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食色满园 >

第55部分

食色满园-第55部分

小说: 食色满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饭过了,王氏郑重收拾打扮了一番,才提着礼,带着宝珠往吴家去,上回张媒婆留的帖子里记的详细,吴家屋就在县城南边儿,比起宝珠三姑屋那两百来平的简陋小院,南边儿的独门独院要气派的多,一户人平均就占着半亩来地,光院墙便有二十来丈。
她们现在就站在吴府门口,巷子里极为幽静,从外头往里看,院子里种满了葱葱郁郁的绿树,院墙瞅着有些时候了,抬头瞧去,院子头隐隐透出一角白瓦屋檐,屋子瞧着不算新,门环也有些锈,可脚下铺的青砖却顶结实。
王氏轻轻叩了叩门,不一会儿便有个中年妇人开了门,她穿着一身紫布襦裙,身量不高,整个人清瘦清瘦的,见了王氏两人,只吃惊地瞅了她们两个半晌,很快便回过神,有些不确定地打问:“该是陈家夫人吧?”
王氏点点头,“正是,嫂子便是吴夫人吧?”
吴李氏点点头,王氏两人心照不宣地齐齐朝对方露出笑来,“想不到妹子来的这样快,真是贵客,快先进屋坐”又朝院子轻声唤着:“张嫂,陈家屋里来了客,快去书房叫老爷,准备些花茶。”
吴李氏带着王氏两人一路往内院去,宝珠便细细去瞧吴家的院子,发现院子虽然古旧,房间盖的也不多,却也是极为讲究的,青砖铺地,有瓦房,有小花园,有过厅,有长廊。一进吴府,便能闻见一股花草清香,和煦的阳光照进院子,晒的人暖洋洋的。
吴李氏专挑些树荫处带着她们走,笑着说屋里就是树多些,一夏天里极凉爽,宝珠沿路又去瞧,见树荫下摆放了三四个石头方桌,整个吴府给人一种优雅又恬静的感觉,她不禁在心里赞了一句,吴家确实书香门第,打从进了院子,从心里便透出一股舒适安逸。
吴李氏引着她们俩在正厅坐下,几乎与此同时的,吴老爷便从外头跨了进来,他年约四十五上下,留着一撮山羊胡,穿着藏青色的儒袍,头上戴着方巾,脸上表情一丝不苟,王氏见了他,急忙拉着宝珠从椅子上站起身,有些拘谨地准备着说辞。
他朝王氏点点头,并不说话儿,直直走到上首坐下。
“妹子快坐,”吴李氏轻咳一声,笑着说,“孩儿这几日正忙着在屋里绣花儿,知道妹子这一向要来,直说要给妹子绣一方帕子。”
(感谢这几日投票的亲们,这个月蝈蝈准备加更,这两天攒存稿中,预计在月中旬末会开始加更。祝大家周末愉快)


第一百零六章 亲事说定

王氏笑着说:“别让娃儿累着,我跟润泽爹成日下地干活儿,一身的灰,真弄那好帕子也不舍得用。”
吴李氏微微撇过脸笑了一声儿,“妹子真是个实在人,将来闺女嫁了去,我也就放下心了。”瞅一眼宝珠,“这是你的小闺女?”
宝珠从椅子上站起身来,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朝上首吴老爷与李氏各行了一个晚辈礼,“伯伯,婶子好”
吴氏笑着去拉宝珠,“妹子这小闺女生的真标志,瞧那小模样,端的是白净可人,将来长成了也是个漂亮姑娘”
王氏摆摆手,“嫂子过讲了,宝珠娃儿平日跟她大哥最亲厚,今个非要闹着跟来瞧,没规没距的,倒叫兄嫂看笑话儿了。”
宝珠却努努嘴儿,“前些个见了吴姐姐,十分投缘,心里头想的紧,今个是来瞧吴姐姐的”
吴老爷眼睛一亮,难得的露了个笑,抚了抚胡须,问宝珠,“今年多大了?识字了没有?”
宝珠甜甜地回他:“虚岁十岁,从前在屋里跟着大哥识了些字。”
吴老爷嗯了一声儿,心里倒有些满意,依着前头打听来的,只知道陈家屋人都是种地的农民,除了大儿子读着书,屋里没人识得字,他先前倒有些看低了陈家,只觉得王氏怕也是那没有见识的村妇。谁知陈家闺女方才一开口,却叫他有些意外,闺女这样懂事明理,爹娘想必也是差不到哪去的,况且听王氏说话也是个通达人,思及此,他面上也就带了三分温和,问王氏:“润泽这个时候该去了省上读书了罢?”
王氏见他方才神色极为冷淡,这会儿却和颜悦色问她话儿,一时有些琢磨不透吴家老爷,面上还是淡淡笑着说:“揭了榜,在屋里呆了十天便去了省城,约摸到冬至节才回来。”
正说着话儿,下人张氏进来上了茶,吴李氏笑着让王氏喝些花茶去去暑气,“这样热的天儿,劳烦着妹子专程走一遭。”她叹一声儿,“原也是我多操了心,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生怕她将来嫁了去照应不上,今个瞧见了妹子,我跟她爹也就放了心。”
王氏微微掀开杯盖吹了吹,啜了一小口茶水,将杯子缓缓放下,这才笑着去宽李氏的心,“我也是做母亲的,怎么不知嫂子心里所想?”
“谁说不是的呢?咱们当娘的,成日惦记的孩子们。”吴氏笑笑,“前些个找人看了看,两个娃儿的八字正和着,我们玲珑是土命,润泽又属金。土生金,将来润泽在外头做事总能一番顺遂的。”
王氏点点头,见她说到了正题上,便跟着说了说自个儿的想法,“我跟他爹对这门亲也是极为满意的,帖子今个也带了来,屋里的情况想必张嫂子也跟兄嫂提了,润泽在外头念书,老2在屋里帮着我跟他爹种着地,小闺女在县里跟她姑做着买卖。”顿了顿,又说:“前些年供老大读书,屋里有些吃紧,现如今还好些,将来日子总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兄嫂且放宽了心。润泽也是个细心孩子,将来断然不会亏待了玲珑。”
李氏点头称是,吴老爷却皱着眉头提点王氏,“他如今有了功名也不易,将来也是要再往上考的,日后成了亲,心思还是多用在读书上的好。”
“那是,那是。”王氏一边赔着笑一边点头,“润泽在儒学里,一年到头也就回来着几次,我只怕他没空在屋里,冷落了玲珑,兄嫂跟玲珑不谅解哩。既然他读书兄嫂这样支持,回去后我必定叫他用功去念。”
吴老爷这才笑着抚了抚胡须,“男子汉大丈夫,总要有了一番事业才好。”瞧一眼王氏,又说:“婚期择个好日子便早早订下来罢”
王氏等的便是他这句话,这会忙笑着应了下来,“成,回去了便跟他爹商量,回头再给兄嫂送信儿。”
亲事说定了,又聊了不大会子话儿,吴老爷便起了身,说是去书房习字,让李氏好生招待王氏。
李氏十分喜爱宝珠,拉着宝珠不停说着话儿,王氏本想早早告辞,见李氏是个善良人,又对宝珠极为亲近喜欢,她打心眼里对这桩亲事满意,跟李氏叙话又投缘,前头生的一小点偏见也就不放在心上,反倒觉着自己小气了些,不该同他屋计较,嫁闺女,自然想闺女嫁的好,人之常情。
王氏两人聊的舒心,到了傍晚,李氏非要留着她用饭,盛情难却,王氏怎么推也推不过,这才笑着答应了,直说今个冒失了,叨扰了兄嫂。
饭前,吴李氏专门唤来玲珑到偏厅跟王氏见了个礼,因王氏来的匆忙,她手头的绣活儿还没赶完,便将从前秀的荷包送了王氏,王氏一见她,果然是个知书达理的姑娘,心里欢喜的不得了,对这个儿媳妇越发满意起来,收了她绣的荷包,喜的上上下下去瞧她,越看心里头越欢喜,情不自禁地去拉她的手,“玲珑手这样巧,叫姨喜欢的紧。”
玲珑似是没想到王氏这样热情,一张笑脸顿时凝住,下意识从王氏粗糙的掌心里猛然抽回手。她忽然的举动,着实让王氏有些尴尬,笑着又夸她几句,便没了话儿。
玲珑也意识到前头的无理,复又带上笑,柔声柔气地说着:“姨太客气了,这荷包原也是给姨缝的,只是前头做好了倒又对配色有些不满意,这才又去缝帕子。”
王氏再抬头看她,见她一张脸上笑盈盈的,仿佛方才的冷淡疏离从未发生过一般,王氏也就自己给自己宽着心,许是这闺女胆子小,一时不习惯旁人那样的热情,再者,城里姑娘娇贵矜持些,不比农家姑娘的豪爽,又不是自己个亲闺女,哪能像宝珠似地见天儿就往她身上黏?等她日后嫁到屋里了就是一家人,慢慢熟了总会好的。
宝珠看在眼里,只轻皱了皱眉头,其实,打从初遇那日起,对于吴氏这个有几分高傲的姑娘她便有些不喜,可大哥对她倾心,爹娘也乐意。尽管她娘疼她,可在这个封建礼数极重的古代,知道大哥说亲这件事自己是插不上嘴的,所以先前她便打定了主意,不去多说什么,只要爹娘和大哥愿意,自己好生跟大嫂相处着便是,这会瞧见玲珑下意识疏离她娘的举动,心头便有些不是滋味起来。
原本吴家也不打算今个就让闺女现身,让王氏亲自来一趟,不过就是瞧瞧陈家屋里的人,原本对男方屋里的条件就不甚满意,若是实在瞧不过眼,前头提的亲事也就作罢了。
可见了王氏一回,他们两口子倒也安了心,想着左右也订了下来,便让闺女出来见她一见,早早留个好印象,将来在婆家总能好好处着。
吃过晚饭,王氏便带着宝珠告了辞,出了门她才笑呵呵地松了一口气,轻抚着宝珠的脑袋,“今个我娃儿表现的好,娘瞧着吴家老爷跟夫人都喜欢你的紧哩真给娘长脸儿”
宝珠勉强扯出个笑脸,忽然便拉着她娘的手,整个人贴到她身前去撒娇,“娘看吴姐姐满意么?”
王氏笑着捧起闺女的小脸,摸了又摸,“那闺女儿人长得稀罕,又知书达理的,娘还能有啥不满意的?”
宝珠闷闷应了一声,觉着自己无力改变什么,不过她还是决定至少再做一回努力,便又扁着嘴儿说:“她嫌弃娘,不让娘拉手”
王氏刮刮宝珠鼻子,嗔她,“偏就你心眼子多,瞧的那样细”顿了顿,又说:“县城姑娘总是讲究些的,哪里又是嫌弃?只要她将来真心待你哥,又能照顾着你,就是娇惯些,娘也高兴着哩”
回了屋,宝珠还有些仄仄的,王氏只当她是怕润泽娶了媳妇,夺了她的宠爱,便也没放在心上,今个去了吴府,见了他们一家人,吴老爷跟吴夫人通情达理,不管心里是如何想的,至少面上没有露出一丝一毫对自家的轻视,这是最让王氏舒心的。再来,吴家闺女也秀外慧中,她还是相当满意,又想着这回的亲顺遂了老大的心意,当娘的心头还是极欢喜的。
她在县里只呆了两天便动身回了屋,一来亲事不能落下,回去便要跟她爹拟定吉日,再来老2媳妇病着,跟前儿也离不了人。
回去后,王氏专门查了年历,选了三个好日子,一个是明年正月二十五,还有两个,一个在三月,一个在五月,媒婆将信儿传到县里,吴家又商议了一番,说是就定在三月。日子才算彻底订下了。
宝珠得了消息便给润泽去了一封信,信上大致说了他走后发生的事,详细说了说吴家的情况,订亲的时日。信里只说她娘对未来大嫂十分满意,旁的话儿只字未提。又絮絮叨叨说了说他走后铺子的生意,叮嘱他在儒学里放松去学习,铺子生意稳当,年底还想多培训几个厨师,换个大些的铺面,总而言之,让他别发愁钱儿的事,只一门心思去念书就好。
很快收到了润泽的回了信,字里行间看出他是极为喜悦的,只是润泽一向为人克制,对于自己的亲事,也只写了寥寥数语。旁的多是些叮嘱宝珠的话儿,又细细说了省城的风貌,儒学里的诸事。


第一百零七章 宝珠生辰(一)

六月的时候,大头果真来了县里,他来的那日午后,铺子稍稍清闲些,宝珠正坐在柜台里头跟陈翠喜聊着话儿,他便挑着个扁担进来了。
虽然大头不是自己的亲哥,可在县里能碰见一回同乡,还是从小一块玩儿到大的,那种感情自是非比寻常,也让人极为亲切。
大头还是那样热情淳朴,宝珠见他好容易来一回还拿了礼,气的直跺脚,直说他见外了。又忙请他坐了,宝珠三姑在外头招呼着,让宝珠进灶上为他准备些吃食,他笑着说正好赶了半日路,还没吃上一口饭哩。
宝珠进灶上杀了一只鲫鱼,又准备了一盘宫保肉丁,一盘烧豆腐,她如今开了铺子,对时间看的格外重,为了不让顾客久等,每每逼着自己突破原有的速度,不仅葱姜蒜,菜品,肉丝等食材是提前准备好的,经过了一年的锻炼,做菜速度也变得极为麻利,两荤一素的快餐不大会儿便出了锅,屋里立刻弥漫着一股子鱼香气儿。宝珠卸下围裙,笑嘻嘻出了灶房招呼大头吃饭。
大头狼吞虎咽地足足吃了两碗饭,才捂着肚子直呼吃的太饱。
唐宝收了桌,笑着跟大头解释,到了夏里,午后这阵子外头极为炎热,避过最炎热的一段儿,一会儿客人便慢慢多了,自个儿要先去灶房准备,宝珠几个慢慢聊的。
因先前宝珠娘早早打过招呼,知道大头今年麦收了要来县里做工的事,待他吃完,稍一踌躇便开口问他:“大头哥,做工的事有门路么?若是没去处,正巧我铺子里缺个伙计。”顿了顿,又有些懊恼:“只是大头哥好赖也是念过书的,当个伙计要委屈了,我娘知道了怕是要骂我咧”
大头一边打着饱嗝一边摇着头,“我娘再三让我来了县里先来看看你,做工的事有门路着哩娘托了三姑奶在县里的表亲,寻了个木匠学徒的活计,就在城北边儿木匠铺子。”他嘿嘿笑着,“一会儿就去”
宝珠心头淌过一阵暖意,又问他:“有住的地方没有?”
大头挠了挠脑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一时还不知情,兴许就住表叔屋里,娘说他屋里拖家带口的,若不方便照应,便叫我来寻你。”
宝珠“扑哧”笑出声儿,“大头哥尽管去,若他们不收留你,就在我铺子住着就成。”
陈翠喜也跟着笑,“这还有啥说的,乡里相邻的,从前又跟积德玩的那样好,一会儿婶子便回去取被褥去。”又叹口气,“就冲你母亲跟宝珠娘的交情,原也不该让你住这儿,也就是婶子屋里小。”她琢磨半晌,一抬眼,忽地问:“要不就到婶子家去跟积德挤挤能成”
大头摇摇头,憨憨地笑着,“谢过婶子了,住宝珠铺子里就能成娘早就交代了,不让叨扰婶子一家。我皮糙肉厚的,力气也大,晚上还能帮宝珠干活,看铺子哩”
宝珠也跟着劝,“大头哥结实着呢,住铺子能成”陈翠喜叹了叹,便也没有再三挽留他。
刚打了烊,大头果然抱着包袱又来了,唐宝在大堂埋头合着账,陈翠喜下午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