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做人做事做生意 >

第26部分

做人做事做生意-第26部分

小说: 做人做事做生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在作祟。
中国不少商人是很信神信鬼的。大凡开张庆喜,店里免不了请一尊财神,到庙里烧香还愿也是常事。不少人家里有各种版本的算命预测之类的书籍,遇上重大决策,不翻一翻,捏算捏算,总也放不下心来。
最为时髦的是对数字的迷信。综合近年来中西合璧的情况,一般兆凶的数字包括星期5、7、13等,兆吉的数字包括6、8等。这种毫无道理的迷信,却有相当多的人相信,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这些数字真有那么大的神效吗?
我们就以“8”为例吧!“8”其实是一个平平淡淡并无任何意义的死数字。相信这个数字的吉凶意义,并无科学根据。若是为了赶一下时髦,倒也没有什么。若是信得神魂颠倒,那还是很成问题的。因为,相信这一套的人不能掌握自我命运,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严重缺乏信心,才会向神灵求助,希望得到保佑。迷信的氛围,往往是阴冷的、低调的、悲观的。
这种氛围对于需要在商战中拼搏的老板来讲,是十分不利的。我们知道,现代商战中的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市场瞬息万变,机会稍纵即逝。这要求我们目光敏锐,头脑冷静,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这不仅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和自信,需要百折不回的精神,如果我们让企业和自己的前程掌握在神仙鬼怪的手里,我们总有一天会失去一切。 



□ 保持对生意的兴趣和热情


从事一件工作,一定要有相当的耐力,并专注工作,借以培养自己对工作的兴趣。成功的生意人懂得,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辛苦的工作,他们视工作为乐趣。须知:“要怎么收获,需先怎么栽培!”
从前有个农夫有一匹马,马的活儿很多,而农夫给它的饲料却很少。于是,马就乞求上帝为他另找一位主人。这个愿望实现了。农夫把马卖给了陶器匠,马很高兴。不成想陶器匠那儿的活儿更多更累,饲料给得比农夫还少,马又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乞求上帝再为他另找一位好主人。这个愿望也实现了。陶器匠把马卖给了皮革匠。当马在皮革匠的院子里看见马皮的时候,不禁大声哀叹道:“唉,我这个可怜虫!还不如跟着原来的主人好。看样子把我卖到这里不是要我去干活儿,而是要剥我的皮。”
在当今赚钱机会比比皆是的社会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人大有人在。今天生意隆重开张,明天赚了一把就关门,后天再新开一家店铺,也是经常可以见到的现象。但长此下去,每种生意都不精通,始终无法树立起自己的商业形象,恐怕就真要遭到当乞丐的命运了。
当然,选择从事何种生意时,必须先考虑自己的能力与个性,这个生意确实不能使你充分发挥才能,那么要有及时转行的勇气。但假若因无法忍受生意的辛苦,而想另找一份轻松的行业,那你恐怕永远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意了。
要培养自己对所从事生意的兴趣。对于很多因专注而成功的人,他们做事专注,并不是捏着鼻子喝苦酒,反而是像小朋友搭积木,拆了做,做了拆,其乐无穷,乐在其中。辛劳惯了的农民,让他闲上三五天,他便心里发慌,反而不如在地里干活开心。读书人爬格子苦不堪言,但一天到头瞎奔走,不看书、不动动笔便觉得魂不守舍。大抵各行业专注其中的人都是这样。所以有位哲人说人生的一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换一句话说:事业就是生命,为它受苦正是人生乐事,恰像一对情人爱得苦不堪言,一天不见,就会失魂落魄。
干一行爱一行,就有自娱的特性,乐在其中便是自然的事了。因为有乐趣,因为可自娱,专注无须讲大道理也是顺理成章。试问:有什么道理比有感情更能使人进入专注的角色呢?比如曹操之于权谋,李白之于诗酒,还有拿破仑之于战争与冒险,毕加索之于绘画。他们这些人专注于其中,既获得了自己的事业,也得到了充分的娱乐。若无自娱的乐趣,或让他们放弃心领神会的乐趣,他们便会活得无精打采。
所以,对生意人的成功而言,专注既需要明理,更需要感情引导。只有对一桩生意有了感情的投入,理性自觉才会更彻底,行为也才更自然。 



□ 永远不能自我满足


有一位美国作家,曾经这样总结过那些企业巨人所共有的特性:
“他们独具慧眼,能在别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看到挑战的机会。有些企业家反应迅速,能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发现机会;有些企业家则干脆自己去主动创造机会。无论是谁,他们都能不顾一切地坚持新的想法,然后不屈不挠地克服困难,用尽自己的储蓄,有时甘冒生命危险去追求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他们冒着风险,可是他们常常可以找到创造性的方法来化险为夷。”
在创业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李嘉诚,正是这些国际著名企业家群体中的佼佼者。从创业开始,他就充分发挥聪明睿智,不间断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并且无论环境如何恶劣,他从不懈怠;无论取得多么巨大的成就,他永不满足,他总是那么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由于李嘉诚语言温和,不轻易发脾气,一生之中总在自觉不自觉地稳定自我,调节自己的情绪,并且非常善于集中精力去处理他应该处理的事情,而力图不让周围的烦恼和挫折影响自己的思考,所以李嘉诚周围的人都对他怀有深切的好感,别人总认为他对事物持有精辟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李嘉诚非常善于识才,也非常善于用人。他启用人才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专业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的应得利益。这使得他身边的人才往往都是具有创意、诚实、勤恳,有着远大理想和抱负,对事业全身心投入的人。
李嘉诚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也用谦虚做人的态度和高尚的品德,熏陶和教育他的儿子和一切出任他身边重要职位的有才之人。李嘉诚常说:“做人要尽可能地保持低调,以免树大招风。如果你始终注意不过分显示自己,就不会招惹别人的敌意,别人也就无法捕捉你的虚实。”
李嘉诚精湛地用人的策略和宽厚待人的作风,也使他的事业如虎添翼。在今日的李氏王国,李嘉诚拥有一个配合得十分默契,对每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有能力迅速做出决定,并为长实、和黄系列业务发展制定策略的令人羡慕的“内阁”。正如马世民所描述的那样:“例如我觉得电讯非常有潜力,李先生认为适合,便立即着手进行。李先生喜欢能源,大家同意,便开始寻找投资机会。在长实、和黄这样一个大集团,能这样迅速做出决定的灵活性十分重要,我们这个内阁可以做到这一点。”
一如香港经济评论家所总结的,“长实的李嘉诚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先知先觉,不墨守成规,不故步自封,经常保持着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以适应新的情况。”
而且,李嘉诚还综合中国传统式经商方式以及欧美经商方式的优点,针对每一个收购的目标,会像欧美的商人一样,事先召集手下,搜集各种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握一次手就确定了巨额的交易,而且从不后悔。其得力助手马世民说:“在我们进行交易时,我们不喜欢律师群集,没有律师在那里会有更多的乐趣。” 



□ 事业成功的十个秘密


在激烈的商战中,李嘉诚对于自己的事业始终有一个准确的把握,他曾经说过:“在事业上谋取成功,没有什么绝对的公式。但如果能遵循某些原则的话,能将成功的希望提高很多。”数十年来,他所遵循的一些原则是:
(1)在商场中赚大钱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做你自己的事业。想从商的人应该选择他熟悉而了解的那一行。显然,刚开始他不可能熟悉所有该知道的,但是在他还没有对这行有充分而具体的工作知识前,他不应该贸然开始。
(2)绝不能无视一切生产的中心目标——为更多的人,以更低的价钱生产更多更好的商品,或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3)节俭为商业成功的必备条件。商人一定要严格规范自己,不要浪费,不论是在私生活上还是在业务上,“先赚钱,再考虑花钱”是企业成功者的最佳信条。
(4)永远不要忽视或遗漏任何合法的扩张机会。但另一方面,商人也永远要保护自己,不致受诱惑而做盲目的扩张计划,事先不应缺乏充分的判断及考虑。
(5)商人必须不断寻找新的办法,来改良产品及服务,以求增加生产及销售和降低成本。时机很重要,一般商人在生意顺利的时候,往往不去考虑谋求发展的办法,但那却是他们能有心力余暇考察业务的时机。许多商人都是在不景气的时候才恐慌,结果往往弄错了方向,反而使得成本升高。
(6)商人必须亲理业务。他不能指望他的雇员像他一样,又能做又能思想。如果他们能,他们就不会是雇员了。
(7)商人必须愿意冒险——如果他认为值得的话,他可以冒险投资及向外借款。但借款一定要设法迅速还清,失去信用最易导致关门大吉。
(8)商人一定要不断寻找新的或未经开发的市场。世界大部分的人和地方,都盼望能买到外国货,精明的商人要向国外市场动脑筋。
(9)对工作及产品负责的好信誉,最能带给消费者信心。商人必须顾及品质保证,以及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值得大众依赖的厂商,毫无困难地能使订单源源不断。
(10)不论一个人积累了多少财富,如果他是商人,他就必须永远将自己的财富作为改进大众生活的一个工具。他必须记得,他对同仁、雇工、股东以及社会大众都有责任。 



□ 做生意要当机立断


“该断不断,必受其乱。”古往今来,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处事果决,当机立断。军事家在战斗中果敢明断就能把握战机;企业家在商战中果敢明断就能无往不利。如果优柔寡断、犹豫不定,良好的机遇一旦错过,时不再来,岂不悔之晚矣?企业、金融行业的生意人也是一样,犹豫心理直接影响投资决策,一旦失机,全部计划就只能搁浅作罢。
犹豫心理一旦渗入生意人的内心世界,生意人将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欲左顾右,欲右顾左。内心深处的矛盾冲突便会一点一点逐渐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从而影响正常的运作。同时它还会对生意人的其他心理和情绪都会产生副作用,容易使人急躁不安、彷徨无措,严重时甚至对能力和自信心产生怀疑,导致全局的被动和失败。
有犹豫心理的生意人,在即将决策前,对于原本深思熟虑的投资方略和经过认真细致制定的投资计划,在决策时或是忽然间产生了自我不信任感或是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突然发生动摇,最终不付诸实施,从而丧失了获取投资收益的大好良机。如在股票操作中,生意人发现自己手中持有股票的股价上升并偏高了,应该把握这一时机将其抛出。可是在临场时听到许多人对此种股票的看法和评论与自己的决策截然不同,他便马上改变了行动,放弃了一次将股票抛售的良机。再如生意人事前已观察出某种价格较低的股票已经是适合购入的时候了,也做出了趁低吸纳的决策,但在临场时发现许多持股者纷纷将其抛售,于是产生了犹豫心理,临阵退缩,放弃了入市的决定,从而失去了一次能够获取收益的机会。
犹豫心理在企业投资中,导致生意人瞻前顾后、决策不明、错失时机的例子是很多的。这种现象有着一定的普遍性。企业投资过程是从产生投资动机开始,经过对自身主观状况和外界客观因素的综合分析,然后据此分析结果做出决策,最终将决策内容付诸行动。犹豫心理往往是在马上要行动的关键时候出现,使生意人改变决策或回过头来重新思考。等到再一次确认原决策正确,应该实施的时候,外因或内因已经起了变化,所决策的内容已不能再正常进行了。
国内某家用电器生产企业,通过很大的努力与日本一家企业取得联系,并初步拟订了可行性方案,“双方共同投资,日方提供技术,中方提供厂地、人员”。如果双方达成协议合作成功,将对这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决策者认识到了这一点,仔细研究分析之后决定按计划实施。可是就在协议即将达成的前夕,另一家同行业人士在似乎是无意接触的过程中谈起自己与外商合作而遭受了巨大损失的经历。如此一来决策者马上萌发了犹豫心理,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了动摇,对前面做的各种分析开始怀疑,便找出借口推迟了签订协议的时间。当他最终还是决心执行原计划的时候,日方已与第三家同行企业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原来这是两家同行企业设下的圈套,利用他的犹豫心理,坐收渔利。 



□ 生意成功后也要冷静


公司的不断壮大通常是因为经营者经营得法并且时机运用得当的缘故。有些老板最大的缺点是在经营过程中因为成就而自我陶醉,冲昏了头脑,因此导致失败的例子古今中外都很多。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如下的方法。
(1)将自己取得的全部成就,包括自己的所得进账、声誉、地位等等,一律以七折至八折来计算。通俗一些说,比如今年赚了50万元,自己要把它看成只赚了35万元,这样做有若干个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将敌者的妒恨减弱,同样也压抑了自己的自满,在这个双重有利的情势下,便容易使来年取得更大成绩。
(2)切勿把自己所得到的成绩任意夸大、大谈特讲,这样你会如芒刺在身,长久下去终究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有朝一日被人戳穿,难以下台。
(3)时刻不忘记录自己的失败之处。尽管公司发展很快,但小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企业老板可以通过记录经营中的失败之处的方法来提醒自己正确经营。
(4)将可能避免经营错误的经营法则以制度方式记录下来,以备改正。凡涉及公司成败,无论大小事都要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拿制度来保障做出的承诺。有些老板在理性上来讲愿意避免失误,也认为健全制度是正确恰当的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