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男主不如烧饼 >

第4部分

男主不如烧饼-第4部分

小说: 男主不如烧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歌也觉得有可能,又认为随时保持警惕比较好。自从发生拐骗事件后,秦歌时刻保证秦萌在她眼前或者在阿翠面前,不敢疏忽。
阿萌依偎在她怀里,问道:“阿娘,我们什么时候上京?”她知道他们即将到京城去,兴奋得很。几乎天天都要问一遍。
“很快,要等翠姨的伤好了,我们就上路。入秋了凉快些。”
兴许是有了目标,阿翠的伤痊愈的也很快,不过十天,下地走路已经稳稳的,只是因失血过多,脸色还是不大好。
接下来的日子,她们开始商量要带什么东西。
秦歌先拿出自己准备的干粮,她试着做的烧饼。
“阿娘,好硬!”秦萌咬了一口,小脸皱着一团。饼烤的很干,没法嚼。
秦歌端出热腾腾的汤,教她掰碎了泡汤里吃。
这个朝代泡馍还没盛行,她这也算是个新点子了。主要是路上带着方便。
阿翠接过来试了试,也点点头。
阿翠大概对她做饭本来还有一些疑虑,不过看她捣鼓的东西奇奇怪怪的,也就认为她其实都是乱来的,就释然了。
就着汤羹吃着饼,一早出门的戚凤崖脸色凝重地进来,见阿萌也在,欲言又止。
秦歌随他出来,问:“你不是说今天晚些回么,发生什么事了?”
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虎寨又有什么动作。没想到,事情的确和白虎寨有关,只是和她想的不一样。
“那些人全死了?”秦歌大吃一惊,“什么时候?”
戚凤崖道:“至少有十天,尸体已经腐烂。只怕就是那日离开这里之后……”
那些人一直隐匿在镇外一处废墟,少有人去,因而一直没被发现,还是一个猎户路过那里,闻到臭味,报了官,武侯本也没当回事,不料却发现里面十几具尸体。
戚凤崖忧心忡忡,那些人多数是一招毙命,见血封喉。只是下手力度不一,可见不是一个人干的。这些人显然都是专业杀手。
但是最糟糕的不是这个。
“阿翠的伤如何了?”戚凤崖突然问。
秦歌说:“好得差不多了,还需调养——怎么?”戚凤崖怎么会突然问这个。
戚凤崖踌躇着,还是说:“白虎寨应该已经得到消息了。他们只怕会以为……”
秦歌一想就明白了。
她不和白虎寨的人合作,戚凤崖又因为阿萌失踪差点和那些人动武。现在那些人不明不白死了,白虎寨理所当然会怀疑是他们干的。
戚凤崖武艺再高,只是带着忘了武功的秦歌,还有受伤的阿翠和孩子,难免顾不过来。
“我们立刻走。”秦歌当机立断。
阿翠没有异议。
然后他们上路了。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秦歌心底还是有疑问的:
抢来的新郎……怎么入洞房?

☆、帝都不易居

毕竟有伤员和小孩,秦歌争取多住客栈,理由也是现成的:好歹客栈人来人往,就算有人欲行不轨也要顾忌一二。
这一天到了离京城不过百里的小镇,入秋之后凉快了,路上行人也渐渐多起来,镇上客栈生意很好。
戚凤崖去四周查看,阿翠带着阿萌在楼上歇息。
秦歌则带着戚凤崖的小厮在楼下准备吃食,忽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很快一群士兵停在对面的驿站。
驿站都是朝廷官员准备的,来的人阵仗大也正常,但这一回动静格外大,十几匹马把街道占满了。
秦歌抬头,看到领头的那个人有点眼熟,再听那人吩咐杂役的说话声,立刻想起这个人就是她和阿翠逃下山遇到的铠甲男人。
那个男人正好往这边打量,秦歌连忙转身背对着他。
等那些人进去了,她才慢慢转回头来,心里无数念头闪过。
逃下山时她和阿翠明明在河边听到守卫的人说妇女和儿童要留活口,怎么后来会屠寨呢?现在再想,难道就是这群人上山,才发生了屠寨的事情?
那么,这些人就是凶手,也是查出真相的线索?
秦歌心里怦怦跳。大当家的死,还有阿翠娘最后的面容,都在她面前浮现。
秦歌想了一下,放下茶水,拿着一点钱走到门外,到门口的小摊上假装买东西。
看到对面杂役出来倒水,她立刻凑上去搭讪,那些杂役正在忙碌,哪有空理会她。
秦歌不死心,等了一会,却听到后面有人喊她:“少当家?”
秦歌回头,竟然看到谭浩山站在面前。
秦歌他们走得仓促,不过秦歌还是多了个心眼,为了免得官府误会,还是托人带了封信,好歹是个交代。没想到谭浩山也离开那里了。
谭浩山一脸笑意下得马来,说:“谭某得知消息时,恰好也要返京,只是少当家已经出发了,不能同路。想不到在此遇见。”
人家说的坦白,秦歌笑了笑,说:“我们前思后想,觉得谭将军说得极对,如今雾峰寨已不好住,阿翠伤得又太重,还是到京城去名医多。戚大侠在京城也识得一位好医师,正好带她去看看。”
这也不算是假话,只不过是他们决定去了之后戚凤崖说的。可以顺便请那位医师看看。
谭浩山点点头,道:“少当家是个善心人,对自己身边的人都极好。若有帮得上忙的地方,少当家尽管说。这一路辛苦,小大娘年幼,可受得住?”
秦歌点点头:“她一向吃得苦,也很乖。”
谭浩山微微叹了一声,眼神黯淡。
秦歌曾听说此人为皇帝打江山而家破人亡,唯一活着的女儿最后也下落不明。大概就是因此,他会格外关心秦萌。还曾送了许多小女孩适合的玩具来,不过都被秦萌四处乱扔弄坏了。
他们还在说话,就听到里面有人高声训斥。
驿站的小吏惊慌失措地奔出来,说是为谭浩山留的房间,却要被刚进来的那位小将军给占去。
“哪一位将军?”谭浩山眉一皱,目光一闪。
小吏一脸为难,道:“是北府越骑校尉尉迟将军。之前也并不曾来知会一声,如今……”他唯恐谭浩山生气,赶紧把责任往外推。
就见秦歌正想打探的铠甲男人大步出来,打个哈哈说:“原来是谭将军订好的房间,在下得罪!”
谭浩山笑了笑,道:“区区房间有什么打紧,便让给尉迟兄弟。早知你也要回去,我们便该一同走。”
秦歌见那人出来就退到一边去了,只竖着耳朵听,暗暗记下这个人的姓氏官职。
那尉迟校尉说着话眼神往她这边飞,秦歌死死低着头,只怕他认出自己又惹麻烦。
好在她的装束和从山里逃出来有很大不同,人家只扫了一眼,根本没留意看,转头对谭浩山道:“谭兄这一番前来替人收拾烂摊子,实在辛苦辛苦。”
他看似安慰,语气里却有几分幸灾乐祸,谭浩山恍若没有觉察,笑道:“为陛下分忧何来辛苦,倒是尉迟兄弟,听说手下兄弟折损不少,谭某本要去探望一二,竟一直抽不出空儿来,实在抱歉。”
这话大概戳到铠甲男人的痛处了,他脸色有些不好,哼了一声,又说了几句,便拂袖进了驿站。
谭浩山这才转过身,对秦歌说:“少当家可是住在对面客栈?明日不如一同走,也好有个照应。”
秦歌想了想,笑道:“那就多谢谭将军了。”
谭浩山见她这一次没有拒绝自己的好意,有些意外。
秦歌有自己的算盘。看他和那个尉迟校尉说话,似乎两人关系不太好。如果她想查这个人的事情,兴许谭浩山能帮得上忙。
秦歌找到一点线索,精神也振作起来。
进到屋里,客栈的杂役已经送了水来,秦萌洗了脸,正趴在窗前往楼下张望。
一路虽辛苦,小孩儿玩性大,吃得香睡得好,精神竟是还好,她一路来还数着日子,算什么时候能到京城。
第二天上路,谭浩山已等在外面。
昨晚秦歌和戚凤崖建议两边一起走,戚凤崖脸色淡淡的,也没反对。
刚要出发,那尉迟校尉突然出现,竟也要跟着他们一起入京。
秦歌没有告诉阿翠遇到这个男人的事,只怕她一时冲动做出什么来。
幸好谭浩山带着他们往前头去了,阿翠稍后出来坐进马车。毕竟是古代男女有别,寻常两边也不会有什么交集。
然而有尉迟靖在,秦歌和戚凤崖根本找不到机会向谭浩山多打探一点消息。
将近傍晚时三队人马进了城。秦歌他们在路口和谭浩山等人分开,那叫做尉迟靖的硬要拉着谭浩山去喝酒。
第二天一大早,谭浩山带秦歌去找京兆尹。有他打招呼,又因为秦歌的特殊情况,需要跑上数次拖上几个月的手续半天都弄好了。秦歌等于有了在京城的合法居住权。
谭浩山又给了一块铜牌与秦歌,道是有任何事情可拿着这个去找他。
这几天相处下来,秦歌对谭浩山印象不错。可惜每次秦萌见了他还是如临大敌,秦歌曾打算想请人家吃个饭表示感谢,最后也只能先放下。
毕竟她现在不名一文,手上最后一点钱也是戚凤崖给的,也不必打肿脸充胖子,等情况好了再谢也不迟。
接下来她要想办法在京城立足。
她想了很久,实在不行就开个小餐馆。现代有句话,叫做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一定有华人餐厅。
她好歹还懂点厨艺,而且这时候的人做饭方式比较简单,她做的东西就算不好,样式比较新鲜。这个不行,再找其他方法。
可做什么都要本钱,他们带的钱不多,也没想到京城花销比预想的还大,若不是戚凤崖想办法,她们可能都要露宿街头了。
她正为难,谭浩山身边一个亲信来了。那亲信带着手下抱过来一个小匣子,道:“谭将军吩咐将这个给少当家。”
秦歌打开一看,竟然是整整齐齐两层,上面三贯钱,下面还有十锭一两的银子,把她吓一跳。
这里一两银子能换一贯钱,一贯钱就是一千枚铜钱啊,最普通的炊饼是一枚钱两个。换到现在差不多是谭统军资助她一万块钱!
秦歌不愿接受,那亲信说:“此事小人做不得主。便请少当家亲自去与谭将军说。”留下匣子走人了。
秦歌不得已,只好先把匣子放床底下藏着。
要说呢,她现在的确缺钱。不过无功不受禄,这个谭浩山对她的关照似乎已经超过了他的职责,秦歌不能不多想一想。
秦萌问:“阿娘,为什么他要给我们钱?”
秦歌随意说:“这是阿娘借的,过不多久自然会还。”
“阿娘有钱还么?”
秦萌一句天真率直的话让秦歌语塞,过了一会才说,“阿娘自会想办法,赚了钱还。”
“怎么赚钱呢?”秦萌认真地问。
秦歌说:“阿娘想开个饭铺,你看可好?”
秦萌半天不答,皱着小眉头,似乎比秦歌还着急想办法。
秦歌又好笑又感动,说:“这些事自有阿娘操心,你去玩吧。”
秦萌已经不太像平常的三岁孩子了,家里的变故让她过早成熟,但是秦歌还是希望她能够尽可能度过比较幸福的童年生活。
她就把自己开饭铺的想法跟阿翠和戚凤崖说了。
阿翠对这些都不在意:“你怎么说,我便怎么做。”
戚凤崖则欲言又止。
到了夜深人静,他把秦歌叫出去,说:“我明日开始教你武功,等你都记得了,我再走。”
“你要去哪?”秦歌不禁问道。她以为他会留下帮他创业。
戚凤崖默了默,却说:“日后再说。”
第二天,秦歌开始习武。
她这身体果然有基础,有时候戚凤崖一个提示,她下一个动作已经出来了。
这么一来,估计戚凤崖也不会怀疑她是冒牌的吧?想象着自己将来成为一名飞檐走壁的女侠,秦歌沾沾自喜。
下午秦歌就去观察京城人们的生活,算作实地就业考察。
京城繁华,流动人口不少,而且饮食物价不高,所以多数人都在外面吃饭。这让秦歌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通常买吃食都要跑上至少两家,这家买饼,那家买汤水。综合起来什么都卖的只有酒家,可价格又上去了,普通人家都不会去。她想起盒饭,还有快餐店。
只是她缺人又缺钱,还要好好计划。
秦歌信步走着,穿过吵杂的闹市区,走入西市深处更偏的地方,有卖牲口坐骑的,有打铁的卖炭的。人比前面少,可到处是鸡鸭鸣叫、叮叮当当和人们此起彼伏砍价要价的声音,一点也不冷清。
秦歌走过一家做兵器的店铺,看到墙上挂着几把刀。没有先前在兵器店里看到的精致讲究,但是更实用。
她想起阿翠惦念的那把刀,下山之后藏起来,后来时间仓促,也没找着。又想到自己也要习武,不知是不是也该买一把。
秦歌在铺子前面想得入神,险些沾上溅起的火星。那铁匠抹了一把汗,看她几眼,忖度着她大概不会买刀,便也不大理会,只粗声让她站远点。
秦歌在几家铁铺前转了转,又转回头到各种刀剑铺子里仔细看去了一圈,问了问价格,一个念头悄然升起,不由暗暗激动起来。
在现代她和几个朋友爱好汉服,又认识了不少更高级的古文化发烧友,其中一个人还喜欢收藏和研究各种古代兵器。
当时越王勾践那把剑在全世界巡回展引起轰动,她们也跟着凑热闹,研究了好一阵子。虽然都没进行过实践操作,但是理论知识还掌握了不少。
看那些铁匠的淬火主要还是用的水,而武器店里刀剑的价格高得吓人,那是不是说,这时候还没有人会用更先进的淬火技术和冶炼法?
她回想一路所见,那些有些身份骑马的人,都喜欢配上把刀或者剑做装饰,就是有些英姿飒爽的小娘子身穿胡服也爱佩刀。
大概这个朝代尚武,如果她能把自己懂得的方法实践出来,是不是可以赚大钱呢?                        
作者有话要说:秦歌:武侠不都是吃饭不用钱,打赏都是甩银子吗?我们怎么这么穷!
作者:你们是失业的土匪,还想怎么样?
秦歌:……
阿翠拿起刀:重抄旧业!
作者:……

☆、流民小兄弟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秦歌只是懂些理论知识,也不知道具体如何操作,需要和有经验的铁匠师傅合作。
可这时候对于任何技艺的保护观念比后世严重得多。所谓家传秘籍啥的,都不许外人知道。哪像现代,想知道什么上网一查,大家都乐于分享各种信息。现在秦歌想分享先进的炼钢技术,人家还怀疑她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呢,不等她说完,都开始赶人。
秦歌碰壁无数,只好暂时放下念头,开起了饼铺。
谭浩山给她的钱收起来暂时没动,用戚凤崖和自己留下的一点钱在城门附近租了个小铺子。门面很小,四五个平方,刚够摆出来一个摊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