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一路嚎叫 >

第2部分

一路嚎叫-第2部分

小说: 一路嚎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80年代出生的肖睿和他的长篇小说《一路嚎叫》,让我们觉得那帮70年代出生的“美女作家”们变老了,甚至连韩寒的姿态也显得有点儿“作秀”。上个世纪的亨利·米勒、金
斯伯格,对肖睿小说主人公“我”的现实处境,也似乎是爱莫能助。一般认为,后现代写作已放弃了对中心的寻找,或者说也不再需要中心。生活不在别处,而正在此时此地,是人的本身对自我的维护。“好人的生活大概就是时时刻刻装着孙子又时时刻刻想当爷爷的生活吧!我操,没劲。”
如果说,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作为一个16岁的少年,对现实的反抗体现在被学校开除后的“出逃”经历上;那么《一路嚎叫》里的“我”,则在一阵左冲右突的疯狂嚎叫之后,又重新回到了一开始出发的地方。“如果我像他们(父母)当年那样穷,那样的苦,我也会像他们一样活下来,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因为我们同样是人,而生与活是最基本的人性。”肖睿力求呈现一种自我的内在真实,一种焦灼和痛苦,乃至深深的绝望。
“……在一座座楼里睡着多少只为吃而活着的人。他们占据着优秀的职业,但只把它当作了谋生的工具,他们并不快乐,可奇怪的是他们任劳任怨,并且还认为生活是美好的。”肖睿大胆地打开了那个要命的潘多拉盒子,袒露出心灵自然的率性,包含了一种尖刻和刺痛的、对真实世相的穿透力,让人震惊。他在消解传统写作的“深度”意义,而身处的环境及人物和情感更显得游移不定、悬而不决。“年轻就是生命的本钱。”而作者年纪轻轻就进入了人生和社会的大舞台,通过更多的直觉来捕捉瞬间的印象,依照人物的心理流程来构造新的时间序列。在纷至沓来的无序组合中,作者通过“我”的角度来切入,尽可能呈现主观世界对客观生活的一种粗砺和不完整的印象,也可以说是主观世界的“原生态”。这种现场的见证人和参与者,不同于局外人机械照相的简单复制,大有可能靠近了人自身内在的精神本质。
肖睿并不追求一种假模假样的深度模式,除了生命过程的展示以外,能看到突现在心灵前沿的那些奇异而又美好的东西:“我必须寻找,因为我深信不疑肯定有火焰般的宝贝在看不见的前方。它像避风的港湾,像河流在干旱之地,像大磐石的影子在疲乏之处,它会将我也变成火焰般的宝贝!”
青春永远没有尽头!
只要有青春,就永远有这种不计后果的逃离和寻找。

肖睿VS韩寒

日前,一部讲述两个中学生逃离学校,和一群流浪艺人闯荡江湖的长篇小说《一路嚎叫》,已由工人出版社最新推出。
《一路嚎叫》用动感、调侃的语言,形象地讲述了两个少年的愤怒、迷茫和绝望。他们为了张扬自己的天性,对沉闷、虚伪的现实进行反叛、抗争,干脆走出校园,去寻找梦中的天堂。
主人公不倒霉早已厌倦了学校里呆滞、古板的生活,恨透了老师的日复一日的陈词滥调,觉得与其这样苟延残喘,还不如从容燃烧!他渴望远行,到未知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走进他向往已久的理想天堂——燕庄。这里有他崇拜的流浪艺人,有最能让他感受到青春的解放、自由、尊严的摇滚乐。在他们的想象里,这里充满了平等、友爱、真诚和阳光。
事实很快就破灭了他的梦想,啸聚在这里的艺术家们尽管浪漫、冲动、诗意,但他们身上也有着丑陋、贫穷、粗暴、甚至野蛮……无奈之下,他又回到了学校,重新面对许多强大的精神压力,面对所有熟悉、不熟悉的面孔了。
似乎一切又回到了原来。其实,他对复杂多变的人生有了更深层的感悟。这次远行不是第一次,也将不会是最后一次。对于青春期的他们,精彩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从作品中不难看出,小说中的人物有着作者自己的影子。作者肖睿还是个中学生,去年以一部讽刺教育现状的小说《校园检讨书》而引起轰动,以至掀起了继韩寒之后再一轮少年写作热。《一路嚎叫》是肖睿的第二部长篇小说。近年厌烦透了为人写序的著名作家周国平,读完该书欣然作序,这样评价:“我是一口气读完这本小说的,因为时间紧,也因为它的确能吸引人,书中不乏奇异的想像、巧妙的嘲讽和聪明的议论。……读者翻开这本书,一定也有人会像我一样被它吸引着往下读,并且生出一些感想的。”

《一路嚎叫》内容简介

两个中学男孩,不堪忍受老师的陈词滥调,更无法忍受校园里的死气沉沉,在一个炎热的中午,逃出学校,寻找一群名声远扬的流浪艺人。
初到燕庄,一切都刺激而新鲜。这群流浪艺人,有的破衣烂衫,有的奇装异服。有的阴郁寡言,有的乐观张扬。主人公不倒霉觉得这里才是他梦寐以求的理想天堂,到处充满激情、阳光。
两个男孩竭力要融入他们中间,虚心请教他们,与他们共进午餐。而他们对两个男孩却明显不屑、排斥。不倒霉这才醒悟,所谓的艺术后面也隐藏着虚伪与丑陋……
本书以调侃、动感的语言,形象地写出了这代人青春的萌动、心底欲望之火的燃烧,以及青春期特有的躁动、不安、反叛,与成人社会的矛盾和对未来的迷惘……
作者简介:肖睿,1984年出生,现就读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6岁开始写诗,2002年4月出版《校园检讨书》,即引起轰动。
本书是作者的第二部长篇小说。

少年作家肖睿做客新浪谈《一路嚎叫》访谈实录

全文连载《一路嚎叫》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请到《一路嚎叫》的作者肖睿,《当代》杂志社的前副主编汪兆骞老师,谈一谈年轻作家的创作问题。请二位做一下自我介绍。
肖睿:大家好,我是肖睿,来自内蒙古,之前出了一本小说,《校园检讨书》,《一路嚎叫》是我的第二部小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希望大家踊跃购买。谢谢。我今年19岁。
汪兆骞:大家好,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工作。当了一辈子编辑,写过一些东西。自己写的不如编的好。
网友:你为什么要写《一路嚎叫》?
肖睿:《一路嚎叫》是一部半自传性的东西,我当时在学校里比较压抑,因为我天生比较散漫,学校比较压抑,然后就离家出走了,然后回来,回来以后的状态特别不好。我父亲的一个朋友,电影出版社的一位老师,我当时心态特别不好,他为了帮助我走出阴影,说写小说吧。就写小说了。先写了《校园检讨书》,是《一路嚎叫》的一个铺垫,我最想写的是《一路嚎叫》。《一路嚎叫》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其实当时心情特别简单,就是想放松一下自己。
主持人:你真实的有这种经历,逃学,就和一些摇滚青年在一起?
肖睿:对。
网友:现在还在上学吗?
肖睿:我落榜了。
网友:明年再考吗?
肖睿:明年再考。
网友:你怎么看待少年作家的成名,是不是有偶然性?
肖睿:谈我自身,我觉得没有偶然性。这种事情你如果不付出的话,肯定不会得到回报。但是你付出了,也未必得到回报,付出了,得到了回报,这存在偶然性,但是首先必须得付出才行。
主持人:你自己个人的经历,也是一开始就是有一位老师来帮助你,希望你走出自己的苦闷的状态,然后你就开始写这部小说,这个过程是否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呢?
肖睿:这没有多少偶然性,因为我从小就是这样。从小就是比较叛逆,这一出走,也是我生命里面必然会遇到的东西,没有多大的偶然性。我觉得一切都是必然的,没有什么所谓的偶然。
网友:你自己写的这两部小说,你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校园检讨书》和《一路嚎叫》,你自己更喜欢哪一部。
肖睿:《校园检讨书》是一个虚构的东西,但是里面的很多东西,很多故事都是我身边的人发生的,我就想办法写得更加荒诞一些,就是把真事说假了。《一路嚎叫》是一个半自传的东西,我希望不掩饰自己,我自己的缺点、优点都写出来。这就是他们之间的不同之处。自己的两部我都喜欢。
网友:有人说你的作品里有一种自省意识,你怎么看?你在反省你自己吗?
肖睿:我是在反省我自己。大概外部的事情都是这么一回事,我觉得好多同学接受的东西都是好的,大家比较好,我心情坏,所以我觉得我心情坏是自身的原因。
主持人:我看你的小说里面,有非常强烈的青春的渴望也好,或者躁动也好,“我必须寻找,因为我深信不疑,肯定有火焰般的宝贝在看不见的地方,它象避风的港湾,象河流在干旱之地……他会将我也变成会火焰般的宝贝”,火焰后的宝贝是什么?你究竟找了没有?
肖睿:现在我还没有找到,我觉得所谓火焰般的宝贝是一种特别激烈,特别纯洁的一种状态,现在还没有找到。
网友:大家都说,19岁的年龄没有很好的语言积累,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肖睿:语言这种东西是很个人的东西,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语言,比如说我写小说,有人认为我语言好,有人认为我语言不好,我不能强求所有人都认为我好。
网友:你现在是学业为主还是写作为主,想不想成为职业作家,你现在的学习成绩怎么样?
肖睿:我今年高考失利,以后再写表格就是无业青年,所以说学习成绩不怎么样。前两年是以写小说为主,大概从明年以学习为主,复读一年,准备考大学。
网友:你考大学希望考什么样的专业?
肖睿:我今年报的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文学系,明年接着向这个方向努力。
网友:你是一个很有个性的男孩,你性格比较内向还是比较外向?
肖睿:我性格比较内向。
网友:你的这个书里面,我看到了周国平老师等名家给你写的书评,他们都谈到现在的教育的问题,你自己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肖睿:我对教育现在已经无话可说的,这就是我对教育的看法。
主持人:你对教育有一个评价是说,未来都很年轻,学校的目的是把大家教老,你是怎么有这样的想法的?
肖睿:我一直以为学校就是把年轻人都关在一个地方,维护社会治安,这是学校最大的功能,其他功能我到现在没有看出来。
网友:你的老师看过你写的书吗?老师怎么想的?
肖睿:看过。我也没有怎么和老师交流,大概不会有很多的喜欢。
网友:同学喜欢你的书吗?
肖睿:同学认为我还不够叛逆,认为我应该再叛逆一些。
网友:但是你的同学本身没有做这么叛逆的事情?
肖睿:但是心理比较压抑,都比我叛逆。
网友:不知道你认为现在的“美女作家”,“少年作家”的称谓是否准确,你觉得“作家”的帽子给你戴是不是太大了?
肖睿:确实比较大,我顶多算是一个爱好文学的文学青年,关于美女作家,青年作家,就象看武侠小说的“独眼龙”这类的外号似的,起一个吓唬人的作用。
汪兆骞:我觉得称肖睿为少年作家,不如称为正在阅读的写作者。
网友:你觉得个作家的称谓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汪兆骞:我觉得作家的称谓是很神圣的,以我个人理解,起码是能够关注国运民生,能够作为民众的代言人,他们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和灵魂。我觉得这样才能是作家的称谓。肖睿,我之所以说他是正在阅读中的写作者,因为他刚刚踏入文坛,未来还是未知的,但可以看到,他已经具备了一个写作者一些素质、天赋,他在写作中的那种勤奋,还有他身上不安分的灵魂,不安于现状,我觉得这些足以促成他成功,将来如果在生活结构上,在生活阅历上再丰富的话,他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网友:你喜欢韩寒呢?你对他怎么看?
肖睿:我喜欢韩寒的作品,我不认识他,对他没有什么印象。
网友:有一个少年立志成为作家,不惜放弃高考,别人劝他,他认为这是抹煞他的才能和执着的追求。你怎么看?
肖睿:我觉这是说我呢,你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得付出代价,世界上没有人又能考上大学,又能能写书,除非是天才,我本身不是天才,首先要做我喜欢做的事情,写作是我喜欢做的事情,先把我的精力投入在这方面,其他的东西再说。
网友:现在很多少年作家在平时的学业上表现是不是都不很优秀?
汪兆骞:不尽然,有些少年作家学习还是不错的,比如说最近议论很多的蒋方舟,学习是很拔尖的,同样7岁、9岁到现在写了几本书。当然也有的是更多的经历可能花费在自己偏爱的一些阅读领域,忽略了对其他学科的关注。比如说肖睿,就他的天赋来讲,据说他在初中以前学习是很好的,但是后来更多的精力关注在阅读中,寻求一种乐趣,忽略对别的学科的阅读和研究。那么,自然会造成他高考落榜。当然我并不欣赏应试教育。其实肖睿在作品中,对当前的教育还是进行了一些思索,这个教育制度下,产生的人、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才,是片面的人才。所以肖睿对这个教育的反思是非常有意义的。
主持人:有网友提到一个社会化的概念,实际上每个人都适应这个社会。我记得周国平老师给你的评论中写到“其实青春充满了假想敌,家长、学校、社会都可以当成假想敌”,这实际上是一个矛盾,你怎么看待冲动和社会化的矛盾,你认为学校在这个方面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年轻人是不是也在什么地方也做得不是很好?
肖睿:学校起的作用是转化,社会是一所大学校,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这是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年轻人自己首先是调整心态。首先,理想很重要,首先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比如我现在写小说,并不是说我是想通过小说怎么仇恨社会或者怎么着,我是觉得我在通过小说和生活和解。
网友:你生命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渡过的?
肖睿:我现在19岁,我觉得最痛苦的事还没来呢,象落榜就是比较痛苦的一件事情,你承受不承受都得过,其实苦着脸过不如笑着脸过。
网友:你有文学方面的细胞,这是不是和家庭背景有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