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

第26部分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第26部分

小说: 日出日落三八线 军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
邓华还告诉杨勇:敌人遭惨重打击后,在谈判桌上被迫作出了让步。外电报道,美国总
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和李承晚于22日相继发表声明,同意接受停战。美方谈判首
席代表哈利逊也保证,:‘不以任何方式阻挠停战协定草案的实施“。为了世界和平这一利
益,中朝双方同意美方提出的尽快签定停战协议的要求。
杨勇颇为惋借地对政委王平说:“真没想到,敌人蛮横无理地在谈判桌上拖了两年多,
现在,眼看他们的整个战线就被摧垮,急忙前来讲和,真是太便宜他们了。“
王平说:“他们总算知道了好歹。这叫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敬酒不吃吃罚酒。”
6 月27日,金城战役胜利结束,收复土地178 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的战线,造
成了对中朝方面极为有利的势态。
杨勇作为战役指挥员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这次战役,是志愿军转入阵地防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对敌人坚固阵地进攻的战役。对
方的防御阵地已连续加修了两年,布满了盖沟、坑道、地堡、火力点和铁丝网、鹿砦、地雷
等防御体系,在25公里宽的正面战线上,有4 个师的重兵把守,单是105 榴弹炮就有25个
营。战役发起后,志愿军却能一举突破敌人的防御正面,突入敌人防御纵深最远达15公
里,共毙、伤、俘7 .8 万余人,比彭德怀预料的歼1 .5 万人超过4 倍以上,缴获各种炮
423 门,坦克45辆,深刻地表明志愿军装备有了明显的改善,火力大为加强。以炮兵来
说,地面炮兵已由入朝初期的3 个师增至10个师,高射炮已由1 个团增至5 个师。在这次
战役中,志愿军集中了1360多门火炮,形成平均每公里44.4 门的火炮密度,在兵力上和
火力上志愿军均占优势,分别为3 :1 和1 .7 :1 。因此,尽管敌人的防御阵地很坚固,20
分钟的炮火准备,就把敌人所有的工事摧毁了40%,并大量消灭了敌人有生力量,为志愿
军步兵在1 个小时内全线突破敌人的防线,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志愿军炮兵部队,在这
次战役以至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都是发挥了威力的。据不完全统计,炮兵部队入朝作战以
来,配合步兵歼灭敌人18.2 万多名,击落敌机2335架。
毛泽东对这次战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一次高级会议上说,“今年夏天,我们已经
能够在:小时内打破敌人正面21公里的阵地,能够集中发射几十万发炮弹,能够打进18公
里。如果照这样这下去,再打它两次、三次、四次,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
美国不得不作出实施停战协议的保证。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给金日成和彭德怀的复信中明确表示,今后“保证停战条款将
被遵守“。7 月13日到7 月19日,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作出保证,”联合国军包括大
韩民国的军队在内准备实施停战条款“,”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
国军将不以支持“。
朝中方面鉴于美方已作出保证,而且有关各方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所以尽管志愿军还
可以乘胜取得更大的胜利,但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仍然同意了美方希望尽快签字结束战争
的要求。
7 月24日,双方谈判代表确定了最后的军事分界线。这已是第三次校正分界线了,第
一次校正是1951年11月27日。由于以后接触线又发生了变化,双方于1953年6 月17日
第二次校正了军事分界线。第二次校正比第一次校正的分界线,志愿军向前推进了140 平方
公里。由于李承晚集团的破坏,停战协定的签字又往后推迟,以致这:个月里接触线又有了
变化,所以又作了第三次校正,志愿军又向前推进了192 .6 平方公里。后两次校正较之第
一次校正的双方协议的军事分界线,志愿军共向前推进了332 .6 平方公里。
第十章 志愿军鹰击长空 美王牌甘拜下风
(1 )毛泽东迫使他的老对手认输。
战争初期,志愿军空军面对的是号称“世界空军强国”的美国空国优势:美国空军和海
军航空兵兵力达14个联队,加上当时参加战争的其它国家和李承晚空军,共有各种类型的
作战飞机1200架,它的主力是美国第5 航空队。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600 多个小时,多的
达3000多小时,1 /3 的人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1/2 的人能飞复杂气象。志愿军各种作
战飞机不足200 架,飞行员在战斗机上一般飞行时间30个小时,最少的20个小时,都没有
实战经验。
麦克阿瑟对新闻界夸下海口:我们的空军会使鸭绿江血流成河。
中朝领导人对夺取制空权十分关心。
1950年10月23日,即第一次战役发起的前两天,毛泽东还致电询问彭德怀:敌人飞
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
进行有利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
中国领导人把发展壮大空军列为紧急任务。为了补充空军装备,毛泽东、周恩来向苏联
领导人斯大林等人发出了几十份电报信件。为解决空军装备的急需,毛泽东与海军负责人商
量,把准备购买舰艇的外汇转买飞机。一份文件透露的数字:1950年空军使用的军费,占
全年国家预算的5 .39%。这充分显示了中国领导人打赢这场现代化战争的决心和毅力。
1950年12月,诞生不久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飞到了炮声隆隆、烽火连天的前线。志
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2 年零8 个月,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参战准备和初战阶段,即1950年10月至1951年8 月。中国在东北边境补
修了若干机场。中朝人民和军队在朝鲜北部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经过流血牺牲,修建了若
干机场。在这一阶段,志愿军空军初战告捷,揭开了战胜美国空军的序幕。
第二阶段是轮番参战阶段,即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在这一阶段,双方在地
面转入战略相持阶段。美方被迫同朝中方举行停火谈判。李奇微要求其空军“采取行动以充
分发挥空军威力的全部能力,妄图从空中施加军事压力,迫使朝中方在谈判中让步,志愿军
空军轮番作战,打击美国空军飞机。志愿军空军迫使美国空军宣告“空中封锁计划”破产。
第三阶段是加打一番的阶段,即D52年6 月至1953年7 月。美军为挽救失败命运,妄
图轰炸朝鲜北部的车站、水力发电系统、大桥和平壤市的重要目标,并企图在镇南浦至鸭绿
江一线登陆。志愿军空军进行第二番作战,以保卫重要目标为主,掩护地面部队抗击敌人登
陆。
入朝初期,志愿军空军刚刚组建,十分年轻,没有空战经验。打好第一仗,对鼓舞军
心,夺取今后空战的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幸运之神降落在空4 师10团28大队队长
李汉和战友的头上。
他们都是来自陆军的年轻士兵。在东北航校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速成的办法学会了飞
行技术,平均飞行时间只有几十个小时,而在喷气式飞机上仅飞了20多个小时。但是,他
们信心十足,斗志冲天。
1951年1 月29日下午13时多,李汉和战友接到命令:一批美机侵入安州、定州上
空,企图轰炸安州车站和清川江大桥。李汉率领8 架战机凌空而起,飞向战区。
李汉根据几次的实战经验,决定占据有利高度,利用阳光隐蔽接触敌机。于是,他下达
了升高的命令。
其它飞机接到命令后,立即按要求取得了高度优势。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的战机以
更快的速度飞向战区。
13时40分,突然传来了地面指挥员急促的声音:目标在你们的左前方!
顿时,志愿军飞行员屏住了呼吸,凝神搜索着。
“发现目标!两个!两个!”李汉接到飞行员的报告。他仔细看去,果然,就在左前下
方,有两个苍绳似的黑点。刹那问,出现了4 个、8 个、16个黑点,是16架下一84型美
机。
年轻的志愿军飞行员劲头都憋足了,一旦发现了美机,哪里肯放松。但李汉作为空中指
挥员,没有贸然行事。他已经有了首次击落美机的经验——
21日,当他们在清川江大桥上空进行第一次空战中,李汉顾不得察看敌机的多少,率
队冲向敌机,不料飞入20多架敌机中,他们猛冲猛打,歪打正着,把那些参加过第二次世
界大战的美军飞行员一下冲散了,李汉首战告捷,击伤一架敌机。
今天,李汉决心打一个更漂亮的仗,他想:现在敌机高度虽然处于劣势,但在数量上占
优势,必须造成敌人的错觉,然后展开突然攻击。于是,他率队继续飞行,并作好了战斗准
备。
敌机发现志愿军飞机之后,偷偷地转到右方,利用阳光隐蔽。李汉将计就计,居高临
下,顺着阳光,看清了敌人的部署。16架飞机分为6000米和5000米上下两层。李汉决定
待敌机到达右下方时,集中兵力攻击其最上层,打它个措手不及。
李汉待时机成熟,突然发出了攻击命令,并率领1 中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上层8 架
敌机猛压过去。
美机仓卒迎战。在上面的4 架敌机急促反扑,妄图利用高度差,抢占有利高度。李
汉…·压机头,朝敌机冲去,在双方飞机相矩1000多米时,贪生怕死的敌机慌忙避开。
李汉刚要跟踪追击,忽然4 架敌机向左转过来。李汉紧跟着左转的4 架敌机,绕了一个
圈子,正好从左后方咬住了敌人的3 号机。敌人的3 号机见势不妙,加大速度逃跑。李汉紧
迫,把敌机稳稳地套进瞄准镜的光环中,就在距离400 米的刹那间,狠狠地按动炮钮,只见
一道火光直射出去,敌机立刻冒起浓烟烈火,晃了几下,掉下去了,直栽进大海里。海面
上,冲起一股巨大的水柱。
其它敌机四散而逃。在追击中,李汉又击伤敌机一架。
28大队以击落击伤敌机各:架,自己无一伤亡的战绩,胜利地结束了这场空战。喜讯
立刻传遍四方,祝捷的贺电、贺信,雪片似地飞来。
两次空战,志愿军空军初试锋芒,取得了击落、击伤美机3 架的战绩,“3 比0 ”的战
绩打破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预示着志愿军空军从无到有,愈战愈强,最终将赢
得这场现代化的较量。
美国空军飞行员惊异地发现:他们遇到的对手机翼上涂有红色五星。
“难道真的是中国飞机?中国人竟能击落我们的飞机?!”
这些黄头发、蓝眼睛、高鼻子的飞行员接受不了这个现实。他们心目中的中国人是吸鸦
片、拖长辫子的。
1951年9 月25日、26日、27日,空4 师连续出动,同美国空军展开大规模激战。3 天
内击落美机26架,击伤8 架,首创击落美国最先进下一86飞机的战绩。
对于朝鲜上空所出现的挑战,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哀叹:“鸭绿江和平壤之间的空中
区域以前是我们自由飞翔的地方,现在已不复如初了。它已经成为朝鲜决战的地方……毫无
疑问,敌军正在加强空中的实力。“
在五角大楼,范登堡还对美国记者惊呼:“鉴于朝鲜空中发生了一种重要的、从某种程
度上讲可以说是险恶的变化,几乎在一夜之间,中国便成了世界上空军力量最强大的国家之
一。我们过去所一直依赖的空中优势,现在已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1951年的国庆节,北京城内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人们兴高采烈地欢庆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两周年的锣鼓声、鞭炮声隐隐传入中南海红墙内。
毛泽东的办公室摆放着一份首批轮番参加空战的空4 师的告捷电报。毛泽东看完战报
后,挥笔批写:“空4 师奋勇作战,甚好甚慰,你们予以鼓励是正确的。对壮烈牺牲的家属
应予以慰问。“
不久,毛泽东从他最喜欢读的报纸《参考消息》上看到范登堡的哀叹,他嘴角露出一种
征服了对手的微笑。
他欣慰地看到一个最大的变化,由于志愿军空军的打击,1951年10月,美国的空军决
定“他的战斗轰炸机以后不得在米格走廊(鸭绿江至清川江之间地区上空是志愿军米格飞机
活动的主要空域,固此,美国空军称这一地区为米格走廊)内进行封锁交通线的活动。美国
远东空军司令威兰决定,全部取消B一29飞机在白天的大规模空袭,并从10月29日起,
全部改为夜间空袭。这实际上意味着美国已经承认中国在空中占据了分庭抗礼的地位。
这位农民出身的军事家迫使他的老对手不得不承认,曾经施放原子弹的美国飞机独霸天
空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毛泽东自豪他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我们不晓得造飞机,造汽车,现在开始能造
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
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
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些
东西。
这是何等的气魄!
(2 )志愿军空军涌现出8000多功臣。
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同时也为人类历史造就了无数的英雄。
朝鲜战场,为年轻的人民空军成长壮大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至1953年底,空军已建成一支由各种航空兵部队组成的有战斗力的空中力量,拥有各
型飞机3000余架,从1950年12月首次出动到1953年7 月朝鲜停战,历时2 年零8 个月,
总共战斗起飞了2457批J,6491万架次,实战366 批、4872架次,有212 名飞行员击落击
伤过敌机,共击落敌机330 架,击伤敌机95架。志愿军空军被击落飞机231 架,被击伤
151 架,116 名空勤人员牺牲。
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空军涌现出大批英雄人物和功勋集体。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
8000多人,一等功臣68人,特等功臣16人,其中有:王海、刘玉堤、生禄、赵宝桐、张
积慧、鲁氓、王天保、杨振玉、范万章、焦景文、蒋道平等。
30多年后的1985年10月,中国军事博物馆,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空军参谋长加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