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景山的晚风 >

第47部分

景山的晚风-第47部分

小说: 景山的晚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献忠正好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躲过官兵追捕,于七月份到达巫巴深处的兴山县(今湖北兴山)之北的白羊山,与刚被官兵大败的罗汝才会合。二人一合计,决定避开官兵主力,向四川进发,打杨嗣昌一个措手不及。    
    张献忠、罗汝才攻入四川,粉碎了杨嗣昌把农民军围剿在湖、川、陕三省交界的企图。杨嗣昌急令各方将领堵截,他本人也于八月移营入川,指挥作战。    
    由于四川方面十分腐败,川军也毫无战斗力,所以张献忠、罗汝才入川岳打得相当顺手。    
    张、罗先是在观音岩大败邵仲光,撕开缺口,然后进逼到久昌(在巫山之北)。四川巡抚邵捷春率兵在此驻守,张、罗便绕过欠昌,向开县、梁山(今梁平)、新宁(今开江)方向挺进。在达县遇阻后,又转攻夫昌、大宁(今巫溪),然后再向西冲杀,由达县攻到巴州(今巴中)、广元、昭化,再攻剑州(今剑阁)。稍作停顿后,张献忠、罗汝才放弃入陕的打算,再南攻梓潼,到十月下旬攻至绵州(今绵阳)    
    杨嗣昌率部紧追,于十月二十四日左右赶到梁山,然后经大竹、广安、岳池,到达顺庆(今南充),沿途吃尽苦头。剑州、梓潼之败传报来后,杨嗣昌对四川将领及入川参战的客将进行了参劾和惩治。四川巡抚邵捷春被革职,后被处死,其职由监军道廖大亨接任。陕西总督郑崇俭也因增援不力而被革职,由丁启睿接任。其他被参惩处的将官也有不少。    
    杨嗣昌和监军万元吉见四川的仗打成这样,便又对前线将领进行了人事变动,提拔猛如虎为总统,张应元为副总统,节制、协调各镇官兵,追杀张献忠和罗汝才。    
    十一月,杨嗣昌移营重庆。    
    与此同时,农民军则又攻下成都之北的什邡,接着南下,过汉州(今广汉)、金堂,从成都之东直下简州(简阳)、资阳,再东折至安岳。 “以走致敌”,避实击虚的张献忠、罗汝才,至此终于找到了绝好的战机。    
    十二月初,张献忠、罗汝才连破隆昌、泸州,接着沿长江之北西克南溪,转而北上攻克荣县,围井研,克仁寿,于中旬突至成都城下。成都危在旦夕。然而,张、罗却弃城不攻,突然北上,再破德阳,并继续北上,于昭化境内渡过嘉陵江,智取巴州(今巴中)。至此,张献忠、罗汝才已取得了主动权。    
    此时张、罗二人的意图已十分明显。他们成功地把杨嗣昌及其主力调入川中,然后摆脱官军,乘机重返防守空虚的湖广。张献忠受抚谷城期间,曾研读过孙、吴兵法,此番用于实战,看来效果不错。    
    杨嗣昌当然也读过兵法,看得出张、罗的意图。所以,当张、罗于崇祯十四年正月初自巴州起营,攻下通江,进至达州,焚断驿舍700里时,东进湖广的意图已被杨嗣昌察觉。杨嗣昌深知湖广空虚,张、罗如一入湖广,则不可收拾,因此急令堵截。可是,贺人龙率秦兵留驻广元,拒不出击。而左良玉则在杨嗣昌的9次檄调下,才勉强入川堵截。最出力的仍是猛如虎。    
    


第七章 深谷寒风杨嗣昌督师(2)

    猛如虎于正月十三日在开县黄侯城(一说黄陵域)赶上了张献忠、罗汝才部。当时官军已连追40日,十分疲劳,诸将请求休整一天后再战。猛如虎和参将刘士杰却生怕张献忠逃脱,立即率部攻击。由于孤军追敌,没有友邻部队协调,猛如虎被张献忠切断退路,围住痛击。结果刘士杰战死,猛如虎的儿子、侄子自杀,部队损失大半。最后猛如虎仅与中军马智率残部千余人逸出重围。    
    猛如虎经此一击,已是元气大伤,无力再战。而奉檄入川的左良玉,却在此关键时刻,竟率部退入陕西兴安地区。如此一来,四川东出湖广之路,门户洞开。    
    由于张献忠行兵神速,且沿途焚烧驿站,大杀传报塘卒,杨嗣昌已无法迅速掌握川东的战况,湖广方面更是消息不通。当张献忠、罗汝才自夔门(今奉节)突然东入湖广,并于月底攻克兴山、进逼当阳时,湖广方面尚不知黄侯城之战和张献忠东下的消息。郧阳巡抚袁继咸闻警急忙派兵前来防守。    
    张献忠此时已侦知襄阳空虚,决定长途奔袭襄阳。他留下罗汝才与湖广兵周旋,自己率精锐轻骑,急行军直奔襄阳而去。    
    张献忠真是运气绝佳。在途中,他正巧遇上杨嗣昌的信使,缴获兵符。于是,张献忠灵机一动,派部将李定国(一说是刘兴秀)率20余骑扮作官兵,夜叩襄阳城。郧襄道张克俭验过兵符后,放其入城,安排其住在承天寺。二月初四日夜半,这20余人放火为号,与预先潜伏在城中的人员一起,趁乱袭击官军,弄得城中一片混乱。至天明,张献忠已率主力赶至城下,不费吹灰之力便杀入城中。襄阳城沦陷。    
    襄阳城是湖北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此次竟被张献忠如此轻易得手,朝廷损失惨重,湖广战局也由此发生了逆变。    
    张献忠攻下襄阳后,十分高兴。他不仅救出了自己的军师潘独鳌及自己的7个妻妾,而且竟逮住了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常法,还得了不少银子。郧襄道张克俭、推官邝日广、知县李大觉等也被杀死。美中不足的是竟让襄阳知府王承恩带着福清王逃脱了。    
    据说张献忠当时端坐在襄王府殿上,对被捆绑在殿下的襄王朱翊铭敬酒道:我打算借用你头,让杨嗣昌以失陷王藩之罪伏法,你努力喝下此酒。随后他下令处死襄王,纵火焚尸。贵阳王接着也被处死。    
    当时左良玉诸营的家族就住在襄阳对面的樊城。襄阳失守后,樊城便切断汉水上的浮桥,希望能自保。张献忠哪里能轻易放过,便率兵渡江,攻破樊城,报了左良玉俘其妻妾之仇。左良玉在张献忠出川时,避而不战,樊城之破,也算是个报应。    
    张献忠攻破襄阳,标志着杨嗣昌的死期已到。杨嗣昌获知张、罗出川后,火速赶赴湖广。此时他尚不知襄阳已破,更不知在此以前李自成已攻破洛阳。等他到达夷陵(今湖北宜昌)时,败报传来。杨嗣昌惊恐之下,已不能进食,到荆州沙市时,病情加重,已不能行,便在徐园住下。    
    此时的杨嗣昌,心如刀绞,已知死期将至。他在给湖广巡抚宋一鹤的信中写道:“天降奇祸,突中襄藩。仆呕血伤心,束身俟死,无他说矣。”三月初一日,杨嗣昌死于徐园。也有人说他是服毒自杀的。不过他的儿子事后却极力辩称是病死,而非自杀。想来病死也有可能,因为杨嗣昌一向责任心很重,自负且很重面子,遇此大难,病重猝死并非没有可能。    
    不过,无论是自杀还是病死,杨嗣昌之死也实在令人感慨。他当时才50出头,正是壮年,位极人臣,不想顷刻之间却落此下场。再联想其父杨鹤也因剿抚获罪而客死他乡的惨状,更是令人同情。    
    接替杨嗣昌的是丁启睿。    
    丁启睿,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本是文职。崇祯十一年(1638),他代孙传庭任陕西巡抚。两年后,因杨嗣昌极力举荐,丁启睿接替郑崇俭出任陕西总督。从其经历来看,丁启睿本没有多大资格接替杨嗣昌。不过,崇祯帝当时也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仓促下便命丁启睿为兵部尚书,改任督师,总督陕西、湖广、河南、四川、山西及大江南北诸军,仍兼陕西三边总督,赐尚方剑和督师印。    
    丁启睿名为督师,其实并无多少实力。杨嗣昌给他留下约3万兵力,其中左良玉占大部,另有川兵、土司兵若干。他从陕西带出来约1万兵人,包括贺人龙、李国奇所部6千人,宁夏兵2千人,三边兵2千。靠这点本钱去与河南的李自成拼杀,他也自知不是对手,于是他便去找张献忠。    
    丁启睿在东出潼关后,便从河南进入湖广,并试图经承天(今湖北钟祥)赴荆州原杨嗣昌军中。湖广巡抚汪承诏认为,贼寇主力在河南,且荆襄一带也已息警,就不必再去了。他还下令把汉水沿岸的舟船藏匿起来,不让丁启睿渡汉水,弄得丁启睿5天不得过汉水,只得转向河南邓州(今邓县)。但邓州城门紧闭,不让进城,丁启睿只得又赴内乡。内乡怕其骚扰地方,竟下令市民不准向城外官军售米卖粮。丁启睿被搞得狼狈之极,其部下也是饥疾交加。当时李自成部正在豫西,军势大盛,丁启睿自然不敢前往。当他得知张献忠在豫东南一带活动时,便灵机一动,率部前往。用他的话说,就是皇帝命我剿豫贼,此亦豫贼也。    
    张献忠此时也确实是势弱可欺。他攻占襄阳后,因惧左良玉,便急渡汉水而东,攻占河南光川(今潢川),并于四月又回湖广境内,攻占随州(今随县)。五月,张、罗又率部攻打南阳,未下,转而攻打信阳、泌阳。此时丁启睿急令左良玉入豫追剿,张献忠却乘湖广空虚,转而西进,于七月打下了郧西县城。不过,罗汝才却没有跟随前往,据说是与张献忠闹了矛盾,改投李自成了。罗汝才一走,张献忠顿感势单力薄。    
    八月,当张献忠又回到河南信阳时,正好被左良玉部截住,双方展开一场恶战。当时左良玉心中正憋着一肚子气。因襄阳被张献忠攻陷,左良玉被削职留任,脸上无光,自然耿耿于怀。而左良玉部下诸将,因住在樊城的家族被张献忠屠杀,更是对他恨得咬牙切齿。此番咬往张献忠,真是个个拼命,竟把张献忠杀得大败。此役张献忠失去了悍将沙头目,部下被俘杀者数万,马匹也丢了1万多匹。他自己也受了伤。    
    遭此重击的张献忠,急忙逃入山中,间道西进至郧阳,各处官兵则是穷追猛打,左良玉也率部赶赴郧阳。张献忠见无法立足,又率残部2千人逃向河南南阳,左良玉则紧追不放,处境相当危险。不过,张献忠仍凭其经验和机智,侥幸走脱,逃过劫难。    
    据说张献忠曾想投靠李自成,见面后,李自成要他做自己的部将。张献忠却不肯屈居李自成之下,当年李自成落难时,据说也曾试图投靠张献忠,不过没有成功。此时见张献忠如此态度,李自成一怒之下,便起了杀心。幸亏罗汝才出面劝说,李自成才放他一马,赠他500骑,令他东进与革、左五营会合。    
    此说之真假已很难断定。不过从后面的情形来看,张献忠确实在信阳大败后,经河南东进安徽,与革、左五营时合时散,共同作战。崇祯十五年(1642),张献忠率部转战安徽一带,利用朝廷与李自成大战中原的有利时机,积极恢复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崇祯十五年(1642)四月,张献忠攻下了舒城。攻下舒城后,张献忠痛定思痛,做事有了一些新思路,并做了几件破天荒的事情。如他改舒城为得胜州,召集农民回乡割麦子。三河寨的农民杀猪宰羊迎接他,他竟也知道回赠8头牛、50两白银。更令人吃惊的是,他竟在舒城设起“六部”来。他任命曾做过太仆寺卿的濮中玉做礼部尚书,自己则兼吏、刑尚书,户、兵、工3部也任命了官员。    
    这些举措,与张献忠先前的做法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在此以前,张献忠绝对是流寇做法,攻一城则弃一城,经常是大肆杀戮。他打仗也主要是靠金帛、良马、美女。每次开战时,必以此来激励士气。他自己在这方面也身体力行,竟拥有9个妻妾。    
    张献忠的改弦易辙,十分有利于其发展。至五月,他攻克重镇庐州(今合肥)。六月,攻克庐江,并在巢湖操练起水军,扬言要打芜湖。七月,于六安击败黄得功、刘良佐部,令江南大震。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庆巡抚邓二阳因此被革职。    
    不久,革、左五营向河南进发,投靠李自成、罗汝才。张献忠既不愿前往河南,也不能在安徽独撑局面,便想西进湖广,并预先派其军师潘独鳌潜入武昌,了解敌情。九月底,张献忠率部向湖广、安徽交界的安庆府西部进发。十月,在试攻湖广黄梅失败后,张献忠便率部退至潜山天堂寨一带,恃险自保。而在武昌的潘独鳌也被擒杀,张献忠失掉了一位得力干将。    
    在潜山天堂寨扎营不久,张献忠遭到黄得功、刘良佐所率官兵偷袭,又吃了一次大亏。不过张献忠实力尚存。他先率部退入湖广的薪水(今浠水)境内,后又突入安徽境内,先攻桐城,再陷无为,转而又杀向两省交界,攻击太湖、黄梅,然后借李自成攻击湖广之势,于崇祯十六年(1643)春向西猛攻,终于在此年五月攻下湖广省会武昌,建立大西政权。    
    不过这是后话。此处先要叙述李自成部的有关情况。此时的李自成,已是名声大震,并把中原搅得天翻地覆。    
    


第七章 深谷寒风东山再起(1)

    李自成在崇祯十一年(1638)八月被洪承畴大败于陕南后,便率残部退入陕西、四川、湖广3省交界的大山之中。    
    也是李自成命大!当时追剿他的陕西巡抚孙传庭、总督洪承畴,先后被朝廷火速檄调至京师附近,抗击入侵的清兵。而张献忠、罗汝才在湖广、河南等地的冲杀,也吸引了朝廷的主要兵力。李自成居然因此而躲过了大劫。    
    一时间,李自成似乎消失了。甚至到处盛传着李自成已死的消息。    
    事实上,李自成并没有消失!他艰难地挺了过来,并且保留了几十名骨干分子,终于等到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躲在山中的李自成到底干了些什么,至今仍是谜。有关的传言也很多。有人说他在走投无路之下,几次想出山投降,甚至还想到过自杀。细想起来,这不是没有可能。不过,他终究还是挺了过来,尽管我们尚不太清楚他是怎样挺过来的。    
    更有意思的是,我们不仅弄不清李自成躲在深山时干了些什么,而且也不太弄得清李自成是如何从山中复出,复出后又是如何一下子变得如此厉害的。    
    一般都认为,李自成是在崇祯十二年(1639)五月张献忠谷城再反后走出深山老林的。出山之后的李自成,不断召集旧部,扩充队伍,力量渐渐恢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