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综琼瑶 清朝穿越之德妃 (完结+番外)作者:背着壳的蜗牛 >

第39部分

综琼瑶 清朝穿越之德妃 (完结+番外)作者:背着壳的蜗牛-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这孩子可是糊涂了,都说了些什么?额娘待你好是因为你本就是个讨人喜欢的,其他娘娘待养子也是亲厚的,那些没了的,只能说是缘分不够。你勤额娘就你一个孩子,平日里也难免寂寞,你也要多去孝顺孝顺她。”德宛摸了摸十七阿哥的头,这个勤嫔也是个聪明人,她最喜欢这种守分寸知道进退的人了,只要勤嫔能一直懂事,她也不介意给她几个甜枣吃吃的。

“都是儿子的错,儿子一时口误,额娘可别生气。”十七阿哥这时候也想起刚才说的话不妥了。

“好了,去看看你勤额娘吧,多陪她说说话儿,想来她现在心里欢喜着呢。”

“是,儿子告退了,额娘保重。”

康熙六十一年

康熙年纪越来越大了,病痛也多了起来。可只要他好些的时候,却总是要召幸嫔妃的。也不知道他是真的还有能力想这种事情,还是在做出自己身体还很好的假象。不过德宛更相信这只是他做出的假象,毕竟光用眼睛看都知道他衰弱了很多。

个中滋味,德宛是不会知道了,那些年纪大了的妃子早已不承宠了,便是和妃王氏这些都已经好久没有承幸了,现在他常常召幸的都是一些地位卑微又无所出的汉女。

六十年的时候,巡视塞外的时候,他遇了刺客,据说是策旺阿拉布坦派去的。具体情况,德宛并不知晓,只知道康熙没有什么大碍。

可让德宛心惊肉跳的是,这一次的遇刺,竟然有两个皇子出了事。

当时离康熙最近的皇子正是六阿哥和十阿哥。当刺客冷箭袭来的时候,六阿哥挡在了康熙身前,手臂中了一箭。而十阿哥指挥侍卫捉拿刺客,却没想到马鞍突然断裂,他被狠狠摔到了地上。

几个刺客见刺杀康熙无望,自己也难以逃生,都咬碎了牙齿中藏着的毒药身亡了。只有他们身上搜出了一些可以证明是准噶尔的东西。

后来,现场的人发现,十阿哥的马鞍有用刀割断的痕迹。

太医说,六阿哥所中箭上是涂了毒的,虽然治疗及时,可以后左臂终究会有些不便。而十阿哥,情况更加糟糕一些,虽然性命无碍,可摔的却很是严重,要好好修养,会不会有其他的妨碍还要再继续观察,而六阿哥和十阿哥也乖乖的休起伤假来,而且这伤假似乎在他眼中恨不能是遥遥无期了。

不过九阿哥却说过一些怪话讽刺他们伤病来的真及时,知道没戏了就玩儿这一手。不过六阿哥和十阿哥都装成了聋子哑巴,只闭起门来休养。

德宛自然是担忧的,药材便源源不断进了六阿哥府,以至于六阿哥每次听到药字都想吐。

康熙怒火无处发泄,那些日子,乾清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遭了殃,而远在西北的十一阿哥也连连被康熙催促出战。

到了六十一年年初,康熙又抖擞精神办起了“千叟宴”来。

六阿哥是个闲的,过后就跟德宛讲了这千叟宴的情形。说实在话,排场绝对不如五十二年的那一次千叟宴。不过想想康熙毕竟身体不大好了,再来那样盛大的一次只怕以他现在的精气神儿也未必能继续扮健康老人了。

德宛觉得,康熙至少还是骗过了很多人的,大家都觉得皇帝精神健旺。若不是德宛知道康熙的薨逝就是这一年的话,也未必能从种种蛛丝马迹中看出什么来。而那些关注康熙身体健康的皇子们,德宛可不知道他们对此有何认知。

不过德宛也作出深信康熙身体健康,寿命还很长的样子来。时常让几个聪明伶俐会说话的孙子曾孙们承欢康熙膝下。

人老了,对亲情的需要更是迫切,尤其是跟那些年长的儿子们一对比,这些孩子们的崇拜敬仰和孝顺就让康熙更加受用了,也更喜欢无事的时候到永和宫来坐一坐,跟德宛说说话,享受一下子孙绕膝的快活。

这日,康熙来永和宫的时候,德宛正在听身边年轻些的宫女们玩闹。年纪大了,看到活泼年轻的女孩子,倒是越发喜欢了。

“皇上这会子来的可不巧,小家伙们现在正读书呢,可没空儿陪皇上说笑。”德宛见康熙心情甚好,便开起了玩笑来。

“怎么朕来这儿就是来看那些小家伙儿的,就不能是来跟你说说话的吗?”

“皇上想跟妃嫔们说说话又何必找臣妾这样色衰之人,那些漂亮又活泼的岂不更好?臣妾现在也只有靠那些孩子才能见皇上几面了。”

康熙听着德宛的话,弥漫着一股子酸味,让他的自尊心大为满足,倒是跟德宛坐下来话了半天当年,才一起往后面书房去看看孩子们偷懒了没。

透过窗子往里看,永瑜正拿着一摞儿纸,上面真是墨迹淋漓、惨不忍睹,至少德宛就没认出几个字来,亏得永瑜还有耐心一个个下批语。在他的对面书桌旁,永玘抱着六阿哥的长孙永璆给他讲书,康熙在外边一边听一边点着头。

正要扭头跟德宛夸一夸这几个曾孙子,却看到德宛怔怔的,虽然眼睛是看着屋里,可明显是神游天外了的。

“想什么呢?”康熙拍拍德宛,让她醒过神来。

“没什么,臣妾只是想起来当年,老四也是这样抱着弟弟们教他们念书的,这一晃都多少年了,连老四的孙子都知道带着弟弟读书了。”德宛现在真是感慨万分。

“是呀。”康熙似乎也陷入了回忆中,原本早已忘记的事情竟桩桩件件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脑海,“朕也记起来了,当年老四教那几个小的读书的样子,就好像还在昨天一样。”十三、十四、十六和十七这四个阿哥的启蒙基本上都是由四阿哥负责的,现在想想,这几个孩子都被他教的很好。心里软和了下来,再想到十三阿哥,也心软了。毕竟是自己曾宠爱过的儿子,后来也知道他其实也有些无辜,只是为了太子,还是狠下了心来,这时候再想起十三,难得的康熙生起了一丝内疚。

两个人没有打扰孩子们用功,而是重新折返回去继续聊天了。

“十三最近怎么样,朕听说似乎身体有些不大好。”

“这孩子身子时好时坏的,都有些年头了。幸好兆佳氏是个好的,对他的照顾也是尽心尽力。有她在,臣妾才能放心些。老四他们哥儿几个也时常帮衬着,日子也不难过。就是看着可怜,才多大的人,头发都白了好些,看上去比实际年纪足足老了有十岁。可怜他小小年纪没了生母,臣妾看他就和自己个儿亲生的一样,也就补贴了些,省着用还是能行的。”说着,德宛擦擦眼角。

康熙沉默了,叹了口气,却没说什么。德宛见他什么都没说,也不敢再替十三阿哥说些什么了,生怕求情不成反又替十三阿哥招了什么祸事来。只是她心里自然难免生出了些许不痛快出来。

然而德宛没想到的是,过了没多久,十三阿哥就被康熙派了差事。

十多年来,康熙终于又启用了这个儿子,十三阿哥激动得连话都快说不顺溜了。康熙看着他半百的头发,微有些蹒跚的脚步,心里也酸涩起来了。

虽然四阿哥这辈子有了和自己亲厚的亲兄弟,可对十三阿哥还是很维护的,此时见十三阿哥否极泰来,也难掩激动,背地里还掉了几滴眼泪。

这是的十三阿哥就已经和前几日的他很不一样了。眼睛也有了光彩了,脊背了直了许多,笑容也灿烂了不少,连说话都比往日中气要足得多。看到这样的十三阿哥,德宛也高兴,一直拉着他嘱咐了半天,十三阿哥也一直认真的听着。只是听到最后,还是落下泪来。

“你这孩子,哭什么?这可是好事儿,得高兴。”虽然这样说着,可德宛也被十三阿哥招出了点儿酸涩。

“儿子只是没想到,额娘,谢额娘还记得儿子,不然……”

“你胡说什么呢!”德宛忙打住了他的话,“父子哪有隔夜仇?你皇阿玛自然是心疼自己儿子的,跟额娘有什么关系?你皇阿玛心疼你,你也要多孝敬他,听说你身子不好的时候,他也是着急的。所以,你可得赶紧把身子养好了,免得你皇阿玛每日那么忙还得担心你的病。”

“是,儿子自然知道的,额娘不必担心。”十三阿哥抹干眼泪,重新笑了起来。

十三阿哥重新得了任用,回京陛见的大将军王十一阿哥可不乐意了,整日里就想着法子找十三阿哥的不自在。可十三阿哥好容易又入了康熙的眼,哪里会轻易做出让康熙不乐的事情来,每次十一阿哥的挑衅他都全当没看见,倒显得十一阿哥无理取闹了。

而更奇怪的事情是八阿哥的身体状况居然也每况愈下了。自打前一年年底开始八阿哥就衰弱了起来,而那时,正是十一阿哥回京陛见的时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十一阿哥的手段还是八阿哥的苦肉计,也想不出来。但到现在为止,八爷党中六、八、十这三个阿哥却全都在相近的时间里出了事,而另一派的九、十一、十五这三个却活蹦乱跳的,很是引人疑窦。

到了十月份,不服老的康熙带了永瑜和永琛,后头跟了几个年轻的儿子一起打猎去了,似乎还是打到了不少猎物的,就连年纪尚幼的永瑜、永琛哥儿俩都有所斩获,这让康熙很是得意。

然而,似乎是因为这次打猎而受了凉,第二天康熙就有些不适,还驻畅春园。还命四阿哥代他去祭天。

德宛觉得自己心跳快了起来。

前面那些事情德宛其实是无法知道的。当她知道的时候,康熙已经病逝了,而四阿哥被指定为下一任的皇帝。

德宛不知道四阿哥究竟是怎样稳定下局势的,那不是她能够关心的事情。她只知道,现在,她宫里的人一个个都陡然精神起来了。虽然面上带了悲伤,眼中落着泪水,可毕竟还是欣喜的。

她明明知道的,在之前就预料到了,可当这一天真的来临的时候,她突然间茫然了。

那个人,那个压得自己不敢动弹,那个让自己战战兢兢的人,已经不在了。从此以后,再也无人能够威胁到她的地位了,她要成为这个后宫的真正的主人了。

她应该高兴的,应该轻松的,不是吗?没错,她确实觉得高兴,觉得轻松,可仍然觉得茫然。

那个人,真的走了吗?就这样,走了呀。

只是留下了一份遗诏,封德妃为皇后。

剩下的事情就是大家一起哭灵罢了。一开始,德宛哭得倒是绝对的真心实意,毕竟一起四十多年了,虽然不但不爱他,还要防着他怕着他日日小心翼翼对他,可要说一点儿感情也没有倒是假的了,因此也是发自内心哭了好一会子。可惜眼泪虽多也有个尽头,第二天德宛就得带着特制的手帕来哭灵了。

等到三天后,四阿哥灵前继位成了雍正皇帝的时候,德宛因为这几天的哭灵都头昏脑胀了。

不过德宛还是心里不快的,倒不是因为老四的继位,而是因为宜妃。都这个时候了,宜妃还摆着康熙朝第一宠妃的谱,甚至还给了自己下不来台,德宛就不痛快。不说自己是嗣皇帝生母,就只看康熙临终封她做了皇后,宜妃这样也实在太过不敬。就是心里不满也该想想自己的儿子吧,她可还有三个儿子呢。

做了太后了

这一次,雍正的等级大典可以说相当顺利。一来他的母亲可没有煞他的风景,二来,康熙临终亲笔写下遗诏封德妃为后,很明显的表明了态度,也给雍正的继位正了名,雍正占了个嫡子的名号,也没有什么人再说怪话了。

不过德宛还是很不客气的提前就拒绝了仁寿皇太后的徽号,因为一听这两个字她就直接想到了譬如“人寿”或是“人兽”这样的词来。雍正没办法,又提议改成“慈寿”,德宛一听,这算什么呀,自己好歹是个女人,还是个漂亮的女人,咋一转眼就变“雌兽”了?

雍正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母亲原来这么无理取闹。最后只得让礼部拟了一串儿徽号,让德宛自己去选,德宛看得花了眼,直接叫啥都不懂的小曾孙子替她选了一个“敬穆”,虽然也不怎么好听,但是想了想,似乎没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同音词,也就不再挑挑拣拣了。

宣读官读过了奏书之后,鼓乐齐奏,雍正恭恭敬敬对着德宛行了三跪九拜之礼。到了正式上徽号的日子,德宛再次在身上压了厚厚重重的一堆华而不实的身份象征,等着皇帝带着二品以上的大臣来献册献宝,然后接受了皇帝和臣子们的三跪九拜之礼。待他们退出去之后,皇后又领着一串儿妃嫔、公主、福晋之类的来恭贺。

虽然这种事儿吧,挺荣耀的,尤其是看到平日里瞧着自己不大顺眼时常冷嘲热讽的人如宜妃之类现在都得乖乖给自己下跪行礼,心中也难免有了些小人得志之感。可是这样一身行头,自己又是六十来岁的人了,还真是觉得受罪,便没留她们多少时候就打发了出去。

人一走,德宛马上软了下来,让宫女们把自己身上的累赘都卸下来,又端了水来擦了一把才总算清爽了许多。

没多久,雍正就准了诚亲王请将诸皇子中胤字改为允字的上疏,同时又把十四阿哥名字改成了允禵,一偿多年夙愿。又于十二月封了允禩为廉亲王、允祥为怡亲王、允禵为恂亲王、允祹为履郡王、已废太子允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以隆科多为吏部尚书。

十一阿哥还是赶了回来,对着康熙的梓宫哭得那叫一个肝肠寸断,德宛在这时才第一次见识了十一阿哥对康熙居然还是有这么一点儿孝心的。

而宜妃也因为称病乘软轿见皇帝而受到了训斥。德宛听说以后只是冷笑一声,她以为现在还是以前吗?她是太妃了,宫里已经变了,她再这样下去,倒霉的恐怕不只是她,连她的儿子都落不着好处。

德宛也不管其他,只管在慈宁宫里抱着孙子曾孙子享福,儿媳妇每天来给自己请安时说上几句话,每天看着原先的“姐妹”们对着自己低眉顺目,心情很是舒畅。

一晃眼就到了雍正元年,后宫的册封正是在二月十四日。德宛虽然也知道前朝有些风起云涌之态,不过她相信雍正在当年那样艰难的情况下都能做到那等地步,如今就更不成问题了。也就一心只关心后宫了。

原雍亲王福晋乌拉那拉氏封了皇后,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和年氏都封了贵妃,李氏封了齐妃,格格乌雅氏封了顺嫔,耿氏封了裕嫔,钮祜禄氏封了熹嫔,武氏封宁嫔,宋氏懋嫔,剩下的那些侍妾里瑚图氏、喜塔喇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