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种植达人在古代 >

第34部分

种植达人在古代-第34部分

小说: 种植达人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欣一微微垂首,不着痕迹的咧了咧嘴,复又抬头笑道:“好啊。”

    虽说王欣一前世也是农村娃出生,可是自打上了中学,就一直是住校,一直到大学毕业。等到大学毕业以后,就留在了大城市工作,更是没了回家帮爹娘忙活大忙的时间了。

    说心里话,她真是不想下地去做那活计,印象中只记得又脏又累,这一天下来,若是不停的抱麦子,那腰非得酸死不可。

    不过王怡都这样说了,她要是不跟着过去,似乎也不太好。

正文 第七十二章 收割小麦

    第七十二章 收割小麦

    下地之前,王大婶跟王友全已经商量过了一番,自留地离家近,姑且暂时不用急着收割,先将另外二亩地里的小麦给收了,再去收拾屋后自留地里的。

    这些都是小事,王友全自然没有意见,全由王大婶去决断了。

    一家人吃完早饭以后,大门挂上锁,都去了大田那边的小麦地里。

    王家村一面靠山,其他三面却都是平原。村里人家的房子多集中在一处,除了每家每户的自留地以外,其他田地大多是在一处。现在小麦都已经成熟,远远看去,金黄一片,煞是喜人。

    自家这两亩地王欣一可是过来看过多次,一直琢磨着怎么给这两亩地里的小麦浇些药水,也好达到增产的效果。只是小麦到底不比水稻,压根就是个旱鸭子,很少需要水。没有水,王欣一可没有办法给这两亩地里的小麦浇上药水。毕竟今年天气也不算是很干,若是她有事没事就端个盆子在小麦地里浇水,那也太可疑了一些。

    王友全三人下田割麦,王怡跟王欣一则暂时站在了地头上。

    现在才刚刚开始割麦,还不需要她们姐妹二人下去忙活。等过一会儿,那三人割了一段距离以后,就需要她们俩下去将割好的小麦抱到一处,放在草扣上,方便过两天王友全他们挑回家去。

    时间已经入夏,天气渐渐的炎热起来,小麦地也显得干燥的很,完全没有王欣一先前担心的泥泞问题。

    现在时间还早得很,东方刚刚路出鱼肚白,但细一瞅去,便能发现几乎每家麦田里都已经有人在忙活了。

    王欣一无聊的站在地头那儿甩着胳膊,左右转看着,忽然瞧见杨二丫正从远处走来,她不由跳起,朝她晃着胳膊叫道:“二丫,这儿,我在这儿呢,过来啊。”

    王怡觑了她一眼,敲了她胳膊一记,道:“一一,二丫家也忙着呢,你怎么叫她过来玩?耽误事儿怎么办?”

    王欣一下意识的揉了揉后脑勺,嘿嘿笑着解释道:“就叫她过来说会儿话,不耽误事儿的。”

    杨二丫蹦蹦跳跳的过了来,笑嘻嘻的挽了王欣一的胳膊,道:“一一,找我有事儿?”

    王欣一摇头道:“没事儿啊,只不过看见你了,跟你打声招呼而已。”

    杨二丫也不在意王欣一是怎么说的,兀自朝王欣一家的麦田看了一眼,撇了撇嘴,道:“一一,你家还真的跟我家一样哎,这边的麦田跟自留地里长的差异好大。”

    王欣一也曾经给杨二丫的自留地浇过一次药水,所以杨二丫家的两块地也显出了差异,只是没有王欣一家的这么明显而已。

    王欣一假装不知的轻轻颔首道:“可不是嘛,我娘说都是去年自家留的种呢,也不知道怎么就变成这样了。要是这两亩地里的小麦跟自留地里长的一样,那该多好啊,今年也不用那么愁吃愁穿了。”

    杨二丫嬉笑道:“你倒是想得好,我也是这么琢磨的呢,我家小麦今年也是自留地里长的好。”

    这俩好朋友在这边说话,王怡倒是没有插一句嘴,只是笑看着这两个孩子。按说她们都才是十一二岁的年纪,这讨论的话题可真是一点都不孩子气,也许这就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吧。

    二人说了一些不咸不淡的废话,杨家那边就先有人叫了起来,唤杨二丫回去做事儿。

    杨二丫大声应了下来,立时转身对王欣一道:“一一,那我先回去做事儿了,等中午吃完饭以后,找我玩啊。”

    中午时分天气最是炎热,故而现在虽然是农忙时分,但刚刚吃完午饭的那段时间,大家都会在家里歇一会儿子,并不会立刻下地干活。

    王欣一点头道:“成,没有问题,待会儿我去找你啊。”

    杨二丫应了声嗯,便忙不迭的跑了开去。

    杨二丫这才刚走,田里的王大婶也叫了起来,“怡,囡囡,赶紧抱麦把子去,都抱到一处,可知道了?”

    每年农忙时分,王怡都会帮着做事,故而轻车熟路的下田抱把。倒是王欣一微微有些踟蹰,动作也显得慢了些,。

    王怡只以为她是还没做惯活计,也没想到其他地方去。

    王欣一前世是农村娃出生,小时候也做过农活,可是自从上了中学以后,就真的再也没有做过些什么了。因为每次农忙时分,她都正在上学,实在没得时间去帮家里的忙。

    凭着前世记忆中仅有的一些印象,再时不时的瞅瞅王怡的动作,王欣一本就学习能力强,很快就上了手,手脚麻利的抱着麦把。

    也许真是这姐妹二人做事儿动作轻快,前面三个割麦的动作压根就赶不上她们姊妹俩了。索性在抱了一会儿麦把以后,姐妹二人又坐在地头上歇了起来。

    王欣一暗自估量了一番,刚才那一通忙活要忙活了有二十几分钟,腰直了弯,弯了直,现在真是酸痛不已。

    王怡看起来倒是好得很,似乎刚才那一番动作对她一点儿影响都没有一般。瞅见王欣一在捶腰,王怡不由笑道:“一一,你这活还没做到哪里去呢,怎么腰就先酸了?莫不是想偷懒了?”

    王欣一摆出一张苦兮兮的脸,“哪有,我真的是腰酸。”

    王怡一笑,刚才只不过是跟王欣一开玩笑罢了,便也伸手在王欣一的腰上轻轻锤着,帮她纾解酸痛感。

    二人又忙活了几波,眼看着就要到午时了,王大婶趁着直起腰松口气的功夫,吩咐道:“怡,囡囡,回去做午饭吧,这里就先放着,下午再弄。”

    王欣一最是惫懒,听得王大婶的话,连忙顿了手上抱把的动作,直起腰肢,深深伸了个懒腰。倒是王怡仍旧是抱满了一个草扣,而后才对候在一旁的王欣一道:“一一,走吧,咱回家做午饭去。”

    因着现在是农忙时分,是最需要人体力跟精力的时候,故而王家的伙食也比平日要好上了不少。自从王欣一给自家几只老母鸡喂过药水以后,每只母鸡都是日产蛋。所以王家现在鸡蛋是不缺的,每隔那么两三天,王大婶就会炖一回鸡蛋羹。既然家里现在有这条件了,自然是要给家人补充补充营养。

    王怡从王大婶屋里摸出了四个鸡蛋,又拿出了一小块腊肉来,准备做今天的午饭。而王欣一则被她遣了去屋后菜地拔些菜,待会儿单炒,抑或者跟腊肉一起烧。

    姐妹二人刚刚将午饭忙活好,王友全三人就回了来。忙了一上午,王友全三人脸上也满是疲累。

    王怡早就让王欣一倒了三碗茶水晾在堂屋的桌上,等他们回来以后,正好喝了解渴。

    王友全跟王大婶,还有王志实通通瘫坐在凳子上,一人端了一碗凉茶,咕咚咕咚的就喝了下去。王友全跟王志实是男子,行事爽气一些,喝完凉茶以后,二人直接就用袖子抹了嘴,也不管一上午下来,这衣袖上面到底沾了多少灰尘。

    看着他们疲累的样子,王欣一也有些心疼。暗自想,要是这边跟现代一样,也有收割机该多好啊,也省着劳心劳力的将小麦一颗颗搁下来,回头还得用扁担担回家,放在打谷场上晾干。

    小麦平日里吃的少,大多数都是要卖去镇上的。等收割完了,碾出小麦粒以后,还得装进口袋,运到镇上卖去,还真不是一般的麻烦。

    王怡跟王欣一忙活着将菜都端上桌子,盛出饭碗,一家人一并吃完午饭以后,姐妹二人忙又收拾了桌子。王友全三人吃完午饭以后,则都在屋里歇着,等太阳歇一些儿后,再去割麦子。

    王怡还记着王欣一先前跟杨二丫说的话,等收拾完桌子以后,也不要王欣一帮她洗碗,催着她出去找二丫玩耍去。倒是王欣一心里过意不去,非帮着王怡将屋子都收拾干净以后,方才出去寻二丫。

    两亩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王家三口人不间歇的足足割了两天才结束。而这两天,王友全跟王志实自然不会再去山上劈柴,家里便也少了一个进项。

    这两天王怡跟王欣一也累得不轻,上午下午都跟在王友全他们身后抱麦把,瞅着中午晚上的间隙,还要回去做饭,着实也累的够呛。

    这边两亩地的小麦割完,王大婶先行回去,准备割自留地里的小麦,而王友全跟王志实则一人拿了一根扁担,将麦田里的麦把子都挑去了打谷场上,等晒干以后,就得一一敲打,将小麦都敲打下来,而后才能盛袋送去镇上卖掉。

    这边两亩地只剩下一些体力活,自然不需要王怡跟王欣一再过去,所以这天二人就陪在了王大婶的身边。

    手握镰刀,王大婶满脸不解的站在地头上,瞅着田里硕果累累的小麦。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今年自留地里的小麦长势就是好,这一亩地的小麦产量只怕是比那另外二亩地的总和还要多上一些。

    当然,这些暂时还只是王大婶的猜测,等都敲打出来,上称一称,自然就知道这差异有多大了。

正文 第七十三章 拜师认字

    第七十三章 拜师认字

    这两天,王友全跟王志实都在忙着将那两亩小麦地里的小麦挑到打谷场上,而王大婶则在忙着收割自留地的小麦。

    这下子,王怡跟王欣一倒是闲了下来,暂时不需要她们帮忙动手,姐妹两个忙忙家务事也就够了。

    却说,王大婶刚刚下到自留地,两把小麦一割,不由欢喜的站在那儿,右手拿着镰刀,左手则不住的掂量着拿在手中的小麦。小麦颗颗饱满而厚重,每颗麦株上的小麦粒都多得很,几乎是别的田里的三倍左右。

    王大婶站在原地,脸上带着笑,口中则不由喃喃念叨:“啧啧……这到底是咋回事儿呢?要是那二亩地也是这般样子多好?今年的日子就要好过更多了。”

    想着,王大婶不由微微摇头。

    王怡跟王欣一将家里收拾好了以后,姐妹二人就到了自留地的地头上,原本以为王大婶已经下田割麦了,未料到她竟然还直挺挺的站在田里呢,一会儿欢喜一会儿皱眉,手中还拿着一把小麦颠来颠去。

    王欣一以为王大婶是出了什么事儿,忙跑到她身侧,看她是怎么了,又问道:“娘,你怎么站在这儿呢?怎么了?”

    王大婶笑眯眯的侧转过身子,将手中的小麦放到了王欣一的手中,乐道:“囡囡,你看,这自留地里的小麦是不是比大田里的长得好?”

    王欣一自然知道其中缘由,原来王大婶愣在这里是因为这个原因。她便也装模作样的掂了掂手中的小麦,而后惊喜的望着王大婶,笑道:“娘,真的比大田里的重好多耶。”

    王大婶点头道:“就是,我看今年自留地里收的小麦恐怕比大田那两亩地加起来都要多上一些。”

    王欣一欢喜的抱着王大婶的胳膊,眨巴着一双大眼睛,嘿嘿笑道:“娘,你还记得你说过的话吗?”

    王大婶神情转为无奈,却是慈爱的摸着王欣一的小脑袋,笑道:“放心,等去镇上卖小麦的时候,娘一定把你带着,让你去镇上看看。”

    王欣一小猫似的在王大婶身上蹭了蹭,又对不远处站着的王怡挥了挥手,乐道:“姐,娘说要带我去镇上呢,到时候,咱们一道去啊。”

    王怡淡然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在王家所有人的齐心协力下,四天后,王家的小麦已经全部收割,都放到了打谷场上。这剩下的任务就是将小麦颗粒都从小麦秆子上打下来。

    小麦已经全部摊平在地上,第一步还是由王友全跟王志实去做。打谷场旁边放着两个铁滚,分量都极重,也只有这爷儿俩拖得动了。

    王友全跟王志实一人拖着一个铁滚,来回在小麦上走着,意图用铁滚将小麦颗粒从小麦秆上碾压下来。

    这种类似的农具王欣一在现代的时候也见过,不过现代的是由水泥制成,可不是这种铁的。平常时候,水泥制的滚子就可以放在室外,也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但这种铁的就不行了,极易容易腐蚀锈化,所以平常不用的时候,都得将之放在家里好好储藏。

    这两铁滚自然不是王友全家的,而是他家跟别人家借来用的。

    王友全跟王志实在那边忙活,王大婶娘儿三也不闲着,一人手中拿着一根有成人胳膊粗一尺长左右的短木棍,木棍的一面已经被削平整,方便敲打。

    于是大谷场上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前面爷儿俩个拖着铁滚子碾压着小麦,后面娘儿三个则拿着木棍细细敲打着小麦。

    敲小麦可是个细活,需得反复而多次的敲打,也不一定能将小麦颗粒全部从秆子上敲打下来,所以说起来,别看这木棍不怎么重,但抡的次数多了,也不比拖着一个铁滚子轻松到哪里去。

    王欣一这身板儿本来也没强健到哪里去,这一番木棍子抡下来,右胳膊简直跟要断了似的。她敲一会儿歇一会儿,离王大婶跟王怡的距离就远了。幸而王大婶也没指着她能做多少活计,能帮一点是一点。

    家里孩子多,这要放在平时,花销也大,难免让人惆怅不已,但放到农忙时候,却又让人开心不已。事情虽多,但帮着做事儿的人也多呀。

    打谷是细活,况且三亩地的量摆在那儿呢,可不是两三天就能做完的。

    王大婶也不急着做,一天,逮了个空子,领着王欣一去了三爷爷家。

    三爷爷家有两子,都不在王家村里生活,在镇上的铺子里帮忙做伙计,日子过得倒也都不错。王欣一听王大婶她们说过,三爷爷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孝子,都想将老爷子接到镇上去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