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敛财女子在古代 >

第14部分

敛财女子在古代-第14部分

小说: 敛财女子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呵呵,”小艾苦笑了下,忍不住吟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先生!”小轩的声音更大了,提醒小艾说的过多。

    “好诗!”不注意小轩的话,沈玉又被小艾似是随意吟出的诗句所吸引,忍不住出声喝彩:“先生没出一句都是佳作。”

    似是想起了什么,又问道:“先生,您的名字出自一首诗,但不知这诗文全文是何?”

    “全文?”听到沈玉的话,小艾似是又回复了精神,看了看四周,摇了摇头道:“此时此地此景,都不适合我吟诗的韵味,若是沈公子想听,不若明晚万花楼一聚。”

    说罢也不等沈玉开口,便对他拱了拱手,展开扇子,自顾自的去了。

卷二 流连花柳中 第二十章 相知“难得糊涂”

    万花楼?这种地方向来都是沈玉所不喜的,总是觉得肮脏下流,若是有人相约青楼等处,都会被他严厉斥责相拒。

    可是今晚,沈玉还是向着万花楼一步步行进。虽说脚步缓慢,但依然一点点的拉近距离。

    自己这是怎么了?沈玉不由得暗暗自问。本该是拒绝那花公子的相邀的,没想到在看到他的扇面时却愣住了。再回神,那人已经不见踪影。

    “难得糊涂。。。。。。”沈玉低声自品着。看扇面上的字虽有些柔弱无力,却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而这四个字其中更是寓意深远,让人颇感回味无穷。

    难得糊涂,看似四个简单平庸的字,在其中又隐藏了他怎样的心境。是大彻大悟之后的宁静心态?是饱经风霜人生坎坷的人生经历?是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超然?是看透世间风云变幻的通透?还是心怀远大不屑小节的境界?

    琢磨着,暗叹着,越来越多的莺声燕语,越来越重的脂粉香气,让沈玉明白了虽不愿,不想,不屑,但自己依然是到了万花楼的门前。

    出乎意料的没有香软的身子前来拉扯,沈玉抬头看了看万花楼烫着金字的匾,一阵恍惚,站在门口踌躇不前,呆愣起来。

    “沈公子,请。”一个小小的白色身影走到了自己面前,稚嫩的声音拉回了自己的神思。“我家先生已经备好了酒菜,特地让我再此恭候。”

    “你家先生确定我会来?”沈玉对着小轩那粉妆玉砌的脸微笑问道。

    “先生说,会的。既然是糊涂,又有什么地方是不能去的呢?”小轩低下头,恭敬地答。

    “糊涂?呵呵,”沈玉抬头看了看万花楼的门匾,轻笑出声:“说的不错,既然如此,我也学你家先生,难得糊涂一次。”

    小轩躬了下身子,伸出右手便在前面引路。沈玉跟着他一路前行,路上也免不了有些下人和花娘向他们投来目光,但却无人上来搭讪或是拉扯。

    看小轩黑着脸走在前面似乎对此见怪不怪的样子,沈玉也不便问什么,也就跟在后面安静地走,所幸他们走的路线是进门便沿着边缘向内部一个较偏僻的小院走去,也没见什么熟识的人,这让沈玉安心了不少。

    远远地,便在下面的小路上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人影在二楼的走廊上发呆。他坐在走廊的扶手上靠着柱子,一腿凌空在往下垂着,一腿曲起也放在扶手上,右手拿着一个翠绿色的方扁瓶子,遥望着什么。夜凉如水,白色的衣衫在风中咧咧摇摆,人却纹丝不动。

    小轩斜仰着脸似乎也看见了他的模样,目光闪动连连,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他的脚下却只是顿了顿依然向前走着。

    沈玉见小轩的样子,自然也不便和上面的人招呼。看他似乎也没有发现自己的到来。

    上了楼,转了弯,终于又看到了刚才的人,只是由仰视变成了平视。沈玉随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的只是人声喧闹的万花楼的前院。依稀之间似乎还能在那灯红酒绿中看到若干人影。

    小轩向前道:“先生,沈公子来了。”

    沈玉急忙收回视线,正好对上那人转来的眸子,那里面似乎装满了惆怅与深情,装满了思念与眷恋,确在一个眨眼后,那些情绪都已不在,留下的只是一汪清潭,透澈无波。

    “沈公子到了?”小艾微微一笑,跳下了依坐着的扶栏向沈玉招呼着。

    “沈某特来赴约。”沈玉冲着小艾拱拱手,笑道。

    “是么?我还以为沈公子不会来呢。”又是一笑。

    “先生派了侍童来迎我,又怎么料不到我会来呢。”面对小艾的揶揄,沈玉初略有些不好意思,又洒脱一笑道:“况且先生留下了难得糊涂的指示,我也轻狂一次,糊涂一次。”

    话虽如此,小艾知道今天这么做他已经是破天荒了。初见他后便找凤姐打听清楚了沈玉的一些情况。

    “请吧。”伸手将沈玉请进了房间坐下,看沈玉也有些洒脱的举止,小艾不由得心中暗幸,多亏自己曾经模仿过王羲之的字,不然怕也是引不起这文学大儒的兴趣。

    坐定互饮了杯酒,沈玉便开口问道:“先生扇面上所书的‘难得糊涂’不知是何意?”

    “心动则有意,人不同,心不同,意自然不同。”小艾笑着摇起了扇子,故作禅语得道。

    “那不知先生何出此语?”沈玉犹不死心,面前的人有许许多多的谜,仿佛整个人就是由许多个谜组成。虽说自己不是一个好奇心严重的人,但是不得不说,他已经引起了自己一探究竟的欲望。

    “我哪有这个境界能出此言呢?不过是拾人牙慧罢了。”见沈玉探究的眼神传来,小艾知道他想知道事情经过,便张口将郑板桥的故事缓缓讲出:

    “据说,在我们家乡有一个人名叫郑板桥,即是文豪又是官员,‘难得糊涂’四个字就是出自他手。有一年郑板桥独自出游,天黑了,不得已借宿于山间茅屋。屋主为一儒雅老翁,自命‘糊涂老人’,出语不俗。他的室中陈列了一块方桌般大小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十分叹赏。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板桥认为老人必有来历,便题写了‘难得糊涂’四字,用了‘某某朝秀才某某朝举人某某朝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地,尚有许多空白,板桥说老先生应该写一段跋语。老人便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宝贵之门也。’他用了一块方印,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板桥一看大惊,知道老人是一位隐退的官员。有感于糊涂老人的命名,见砚背上还有空隙,便也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报也。’”

    这段经历小艾还是有所改动的,“难得糊涂”四个字是郑板桥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有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流连忘返,这才借宿老者家中。老者用的方印上面的字是“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但这里不是历史上任何的一个时代,自然是不知道山东莱州在哪里,更不知道康熙雍正乾隆这创造了“康乾盛世”的三位皇帝是何许人也,所以小艾便将其模糊掉,免得沈玉再纠缠不清。

    “这老者是高隐,这郑板桥是慧智。”发自内心的赞叹,沈玉对小艾所说的人物不由得有些崇敬。

    “是啊,郑板桥很受后人爱戴的。其生性高洁,志向远大,不愿与贪官污吏同流合污,特别擅长画竹,曾经做过一首诗。”

    小艾站起身,迈步缓缓吟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一枝一叶总关情。。。。。好诗好诗。”沈玉不禁拍案叫绝,赞叹道:“这位郑先生心系百姓让人敬仰,定能造福一方,流芳千古。”

    摇了摇头,小艾叹道:“流芳千古是不错,但造福一方却未必。郑板桥勤政廉政,无留积,亦无冤民”,深得百姓拥戴。潍县富商云集,人们以奢靡相容,郑板桥力倡文事,发现人才,留下了许多佳话。但后来因为灾民而忤逆了上官,加上深觉官场黑暗便辞官而去。一生坎坷啊。”

    “为了百姓而不畏强权,可敬!为了苍生而坎坷一生,可叹!”沈玉也感于郑板桥先生的坎坷人生。

    “是啊,随人生不顺,但板桥先生自有自己的处事态度。自我孤傲,不从俗流,率真自然,胸怀豁达。即使被贬官后也曾经自嘲曰‘乌沙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哈哈哈。。。。。”愣了半刻,笑了许久,沈玉仰首饮尽了杯中酒,畅快淋漓的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花先生,沈玉对您真是感激万分。”

    “额?沈公子何故感激我?”沈玉的举动迷糊了小艾。

    “呵呵。”又是一阵笑,沈玉举起了杯:“花先生,不论你是什么样的目的接近我,不论你是什么人,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呵呵,”见他不答,小艾也不便再问,只是对他的话有些好笑:“沈公子这话说的可笑,若是我是奸佞之辈呢?若是我有不良目的呢?若是我接近你只是利用你或者是伤害你呢?”

    “那就利用吧,先生不是说了难得糊涂了?”沈玉摆摆手,丝毫不在意:“虽然先生一切成谜,但沈玉从先生说的话,先生讲的故事,先生的举止,也能看出先生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若真的是,也只能怪我沈玉识人不清,误交损友了。”

    “哈哈,好一个难得糊涂。”小艾听了他的话,也举起了杯,洒脱一笑道:“为了板桥先生干杯,为了难得糊涂干杯,也为了误交损友干杯。”

    “当”的一声响,两只酒杯撞在了一起,杯中的酒晃荡四溅,融入一起,映着两张同样的带着神会笑意的脸。

卷二 流连花柳中 第二十一章 醉酒当歌

    求收藏和推荐,谢谢大家支持

    “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晴朗的星空下,万花楼的后面一处偏院上空,忽然传出了抒发的高吟诗声,确实不能不被纳为一处奇景。

    青楼是什么地方?是寻欢作乐,靡费风流的地方,有钱的会来体验温存逢场作戏,没钱的回来抛弃愁苦得过且过的地方。

    万花楼是什么地方?是青楼中的青楼,是凤古城数一数二的青楼。能来到这里的人,即便不能是达官贵人,却也都是丰衣足食不愁吃穿之人了,又怎么能有人在这里抒发苦闷呢?

    更何况还是后面,这地方可不是让人随便能来的,再加上是在屋顶,难道里面的护卫打手都死光了不成?

    这,不能不被说成是一个奇迹。

    而创造这奇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江小艾是也。

    一晚上的饮酒,谈天,讨论诗文,讽古喻今,让小艾和沈玉都有点微醺。飘飘然的感觉让二人更是无所顾忌,形色之间更见放得开,豪迈直爽,仿佛是多年老友一般。

    趁着酒劲,小艾让小轩去叫来了王五,备好了梯子护送着二人上了房顶。沈玉也是一个儒者,并无武功,所以二人让王五给找了一处相对平缓点的地方坐下。

    王五送上了两小坛的酒依言退下后,两人拍开封泥,一股清冽的酒香扑鼻而来,让沈玉也禁不住赞了一声:“好酒。”

    “是媚儿红。”小艾看着这酒愣了片刻,才喃喃地说:“是她送来的。”

    “她?”沈玉不禁好奇,这会子也不见了小轩,不知道去什么地方去了。难道是他身边另一个随侍?

    “她知道我喜欢这酒。。。。。。”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小艾一扬脖,立刻灌了几大口下去这才作罢。

    摇晃着起身,小艾忍不住对着天空喊了起来:“醉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小心!”

    小艾似是已有了醉意,身形摇晃,就连脚步也开始不稳。看到她开始踉跄,沈玉不由得急忙站起身扶住了她。

    “沈兄,尝尝,这酒不错的。”小艾笑着看他,任由沈玉扶着她一起坐下,又饮了口坛中的酒,说。

    “独酒,你醉了。”沈玉摇摇头,笑道。其实今晚他觉得自己大胆的到了青楼,认识了这么一个人物,自己确实没来错,没认识错。他的无心之语却解开了自己心头多年的一个纠结,更认识了糊涂一说。

    小艾也不介意他的称呼,刚才好兄弟好哥们的时候早就将称呼改了过来,显示关系亲近嘛。

    “我没醉。我就是酒中人,又怎么会醉在酒中呢。”小艾让他举起坛子,二人相碰,邀请他品尝。

    一缕细细的琴音,在万花楼的丝竹之声中传来。曲子平淡,仔细听,似乎还有些苦闷,与花楼中的靡靡之音完全不同。虽弱,却依旧清晰。飘过来,入了两人的耳,两人都不禁侧头倾听。

    曲子虽淡,却淡的直侵到人的心底;歌舞虽浓,却浓的肤浅过耳便忘。清泉涓涓静淌,却不时有鱼儿在其中追逐翻滚,溅起点点水滴涟漪。

    沈玉侧耳听了几句,便也不再在意,反而转头向小艾道“独酒你每每出语总有精句,想必刚才这几句诗后面还有佳句吧。”

    他的话惊醒了正在倾听的小艾,小艾并没有看他,而是双眼直视着前面的绚烂灯火缓缓道:“不错,后面还有些,沈兄若是想听,我倒是可以道出来让你指点指点。”

    “莫说指点,只能说是让我一饱耳福,拜读佳作罢了。”沈玉笑着望着她,摇头说道。

    低低笑了声,小艾也不在多言,开口高声咏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篇《短歌行》,本是曹操所做,借以抒怀自己求才若渴,礼贤下士的情怀。由于是一首带有抒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