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 >

第51部分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第51部分

小说: 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然后汉武帝一掰,她的手就伸开了。所以汉武帝立即被她的美貌所倾倒。这个时候汉武帝多大了,汉武帝是六十一岁碰到这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下子就爱上了她,就把她娶了,结果这个汉武帝六十一岁娶了这个十几岁的勾弋夫人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勾弋子。汉武帝很喜欢这个儿子,汉武帝就觉得他这个儿子很好,剩余的四个儿子中间就这个好。他想立这个儿子,他觉得这个儿子身材魁梧,很聪明。心里头特别喜欢他,想立他,但是多大呢?这个儿子太小了,七岁。
【画外音】在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中,幼子刘弗陵深得汉武帝的喜爱,可以说立他为太子没有任何悬念。但是一个柔弱的肩膀,怎能堪负国家的重任,历史上不乏有少主执政,大权旁落的例子。而汉武帝一天天接近生命的终点,容他思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江山更好地延续呢?
汉武帝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是一年不如一年啊。人到老的时候,大概有这么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一年不如一年。第二个阶段叫一月不如一月。最后一个阶段叫一天不如一天。这是很可怕的。和我同龄人的大概都有这个体会,我们现在还是一年不如一年。汉武帝晚年就有这种感觉了。找到感觉,他就觉得赶快立,但是立这个儿子必须找一个辅佐他的人。所以他就在他的身边的大臣中间选,选来选去他相中了一个人,这个人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叫霍光。这个霍光从十几岁就在汉武帝身边服侍他,跟着汉武帝二十多年,我们可以算一下,十几岁跟着汉武帝,跟了他二十多年。这个年龄应当在四十岁左右。霍光这个人二十多年在汉武帝身边,没有说过一句错话,没有办过一件不妥当的事,这个太不容易了。所以汉武帝看中了他。因为他觉得霍光这个人极其谨慎,他最谨慎的这一点,汉武帝就看中了这一点。所以呢,汉武帝就要想,我要想个办法怎么样来立这个儿子。他想立这个少子刘弗陵就让霍光作为他的顾命大臣。他怎么做得呢?他先画了一幅画送给霍光,这个画画的什么呢?画的是周公背着成王朝见诸侯。周公背成王的故事源自周朝。就是周武王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周成王年龄很小,他就委托他的弟弟就是所谓的周公来辅佐他的幼子。这个周公就背着他的侄子,来替他执掌朝政,朝见诸侯。所以画了一幅图送给霍光。这个图送给霍光,其实霍光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了。但霍光还装作不了解,结果到了汉武帝的后元二年的春天,汉武帝病重,汉武帝是个很敏感的人。就是在他临死前两天,他下诏,他把霍光这些人叫到身边,他已经病得很重了。霍光就跪在汉武帝的床前哭着对汉武帝说,陛下万一有不测之事,立谁为太子,汉武帝说这还用我说吗?立我的小儿子刘弗陵,你来做周公辅佐他。然后汉武帝当天就下诏,立少子刘弗陵为太子,立了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立了四个顾命大臣。汉武帝为了立他这个小儿子,他还做了一件让我们今天看来非常残忍的事。就是杀刘弗陵的母亲勾弋夫人。因为他立他这个小儿子的时候,他小儿子八岁。勾弋夫人多大呢?二十多岁。汉武帝有一天就借这个机会,厉声地呵斥责备勾弋夫人,勾弋夫人吓得把首饰都给去了,跪到了地上求饶。汉武帝不依不饶立即让武士把她拖出走。勾弋夫人走得时候很凄惨,一边被拖着,一边还不断地回着头看汉武帝,希望汉武帝能够饶恕她。汉武帝是高声喊着你必须死,最后把勾弋夫人拖下去了,立即处死。这个事情过后,很多人不理解。很多人不理解这个事情,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汉武帝就问他身边的侍从,说你们怎么看这件事情呢?他身边的侍从就壮了壮胆子说了,马上要立她的儿子了,为什么杀他的母亲?汉武帝说你们这些人是俗人。你们不懂。看看我们这个古代的历史有多少国家的内乱是怎么产生的呢?都是因为主少母壮。皇帝很小,母亲很大。如果立了八岁勾弋子立为皇帝的话,他的皇太后才二十多岁。要一个二十多岁的皇太后守寡终生有悖人性,她也守不住,必然会产生淫乱之事。按我们今天的说法,等于是要给汉武帝带个什么帽子。这个汉武帝不能容忍的,所以汉武帝说一定要杀掉她,不能让她存在。而且汉武帝还下了一道命令,所有为他生过孩子的,无论是生儿子,生女儿的,所有为他生过的嫔妃一律处死。我们今天看汉武帝这件事情,确实做得很残忍,在这件事情以后,后面还隐藏了一个汉武帝还没有说得出口的理由。为什么要杀勾弋夫人,汉武帝只说了一个理由,怕年轻的皇太后出现绯闻,他说的只是一个理由,还有一个原因是汉武帝没有说出来的。因为霍光作为首席顾命大臣,他再稳健,再有能力,他也只是一个臣,他是一个臣子。而勾弋夫人如果活着,她再年轻,她也是皇太后。如果说勾弋夫人跟霍光相比的话,一个是君,一个是臣。霍光的执政的权利,执政的能力会大打折扣。为了让霍光能够行使自己顾命的权利,不能让勾弋夫人存在。因为勾弋夫人存在有两种可能性。第一、勾弋夫人干政。假如太后干政,那么勾弋夫人就可能成为霍光的政敌。勾弋夫人将来如果跟霍光干上了,你说霍光怎么去辅政。所以除掉勾弋夫人等于提前扫清了霍光顾政行使权利的一道障碍,这是汉武帝说不出口的一个理由。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勾弋夫人不干政,勾弋夫人假如说她不去干政怎么办呢?那些反对霍光的大臣就会跑到皇太后那去,打着皇太后的旗号,就会在皇太后的身边结成一个反霍光的政治中心。为了避免这种乱政的情况出现,必须要保证一个中心。所以汉武帝在这个之前,提前处理掉勾弋夫人。我们这样讲这个汉武帝在处理这个问题中间,确实有他有道理的一面,但是反过来,我们替勾弋夫人想,太亏了。二十多岁,儿子要当皇帝了,自己就得死,太残忍。没有办法,但这也是历史中间很难处理的事。就是这些事情是非常难处理的。作为汉武帝来说,他当时没有一个健全的政治制度能够保证他的政权平稳过渡。所以他不得不采取这种非常残忍的做法。而且这个做法去母存子这种做法汉武帝发明以后,后来好多皇帝所效法。后来人们都仿照这个办法去做,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到了魏晋南北朝,才把这种不合理的、残忍的、极不人道的制度个一废除了。所以汉武帝在解决储君之位这个问题上,他也是费了很多脑子,最终算是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他死了,政权平稳地过渡到了八岁的儿子手里。他的儿子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汉昭帝。这样一来汉武帝就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所以汉武帝死后,人们对汉武帝的评价就很不一致。有人说他是暴君,有人说他是明君;有人说他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所以对汉武帝的评价一直到今天,没有一个定论。东说东的,西说西的,甚至意见是完全相左的。那么像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既有作为又有很多失误的皇帝,我们该怎么评价他。请看下集,《千秋功过》。


第36讲千秋功过

【画外音】公元前87年,汉武帝在立了刘弗陵为太子,任用了霍光等五个顾命大臣后,终于安心地走了。他七十年的人生尘埃落定。汉武帝在位的五十四年,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用人才,招贤纳士;他严刑峻法,重用酷吏。汉武帝的一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太多让人谈论的话题,关于他本人的评价更始莫衷一是。当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位神秘而复杂的皇帝时,我们做何评价?司马迁又是怎样评价汉武帝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你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汉武帝》之《千秋功过》。
汉武帝走完了他七十年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刚刚去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和争论就开始了。誉之者众多,毁之者也众多。汉武帝去世八年,继位的汉昭帝举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个会议历史上称之为盐铁会议。盐铁会议后来集成一个集子,叫《盐铁论》。这部书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部重要典籍。《盐铁论》详细地记载了在汉昭帝时期的这一场盐铁会议的论证。这场会议主要争论的就是汉武帝的对内对外政策。而且在这个沿铁会议上公开地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批判汉武帝的政策的意见。而且会议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对武帝时期的政策,继续进行调整。所以汉武帝一死,马上争议就来了。当然这个人活着的时候,他很厉害,敢批评他的人不多。他死了以后批评他的人就多了。到了班固写《汉书》,班固在《汉书?武帝纪》最后的评论中间,对汉武帝下了一个非常有名的评语,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雄才大略”。所以我们今天一直用到今天都认定班固这个评价很准确。但是班固的评价有一个特点,叫抽象肯定,具体否定。抽象的说他是雄才大略,但是具体在论述的时候,只讲汉武帝的文治,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而不提的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批评。到了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司马光的评论就更激烈了。因为他更无所顾及了。司马光讲了一段非常有名的评价:“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司马光的评价,几乎全部是负面的,基本上否定了汉武帝在内政外策上的许多方面。这是古人对汉武帝的评价。所以古人对汉武帝的评价大体上出现了两派。一派是否定,当然也有肯定的一派。当代的史学家也分为两派,肯定他的像著名的范文澜先生、翦伯赞先生都是充分肯定他的。翦伯赞对他的评价还有两句,非常有名的话。他说汉武帝:用剑犹如用情,用情犹如用兵。这两句评价也很有名。这是一派肯定他的。所以当代史学家中间也有很多批评汉武帝的。所以汉武帝他一生走完以后,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成为一个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画外音】两千多年来,关于汉武帝的评价一直没有停止过。有人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有人说在他当政之时,犯下了许多过错。汉武帝传奇的一生让他成为谜一般的君王。当我们今天用文治武功去衡量汉武帝时,首先在武功方面,王立群先生会给出什么样的评价呢?
汉武帝作为一代君主,特别是的一代西汉君主,他的武功是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至于像《汉书?武帝纪》根本不提他的武功,那就是对他武功的完全否定了。我们知道皇帝死后有一个谥号,这个谥号就是根据他一生的表现来下的。汉武帝的谥号是“武”,所以称为汉武帝。所以武功应当是我们要首先谈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武功方面来说,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汉武帝是第一个奠定了现代中国版图的皇帝。我们知道,中国的版图经过了多次的变革。在秦始皇时期,当时秦国管辖的领地也只相当于汉武帝统治时期汉朝领地的二分之一,相当于今天中国版图的三分之一。所以汉武帝时期他大力地拓展中国的版图,这一点贡献非常大。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谈几点。第一点,我们首先谈谈他的魄力。每一代帝王上台以后,他都有一些要做的事情。作为汉武帝来说,他所做的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他拓展中国的版图。这个他做了很大,我们知道他对匈奴打了四十四年,主要的就是拓展。一方面是反击匈奴,一方面是开疆拓土。这个皇帝有没有作为和一个人有没有作为一样,首先取决于有没有干事业的魄力。我觉得汉武帝是有一个雄大魄力的皇帝。我们举几件事情来看。汉武帝十六岁继皇帝位,他十七岁那一年,他就选派张骞出使西域。这个时候他还是一个青年天子,十七岁,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的任务,当时的任务很明确就是一条联合大月氏结成战略联盟,对付匈奴。而这个时候,汉武帝还没有开始对匈奴作战。他在他继位第二年,十七岁那一年就做了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眼力,没有魄力是不敢做的。当然这个事最后做成了以后,不光是孤立了匈奴,还带来了两个汉武帝当时没有想到的成果,就是当时派张骞的时候没有想到。第一个是开通了一条丝绸之路,这是汉武帝当时没有想到的。再一个他使中国的版图扩大到了西域。汉武帝在西域建立都护府,西域也就是今天的新疆。这是汉武帝时期正式地纳入了中国的版图。新疆这一块的面积占中国版图的六分之一啊,这是很大的一块。所以武帝没有想到这是一个副产品。第二件事,也就是元光二年,这个时候是汉武帝继位第八年,我们过去讲过马邑之谋就是这一年发生。这一年汉武帝正式拉开了对匈奴作战的序幕。而马邑之谋是汉武帝抛弃了从高祖开始行了将近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他摒弃了就的政策,启用了新的政策。这也是一代帝王具有雄大魄力的表现。没有魄力的人是不敢变祖宗之法的。第三点,汉武帝决定对匈做战的时候,他在朝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阻碍,老臣比如说韩安国、汲黯都是前朝的重臣,反对。汉武帝提拔的新锐像公孙弘、主父偃开始也反对。所以汉武帝开始对匈作战的时候,无论是前朝老臣或者是自己亲自提拔的新锐都反对他开疆扩土。所以一代皇帝要做一件事情,我们不要想皇帝做一件事情,他那么大的官,那么大的权利,他做事情很容易吗?也不容易。所以汉武帝你看他的事情一开始遇到很多反对,他是毅然决然地要和匈奴打下去。而且你想想这件事情一打,我们前面讲过一打就是四十四年。他做了五十多年的皇帝,一打就是四十四年,所以他这个魄力我们要充分肯定的。第二点,汉武帝是对匈作战的最高统帅。我们一提到汉匈战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两个人,卫青、霍去病。认为卫青、霍去病是将将之人,认为李广是将兵之人。这个说法我同意,我认为真正的将将之人只有汉武帝一个人。假如说卫青、霍去病是元帅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