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矿工雄风 >

第112部分

矿工雄风-第112部分

小说: 矿工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征东军横扫长江沿线时,满清为防止我军北上必定会调集华北各地的兵力沿途紧追,防守长江北岸。满清北方的部队必定为之一空,我北伐军可以趁机北上。北伐军由第三军和近卫骑兵军组成。第三军担当沿途各地的占领和保卫,近卫骑兵军负责清剿蒙古和西部各省的清兵残余和马匪。
东征部队由我亲自指挥,在考虑北伐部队司令人选时,我头痛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定由宋仁军担任。很多将领都不明白,为什么让一位处处与我作对,叛逃国外,抓回来后又被软禁起来的前第二军军长担任北伐军司令,这么重要的职务。不少人认为我这是大度,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付之一笑。在军国大事面前,我从不敢大意,更谈不上什么大度了。在我们用人标准只有一个“唯才是举”,只要他适合这个职位,并且和我的理想一致,我就会大胆的起用他。宋仁军虽然在政见上与我有很多不合之处,但其人出发点是好的,和我的理想一致。更何况找遍我军百万将士,也只有他才适合北伐军司令这个职务。历史上左宗棠曾抬棺入疆,平了新疆叛乱。他应当也是北伐军司令的人选,不过历史上做这件事的左宗堂,可是三十年后的左宗棠啊。如今的左宗棠,对北美的了解比对中国西部的了解要深刻得多。现在还不太稳定的北美一刻也离不开他,要不是有他在北美震服美国,哪有现在中国在北美三城安定?
我为什么选择在不适合展开军事行动的冬季出兵?中国历史上所发生的战争大都在六月到10月,这个中国全年当中最热的几个月。那种偏偏选择在冬季作战的先例是非常少的。本来嘛,天寒地冻的,路又滑,这给行军和后勤带来极大的困难。
呵呵,我这样做可不是瞎指挥,胡搞啊。我这完全是出于战争的需要。我们困难,敌人同样困难啊,在这样的天气里,敌人大多躲在屋里或是帐篷里烤火取暖,谁也不愿意握着冰冷的刀枪出来作战。这有利于我军隐蔽行军,增加军事行动的突然性,达到以最小的伤亡取得胜利的目的。国内战争不比对外作战,在国外战场为了取得胜利,我希望敌人的伤亡越大越好,自己的伤亡越小越好;在国内战场不论对方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是我们中国人,我希望我军和敌军的伤亡都是越小越好。
我军战士身着用澳洲羊毛制成的军服,保暖性非常好,无需担心冻伤。而清军呢,由于军费缺乏,防寒衣物不足,缺衣少食的清兵在这大冬天里,日常训练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打仗了。这等于进一步拉大了敌我双方战斗力的差距。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为将来打俄国练兵。我军士兵大都是南方人,不适合北方寒冷的天气。俄罗斯在历史上曾遭到多次大规模的强敌入侵,但都失败了。为什么呢?除了俄国人勇敢之外,主是寒冷的天气帮了俄国的大忙。如拿破伦远征俄国,一战、二战中的德军。这些入侵俄国的部队,在伤亡的士兵当中有一半以上是因为天气原因造成的。将来与俄军作战时,我军当然会尽可能的选择在夏季进行。但是俄国的战略纵深太大了,战争必定会拖到冬季。有前车之鉴,我总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吧。我军必须从现在起,就加强在冰天雪地里作战的能力!而今我们在冬季气温最多零下五六度的长江一带作战,与将来要在零下几十度的西伯利亚与北极熊一争高下相比,不过是小打小闹。
海拔越高,气温就越低,空突师的战士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尤其深刻。在夏季,当战士们呆在高空时都要穿上厚厚棉衣。现在是冬天又是在海拔二千米的高空,战士们在厚厚棉衣外还罩了层羊皮军服,“打扮”得和棉花包似的。既使这样,在凛冽的寒风里还是觉得冰冷刺骨。作为空突师的师长陈明飞是幸运的,因为他手上可以一直戴着厚厚的棉手套,无需担心冻伤手指。在飞艇上最不幸运的是电报员,每当发报时就必须将厚手套脱下来。因为厚手套影响手指的敏感度,谁也不能戴着厚手套发电报啊。当然也有聪明人,厚手套不行就戴双薄的,这总比没有的强。不过薄手套在这么低的温度下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每当发报时,电报员总是要痛苦一阵。
陈明飞看看表,现在是下午2点,命令道:“给司令部发例行电报,我军已抵达江西境内,情况一切正常。”
听到又要发电报,知道又要痛苦了,电报员有气无力的应了声是,然后脱下手套滴滴嗒嗒的工作起来。
陈明飞见到电报员的神态,知道他的难处,也不恼,开导起来:“我们铁血军死都不怕,这点儿寒冷又算什么呢?”
“师长,我不是怕死,可是在这高空,在这么冷的地方一呆就要好几个小时,冷风吹过来,刀割一样,那钻心刺骨的痛呀,太难受了。”
“师长,飞艇吊舱为什么不做成全封闭的呢?”有个战士插了句。
“如果要做成全封闭的,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首先是视线问题。如果仅仅是在吊舱上开几个观察孔,是不行的,这样会造成许多视觉死角,不利于空中作战,飞艇作战时,机枪手的视野越开阔威力就越大……。所以,必需使用大面积的钢化玻璃窗。”
“师长,什么是钢化玻璃啊?”
“将玻璃钢化就是钢化玻璃,这样的东西即有玻璃透明的特点,又有钢材硬度高抗震性能好的优点。在我们的飞艇上普通玻璃是不行的,要不一发子弹或者一次较大的震动玻璃窗就会碎掉,划伤艇上的成员。”
“这么神奇?我们能生产吗?”
“任何技术难题,对于科技部来说都不是问题,只要有时间科技部都能做出来。我听科技部部长曾国清讲过,等明年我们的特种玻璃就能生产出来了。到时候,我们就不会挨冻了。”
“钢化玻璃是为我们空突师专门生产的吗?”
“那倒不是,主要是为了……”陈明飞猛的停住了嘴。这些可是机密啊。特种玻璃厂的建设主要为的是解决坦克、装甲车、飞机还有潜艇的舷窗问题。这些应用在军事上的领先科技都是要求严格保密的。坦克、装甲车、飞机还有潜艇的研制更是机密中的机密。保密条例有一条原则,叫做“有必要才知道”。这些在师部指挥艇上的成员,虽然都是可信赖的。但现在他们现在并没要必要知道,我军下一代武器的研发情况啊。当陈明飞意识到这一点后,所以硬生生的闭上了嘴。
对于像空突师这样的高技术兵种来说,保密条例是每一个战士都知道的。一见师长突然闭嘴不谈了,也就知趣的不再追问下去。
一百多艘飞艇,分成几个大队,如同一群群排列成“人”字形的大雁,向北飞去。
等待这支空突师的是胜利,等待清兵的必定是死亡。
第九十二章 神兵天降
    南昌位于鄱阳湖的西南,江西境内最大的河——赣江绕城而过,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人口过百万,仰仗鱼米之富,几可堪比长沙。可以说,谁拥有了南昌,谁就拥了江西。
因为各处教匪闹得厉害,满清江西兵力不得不全数收缩于此。琦鄯以钦差大臣身份到任后,先是参倒了江西巡抚张芾,夺了军权。但江西清兵都是就近招募,本土本乡的,宗族势力盘根错节,这些江西兵对琦鄯这位北京来的官老爷可不怎么买账,“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也就成了家常便饭。琦鄯早已过了意气风发、锐意进取的青少之时了,如今的琦鄯兴趣全部集中在美女和金银之上。每日除了四处收集美女,勒索金银之外,对军队之事从不过问。团练陈孚恩仗着亲族关系,倒在江西军中有着极大的份量。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团练,虽受江西兵敬佩,却无权约束,更不用说调动了。于是江西兵陷入了无人管理的混乱之中。寿佛教趁虚而入,借着种种“神迹”不到一年就将多数江西兵转化为教民。陈孚恩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毫无办法。
最近,陈孚恩发现教匪的活动猛然活跃了许多,各地香主教民纷纷聚集在南昌城外,说是要迎接佛爷的天兵天将。
在陈孚恩眼中,所谓的天兵天将不过是些手执火器的兵勇罢了。二年前,夜间常有“佛画”飘动,宣扬些教匪“妖术”,陈孚恩曾亲眼见过,因为不明就里,曾经闹得他惶恐不安,不过最近二年“佛画”妖术已完全消失了,他也就安心下来。但是最近江西教匪又忽然活跃了起来,陈孚恩猜想此教匪必定会对江西有所图谋,于是松懈了二年的心,又紧张起来。至于,民间传言教匪的天兵天将会在近期从天而降,陈孚恩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的。
乱民聚在一起极易生出事端,陈孚恩曾派兵驱赶,但苦于手头能够直接调用的只有三千团练,这些团练兵丁见到所谓的“乱民”又跟自己沾亲带故的,怎么也下不了狠手,于是只得眼巴巴的看着聚集在南昌城内城外的“乱民”越来越多。
今天一早陈孚恩起床时,右眼皮跳过不停。俗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跳灾,陈孚恩又得到密报,说是今天四方聚来的百姓远超昨日,南昌城内城外“乱民”之数已过二百万。陈孚恩虽不信“神兵天降”之说,但种种迹象又让他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无风不起浪啊,如果不是真有其事,怎会有这样的传说?如果此事纯属谣传的话,那么寿佛教又如何向这些从各处拖儿带女,争相要目瞩教匪“天兵天将”的百万乱民解释?一个不好,必使寿佛教大失民心。陈孚恩与教匪打交道已有四年多的时间了,对于教匪的行事,已早由知之甚少,变成知之甚多了。从教匪行事来看,从来都是谋定而后动的,绝不会做出任何鲁莽之事。
陈孚恩又一次看了天空一眼,天色灰暗,北风卷着浮云,任意的肆虐。在冬天,这样的天气很正常,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站得久了,脚都有些麻了,陈孚恩吩咐团众,多留点儿神,然后走进内屋休息去了。
大约一刻钟的样子,陈孚恩躺在竹椅上将睡未睡之时,忽然听到外面传来欢呼声,由远及近由小到大,到最后如同山呼海啸般,震得窗棂瑟瑟作响。
亲兵黑子闯进来,像是受到了极大惊吓,脸色苍白,跪在陈孚恩的面前喘着粗气道:“……将军……外面……天上……”
“天上什么?”陈孚恩不待亲兵将话说清楚,就几个箭步跨出门外。此时外面的欢呼声,已是惊天动地了,百万民众抬着头对着天空指指点点。
西南方向的天空出了许多茄子状的白色物体,向着南昌城急飞而来。
“这些是什么东西啊?鹰还是雕?”陈孚恩盲然猜测着。
白色物体越来越近,等到了南昌城上空时,忽然从中跳出许多黑点,这些黑点落在半空中时,又一个接着一个展开了一朵朵白色小花。一会儿的功夫这些白色小花已布满了整个天空,飘飘然,如同仙女散花一样。
“佛爷的天兵天将到了!”百姓看着漫天降落而下的空突师的伞兵,直道是“天兵天将”,一齐跪下叩拜不止。近二百万人一齐叩首,这场面是多么的壮观啊,也当得前无古人了。
此次空突师出动了全部一百二十多艘飞艇,携带了四千名伞兵。四千人同时从空中降落,当真是遮天蔽日,气势恢弘。看得百姓咋舌不已。陈孚恩和他的团练们还有数量众多的江西兵、八旗兵、绿营兵都看呆了、傻了。
伞兵放完后,无数的黄色纸片又从天而降,这些黄色纸片在空中打着旋儿、翻转着如同无数的黄色蝴蝶。
亲兵收集了一些黄色传单交给陈孚恩看。这些传单都写着同样的话。
“天兵天将奉佛爷之命接管南昌,南昌兵将务必听从天兵天将的指挥,否则必遭天遣。”
“妖言惑众!”陈孚恩将传单撕得粉碎!
陈孚恩虽强打起精神不信邪;甚至还组织起亲信打算攻击“天兵天将”,但其它的清兵相信啊,纷纷扔了武器,跪地请降。
“儿郎们,养兵千日用在一时,随本官杀了这些妖兵!”陈孚恩瞪起血红的眼,腰刀一挥,带着身边数十个亲兵向着降落在他身边不远处的妖兵冲去。
巧得很,那个落在陈孚恩身边不远处的正是空突师一团长周健。周健是最早的铁血青年团的成员之一,见证了空突师从无到有的全过程。当年科技部研制出来的第一艘飞艇就是由他试飞的。正因如此,他成为了世界航空史上第一个飞上天的人。周健眼尖,看到这儿有一大群清兵围着一名清军将军,猜测这必定是条大鱼,于是控制降落伞,向着陈孚恩不远处落去,想抢个头功。不料这清军官不信邪,在自己要落地时,忽然率众杀来。周健掏出左轮手枪便射,“呯——呯——呯”一连三枪每枪撂倒一个清兵。随着这三个清兵的倒下,当中的陈孚恩也就露出来了,周健瞄准了他的头部正想开枪,不想,此刻脚已接触地面,周健只顾得开枪射击,未曾看到脚下,结果摔了个结实。
陈孚恩,见妖兵跌倒,以为这是好机会,正欲挥刀砍去。忽然陈孚恩眼侧白光一闪,自己那握刀的右手从手臂处已然被一把大刀砍断。变生肘腋之间,谁也没想到啊。陈孚恩简直不敢想信自己的眼睛,砍掉自己手臂的人竟是自己的心腹亲兵——黑子。
“黑子你想干什么?”
“将军,在佛爷的天兵天将面前,反抗只有死路一条,趁早降了吧!”黑子举着染有血迹的大刀,一边小心戒备,一边回话道。
“哼,枉我那么信任你,没想到你是反骨仔!”
“对不起将军,我本来就是佛爷的人!”
“左右,给我砍了他!”
陈孚恩周围的亲兵大吼一声,一齐挥刀砍去,眼见黑子就要被乱刀分尸,忽然一阵急促的枪声响起,这些亲兵尽数中弹倒地。
十几个亲兵,只转眼间就没了,这教匪的火器也太厉害了一点吧。陈孚恩满是惊骇的向四周望去。发现周围有五六个教匪“天兵”正拿着冒烟的枪对着自己。
“罢了,罢了……这仗输得真痛快啊!哈哈哈……”陈孚恩知道大势已去,想到自己这些年来起早贪黑,好不容易拉起来的队伍转眼间没了,不禁悲从心来,虎目含泪。终因手手臂上失血过多,一阵眩晕袭来,昏死过去。
战争,对于他来说已经结束了。
此战打得极为顺利,接下来空突师在起义清兵的带领下,兵不血刃的占领了整个南昌城,还活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