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那爷们儿真逗 >

第18部分

那爷们儿真逗-第18部分

小说: 那爷们儿真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部分第二十一章 保护单位(1)

    从医院出来后,贾七一就变成了典型的四等男人,他有记性,不仅不敢大吃大喝了,连脾气都变了,没事从不出门。    
    在家里呆得时间长了,贾七一也懂得了冥思苦想。有一次他想到,自己去过了那么多地方,难道都与吃有些关系?难道全是吃吗?    
    想了很久他才得出结论,惭愧呀!自己出门的内容的确都是吃,除了那次狗子沟,没办法那回是为了救人。    
    狗子沟的事一直萦绕在贾七一的脑子里,这地方的名字有点儿不雅致,却见证了刘小灵和贾七一的历险过程。说起这事,就不得不说说周胖子了,这家伙还可以,挺讲义气的。    
    周胖子是贾七一的小学同学,小学没毕业就分开了。但二人奇迹般的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贾七一和周胖子平时很少见面,但周胖子一直是贾七一与朋友聊天时的主要话题,这小子简直神到家了。    
    其实周胖子顶多是小学文化水平,他五年级的时候就被市摔跤队选拔走了,自此就再没进过正规的教室。    
    六年级时,同学们光荣地被告知,同班同学周胖子已经成为市少年摔跤队的重点培养对象了,没一个不自豪的。班主任觉得自己为国家做出了贡献,逢人就说自己教出个运动员,其实他是教数学的。同学们自然也把与周建国同学当成了平生的最大荣耀,他每次回学校时都跟拿了世界冠军似的,享受夹道欢迎的待遇。    
    从那时起,周建国就成了贾七一嘴里永恒的主题。    
    后来周建国入选了北京市青年摔跤队、成年队,还拿过一次全国比赛的第二名呢。    
    但运动员就是这样,差一点儿都不行,再之后周建国出现了职业病,退役了。他先是在一家铁路信号公司当吊车司机,后来又进私营公司当过推销员,但能力实在有限,最后不得不开上出租车了。    
    也就在这个时期,周建国的体型发生了惊人的变化,裤腰从二尺猛增到三尺三,而裤长却一点儿没长,依然是三尺!于是周建国的名字逐渐被人们遗忘了,大家都叫他周胖子了。    
    按下周胖子的事不说,再说刘小灵。刘小灵是朋友方路的女朋友,由于吃过两次饭也就认识了。后来因为一次做广告的事,她和贾七一混熟了,再后来刘小灵、周胖子和贾七一去了趟狗子沟,二人的关系自此确立。    
    所谓小孩儿没娘说起来话长,这事还真得从头说起。    
    有一天上午,贾七一刚上班。    
    老板通知他去开会,贾七一以为只是一般的工作会议,来到会议室一看,顿时吃了一惊,公司的所有骨干都到场了。贾七一明白,今天老板有重要的事宣布,难道是要给大家涨工资啦?    
    老板忧心忡忡地告诉大伙儿,最近几个南方厂家嚷嚷着要进军北京市场,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估计用不了多久,北京的明档市场就会面临异常惨烈的竞争。他希望大伙儿能做好再度吃苦的准备。当然如果大伙儿能变出几个克敌制胜的法宝最好,谁也不愿意杀个你死我活。    
    此后,老板着重解释了法宝的含义,真正的法宝,其妙用就是让那几个南方厂家能知难而退,不战而屈人之兵,上善!也就是说,御敌于国门之外,千万别打破了自己的坛坛罐罐。    
    贾七一是公司最得力的干将,老板的目光一直围着他下巴转。    
    老板发言完毕,他就当仁不让地站了起来。    
    首先贾七一对敌人的不宣而战表示了最强烈的愤慨。    
    然后他以自己的名义代表公司的全体员工,向老板表达了最真挚的忠诚,对公司捍卫市场主权的行动给予最强有力的支持。    
    最后他发誓要对胆敢进军北京的其他对手,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力。并再三宣称北京市场是公司所有市场中最不可分割的部分,绝对不允许他人染指分毫。    
    大伙儿觉得贾七一把所有员工的心声都说出来了,掌声数次响起,场面热烈而隆重。    
    老板微微点头道:“原则是没错的,但如何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呢?”    
    贾七一歪着脑袋想了想:“说实话,我还没完全想好,只是有个大致轮廓。”    
    “说说看。”老板十分信任地望着他。    
    “首先,得让全行业的人都知道咱们公司才是北京市场的老大,北京市场是咱们的,谁也不能插手。这叫心理战,也叫品牌战略,让他们觉得进入北京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一般的厂家也许就撤了。一旦还有不知道死的鬼,非要进来的话,剩下就是死磕。拼价格,拼服务,拼关系,拼实力,实在不行,咱们就动用一帮哥们儿给他们捣乱,天天到消费者协会投诉他们,把他们恶心死。当然这最后一招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别用。终归咱们国家还是法制社会吗。”贾七一说得兴起,一把端起老板的茶杯,咕咚咕咚地喝了两口。    
    大伙儿诧异地望着他,老板却是满脸的欣赏,点着头问:“照你的意思是,咱们先得做广告?”    
    “得做,看样子不做不行了。”贾七一忽然想起了刘小灵,前几天几个朋友聚会时,他认识了刘小灵,并得知她在报社工作。当时贾七一脑子里转悠过,可惜呀,自己与文化人没什么联系,没想到今天就用上了。贾七一马上自告奋勇地说:“我有个朋友是报社的,具体计划是不是跟他们商量商量。”    
    老板痛惜地说:“咱们没有策划部门,搞不好这副担子还得压在小贾身上了。”    
    贾七一一挺胸脯:“没事,我年轻,不怕累,可我怕干不好。”    
    老板搓了搓手:“年轻人没有干不好的事,干!广告词就是:我们明档就是北京的厨房!具体事务,你列个计划出来。”    
    贾七一当场向老板讨得令箭,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打通了刘小灵的电话。    
    刘小灵在电话里一个劲儿地说自己水平不行。    
    贾七一知道刘小灵是个很有能量的人,立刻说道:“你要是不行,咱中国就得回到旧社会去。一定得帮忙,我公司上百人的饭碗就靠你了。”    
    按说贾七一这人毛病挺多的,贪吃,贪玩儿,贪钱,也不敢说自己不近女色,但他却有个很好的优点——敬业,而且把工作当成自己的头号大事,所以他一直是老板眼中的红人,红得发紫了。    
    这不,当天下午贾七一就风风火火地赶到报社,向刘小灵请教广告事务去了。    
    刘小灵所在的报社是家大报,地址在大北窑附近的一片巨大写字楼群里,是北京著名的CBD地区。据说他们租下了其中最高的大厦的最高的四层,取高瞻远瞩,舍我其谁之意。    
    贾七一走进写字楼大厅就开始感叹了,有个大亨说,掌握了一家媒体就是开了家印钞厂!大亨的话永远是对的。    
    报社所在的大楼是全北京最高的,这个最高指的是租金,听说是美元核算的,单位面积是平方厘米。在大楼上可以俯视着整条长安街,天好的时候,甚至能看见天安门和故宫。能在这地方租房子开买卖的,全是把钱不当钱的主儿。    
    刘小灵供职的那家报纸在北京相当有名,据说开创了中国小报业的先河,专门在犄角旮旯里挖新闻,90%的篇幅是各类知名人物的私生活。    
    由于报纸的品位符合小市民的欣赏水准,所以卖得巨好!    
    在电话里,贾七一曾试探着问刘小灵:“你们报社,一年的广告费能有一个亿吗?”    
    刘小灵乐不可支地告诉他:“你真小看我们报社,两亿五千万都挡不住。”    
    当时贾七一的舌头差点儿掉到裤裆里。


第三部分第二十一章 保护单位(2)

    在大厦的二十九层,贾七一终于在群众工作部找到了英姿飒爽的刘小灵,一见面他就指着门口的牌子道:“你不是管投诉的吗?怎么是群工部啊?”    
    “来我这儿投诉的都是人民群众,我当然是做群众工作的了。”刘小灵笑着将他让进屋。    
    “可你不是专门替报社跟人家打架的吗?”贾七一问。    
    “不打行吗?来一个灭一个,有本事就去法院告我们。”刘小灵的口气极其自豪。    
    “哈哈,我明白了,你们这个群工部是专门干跟人民群众打架的部门。你是不是特爱跟人打架?”贾七一从没接触过报社的工作,觉得一切都是挺新奇的。    
    “不许瞎说啊,是这么回事也不许这么说。”刘小灵为他倒了杯水,二人面对面地坐下。刘小灵自顾自地说:“这年头不跟人家打架,肯定要受欺负。就拿今天早上的事说吧,不打行吗?”    
    “早上你跟别人打起来啦?”贾七一觉得刘小灵说话特有意思,恨不得听她聊上一整天。    
    “咳,别提了,早上我来上班,要路过一条小马路,特窄!结果嘿,后面有一辆奥迪车,拼命地按喇叭,可我又没地方躲,都快把我气疯了。”刘小灵说着说着脸就红了,看样子火气还没消呢。    
    贾七一见过这种司机,怒道:“这种人早晚得把自己撞死。”    
    刘小灵惊讶地看了看他,高兴地说:“你也这么认为,太好了。当时我往马路中间一站,我看他敢不敢撞我。”    
    “他停没停?”贾七一有点紧张。    
    “他敢不停吗?可这小子还是玩儿命按喇叭,我指着他的鼻子说:着什么急呀?你不就是脑袋上顶着四个花圈吗?早晚都用得上。”    
    贾七一兴奋地一拍桌子,嘎嘎嘎地笑起来,刘小灵是怎么想出来的?就凭这句话,她的才气比贾六六高多了。“那后来呢?”    
    “后来我就走啦?”刘小灵道。    
    “那——后来呢?”    
    “什么后来?”    
    “我问那个司机。”贾七一道。    
    刘小灵想了想:“可能是休克了吧?反正我走出胡同的时候,奥迪车还在原地停着呢。”    
    “估计是气死了,你也真够绝的。”贾七一还是想乐,但想起自己的使命不得不把笑容压了下去。    
    “气死他也不多,开辆车就把自己当人了。”刘小灵又哼了一声,接着问道:“怎么着,你们真要做广告啊?”    
    贾七一将来意简明说了说,最后小声问道:“要是在你们报纸上做广告,能便宜点儿吗?”    
    “我不是广告部的,一般不管广告的事。但我们报社规定,内部人介绍来的客户能享受比较低的折扣。”刘小灵说这话时,目光闪烁,似乎有点不好意思。    
    “越便宜越好。”贾七一笑道。    
    “又不是你的钱,总不能白做吧?”刘小灵笑了。“不过呀,这种品牌广告还是不能太抠门了,否则效果不好。”    
    “没事。”贾七一觉得自己不能给老板丢面子,干脆挺起腰板道:“本来我们这种产品是用不着做广告的,主要是跟饭馆打交道,和客户的关系搞好就行了。可这回不行啦,眼看着一群狼就要来了,手里没棍子还行?您放心,在褃节儿上我们老板挺敢花钱的。”    
    “我不是说让你们大把大把地烧钱。广告这东西就是这样,花得太少了,一是没效果,二来也享受不到报社的优惠待遇。最少得花十万,两个整版或是四个半版。”刘小灵道。    
    贾七一听出刘小灵是话中有话,赶紧追问道:“这么说还有别的优惠待遇?”    
    刘小灵下意识地向外看了一眼,小声道:“这种事是行规,我们媒体一般是不对外公布的。怎么说呢,媒体本身的运营肯定要赔钱的,就拿我们报纸来说吧。一张报纸九十六版,才卖五毛钱,连纸钱都不够,不靠广告怎么活呀?所以说所有的媒体都是靠广告养活的,所有媒体都有自己的保护单位,也就是说,一切对保护单位不利的事都不能报道。如果关系够硬的话,关键时刻还得站出来,为他们说好话。”    
    “这么说保护单位就是广告客户?”贾七一问。    
    “对,没错!”刘小灵点头:“你们公司在北京也是很有名气的,肯定少不了质量纠纷、服务纠纷之类的事。如果能成为我们报社的保护单位,将来就是有人找上门投诉你们公司,我们也会尽力保护的。除非你们老板罪大恶极,不可救药。那时候就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了,谁也没办法。”    
    “有这事?”贾七一一听这话,万分惊喜呀!    
    按说他们公司的产品质量不错,但谁能担保以后就不出事啊?而且老板公司生产的明档有一个对谁都不敢说的缺点,制冷剂全是氟立昂的。这种东西国家早就禁止使用了,据说是能造成温室效应,为这事很多国家还签了个什么公约。    
    公司本来也想把老产品淘汰掉,但一打听替代设备太贵,老板觉得地球一时半晌地炸不了,便偷偷摸摸地继续生产,除了领导层的少数几人外,没人知道这事。可这种事早晚是个雷,万一捅出去就把全世界人民都得罪了。但要是和北京的各大新闻单位搞好关系,公司还怕谁呀?不曝光,谁都不怕。    
    贾七一觉得这事靠谱,但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进了保护伞是有代价的。贾七一担心代价太大,立刻问道:“凡是做广告的都是保护单位吧?”    
    “也不一定。我们报社规定,年广告费投放量在十万以上的才是保护单位呢。其他报社也都这样,只是最低广告费的限度不同罢了。”刘小灵忽然有点儿后悔,盯着贾七一道:“你是方路的朋友,我才告诉你的。这种事千万别传出去,影响不好。”    
    “那我不成了狗咬吕洞宾啦。明天,明天我就给你消息。”贾七一兴奋得有些按捺不住了,终于把老板的一块心病解决了。    
    “明天,你直接去广告部吧,我就不掺乎了。”刘小灵道。    
    “你不去他们能认我吗?”    
    “能,他们就认交钱的。”刘小灵笑道。    
    贾七一也笑了:“您明天还是在百忙中抽出点儿工夫来吧,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