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243部分

辛亥科技帝国-第243部分

小说: 辛亥科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只能卖出口型,对,全木质机身的那种,发动机用v型八缸的汽油发动机,就是劳斯莱斯银sè幽灵汽车用的那种。为什么用木质机身?为什么用汽油发动机?金属飞机、航空煤油不是贵吗,给洋鬼子省点钱???甭再说了,再说这种出口型的也不卖了???今后不管哪个国家要购买飞机,咱们都卖,不过全按照这个执行!您放心大胆的按照这个价格报,他们一准会买!”
    柴东亮挂了电话,心里暗自好笑。以自己对英国人的了解,约翰牛那种不撞南墙死不回头的如果不吃几次亏,他们绝对不会认为飞机是种具有实用价值的武器,而且英国如果购买的话,完全可以用军方的名义,何必用民间公司呢!这个时代,正是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最被认可的年代,无畏级战列舰都可以随便买,只要出的起银子,生产国的海军还会帮你武装护航。
    持剑行商,几乎是所有工业国的一致理念。这个理念绝对不能算是错误,如果没有持续的订单作为支持,企业哪里有兴趣搞科技研发?
    清末的时候,载洵和程璧光出洋购买军舰,所到国家,都以最高的礼遇接待清朝政fǔ的采购团。说穿了,就是看中了大清国的银子。
    当然,有些关键技术是不可能卖的,比如日本人一直想得到的穿甲弹技术,英国人死活就是不肯转让。如果日本人拥有了穿甲弹技术,那对皇家海军的威胁就太大了。
    估计是xiǎo日本想购买回去仿制吧?毕竟有日英同盟的存在,日本人在英国也有情报机构,利用英国民间的公司帮助日本出面,购买几架飞机,购买几台发动机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个年代的飞机结构和外形都很简单,仿制起来非常容易。即使外形仿造的有模有样,可是发动机他们能仿制的出来?别说是v型十二缸的鹰式发动机,就是v型八缸的那种,恐怕买回去拆开,日本人能否有本事再重新装上都是问题。就算发动机的形状和结构也被仿造了,没有坚实的材料工业作为基础,山寨货的发动机恐怕就是飞行员的噩梦。难道日本人打算用建筑使用的粗钢来造发动机吗?
    劳斯莱斯银sè幽灵,之所以拥有超乎同济的水平,能够独霸欧美高档汽车市场,v型八缸发动机是关键中的关键,发动机的xìng能最主要的就是取决于合金技术和生产工业水平,多少欧美大厂试图仿制都徒劳无功,更不要说技术落后欧美许多年的日本。
    柴东亮估计这笔买卖谈不成,就算是谈成了,也是一锤子买卖。飞机最核心的就是发动机,日本再傻,买回去拆开也知道发动机是劳斯莱斯银sè幽灵使用的那种。这种发动机,日本人买辆汽车拆开改装一下就能获得,想让日本人nòng不到是不可能的,飞机的外形和结构,更不是什么秘密。
    真正需要严格保密的是铝合金的技术,材料工业才是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础和重中之重。
    不过,v型十二缸鹰式发动机,以及铝合金的技术,柴东亮除非是脑残了才会转让。这种东西只能卖成品,绝不可能转让技术。
    根据书友群提供的资料,柴东亮清楚的知道,日本的材料工业是在一战之后才得到加强的。那还是因为一战之后,德国被限制了军工的研发,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用材料工业的技术换取日本、苏联等国家的支持。日本、苏联获得了大批尖端科技,而德国的军官则可以堂而皇之的在这些国家进行训练,德国的坦克部队就是在苏联的黑山训练的。二战中大名鼎鼎的零式战斗机,就是获得了德国容克公司的技术,尤其是铝合金的技术。
    不过也不得不佩服xiǎo日本的仿制能力,住友钢铁公司在获得了铝合金技术之后,又加以改进,研究出了超硬铝合金,这才有了零式战机的风光。以至于太平洋战斗初期,美国不得不出台规定,禁止单机挑战零式。
    不得不说,日本人在仿制方面是有天分的,他们的仿制品往往会比原型质量更好,而不是简单的山寨版。直到二十一世纪,住友公司的高档铝合金和深井油田使用的无缝钢管都是世界最好的,尤其是无缝钢管号称是钢管中的劳斯莱斯,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十倍,依然是供不应求,几乎垄断了世界高端无缝钢管市场。
    柴东亮提供给飞行器研发中心的铝合金成分配比,就是在二战时候住友公司超硬铝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成果。
    想战胜一个对手,必须要了解他,光是嘴上吆喝的热闹,除了糊nòng自己之外,不会有任何作用。
    日本人对细节完美有种宗教般的痴mí,对质量要求往往是jīng益求而且日本自古有一种“大匠”崇拜,对手艺超群的工匠相当尊敬。相比而言,中国人就有些得过且过的感觉,而且对工匠一向蔑视。手艺人如果赚了几个闲钱,首先考虑的就是送孩子读书做官,而不是传承技艺。
    但是,日本人推崇细节却往往又眼光狭隘,忽略了全局,容易钻到死胡同里不出来。柴东亮知道一个非常搞笑的例子,两千年的时候,全世界都在膜拜比尔盖茨,it行业日新月异,别说欧美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中国、印度,就是非洲人都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在电脑和互联网,而电子科技相当发达的日本人偏偏就不知道,他们竟然到了这个时候还认为互联网是不可能成功的,个人计算机是一种不成功的产品,日本人居然还在一mén心思的鼓捣文字处理机,把这种无用的废物团锦簇。
    直到两千零二年,日本人才算真正的清醒过来,认识到垃圾即使包装的再完美也是垃圾,而宝石就算被灰尘依然是宝石。
    日本人一旦脑子转过弯,凭借那种一根筋的劲头和追求完美的发展速度也是极为可怕的,两千零二年才开始搞互联网的日本,七年后上网速度已经是世界一流,价格全世界最低。
    这样一个危机感严重而又可怕的民族生活在中国的身边,又时刻对大陆的土地抱有巨大的野心,真是中国的不幸。
    强敌在侧,本来应该是jī发国人的认识到差距奋起直追,凭借巨大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彻底将敌人压在身下,令它千百年都不得不敬畏。遗憾的是,在柴东亮的记忆中,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过。
    柴东亮在芜湖建立了第一家汽车制造厂,生产飞机使用的v型十二缸发动机和整车,从奠基至今一年有余,硬是一辆汽车、一台发动机都造不出来,不是说没有技术人员和设备,而是来自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技术人员,实在是太挑剔了,工厂的中方管理人员叫苦不迭,几次三番的托人找柴东亮说项,要求把这些讨厌的洋鬼子撵滚蛋。
    柴东亮刚开始也以为是这些英国人故意刁难,亲自去了一趟,英国技术人员拿出芜湖生产的零件和英国原厂生产的零件摆在一起给他看。柴东亮看了半天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差别。
    英国工程师急的脑mén子冒汗,拿出放大镜递给柴东亮,一边喊道:“在下面。”
    柴东亮把零件翻了个,才发现了几处细微的差距,英国工程师怒吼道:“按照罗尔斯罗伊斯的标准,这都是不合格产品!”
    从上海光华公司调来的中国工程师,则满脸的不屑,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这他妈也算
    上海光华集团脱胎于满清的上海制造局,技术人员普遍官僚习气严重,虽然现在体制已经改革,吴锦堂、虞恰卿等资本家可不会养闲人,喝茶看报纸hún日子的人没了,但是以前养成粗枝大叶等一些臭máo病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改过来的。
    看到柴东亮冷着脸,中方技术人员才忙不迭的道:“一定遵守技术规范和标准,请都督放心,下次绝对不会了!”
    最终的结果,芜湖汽车制造厂拆分为两个工厂,汽车制造厂和发动机制造厂,汽车制造厂的技术人员以中国人为主,个别岗位使用了几个做事马马虎虎的美国佬,发动机制造厂则继续使用苛刻、呆板的英国人。
    一九一四年六月三日,中国第一辆“飞豹”牌国产轻型卡车,终于在芜湖走下了流水线,这件事引起了各国媒体的关注,当这辆汽车和公众见面的时候,全世界都傻了眼。中国记者羞愧的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这冒着滚滚浓烟,开两步就发出老人咳嗽声的玩意儿算是汽车吗?
    '。。'
    。。
第三百一十一章 南北合流
    第三百一十一章南北合流
    芜湖汽车制造厂生产的“飞豹”轻型卡车成为一个世界xìng的笑话。wWw、两辆样车,同样都是冒着滚滚的浓烟,区别在于,其中一辆是柴油冒出的深黑sè烟雾,另外一辆则是木瓦斯燃烧冒出的灰sè烟雾。
    柴油汽车早在一八八六年就被德国人迪塞尔发明了,一把九二年,他的产品问世,销售了二十台,距今接近三十年。只可惜,这种极为不成熟的技术给发明人带来的不是滚滚的金钱,而是至死都没还清的债务。就在一年前,迪塞尔在横跨英吉利海峡的轮船上,纵身一跃投海自杀。
    狄赛尔的柴油机确实存在着不少缺陷,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重量。由于柴油机汽缸压力比汽油机高很多,因而柴油机的缸体要比汽油机粗壮许多,同时早期的柴油机为压缩空气使用的空气压缩机质量也非常巨大,这就使得柴油机整体上十分笨重,极不适应当时骨架还很娇xiǎo的汽车。
    三十年之内,迪塞尔发明的四冲程柴油发动机和柴油汽车,几乎无人问津,所有汽车制造厂和发动机制造厂,都认为柴油机是无用的废物。
    芜湖汽车制造厂造柴油动力卡车,已经够好笑了,更好笑的是,另外一辆汽车竟然是烧木柴的。卡车后面的车斗里,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木瓦斯发生器,木炭隔绝火焰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瓦斯气体被当作汽车的燃料。载重量两吨的汽车,就靠着这么一点可怜的动力驱动,速度堪比蜗牛。
    原本以为又要看到什么最新科技的记者们大跌眼镜,都不敢相信是真的。芜湖汽车厂和英国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关系,行业内尽人皆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无论在汽车制造还是发动机制造上,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尤其是银sè幽灵系列使用的v型八缸汽油发动机,质量举世无匹。
    经过仔细分析,西方的记者和政客,想通了一个问题,使用柴油和木瓦斯作为动力,并不是偶然的。在西洋人看来,中国是个极为缺乏石油的国家,陕西油田那点产量放在全世界不值一提。完全依靠进口的话,成本又太高,而且会极大程度的受制于人。使用技术很不成熟的柴油发动机,将价格低廉的柴油和木炭当作燃料,是中国人不得已的选择。
    西方的汽车制造厂的老板却不像政客那么死板,他们发现,“飞豹”牌轻型卡车的柴油发动机重量并不是很大,而就在同时,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英国、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申请了柱塞泵式喷油器的专利。罗尔斯罗伊斯公司,一直执汽车制造和发动机制造的牛耳,它的一举一动都是汽车行业的研究方向。柴油发动机重新进入了西方列强汽车制造厂老板的视野。
    资本家对财富的嗅觉,永远比政治家更敏感。
    至于木瓦斯作为燃料推动汽车,则令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人产生了兴趣。不过,这种兴趣并不太大,日本国内暂时还没有能力顾及民用的科技。新式军舰大部分都已经采用了重油作为燃料,曾经风靡一时的英国威尔士白煤,已经成为昨日黄huā。极度缺乏石油的日本,将目光投向了盛产优质轻型原油的东南亚,传统殖民国家西班牙、荷兰感到了来自东方岛国的巨大压力。在东南亚拥有众多殖民地的英国,则无动于衷,在唐宁街的政治家看来,敢对大英帝国动手的国家,恐怕只有欧陆霸主德国。
    日本?猴子也会开军舰吗?至于日本曾经战胜过俄国的战绩,英国人不屑一顾。在北海打了一整夜,只击沉一艘英国拖网渔船,杀死四个渔民,同时误伤了三名俄国水兵,打败这样的一支舰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飞豹”汽车下线仪式后不久,上海光华集团huā费重金从美国标准石油公司,引进了一条重质原油裂解生产线,并购买了这项技术相关的专利使用权。与此同时,两条装载着重质原油的油轮,从墨西哥驶向遥远的中国。
    相比优质的轻质原油,重质原油的价格便宜的多,但是裂解的工艺则要复杂许多,生产出来的成品质量也远远不及裂解过的轻质原油。重质原油在这个时代,问津着聊聊,价格比轻质原油便宜的多。放着东南亚的高档轻质原油不买,反而购买墨西哥出产的低劣的重质原油。除了说明中国确实极度缺乏石油,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经济基础的薄弱。宁可用低劣的便宜货,也不愿意使用价格更高的高档产品。
    “飞豹”汽车出厂之后,乏人问津,因为缺乏订单,一共也没造几辆,倒是柴油发动机的生产线忙的热火朝天。生产出来的成品,大部分被运往包头的拖拉机制造厂,少部分则装船运往美国。上海光华集团悄悄在美国购买了一家濒临倒闭的汽油动力拖拉机制造厂,开始了改扩建工程,并且申请了高huā纹低压充气橡胶轮胎的发明专利。
    安庆军谘府里,柴东亮正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悄然做着准备。他现在的目光投向了东北和河南,他深深的知道,在黑龙江的肇州和萨尔图,那里蕴藏着巨大的石油储备,在后世,那个地方被成为大庆,在河南的濮水北岸,同样埋藏着储量不菲的石油,那里是后世的中原油田。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中国并不贫油。当然,如果是二十一世界那种消耗量就当别论了。
    不过,中国出产的石油,绝大部分是被重质原油,裂解工艺较为复杂,含杂质也较多。但是,重质原油却是石化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作为基础材料工业的石化,将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到了二十一世纪,重质原油的价格甚至一度超过了优质轻质原油。
    为了大庆和河南的石油资源,引进美国的重质石油冶炼生产线也是势在必行,至于用木瓦斯驱动的“飞豹”汽车,不过是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