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191部分

辛亥科技帝国-第191部分

小说: 辛亥科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智庵,你身子骨不好,就不要来了,在家好好的歇歇”袁世凯现在心情大好,对赵秉钧也格外的关爱。
    就在前些日子,他还因为怀疑赵秉钧暗杀了宋教仁,在大选即将到来的时候给他添乱,虽然不方便当面询问,但是背后却把赵秉钧的祖宗八辈都问候了一个遍。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当着北洋众将和西洋各国公使面前,做出一副上下同心的样子。
    老大要演戏,赵秉钧自然会做出感激涕零的样子,他硬生生挤出两滴眼泪道:“您被选为民国首任大总统,乃是中国四万万人的荣幸,叨逢盛会,秉钧虽然微恙但是怎可不来道贺?秉钧不仅仅为袁大总统一人之尊荣而贺,更是为天下苍生能有幸在大总统的指引下,走入民主、共和的新时代而贺”
    见赵秉钧把话都说到这个高度上了,北洋众将终于明白,这个连卵子都废了的病秧子,凭什么能当上国务总理,凭什么能成为袁世凯的心腹,真是盛名之下无虚人???瞧人家的马屁拍的,那真叫一个水平
    徐世昌笑呵呵的拱手道:“慰亭大总统,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还记得否,三十多年前你我初次相逢之时,我就看出你不是池中物,后来你在小站练新军,我舍了翰林院编修的清要之官来辅佐你,就知道你必有飞龙在天的一日,哈哈,我果然没有看错”
    袁世凯摸着刚剃的光头哈哈大笑:“菊人兄,当初我不过是小小的六品指挥同知,虽然加恩赏了个特旨道,但是也不敢寄望你老兄肯来相助能让你这个堂堂的翰林投笔从戎追随,这是世凯一生最得意的事情”
    耐着性子听完徐世昌和袁世凯的互相吹捧,赵秉钧心里不禁暗生鄙夷,徐世昌表面是在恭维袁世凯,实际上是在提醒他,不要忘记三十多年的功劳罢了。
    “大总统,您打算什么时候正式就任?这大典选在哪里?”赵秉钧问道。
    袁世凯思忖片刻道:“再过四天就是双十节了,民国三年的第一天我看就在西历十月十日国庆日举办大典吧,双喜临门嘛至于大典的地方,我看这总统府就行。”
    徐世昌摆手道:“不可,不可,这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的就职大典岂可轻慢?这中南海怀仁堂虽然雅致,但是总觉得皇家威仪气势都不足,我觉得还是太和殿更加妥当些。”
    袁世凯摇头道:“这恐怕不合适吧?这太和殿的草都半人多高了,荒废已久啊”
    民国曾经和清廷约定,紫禁城归满清小朝廷所有,颐和园和三海归属民国,太和殿目前还属于满清朝廷的产业。
    赵秉钧笑着道:“菊老说的有理,还是太和殿更有气势,我这就和清室的内大臣商议,借用太和殿几天???这离双十节还有四天,秉钧保证将它拾掇的整整齐齐,一定不会耽误就职大典。”
    袁世凯想了想:“那就有劳智庵了,就这么办了”
    赵秉钧照例的谦逊:“大总统说的是哪里话?秉钧能为大总统效劳,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第二天,议员们继续选举副总统,这次公民团的人却不来捧场了,会场也是稀稀拉拉,出席的人少了许多,不过勉强将黎元洪选出了事。黎元洪在得知自己当选为副总统的消息后,不惊不喜,心静如水,别人向他贺喜,他也觉得无甚可贺的。
    一九一三年十月十日,正是武昌起义三周年纪念日,也是民国的国庆日,在这一天,袁世凯终于如愿以偿的当上了正式大总统。
    太和殿气势宏大,本是前朝皇帝用来举行登基典礼的地方,虽然清帝退位后这里已经长满杂草,但经过赵秉钧带着总统府的一班伺候的人精心拾掇后,倒也干净整洁,陈设华丽,就等袁大总统前来宣誓致辞了。
    上午十点,文武百官、各国公使均已到齐。在大礼官的引导下,身着一身崭新元帅服的袁总统大阔步的走了进来,这时国乐奏起,外面也放起了礼炮,统共一百零一响,气氛十分庄重。
    待礼炮放完后,侍从官奉上总统誓词,袁世凯也就照着念了一遍。在大礼官的引导下,底下的各官员向着大总统三鞠躬,袁总统也还了一鞠躬。这时国乐又奏了起来,袁总统便在音乐声中徐徐退场,前往休息室暂做休整。
    等到各国公使已经到达大礼堂等候后,袁大总统又在大礼官的引导下前去接见。中外双方彼此鞠躬行礼后,英国公使作为公使团的代表宣读颂词,旁边则有译员进行翻译,等到袁总统答词,也是一样。最后,袁大总统又与各国公使一一握手,这可是前清所没有的礼节,也算是民国的新气象。至此,各国也就算承认了中华民国的合法性,世界上多了一个新的共和国。
    等到袁世凯与各国公使寒暄完毕后,一身戎装的陆军总长段祺瑞走了进来,向袁总统报告阅兵仪式已经准备妥当,请袁总统前去**阅兵。这应该算是中国阅兵之始了。袁总统邀请各国公使一同前去观礼,在总统的率领,文武百官、各国公使簇拥着来到**。
    此时的**广场,早有两万多北洋将士在此候命,他们齐刷刷的列成方阵,手里的枪械也已经擦拭一新,只待司令官一声令下,便要迈开方步,在大总统面前显摆显摆。袁总统见了自己一手练出的部队很是长脸,又听了各国公使的阿谀夸赞,自然是乐得喜不自禁,笑逐颜开。前来观礼的议员们倒是在里面发现了不少熟人,其中很多军官就是前几天大闹国会的“公民团”成员。
    高兴之余,袁总统也就大开赏赐,给各位有功之臣颁发勋章:最有功者四人,授勋一位,分别为徐世昌、赵秉钧、世续、柴东亮。
    徐世昌、赵秉钧自不必说,世续本是清室代表,不在民国为官,不知为何要授予他,柴东亮更是和袁世凯八竿子打不着,更是令北洋众将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
    只有徐世昌、赵秉钧心里清楚,当初敦促清廷退位的时候,世续对隆裕皇太后的一番话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至于柴东亮的勋一位,则是酬谢他那一百张选票。各省的都督大员授勋二位,分别为浙江都督朱瑞、云南都督蔡锷、山西都督阎锡山、贵州都督唐继尧等人;后面还有陆建章等人分别授予勋三位、四位、五位不等。反正这玩意也不要钱,多发几个也无妨。北洋众将对徐世昌、赵秉钧授勋一位没什么意见,但是对自己勋位在世续、柴东亮、朱瑞、蔡锷、阎锡山、唐继尧之后愤愤不平。
    小扇子徐树铮倒是没任何不满的表示,他突然发现,袁世凯授勋的程序是先疏后亲???徐世昌、赵秉钧被授予勋一位,看来这两位失宠的日子就在眼前了
    就职仪式结束,袁总统还特命内务部、农林部、工商部和交通部颁发通告,将公共游玩场所一律开放三日,任人游览,不收门票,以示与民同乐,其乐融融。
    晚上,总统府举办宴席招待中外宾客,袁世凯亲自作陪,不论谁敬酒都是口到杯干,他平时不怎么喝酒,逢年过节也不过是一点加饭酒,今天是放开了狂饮,喝的脸红脖子粗。
    袁世凯醉眼惺忪之际,却突然想起一件事,随口问道:“怎么卓如晚上没来?白天的就职大典也没看见他的影子,难道是因为我没给他授勋,心里怨恨?卓如是进步党的党魁,是议会的人,不是政府官员,这个勋没法给他授”
    听着袁世凯自问自答,赵秉钧急忙附和道:“大总统多虑了,梁卓如先生想必是在安抚议会的议员。”
    袁世凯感慨的道:“卓如当事无匹的大才子,能够辅佐我,也算是老天待我不薄了”
    “那是,那是”
    赵秉钧随口敷衍,心里却暗暗好笑,如果袁世凯知道梁启超正在骂他祖宗八代,不晓得这位大总统还有没有这样的自信。
    赵秉钧虽然很想趁机垫梁启超的黑砖,但是今天显然不是合适的日子,好在来日方长,梁启超对袁世凯的做风不满,正好给了赵秉钧机会。
    正在这个时候,就看见大公子袁克定脸色铁青,一瘸一拐的走了进来,别人向他打招呼,他也爱理不理。
    袁克定趴在袁世凯耳边,低低耳语了两句,袁世凯顿时冷汗淋漓,酒意随着汗水跑的无影无踪,他脸色发青腮帮子上的横肉抖动,抬眼一看满院子的中外宾客,袁世凯立刻脸色一变,笑容可掬的对袁克定道:很好,我都知道了,你先到后堂。”
    除了赵秉钧和徐世昌之外,其他人都没看出袁世凯的脸色有异,大家继续喝酒不停的向袁世凯道贺。
    袁世凯敷衍了两杯之后,对赵秉钧耳语了两句,就以不胜酒力为名躲进了后堂。赵秉钧则悄悄的和段祺瑞、曹锟、段芝贵、徐树铮四个北洋重将打了招呼,他们四人也不动声色的从人群里消失,溜进了内堂。
    刚走进去,就看见袁世凯大元帅礼服的扣子都被拽掉了几颗,脸色更是黑的可怕。
    “大总统,出了什么事儿?”段芝贵仗着御儿干殿下的身份,壮着胆子问道。
    袁世凯的火一下子就被拱了起来,他将茶杯摔的粉碎:“去他娘的,柴东亮这个王八羔子反了天了”
    众人面面相觑,前几天柴东亮和袁世凯还好的蜜里调油,柴东亮统治区域的一百多张选票无一例外的投给了袁世凯,而袁世凯则大度的宣布特赦南京城内的讨袁军第一师和第八师的官兵,包括“一级战法”讨袁军代理司令何海鸣。
    这才过了不到十天,柴东亮到底干了什么,把袁世凯气成这个样子。
    大公子袁克定冷冷的道:“柴东亮这个混蛋,派遣他的第三师第一旅攻占了南京,而且炸死了定武军统制张勋,冯国璋和雷震春撤到了湖北,江苏省长江以南的区域全部被江淮军占领,现在江淮军第二师已经度过长江,正在攻打徐州”
    曹锟和张勋一向是秤不离砣的关系,顿时脸色煞白如纸,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是喃喃的道:“老张死了,老张死了?”
    ???
    作者话:六千多字的大章,求个月票吧
    '。。'
    
第二百五十二章 牛痘和航空机枪
    第二百五十二章牛痘和航空机枪(第三更求月票)
    安徽军谘府里,军医用专用小刀在柴东亮的肩膀上划开一个小口子,然后将一些灰白色的粉末撒在了上面,周围一群人看的心惊胆战,各个咧嘴倒吸着凉气。Www!
    军医用棉签将手臂上流出的一滴血擦掉,然后笑着道:“都督,过三天再种一次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今天或者明天可能会发低烧,这都是正常的。”
    柴东亮将袖子放下,微笑着点头致谢,然后对军谘府的参谋、副官、文员们道:“你们都要带头接种牛痘,种了痘就不会生天花了,省的长一脸麻子连老婆都讨不到。”
    众人哄堂大笑,都是年轻人最爱美的时期,宁可在战场上被敌人打死都不想生一脸的**子。
    江淮军的官兵大半都没有出过天花,而安徽、江西等地几乎隔两三年就要痘疹大爆发一次,老百姓每年的春天都会去拜豆花娘娘,但是依然有大批的人感染天花死去,尤其是小孩子更是九死一生。就算侥幸不死,也落个满脸的**子,男人有麻子还不要紧,女人得上了将来找婆家都困难。
    别人先不说,柴东亮出生的时候,世界上最后一株天花病毒已经在实验室保存了,所以他也没种过牛痘,万一染上可不是好玩的,就算命大不死,小白脸也要变成麻子脸。江淮地区土改之后,老百姓分到了土地,就纷纷向光华银行申请小额贷款购买耕牛,现在江淮一带养牛的特别多,牛痘又是一种最普通的牛类传染病,想获得接种的痘苗非常容易,而且种痘的技术又丝毫不复杂,几乎是个人看一次都会,现在难的就是让老百姓接受种植牛痘
    从书友群提供的资料上,柴东亮获悉,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法子在发明仅仅六年以后就通过澳门的葡萄牙人那里传到中国,至今已经快一百年的时间了,而且种个牛痘既不费事,又不怎么花钱,道光年间的时候,两广总督阮元就让自己家的孩子种了牛痘,而且还在自己的书里得意洋洋的说过此法甚是灵验。
    从千万里外的英国传到大清只用了区区六年,可是一百年的时间过去了,多少百姓死于天花,竟然没有人把这个可以活人无数的法子推广民间。
    奶奶的,这些年,大清的官都是干什么吃的?牛痘的技术都引进中国一百年了,居然没有得到推广?柴东亮也知道,种植牛痘病毒比后世的那种严格选育出来的痘苗病毒危险性大了些,但是也比得了天花强百倍。
    柴东亮没经历过天花流行,只是听说过这个病的可怕,去年春节刚过,六安闹天花,柴东亮亲自去视察了一下,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恐怖,
    城门口无数的棺材往城外拉,大部分是小棺材,这个病对孩子的伤害最大,听见那些失去儿女的父母撕心裂肺的哭声,柴东亮心都要碎了,身边的亲兵没有一个去给他开道的,他们也不忍心再给这些人的伤口上撒盐。
    柴东亮等了好久,才赶上一个空子进了六安城。听手下人说,现在才是刚刚开始,还没到流行的高峰期,等过些日子死的人会更多。
    这些年,基本上隔三、两年天花就要流行一次,每次都要夺走很多人的性命,有些夫妻甚至生了六、七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能活到成年的。这也实在太可怕了,柴东亮有些心惊了。
    柴东亮下定决心,在明年开春之前,江西、安徽、奉天必须全部接种痘苗,蒙古地广人稀不太好办,柴东亮就把这个事情交给了蒙古两大活佛哲布尊丹巴和章嘉呼图克图,由他们说服蒙古牧民和台吉种痘。
    种个牛痘,技术早就有了,花钱也不多,全安庆种个遍,花了不到一万块银元,这还包括那些征调来的医生的薪俸。
    技术有,花钱不多,推广难度不大,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一百年就没人干过,任由无数的百姓被天花夺走性命连那个自己家的孩子都种了牛痘的两广总督阮元,也只是在书里得意洋洋的炫耀自己是何等的聪明和有见识,他想过两广的百姓都没种过牛痘吗?他想过牛痘能救老百姓的命吗?
    当官的不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