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 >

第13部分

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第13部分

小说: 当身体还剩下四分之一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真的学习态度很好。他帮老师纠正了一个错读了大半辈子的字,我谢谢他!”说完,老师带头鼓掌,教室里响起了几声附和的掌声。 
老师当时的心情如何我不得而知,但是他能说出那番话来的确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台阶,使我得到了些许安慰,令我不禁肃然起敬。也许是歪打正着,或许人的潜意识里都有求真的愿望,无意中我触及到了这个愿望的开关,顿时这扇心理禁忌的门被打开了一条缝,于是开始有人从这条缝里挤出来,向我伸出理解之手、友谊之手。讲习所里“文人相轻”的氛围渐渐变得淡薄起来,同学之间不再为“面子”学习。毋庸置疑,老师为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树立了良好形象,所以我一直对他心存敬意。过了一个月老师要每名同学写一篇习作上交。类似于学校里的单元测试。我以杨雨为线索虚构了一篇散文“相思叶”。想不到这篇虚构的“相思叶”被老师当作范文,要朗读好的学员在讲台上朗读。既然老师说好,同学们自然捧场。每到精彩处,老师适时点评一下,台上台下掌声不断。我人气陡增,一时成了讲习所里的红人,并且赢得了一位姑娘的芳心。 
我发现忽然之间同学们对我的态度明显改变,有人还送我一个绰号“文狐”。他们说我很狡猾,在习作的结尾将竹叶烧掉留下无据可查的悬念。其实我根本没那么想,当时只想留下一个浪漫的结尾。不料同学们曲解了原意,我懒得解释,只好由他们去了。万东泉同学家在我书店附近。他主动与我同座男生调换座位和我同桌。他是建筑行业基层宣传干事,由于顺路他骑自行车主动承担了我上学放学的接送任务。因此我省去了许多额外费用。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同学们听说我开书店,纷纷到书店看我,免不了借书回去看。有一次亚华怯怯地说:“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对你讲。”我以为她有什么事,要她说来听听。她腼腆地看着我,声音像蚊嗡似的说:“你们文学班的同学有人借书不给钱,有人一拿就是好几本。每天有二十本书在外面,这样会赔钱的。” 
陈挺也曾多次提到此事,而我一直没往心里去,这话从亚华口里说出来,使我意识到此事的严重性。亚华见我不吭声又说:“孟姐说你好面子,做买卖不能这样。”我问她谁是孟姐,亚华诧异地看着我说,还大才子呢,连自己的同学都不知道。“同学?”我嘟囔了一句,然后一拍脑门,恍然大悟:“是不是孟香?”她点点头。 
“她来过这里?”我将信将疑地嘀咕道,不大可能啊。 孟香是班里一位女生,坐在我后面。她与亚华的性格类似,平时沉默寡言,即便同桌女生也很少交谈。她从不记笔记,也不回答问题,更不用说提问了。老师没少数落她,可是每次向她提问时,她依然一声不吭地站在那里,直到老师要她坐下了事。她来书店确实出乎我意料。  
亚华用征询的目光看着我,问我以后同学拿书时怎么办。我笑着说,都是同学能怎么办,只要看完后送回来,由他们去吧。 
陈挺与亚华却自作主张地按标准费用向来借书的同学开始收费。亚华后来告诉我,孟香说我为面子什么都不顾。如此看来,陈挺与亚华是在孟香的怂恿和鼓动下这样做的。此后来书店借书的同学渐渐少了,有些人还疏远了我。对我而言这不是坏事,至少利益得到了保障。老师生日那天班长组织同学给老师过生日,我一再声明不会喝酒,有些同学好似事先串通好了不肯放过我。他们看到万东泉为我说话,一齐起哄要他替我喝酒,弄得我们好难堪。 
孟香从女生桌搬了只凳子过来,坐到我旁边。她轻蔑地瞥了我一眼,冷言道:“不会喝酒,像个人似的坐这干吗?一边去!” 
我心里一怔,好在马上反应过来,立即心领神会的冲众人笑了笑,一句“失陪了”,挪着凳子溜之大吉。有人说我不实在,不够交情,有人说我不够意思,有人甚至笑话我不是男人。我心里想:少来这套。 
从此以后我特别留意孟香。   
坎坷心酸苦痛 互爱互助互动 16(1)   
“近水楼台先得月”。我与孟香前后座的位置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我不但找机会与她搭话,还时不时地回头看她几眼,乘机仔细观看她脸部的细致轮廓:她眼睛又大又亮,两个酒窝儿时隐时现,笑起来妩媚动人。她起初很拘谨,看到我回头望她便慌忙低下头去看自己的手指。有时候我频繁的回头观看令她不知所措,急得紧咬上唇求救似地左右环顾,往往同桌女生过来给她解围,冲我小声呵斥,说我瞪着一双绿眼,小心眼珠子都喷出来了。为此还差点闹出笑话。有一次我如何看她,她便如何看我。我情急之下干脆睁大双眼,直直地盯着她看。她不仅没有退却反而针锋相对地如法炮制。那情形极像武侠小说里两位武林高手,比拼内力,仿佛谁稍有松懈疏忽,胜负立现。突然,同学们哄堂大笑。我不禁一惊,下意识朝讲台看去,只见黑板上写着五个大字:元基看什么?后面的问号,大得夸张。老师正严厉地看着我。我脸上一热,慌乱中不假思索地谎称:孟香头发上有只小蜘蛛。老师犹豫了一下叫孟香的同桌起来,问她有没有这回事。多亏那女生替我圆谎,才侥幸蒙混过关。当时港台片盛行,很多人受到片里人物影响喜欢戴墨镜,认为那是一种时尚。我由此得到启发,每次去上课时带一副墨镜,到了课堂将墨镜双腿打开,镜面朝后,横放在桌上。这样既不用回头观看,又能观察到孟香的一举一动。孟香很快识破了我的“诡计”,经常冲着镜面伸舌头做鬼脸。一次她正在伸舌头,我突然回过头去将她逮个正着。她一惊,脸“刷”地就红了,慌慌张张地低下头。我渐渐对她产生了好感。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有一次我想她,便打车到她上班的地方,只等她下班的时候远远看上一眼。第二天课间休息时孟香坐在教室里翻着三毛的一本书。我见教室里人不多乘机同她搭讪,问她看什么书。她合上书扫了周围一眼,小声问我昨天是不是去了党校路。我心里“咯噔”一下,脸色通红,慌乱地搪塞几句。她“哦”地一声,说也许看错了,说完“扑哧”一笑。我问她笑什么,她笑而不答。稍顷,眼珠儿一转,说我叶公好龙。 
我那时刚走上社会不久,满脑子天真。由于我的处事方式过于直接,免不了做出一些傻事。我追孟香的事在讲习所里传得沸沸扬扬,很快传到老师那里。我害怕老师过问此事,一直忐忑不安。孟香好似看出我的心思,不但在课堂上主动接近我而且经常到书店看我。每次到书店后不是收拾屋子,就是整理书籍,我见她镇定自若,心里渐渐塌实起来。孟香与亚华很谈得来,原本两个不爱说话的人凑到一起便有说有笑,真是应了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次孟香问我喜欢看什么书,亚华说我喜欢《茶花女》。孟香“啊”了一声,笑话我竟然喜欢妓女。我大呼冤枉,一再解释喜欢这本书的诸多理由。孟香眼珠子骨碌一转,唇齿间,只吐出两个字“狡辩”。亚华在旁边嬉笑。还有一次孟香收拾屋子看到抽屉里一摞《青年作家》与几本外国小说,问我为什么不看看唐诗宋词之类的书。我犹豫片刻,只好实情相告,看这些东西需要查字典,累脑子又看不太懂。她大眼珠儿转来转去,好像寻思什么。过了片刻,她走到我面前说诗词看起来难,用心学很容易的。我乘机请她教我,她踌躇起来。我以为她卖关子,装作满不在乎地说,她不教我是件好事,省得我受累。她格格笑,说我榆木疙瘩脑子,还会拐弯抹角用激将法。我开玩笑说教会我,她不会吃亏的。她问我有什么好处,我嘿嘿一笑,说可以给她写情诗。她一怔,眼珠儿转来转去看着我,语气乖觉地说是写给别的女孩吧。我为表明心迹,又是许愿又是发誓。她伸手捂住我的嘴,不许我胡说八道。孟香讲解唐诗宋词头头是道、如数家珍。写出来的诗却意境全无,不堪入目。我有时取笑她,说一肚子的金子,只能当煤炭用。她反而笑着说,煤炭可以将我炼制成一颗璀璨夺目的钻石有什么不好。我提醒她钻石不是炼出来的,她大眼一瞪,反驳道,她说是就是,不是也是。这种率真的天性令我如沐春风。她要我背诵的第一首诗是“春江花月夜”。我一连四五天背不下来,她急得手忙脚乱冲我嚷:“你咋那么笨呢!”有时她指着我说:“纵然生得好皮囊,原来腹内草莽。”现在回想起来她真是抬举我,以身体条件而论,“好皮囊”三个字,我岂敢领受。孟香及时改变了方法,从一些通俗易懂的现代诗入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她要我看的第一本诗集是《七里香》,然后慢慢转到古典诗词。时至今日,记忆里那些诗词还是当年在她指点下储存下来的。那年夏天文化局主办青年诗歌创作、朗诵大奖赛。老师要我们踊跃报名参赛。学员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似乎大奖唾手可得。我看到大家热情如此高涨,心里难免有些失落。我一直认为诗人是需要灵感和才情的。我在这方面没有感觉,所以从来不写诗,更没想过参加比赛。我嘴上说不参加比赛,暗地里却将心思放在了写诗上。其实我只想证明给孟香看,我行。我将写好的诗给孟香看,她看了直摇头。于是我当即决定不参加比赛。她点点头,笑着宽慰我,刚接触诗词没必要滥竽充数。我得到她的理解与认同比得到大奖还高兴。一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点名问我参赛稿为什么还没交上去。我结结巴巴地说不想参加比赛。老师问为什么,我坦言不会写诗。老师略一寻思,要我赶快写一份交上去。我还没来得及表态,孟香已经率先问道:“不是说自愿参赛吗?”   
坎坷心酸苦痛 互爱互助互动 16(2)   
她此言一出,所有目光“唰”地转向她。课堂里顿时窃窃私语地议论开来。老师敲桌子示意大家安静,然后面色严峻地在黑板上写教程提纲。放学后老师点名要孟香留下。孟香用脚在桌下轻轻碰了碰我的座位,我心领神会朝后一仰头,她小声说没事。放学后我与万东泉在学校附近等了半个小时,孟香才心事重重地走出来。我问她出了什么事,她讳莫如深地笑了。老师那次找她谈话的内容她一直守口如瓶,虽然我不知道他们谈什么,但是一定与我有关。我们回到书店,隔壁发廊正在播放流行音乐,孟香一边给我洗衣服一边跟着音乐哼唱着。她忽然问我喜欢什么歌曲,我想了半天想起了那时很流行的“小小鸟”。她笑了,说小鸟都是有翅膀的。我说我也有的。她问我在哪里,我一笑,说是她。 
她一愣,问我什么时候学会哄人了。我刚要说话,她打断我,要我听歌。她说接下来那首歌,她最喜欢了。 
孟香离开后我去隔壁问那首歌的名字,张大姐说那首歌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我在老师的督促下,极不情愿地交上了参赛稿。老师看过后放到一边,然后要我按照他拟好的题目重写一份。孟香得知此事开玩笑说,我要一鸣惊人喽。 我笑她是巫婆,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她说,天机不可泄漏。那次诗歌大奖赛我真的获奖了,还是二等奖。我惊喜之余,不敢相信是真的。不过当我看到自己获奖作品时恍然大悟,原来我的获奖作品并不是原创参赛稿。我怀疑是评委老师弄错了。我将此事告诉孟香,她淡然一笑,说正常。我从她的表情和语气里感觉到事情有些蹊跷,于是向她请教其中的原因。她说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讲习所的参赛稿大多搀杂了水份。我开始不相信,仔细一想又觉得极有可能。尽管如此,我还是怀疑会发生这种事情。毕竟这是面向全市的大奖赛,那么多青年才俊参加比赛。一旦出现舞弊现象,岂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我想问问其他的获奖者证实一下。孟香一听,狠狠掐我,疼得我直咧嘴。她郑重其事地告诫我千万不要问别人,我问为什么。她原地跳起来,指着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我喜欢看她生气的样子,禁不住笑了起来。“你还笑!”她冲我嚷,说谁做犯忌的事要倒霉的。我见她生气了立刻老实起来,拍着胸膛向她保证不再提这件事。那次大奖赛我们讲习所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重要奖项,正如孟香说的那样,讲习所的参赛稿大多有水份。我因此心存芥蒂,闷闷不乐,觉得自己像小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孟香劝我想开些,她说现在很多事情都这样,她们单位评职称考试,人人带着答案进考场照抄就行了。诗歌大赛过后同学们好似换了一茬人,虽然同样的面孔,同样的笑容,关系却微妙起来。获奖的扬眉吐气,没获奖的垂头丧气。特等奖得主是一位女生,她参赛的东西我见过,比我的好不到哪里去。而另一位女生的参赛作品“达子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居然连优秀奖也没有入选。我经过细心打探方知此事的来龙去脉。特等奖得主是个领导的女儿,其中蹊跷由此可见一斑。获奖短暂的高兴过后,我没有一点上学时获奖的那种兴奋、喜悦、惬意与自豪的心情,仿佛硬生生地喝了一瓶醋,唇齿间酸溜溜的,浑身透着一股子酸味。由于我心不在焉,颁奖那天居然将老师事先给我准备好的获奖感言忘了个一干二净。情急之下,只好连声说:谢谢领导,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说完,向主席台深深地鞠了一躬。有一次我开玩笑对特等奖得主说:“你获得特等奖,‘达子香’该给个一等奖啊。”我没想到一句玩笑话,招来了许多是非,孟香首当其冲成了众矢之的,导致最后上演了一出“美人醉酒”的好戏。那位女生身份特殊人又漂亮,在讲习所里一呼百应,是很多人巴结讨好的对象。她对我的反感引起了连锁反应,很多人对我疏远起来,孟香更成为众女生嘲弄、讥讽的对象,流言蜚语像苍蝇似的围绕她飞来飞去。孟香对此不屑一顾,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