但是最后都被否决,因为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第一、中条山国军足有两个集团军不下二十万人。而日军只要一旦反映过来,那么驻扎在平汉路沿线的日军就会马上扑过来,一旦两方任何一方反应过来,那么潘王两人加起来不过四千余人的部队就会像历史上的新四军军部一样,连骨头渣滓都不会剩下来。

    可是越是这样,老潘就越觉得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把王继威这个齐装满员的团给接应出来,因为这样的话,就给能给那位积极反共的蒋委员长一记响亮的耳光,只要王继威部宣布,因为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日。对此十分的失望,从而愿意率部加入真正积极抗日的一方。那么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日军发动豫南战役的同时,一样派出了驻扎在运城、临汾的日军对位于中条山的国军进行牵制性的佯攻,中条山驻军也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这个消息。王继威部因为在前段时间的演习中因为表现优异,得到了战区长官卫立煌的赏识。在团以上长官的作战会议上,为人低调的王继威在众人全无好的建议的时候,拐弯抹角的提出了不能光是死打硬拼,而是应该在正面防御的同时,对日军的运输补给线进行骚扰,以削弱日军的进攻能力。

    “各位长官,王某资历尚浅,但是有一句话不吐不快,现在日军主动对我中条山驻军启衅,我军如不主动还击,而仅仅是就地依托阵地防守,这是十分被动的,各位请看,中条山防线,虽然地势险要,而且也有大量的预设工事,但是不知各位长官、同僚注意到了没有。我军的兵力如果在这样宽广的正面上进行固定防御的话,势必会处处设防,处处无防!因此卑职认为必须要主动攻击,这样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