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辛亥科技帝国 >

第83部分

辛亥科技帝国-第83部分

小说: 辛亥科技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东亮冷笑道:“一党之**,寡头之政治,危害之大远胜于帝制帝制起码继承权是有法律保证的,皇权为了传至子孙必然有所制约,而寡头政治因为不能传天下给子孙,则寡头必然为所欲为毫无顾忌,老寡头一死众多小寡头争夺最高权力,必然是战火连绵???目前各省的代表,参议院的议员,哪个是民众选举出来的?还不都是各省都督推举的?代表不是从民众中来,必然不会代表民众之利益???遁初兄,您别怪我说话难听???您这个参议院搞出来,必然是天下大乱”
    宋教仁反复咀嚼柴东亮话里的意思:“代表不是从民众中来,必然不会代表民众之利益???光华,你这话说的倒也有理。但是制度必须要先确立起来,然后再进行全国的普选。”
    柴东亮抽了口烟,缓缓的道:“遁初先生,你是正人君子所以我也对你开诚布公,袁世凯何许人也想必你和我一样清楚?你想让他当橡皮图章,就算是他肯,他手下的北洋军也肯吗?既然现在各省的议员无法代表民众,您也甭想立刻就搞什么民主宪政了,现在最要紧的是稳定天下发展经济,令老百姓能活下去,而不要再受兵火荼毒之苦,天下人已经身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恐怕不是**的本意吧???遁初兄,妥协是政治家的大智慧,南北议和本就是妥协的范本,你如果要坚持参议院一家独大,必然结果是袁世凯的政治主张无法伸展,他就算不是**者也会被你们逼成**者”
    宋教仁脸憋的通红,腾的一下站了起来:“你不必说了,议会制民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绝对不会放弃理想,去和袁世凯妥协”
    柴东亮的眼睛逼视这他:“为你一人的理想,就可以令天下苍生受兵火战祸之苦?**的目的是让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而不是为了实现某个人的理想。”
    宋教仁冷笑道:“那你又怎么能断定,如果实行了总统制,就不会有兵火战祸了呢?你有如何能断定,如果实行议会内阁制,就会天下大乱呢?”
    柴东亮拍案而起道:“宋先生,你不要自误我从未见过哪个国家,把行政、司法的权力压缩到极限,而将参议院之权力无限度的扩大,三权分立重在平衡,一条腿的板凳是要摔跤的”
    “参议员由各省訾议局选举产生,怎么算是一条腿?怎么不可以代表民意?”
    “各省訾议局的议员,哪个是民众推选的?哪个不是脑满肠肥的富家翁,四万万同胞中,赤贫者十之**,谁来替他们说话?连基层议会都不健全,县级议员的直选都还没有开始,参议院就要大权独揽,没有任何和平的力量可以制衡,怎么不会天下大乱?和平的力量不能制衡,就会出现军阀用武力来控制国会。”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彼此已经没有共同语言了,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宋教仁对议会制度无比痴迷,而柴东亮则主张总统制,虽然都是共和制,但是权力架构的区别仍然很大。
    议会制和总统制并无高下之分,但是在目前的乱世下,最要紧的事情是恢复生产制止混乱局面,这需要政府有很强的执行力,而议会制的缺陷也就在这里,内阁和总统的权力太小,任何一个议案都会久拖不决,如果是个完善的民主国家,别说政府权力过小不是问题,即使一年半载没有中央政府,社会照样可以依照惯性顺利的运转。
    但是,此刻的中国不行,宋教仁搞的那一套必然失败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参议院的无限权力令已经被架空成为橡皮图章的袁世凯极为不满,北洋派更是暗地里活动,最后国会被取消,宋教仁本人也被刺杀。袁世凯从此对国会极为厌恶,在**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走上了称帝的歧途,一代枭雄落了个千古骂名。
    而后的历史就更吊诡了,一代又一代的**者新鲜出炉,民主制度和国会被当做遮羞布,谁想穿就穿,谁想脱就脱掉,原本操守还算不错的议员也逐渐堕落,民国初年的八百罗汉变成了后来的五百猪猡。谁给一碗泔水吹就替谁鼓吹,天下人也从此对民主共和思想彻底死心,直到一百年之后,宣扬民主思想还会被大家嗤之以鼻。
    这一段历史,柴东亮太清楚了,但是他不能说,即使说了也不会有人相信。
    如果没有参议院一家独大的情况发生,如果三权可以互相制衡,也许中国会是另外一副样子???只是也许,谁也不敢保证!
    但是总比将已经发生过的悲剧在另外一个时空重演一次来的要好,起码不会更糟糕
    “光华,既然你我理念不同,那我也不强求了,今天我就告辞了。”宋教仁一拱手就要离去。
    柴东亮拉住他,心平气和的道:“遁初兄,欲速则不达,国民现在的素质还很低,他们根本无法了解民主共和的意义和他们自身的权力,这需要时间来培养人民的公民意识???在民众成熟之前,各方力量彼此妥协维持一个稳定的局面比什么都来的要紧。咬紧牙把共和体制确定下来,等到民众公民意识养成之后,就算谁想当**者,也不会有机会了???在此之前,打破这个平衡是最不智的举动。”
    宋教仁冷冷一笑道:“你的心思我懂,你们这些实力派当然希望保持目前的局面,限制参议院的权力???你好自为之吧”
    柴东亮差点被气晕过去,好心好意的规劝他,却被人当作别有用心
    宋教仁气哼哼的走了,回到房间拿了行李就带着北一辉离开了军谘府,方清雨等人苦苦挽留,他也不理,最后撂下了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
    柴东亮也有些恼火,懒得去理他,好端端的被弄出来一肚子的气,好心被当作驴肝肺了。
    “哈哈,庶子不足与谋,光华老弟何必和这些凡夫俗子之辈计较?”门口传来杨士琦得意的笑声。
    '。。'
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阅江淮
    第一百二十六章巡阅江淮
    安庆职业中等学堂是大清十年新政中建立的新式学堂,柴东亮主政安徽之后将它改建成了一所技术类学校。WWw。清末新政十年学习西洋废科举兴西学,全国上下大大小小建立了五万多所中小学堂,入校学生由十年前的五十多万,激增到了七百多万。
    但是课程设置却极为要命,**成都是文科和军事学堂,都是做官和打仗的学问,涉及实业的几乎没有。大清以举国之力兴办的新军和新式学堂却革了大清国的命。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搞政治和军事的,偏重于务虚,真正国家急需而且能容纳大量就业的实业人才却没有培养出来。
    学校毕业的人除了做官的学问别的什么也不会,可是大清各地衙门哪里能容的下这么多的学员?以武昌为例,张之洞的湖北陆军学堂毕业生一千二百多人,真正有官职的不过一百多人,剩下的军校毕业生都成了大头兵,他们接受了多年的教育却让他们去扛大枪,能不满心的怨愤?辛亥**头一枪在武昌打响也就不足为奇了。盲目扩招的结果是培养了大批满清朝廷的掘墓人。
    柴东亮带着杨士琦,俩人青衣小帽一副商人打扮走进了学堂,门卫也没有大惊小怪的拦阻,安徽各地学堂都允许校外的学生旁听,像柴东亮这样的人每天进出不知道有多少。
    “西谚云:‘天助自助者’。……英国人民,最富自助之精神,人人具勤勉奋励之心,而国家亦食其福,固举世最富强。**国之所以**者,以人民受其压制,失自助之精神耳。今日国体共和,无复有恶政府之压制,凡吾国民,尤当知自助之必要也。”
    柴东亮和杨士琦趴在教室窗户上看,只见一个学生站着回答老师的提问。
    老师颔首再问道:“今日之世界,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竞争在哪里?”
    学生稍加思索道:“今日之世界,非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而是国民与国民之间的竞争,集众民而成国,一国之兴衰治乱,视其国民之品行能力。故修身善行为爱国之本务。对己则修德、力学……对社会,则敬老慈幼、救贫济困……对国则纳税守法,卫国爱众。如此诚为好国民也。由好国民组成之国家,自然富强知礼为世人敬重,若有外敌入侵,则举国之国民皆知为何而战,故国战无不胜,若举国皆为奴才,奴才只知有主子而不知有国家,战则必危”
    杨士琦惊讶道:“此子见识不凡啊,当年甲午战败之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便品评中国之人物,言李中堂以一人敌一国,安能不败?伊藤曾言:日本为宪政国,举国皆人才故强盛,而大清举国皆奴才,故有才化无才??此子年未及弱冠,就有这般见识,真是难得。”
    柴东亮笑道:“这公民课,是每个孩子都要上的,连小学生都要学习。中国百姓受**之苦凡两千余年,即使给了他们权力也不会使用,而且文盲居多。我安徽改革教育,加大实业教育和公民教育,让年轻学生都知道自己身为民国之国民,有什么权力,有什么自由,权力和自由的边界又在哪里???中国自古不是顺民就是暴民,却少有理智的公民,而现代国家却不是奴才、暴民所能建设起来的???杏城兄莫笑,我这叫公民培养从娃娃抓起。”
    杨士琦淡然一笑道:“十年树木,百年方可树人,方今天下正是英雄并起之时,正是好男儿建功立业的机会,光华兄却在这里搞教育,岂不是舍本逐末?”
    柴东亮笑着道:“英雄自有人去当,我只求守一方平安就心满意足了。”
    杨士琦狡黠的一笑:“真心话?”
    柴东亮点头:“真心话。”说罢,拉着杨士琦道:“走,去别处看看。”
    后面是学生的实习车间,钳工学员拿着板锉在学习加工零配件,车工手脚飞快的调整变速箱,薄薄的带状钢屑卷曲成团,黑漆麻乌的铸钢件顿时变得光可鉴人。
    “这些职业学校的学生,出来就是合格的技工,月薪不低于八块钱,加上绩效工资,一个人就能养的起一大家子,学堂里的技工老师和其他老师拿一样的工钱,每个月不低于二十块,来学校上班都是做包车的。”柴东亮一边走一边讲解。
    中国自古只重视耕读,匠人地位低下,而柴东亮一下子把工人的地位提升到和学子同等,这令杨士琦感到很是新奇又隐隐有些不快???毕竟他也是读书人出身。
    参观了学堂之后,俩人在街上随便吃了点东西,杨士琦发现整个安庆都成了个大工地,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见正在翻修道路的工人。泥土路和石板路统统被挖开,里面埋上下水管道,每条街上都在新建公共厕所,巡警不厌其烦的告诫百姓,不能随地便溺。
    杨士琦太知道中国人自扫门前雪的习惯,家家户户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脏水倒到大街上,随地便溺更是形成了习惯,当年八国联军占领了天津,也修建了一批公共厕所,但是老百姓都不去,依然在街头找个犄角旮旯就方便了,最后洋兵是用刺刀逼他们养成了上厕所的习惯。
    除了公共设施在大规模兴建之外,私人办的工厂、学堂也在加紧建设,而柴东亮告示杨士琦,安庆还不算多,芜湖新建的企业才真正成了规模。
    看样子,柴东亮还真是打算守着安徽搞建设了,各省的都督要么在扩军备战要么在组党准备竞选,还有不少人讨小老婆包*戏子,好好的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像柴东亮这样沉下心搞建设的,还真是凤毛麟角。
    “光华啊,袁大总统可是诚心邀请你当陆军部次长啊。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杨士琦叼了口菜,一边嚼着一边问道。
    柴东亮笑道:“我这个人烂泥扶不上墙,而且对治军没有什么心得???你是知道的,我的安徽**军至今只有一个旅的规模,人数不过四千罢了。”
    杨士琦哈哈一笑道:“你甭哄我,你的兵都是按军官的方法在训练,四千中下级军官,只要一翻手就是四万大军。”
    柴东亮早就知道安庆有袁世凯的探子,这些事情想瞒住也很困难,所以也不惊讶,平淡的道:“四万?养不起,养不起啊。”
    杨士琦狡黠的一笑:“真的养不起?你有大把的银子修公路,修铁路,办工厂却无钱养兵?这话说出来谁信?言归正传,你当陆军部次长,就等于向中央表明态度,话说你这个安琥都督是安徽訾议局推举的,不是大总统简任,中央对你怎么能放心呢?你有长江水师隔绝南北,又有江浙财团和徽商为你谋划军需,安徽是中央要冲,两淮盐政之要害,你在这里厉兵秣马,大总统不生疑才怪”
    柴东亮对杨士琦好感顿时增加了许多,上次他提醒自己站队的问题,并没有南北门户之见。柴东亮听取了他的意见,拿出大把银子给南京临时政府买了个合法的身份,算是在安徽站稳了脚跟。这次又对自己推心置腹,把话都给说透了。
    “你别多想,我是泗州人,不想老家兵连祸结被打烂罢了,安徽有你这么一个都督,也是两淮百姓之福。你拿下了九江,江西都督李烈钧对你肯定是恨之入骨,你打了张勋,北洋众将也恨不得立刻起兵讨伐你???光华老弟,你可是腹背受敌啊如果再不接受中央政府的册封,恐怕祸不旋踵。”杨士琦边喝酒边慢慢的将柴东亮身处的危局慢慢道来。
    张勋虽然是北洋的旁系,但是他和曹锟是死党,而且在北洋众将中年龄比较大,人缘也不错。李烈钧则是铁杆的同盟会,在南方都督中威望也不低,这次打了张勋夺了九江,梁子结的可不浅。安徽又是南北要冲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会被人围攻。
    但是如果到北京就任陆军部次长,安徽怎么办?就算是可以遥领安徽都督之职务,手下人时间久了难免会自成体系,袁世凯洹水钓鱼就是个例子,三年不能亲自领兵,北洋众将各个都成了气候。后来的段祺瑞当了陆军总长、内阁总理,也是多年不亲自掌兵,手下人也不再对他俯首帖耳,想让他们出征还得用好话哄着。
    柴东亮之所以一直没有扩军也是有这个担忧,现在安徽陆军讲武堂正在筹备阶段,未来的军官全部要在这里培训,柴东亮将亲自担任校长,军队实行参谋制度,所有的参谋和其他中下级军官都算是柴东亮的学生。
    这样军队就可以牢牢的掌控在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