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54部分

辛亥科技帝国-第54部分

小说: 辛亥科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梆子被訾议局委任为上海警察厅的厅长,把他美的鼻涕泡都出来了,拍着胸脯保证,一个月之内肯定让上海治安大变样。这话大家都信,上海的帮会再霸道,也比不上那些能把袁世凯、李鸿章都弄的头大如斗的天津卫混混,用杨梆子收拾上海青红帮,以毒攻毒自然是不在话下。
    柴东亮和虞洽卿打赏给了黄金荣三万大洋,同时也警告他今后规规矩矩做人,不得依仗洋人的势力横行,否则能抬得起他,也能踩死他
    黄金荣拿了钱自然是欢天喜地,满口答应,只是心里是怎么想的只有天知道了。
    上海制造局被柴东亮和虞洽卿等江浙富商集资买下,柴东亮掏出六十万的款子,又用技术入股,现在拥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理所应当的成了最大的股东。上海制造局更名为上海光华集团有限公司,辖下四家企业:上海光华造船厂、上海光华机械厂、上海光华军械厂、上海光华钢铁公司。
    柴东亮亲自视察过,上海制造局的问题和安庆内修械所如出一辙,机器都是从英国、德国进口的最先进设备,但是管理水平极差。而且造枪炮的钢材还要依靠进口,原材料不能自给自足,至于贪污**、效率低下、人浮于事等等国企的毛病,它是一样不缺。光是冒领薪水不上班的人,就查出来上百人,更别提上班喝茶吹牛不干活的大批冗员了。
    上海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曾经是东亚最大的兵工厂,曾经仿制过十一毫米口径的前装毛瑟步枪,这是中国仿制的第一款步枪,也曾经造出中国第一艘蒸汽船,二十年前还曾经炼出过中国第一炉钢水。
    只是,成本和质量就真的不敢恭维了,造一条步枪的成本是十七两白银,而购买一条同型号的洋枪只需要十三两,造一条船的成本能买两艘。质量更是低劣,李鸿章的淮军都不愿意使用。甲午战争的时候,上海制造局造的炮弹,弹口的铜箍超出了大炮的口径,要用锉刀锉过之后才能填进炮膛。而且居然连炮弹的弹径都不一样,摆放在一起,长的长短的短,令士兵看了直摇头。
    柴东亮之所以愿意投资在这里,第一是看中了这里培养出来的大批技工,第二则是这里有个门类颇为齐全的技工学堂,还有个规模不小的翻译馆。
    技工学堂的教师超出了需要的两倍有余,柴东亮毫不客气的将一多半人迁移到了芜湖工业园区,熟练技工也弄走了上百人。翻译馆则是全须全影一个不少的送到了芜湖。
    看着几百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翻译人才,被水师的军舰护送去了芜湖,柴东亮笑的眉眼开花这趟上海来的太值了
    这个时代的中国,最缺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有理想的热血青年,而是人才。这么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翻译人才,扔在没有丝毫效率的官办企业蹉跎岁月,真是暴殄天物啊
    至于效率低下的问题,一部分是因为官兵企业的顽疾,还因为管理水平的低下所至。从柴东亮、虞洽卿买下制造局的那天起,它就不属于官办企业了,那些靠着关系进来,吃空额看报纸的废物自然是淘汰掉,管理制度的问题柴东亮也不担心。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民营企业,是全世界最会压低成本的,质量管理也没问题,书友群里就有几个家里是搞企业的,副版主马小辫就对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很有心得
    出口产品质量一向过得硬,质量低劣的产品从来都是卖给国人的想起这个,柴东亮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柴都督,我这五条船可是定了你的,你可别让我失望啊”李燮和大笑着走了进来。
    李燮和辞了光复军总司令的职务之后,利用自己和侨商的关系,凑集了二百万的资本,发起了“拓殖协会”,成立了“中华汽船有限公司”,现在已经不是李总司令,而是李会长、李大班了
    柴东亮哈哈一笑道:“李兄放心,洋人什么价格,我就什么价格,洋人什么质量,我保证只高不低”
    李燮和狡黠的笑道:“都督,我搞了个水泥厂,正在筹集,你的新式机器可要优先卖给我啊”
    柴东亮一拍大腿道:“没说的,李兄开了口,兄弟总不能让你的面子掉在地上?不过我有个要求。”
    李燮和点头道:“都督请讲。”
    柴东亮笑道:“上海是远东第一城市,影响巨大,李兄的水泥厂开业之后,我带人来参观,你可不能把我的人挡在门外啊。”
    李燮和笑道:“这算什么事儿啊?不就是用我的生产线给你做宣传嘛,没说的”
    “我不同意”虞洽卿从外面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都督,这个价钱卖轮船,那不是铁定亏本吗?制造局的水平,你是晓得的,按照和洋人同等质量、同等价格卖设备,那肯定能把裤子都亏掉了”
    柴东亮拍拍他的肩膀,笑盈盈的道:“第一次亏,下次总结经验不就不亏了?今后咱们还得用比洋人更好的质量、更便宜的价格来抢国际订单,管理水平不提高怎么成啊?”
    虞洽卿苦着脸道:“都督说的都是大道理,问题是股东们不同意啊,这些人鼠目寸光不会看的那么长远。”
    柴东亮也有些郁闷了,毕竟光华造船厂是股份制企业,上海又不是自己的地盘,这些股东唯利是图也无可厚非。
    虞洽卿用哀求的语气道:“都督,这头一宗大订单自然是重要的,我也清楚的很您看这么成不成,把您三芯插座的订单和机立窑、破碎机这些设备将来的订单也分一部分给机械厂来做,贴补一下造船厂。”
    柴东亮思忖片刻,咬着牙答应了。
    虞洽卿从怀里掏出一份早已拟好的文件:“请都督签字。”
    柴东亮签完字,看见虞洽卿眼里得意的笑容,这才恍然大悟,被这老家伙算计,好大的一块肥肉,硬生生被他切了一刀
    柴东亮曾经给虞洽卿了一份企业管理章程,这种老生意经会看不出分厂制和流水线生产的优点?他肯定是早就打自己的主意了
    擅长打小算盘的柴东亮,头一回被人占了便宜,未免有些耿耿于怀。
    虞洽卿看见柴东亮脸色不善,点头哈腰的道:“都督,您忙着,我先走了”说罢,捧着墨迹未干的文件,喜滋滋的冲了出去。
    柴东亮也无可奈何,又感觉有些好笑。
    李燮和一看有便宜,急忙也拽住柴东亮道:“都督,我那个‘拓殖协会’也搞了个机械厂,都督是否也能放一点订单给我们做做,支持一下民族实业。。。为了在你的造船厂订那五条船,我可是和股东们磨破了嘴皮啊,您是不是也补贴兄弟一下?”
    柴东亮哭笑不得,这都是来打秋风吃大户的啊打老子的土豪?不过,三芯插座的订单确实量太大了,不放出一部分根本就无法满足出口的要求。
    “好吧,这一次我就做主了,不过李兄,咱们有言在先,质量、交货期可不能马虎啊,到时候我派人验收,如果有差池,别说兄弟翻脸无情。”
    李燮和点头如小鸡吃米:“那是自然。。。不过,还请都督将管理章程也给兄弟弄一份,最好是派个懂行的给我当大掌柜。你不会不同意吧?不看僧面看佛面,你不给我面子,还能不给三哥面子?我这里面有三嫂的股份,你总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嫂子和孩子没饭吃吧?”
    够狠,不但要订单,还要挖管理人才柴东亮心里暗暗骂了句奸商,连死去的陶成章都被他搬出来用了自己还怎么有办法拒绝?
    也罢,三芯插座的事情就是个教训,仅仅依靠芜湖工业园区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满足市场需要的,马上要开始生产的机立窑、立式破碎机等设备,需求将更为惊人。未来将需要一大批配套企业来生产零配件,总厂只负责组装和销售。
    这些配套企业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总厂的成败,扶植一下它们对自己只有好处。
    现在不单单的政治上要布局,实业上也要开始布局了
    。。。。。。。分割线。。。。。
    作者话:感谢书友寒暘、矾山人的丰厚打赏,有了舵主、执事,离盟主还会远吗?
    终于上架了,心情很忐忑,丑媳妇总得见公婆,到了关键时刻了。
    希望大家能支持汤圆,支持正版
    月票也请留几张给我,汤圆拜谢了
    晚上还有一更,数量不会少于五千,今天起码是万字更新从明天开始,每天保持不低于万字的更新,如果订阅和月票给力,那就再加更。
    '。。'
第八十九章 南京乱(上)
    第八十九章南京乱(上)
    南京街头突然多了几千带着红色袖箍的新军,和十几万乱轰轰的民军不同的是,他们的服色都很鲜明,战马更是膘满肉肥很是雄健。WWw、他们十个八个人分成一个小队,在南京街头维持治安。看见在街头抢劫商铺、骚扰良民的民军,二话不说上前就按倒,然后四马倒攒蹄的捆个结实,五花大绑之后交给宪兵处置。
    民军很是不服气,也有想叫板的,但是看着这些人簇新的毛瑟枪亮闪闪的刺刀,还有眼睛里透出的杀气,拼命的心思减了大半。民军虽然打仗不行,但是眼力不差,知道和他们硬拼绝对没有好果子吃,这些经过几年严格训练的新军无论是装备、枪法、刺杀都远在会党民军之上,如果论起协同集体作战,一个班的新军打一个排的民军,一点问题都没有。南京城的治安,三天之内就明显好转了许多。
    这些新军不是别人,正是邝海山带到南京的安徽**党一团。为了给柴东亮支撑门面,这些人都换了新军装,原先初级军官穿的都是布靴子,现在都换了马刺锃亮的皮靴。从排长以上,都配备了战马,而且都是河曲健马。反正柴东亮在扬州发了笔大财,也不在乎这点小钱。
    老百姓看着,这安徽**军和其他的军队就是不一样,说话和气有礼貌,也不骚扰百姓,买东西从来不少给钱,就是有一个毛病,说话之前先敬礼,尤其是军官行的是举刀礼,说话之前啪的一个立正,然后把洋刀抽出来,刀尖贴着鼻梁竖立在身前,把不少人吓了一跳,以为这些官爷要杀人。
    柴东亮送到南京的一百万大洋,三两天就被临时政府花干净了,十几万民军每人发了两块钱的饷银。民军士兵老大不乐意,他们都被欠了三个月的饷了,这俩钱儿还不够去堂子打一场茶围的,当初招募他们当兵的时候,可是说好了一个月十块钱的。如今就拿这么仨瓜俩枣就打发了?民军的将弁纷纷带着手下,去找自己的上司理论,闹饷的事情此起彼伏,最后乱兵围了财政部,要让临时政府的首脑出来给个说法。财政部只好扫干净了银库,又给每个人加了一块钱,但是民军依然愤愤不平。
    南京夫子庙正在秦淮河边上,每年的夫子庙的庙会都是人潮如织,热闹非凡。南京是六朝脂粉地,秦淮河畔正是这座城市最香艳的注解。翠翠红红、莺莺燕燕好不撩人。前些日子,苏沪联军攻打南京,街面上乱作一团,紧接着又从全国各地开来了十几万的民军,市面上更是不得消停,连ji女都不敢像往日一般,倚门搔首弄姿招呼南来北往的客商了。这两天街面上秩序好转,商户们三三两两壮着胆子又开始做生意,毕竟关门没收入啊,一家人的嚼裹还得赚回来。秦楼楚馆里,再次传说丝竹之声,ji女们也开始浓妆艳抹,伴着夕阳在街上拉客了。
    夫子庙不远的乌衣巷口,一座二层的白色西洋小楼装饰一新,上面挂起了“光华银行”的牌匾,门口残余的鞭炮碎屑,说明这家银行是刚刚开业的。
    在二楼朝南的一间大屋里,一个西装革履长相颇为精神的年轻人正趴在桌前奋笔疾书,他写东西的时候太过用心。连墨水染了袖子都浑然未觉。
    李志昌,湖南郴州人,二十六岁,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一年前刚刚回国,回国伊始,就被西帮的“大德通”票号,礼聘为芜湖分号的掌柜。正要他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辛亥**,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南方各省纷纷宣告独立。一夫倡乱,天下景从,倒霉的远远不止是满清朝廷,也包括各地的钱庄、票号。以山西乔家为首的“大德通”、“日升昌”、“慰字五联号”等钱庄、票号,凡是开设在南方各省的分号,几乎无一例外的被会党民军和趁火打劫的暴徒抢掠一空,辉煌了三百年的晋商大伤了元气,从此风光不再。
    心灰意懒的李志昌本来打算辞了东家,回老家暂避风头,或者是到上海、天津租界再到洋行谋一份差事。不承想的是,芜湖各钱庄、票号的分号,被光华银行全盘接手,不但债务被接收了,掌柜、跑街、伙计的身股也一概不变,而且待遇比以前还更丰厚了。
    李志昌这次是跟随邝海山来的南京,要在这里成立分号。从选址到开业,仅仅用了不到十天,效率惊人。
    看着装饰一新的二层楼房,李志昌不禁雄心勃勃,打算在南京这个脂粉繁华地干出一番事业来,他对新东家柴东亮一千个满意一万个满意,只有一样令他很不满意,那就是柴东亮的胆子实在太小了。光华银行的银库里存了八十多万美金,还有将近一千万两的银子,居然才发现了不到一千五百万的钞票,几乎是有一块钱的准备金,银行发行一块钱的钞票。
    这怎么行啊?这是资源极大的浪费。
    李志昌在二楼的办公室里,正在奋笔疾书,给总行的经理写信,痛陈这里的问题。外面传来一阵嘈杂声,李志昌聚精会神的写信,皱皱眉头之后也懒得过问。
    “经理,出事儿了”一个伙计急匆匆的跑了上来。
    “什么事儿?别慌,慢慢说”李志昌的心悬了起来。
    “下面来了一群民军,要拿军票换咱们的钞票”伙计气喘吁吁的道。
    “噢?这怎么能行”李志昌的眉头皱成了一疙瘩。
    南京临时政府发行的军票,世面上压根就不认,谁不知道临时政府的银库里空空如也啊?士兵都几个月没关饷了,就靠发行几张擦屁股都嫌硬的军票,来打发民军。
    “蹬蹬蹬”顺着柚木楼梯,李志昌走到一楼,只见几个吊着胳膊,拄着拐杖的伤病正在大堂里拍桌子,后面跟着几十个歪戴帽子的士兵。那些在银行门口准备存钱和取钱的客商,见了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