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种植达人在古代 >

第37部分

种植达人在古代-第37部分

小说: 种植达人在古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大婶牵着她的手,时不时的会问她:“囡囡,累不累?要不先去牛车上坐着?待会儿再继续跟娘一道走?”

    王欣一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步行能力确实是大有提升哪,趁着还不是很累,索性自个儿走着算了。还是别累了老牛,到时候真累了,可就没得闲可以偷了,

    王欣一嘴角一弯,朝王大婶笑道:“一一还不累,还是先走着好了。”

    让王大婶颇感欣慰的是,她家一一是越来越懂事了。王欣一自个儿足足走了要有大半个时辰,方才跟她娘说累了。王大婶便唤住王友全,停了牛车,将王欣一抱坐在了小麦口袋上。

    如此走走坐坐,足足花费了两个半时辰,一家四口终于到了镇口。王欣一睁大了那双原本就大的眼睛,仔细的看着周遭的一切。只要不出意外,不久以后,她肯定是要搬镇上来住的,不可能真的一辈子住在王家村了。

    既然以后这里有可能是自己住的地方,自然现在就要好好看看,熟悉一下。当然,如果这个小镇实在是一般,那也不排除她再去其他地方发展的可能性。

    因着王家村离镇子远,等他们到镇上以后,已经差不多是中午了。现在正临近夏日,中午正是最热的时候,故而路上行人不算是太多,就连小摊贩也稀少的很,只有街边的店铺还算是热闹。

    王欣一眨巴着大眼睛,问王大婶道:“娘,小镇有多大啊?”

    王大婶一时还真的被王欣一给问的愣住了,只因她自己其实也没有来过几次镇上。每每跟别人一道过来都是为了置办一些家里必备的东西。因着王家村离得远,为了早点回家,通常都是要买的东西一买,然后就赶紧往回赶。

    看着紧盯着自己的王欣一,王大婶不由含糊道:“大概有四五个王家村那么大吧。”

    王欣一整日里就陪着那几个小屁孩在王家村附近溜达,也算是对王家村的大小有个大概的谱,听得王大婶这么一讲,便也大略猜到了这镇子的大小。

    可惜王友全跟王大婶都是纯正的山民,对于这镇子的了解实在是不多,只知道这镇子就是九盘镇,是上和县的三大镇之一。

    这个破地方也算是上和县的三大镇?那其他不如九盘镇的镇子得是什么样子的?

    王欣一心中疑惑,自然就问了出来。

    王友全不知为何竟乐了起来,笑道:“这不是周边山里人家居多嘛,山货也多,所以九盘镇做生意的人极多,故而就成了上和县的三大镇之一了。你别看它现在人少的,那是因为现在天气太热了,谁家想不开,会想着大中午出来溜达的?等到傍晚时分,这街上的人可是多了去了。”

    王大婶见王友全罕见的得瑟样子,不由顺嘴嗤道:“哦?这么说你是见过的?”

    王友全叹道:“年轻时候倒是来见过,后来就不曾见过了。”

    王友全口中的年轻时候自然就是成婚之前,那时候为了见见世面,村子里几个同龄大的年轻人就相约来了九盘镇,说是为了来找点儿活计,也好为以后的养家糊口攒点资本。当然,几个人短暂停留几日以后,有的人就去做了伙计,因着没啥手艺,多是干的力气活儿,剩下的则还是回了王家村,安心种自己的地。

    王友全便是安心种地的其中一个。回去以后,不多久,便娶了王大婶,过起了居家生活。王大婶也是个有一把子力气的人,故而家里的田地基本都能收拾过来,王友全便有闲暇去山上砍柴禾,每个月再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同去山上狩猎,增加一些收入。

正文 第七十七章 突然涨价

    第七十七章 突然涨价

    王友全道:“年轻时候倒是见过,后来就不曾见过了。”

    王大婶不由撇了撇嘴,嘴上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是明白王友全口中所说的见过是什么时候。只不过现在当着孩子们的面,还是不说他什么了。

    却说王友全赶着牛车直奔粮行而去,王欣一坐在牛车上方,两只眼睛瞬也不瞬的注视着周遭的店铺和小摊等等物事。

    前世时候,王欣一也算是在全国各地跑过不少地方,热闹的、僻静的、繁华的等等地方都有去过。最后总结的一点就是即使是再繁华的城市,也就只是那一小段区域热闹一点儿而已,大多地方还是很平常很普通的。

    王欣一原以为来到异世,这里的小镇该有那么一点子差异吧?可是事实告诉她,也就那么回事儿。

    许是王友全走的不是镇上最最热闹的一条街,所以王欣一看到的店铺也不算是很多,其中几乎要有一半是卖吃食的餐馆。街道上偶尔还会走过一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

    王欣一对这个可是好奇的很,惊讶的指了指不远处几个衣着怪异的人,问王大婶道:“娘,那些人的衣服怎么是这个样子啊?”

    王大婶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笑道:“那是异族人,跟咱们不一样,自然穿的衣服也不一样,许是来采购货物的。”

    王大婶只不过是一个农妇,见识自然不多,王欣一也不指望着她能跟自己说上多少异事儿,只不过是心怀侥幸的问上一问而已。

    牛车慢悠悠的走了要有两刻钟,正当王欣一被日阳晒得头晕无力时,牛车终于停了下来。

    王友全跳下牛车,隆声道:“到了,就在沈记卖了吧,”又对王大婶叮嘱道:“你先在外边看着,我进去问问掌柜的,看现在小麦是个什么价。”

    王大婶点了点头,示意王友全赶紧进去。

    少时,王友全就从粮行里出了来,脸上带着笑意,显然今年小麦的收购价钱也很是不低。

    王大婶瞅着他出来了,连忙问道:“怎么样?多少钱一担?”

    王友全不说话,只是对王大婶张开了五指。

    王大婶眸子微微瞠大,惊讶的道:“五钱银子?”

    王友全乐呵呵的点头道:“嗯,是五钱,不过掌柜的说要看看咱家的小麦,若是及上他们家的标准,五钱一担是绝对没有问题的。若是不够标准,只怕还没有五钱。”

    听到另一种可能,王大婶脸上却无丝毫的担忧之情,依旧笑着道:“今年咱家小麦长的不错,我看肯定能及上沈记的标准。”

    这边正说着,从沈记里面走出了两个人来,一个着青衣长衫,年约四十几岁,一看就是个管事的样儿,另一个则穿着短褂,大概三十几岁的样子,看来是个伙计。

    那管事目不斜视的走到牛车面前,下巴微仰,面无表情的道:“这就是你家的小麦?”

    王友全忙应道:“正是正是,真是劳烦沈管事出来验看了。”

    沈管事很是无所谓的摆了摆手,也不说话,朝一旁的那个伙计抬了抬下巴,示意他取些样品出来。

    那伙计直接走到小麦口袋面前,手中拿着一个手指粗般棍状的铁器,铁器一头尖尖的。而后看准了一个麻袋的中间部分,直接将铁器插了进去,很快又抽了出来。铁器一竖,尖头那儿掉了不少小麦粒出来。

    王欣一忽然明白过来,这铁器的中间部分应该是中空的,刚好方便取看样品,而且也省着将口袋里的小麦全部倒出来。毕竟,就算是打开小麦口袋,也得防着是不是只有麻袋口那部分的那些小麦是好的。只有随意的在口袋的任一部分取些样品,才能真正代表这些小麦的质量到底怎么样。

    王欣一不由感叹,真是没有想到,这边的粮行已经想的这般周到了。

    那伙计将先取出来的样品递到那沈管事手中,而后再去取其他口袋的样品。

    沈管事先是仔细拨了拨手中的小麦粒,又低头闻了闻,而后直接拿起其中一粒小麦,放在口中嚼了嚼,然后微微点了点头。

    等得验完所有的小麦以后,沈管事脸上虽还是无什表情,但口气已经好了不少,道:“还不错,你家今年就收了这几口袋的小麦?”

    王友全忙笑着回道:“家里倒还有一些,是留着自家吃用的。”

    沈管事点了点头,指着其中的几个口袋道:“你这小麦显然是两个品种的,家里留的可是跟这几个口袋里一样品种的?”

    王友全赶忙点头道:“正是正是,沈管事果然是行家里手。不瞒沈管事说,这三个口袋里的小麦都是自留地里收的,一亩地足足产了要有九百斤,都是好种。家里留的也是一样的,一部分吃,另有一部分做明年的种子用。”

    沈管事眉头微蹙,严肃的问道:“你这种原先是买的谁家的?”

    王友全摇头道:“都是自家留的种,未曾买过别人家的。”

    沈管事微微点头,神情却是有些怀疑,续问道:“既然这小麦种子极好,你怎么不想着拿它当种子卖的?与旁的一道卖了,岂不是亏了?”

    沈管事本就是做生意的人,看任何事情肯定都是利益最大化的。可王友全是谁?不过是山里的一个樵夫,他哪里算的明白这其中的差异了?只不过是想着,辛辛苦苦种了一季的小麦,能给家里换些银子也就是了。

    眼瞅着王友全怔愣般的看着自己,沈管事微微摇头,面无表情的道:“那五个口袋给你五钱银子一担,这三个口袋给你八钱银子一担,你看如何?”

    王友全惊讶的看了看沈管事,又瞅了瞅自家的小麦口袋,实在没有想到沈管事竟然这般的厚道,平白给他长了不少价钱,赶忙抱拳对那沈管事一礼,笑着感激道:“真的?那真是太感激沈管事了,太感谢了。”

    沈管事微微摇头,只道:“依我看来,你不如回家算算,看自家到底需要留种多少,剩下的也给我送过来。至于自家吃用,倒不如再去买那些次的。若是那些小麦跟这些没有什么差别,我还是给你八钱银子一担,你看如何?”

    王友全现在的感觉可以这样形容,好好的走在路上,天上忽然掉一馅饼砸中他了

    他乐不可支的应道:“好好好,等我回家算算,剩下的一定都给您运过来。”

    沈管事再次微微点头,脸上还是无什表情,都让王欣一快要怀疑他是不是面瘫了。他再次朝身旁的伙计抬了抬下巴,朝铺子里示意了一番。那伙计便赶忙进了铺子。少时,里面又出来了三个壮汉,显然就是这粮行里专门聘的苦力伙计了。

    这三个汉子可真是有一把子力气,竟然每个人都直接背了一麻袋就走了。要知道,这一麻袋可是要有一百三四十斤重的,轻的也有百来十斤呢。可是在他们看来,好似豆腐块一般,轻而易举的就扔到了肩膀上。

    王欣一不由咋舌,到底是做这一行的,力气就是跟平常人不一样。王友全虽说力气也大,可是担这几口袋小麦上牛车的时候,还是与王志实一道抬上去的呢。

    小麦都被背进了粮行里,王友全随在那沈管事身后,也进了粮行。王大婶几人则在外面等着他。

    少时,王友全就满脸是笑的出了来,王大婶赶忙问道:“沈管事给了多少的?”

    王友全凑至王大婶耳边,低声道:“总归拿了六两二钱的银子。”顿了顿,又道:“我看咱家留个一百斤的种子也就够了,剩下的四百斤也送过来,能得三两二钱的银子呢,你看如何?”

    这帐王大婶自然会算,反正自家吃用都是一样的,为何不将那些好的卖给粮行,自家买点次的吃吃就好呢?

    想到今年小麦的收入就抵得上王友全爷儿俩一年砍柴禾的收入,王大婶就笑的合不拢嘴,乐不可支的道:“我看行,反正吃都是一样的,难得沈管事能给咱家这么高的价钱,为何不送来卖掉?”顿了会子,兀自奇怪的自言自语道:“真是奇了怪了,明明都是去年留的种,两块地用的也是一样的种子,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就连卖出去的价钱都差别这么多。”

    想着,王大婶忽然一拍手,遗憾的叫道:“哎呀……刚才忘了尝一尝了。”

    王友全不明其意的回问道:“什么东西忘了尝一尝了?”

    王大婶道:“刚才沈管事不就只是尝了尝咱家的小麦,然后就品出差异来了嘛,我倒是想知道这两种小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真是奇了怪了,同样的爹,生出来的孩子却是不一样。”

    王友全嘻然一笑,“我以为是多大点子事情呢,咱家不是还有嘛,等今儿回去就尝看看,这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不都是一样的种子嘛。”

    对于王友全跟王大婶的疑惑,王欣一只能暗笑在心了。小麦变异的真正原因当然也不能跟这两口子说,不然以他们的脑子,非得一不小心就说出去不可。

正文 第七十八章 吃鸡腿

    第七十八章 吃鸡腿

    让王欣一感到诧异的是,那沈记的沈管事不过只是略尝了尝那小麦的味道,就毫不犹豫的给出了这般高的价钱,难道两种小麦的差异真有那么大?大到吃就能吃出来?

    不过沈管事毕竟是长期从事这一行当的,对于这一行的了解肯定比王欣一要多得多,可能有一些王欣一不知道的法子去评判粮食作物的优劣。

    不管怎么样,变异小麦的高价充分给了王欣一信心,相信只要这样继续下去,不多久,王家的前途肯定是光明一片。

    王欣一不由又想到了其他浇过药水的东西,例如油菜,例如家里的几只老母鸡,例如院子里的瓜苗。油菜的确是高产了很多,出油率也比以往的菜籽要高,老母鸡也变得日产蛋了,只是鸡蛋却没有吃出什么大的差异来,好像除了量变以外,没有产生什么较大的质变。

    她不由深思起来,看来对于石瓶的功效还要进一步的去验证,只有彻底掌握住石瓶的功效,才能最大化的去利用石瓶,以期达到最好的效果。

    手里有了银子,好似有了主心骨一般,王友全走路都挺直了腰杆,脸上始终带着笑意。

    现在正是一天当中天气最热的时候,虽说还没有进入大暑,但若是这个时候在外面待得久了,也会容易中暑。

    王欣一此时就被晒得有些晕乎乎的感觉,她忙扯了扯身旁王大婶的袖子,嘀咕道:“娘,一一头晕。”

    王大婶一瞅王欣一的整张小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